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桐湾期古地貌特征及成藏意义 被引量:169
1
作者 汪泽成 姜华 +5 位作者 王铜山 鲁卫华 谷志东 徐安娜 杨雨 徐兆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2,共8页
通过对桐湾运动性质、期次的分析,利用地震、钻井、露头等资料,采用"残余厚度法"与"印模法"刻画四川盆地筇竹寺组沉积前的侵蚀谷地貌形态,分析其油气成藏条件。四川盆地及邻区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生了桐湾运动,... 通过对桐湾运动性质、期次的分析,利用地震、钻井、露头等资料,采用"残余厚度法"与"印模法"刻画四川盆地筇竹寺组沉积前的侵蚀谷地貌形态,分析其油气成藏条件。四川盆地及邻区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生了桐湾运动,共可分为3幕,均表现为区域性抬升与剥蚀,形成了3个假整合面。受其影响,在四川盆地中南部形成了近南北向展布的规模较大的德阳—泸州侵蚀谷,充填厚度较大的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成为寒武系烃源岩重要的生烃中心,与灯影组灯四段、灯二段两套风化壳岩溶储集层构成良好的成藏组合条件,有利于形成大气田,勘探潜力大。侵蚀谷成因机制与演化历史分析表明,震旦纪末期桐湾运动Ⅱ幕的逆冲-褶皱隆升、剥蚀作用以及早寒武世早期快速海侵背景下的拉张作用是形成侵蚀谷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湾运动 侵蚀谷 古隆起 灯影组 筇竹寺组 成藏组合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及其在碳酸盐岩成岩-孔隙演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9
2
作者 沈安江 胡安平 +4 位作者 程婷 梁峰 潘文庆 俸月星 赵建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2-1074,共13页
为解决溶液法难以实现的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取样和超低U、Pb含量样品测年的难题,通过激光剥蚀进样系统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连用和对年龄为209.8 Ma实验室工作标样的开发和标定,建立了适用于古老海相碳酸盐岩的激光原位U-Pb... 为解决溶液法难以实现的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取样和超低U、Pb含量样品测年的难题,通过激光剥蚀进样系统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连用和对年龄为209.8 Ma实验室工作标样的开发和标定,建立了适用于古老海相碳酸盐岩的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并应用于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成岩-孔隙演化研究。通过充填孔洞、孔隙和裂缝中不同期次白云石胶结物的测年,指出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层的埋藏成岩过程主要是原生孔隙和表生溶蚀孔洞逐渐被充填的过程。孔洞的充填作用发生在早加里东、晚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3个阶段,孔隙的充填作用主要发生于早加里东期,未被胶结物充填的残留孔洞、孔隙和裂缝构成了主要储集空间,明确了四川盆地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层的成岩-孔隙演化史。这些认识与该地区的构造-埋藏史、盆地热史具有很高的吻合度,说明测年数据的可靠性和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的有效性,为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岩-孔隙演化研究和油气运移前有效孔隙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剥蚀 U-PB同位素定年 四川盆地 震旦系灯影组 成岩-孔隙演化 碳酸盐岩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地貌恢复及意义 被引量:56
3
作者 刘宏 罗思聪 +5 位作者 谭秀成 李凌 连承波 曾伟 罗冰 山述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293,共11页
应用川中高石梯地区新钻井资料,以及四川盆地及周缘150余条野外露头剖面资料和30余口钻井的地层划分及对比结果,结合区域地震资料,采用"印模法"恢复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地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古地理格局及油气勘探意义。灯... 应用川中高石梯地区新钻井资料,以及四川盆地及周缘150余条野外露头剖面资料和30余口钻井的地层划分及对比结果,结合区域地震资料,采用"印模法"恢复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地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古地理格局及油气勘探意义。灯影组沉积期末四川盆地周缘为古陆/水下高地环抱,具体包括西部的康滇古陆、西北部的松潘古陆、北部的汉南古陆、东南和东北部的黔江—正安、镇巴及巫溪—建始水下高地。盆地向东南和东北分别接入江南盆地和古秦岭洋。在盆地内部,受南北向梓潼—筠连裂陷槽以及北东向阆中—通江、重庆—开县坳陷分隔的影响,南北向存在"三隆"(镇巴、川中、黔江—正安)"两坳"(阆中—通江、重庆—开县),而东西向被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古隆起体系:南北向的绵阳—乐山—西昌古隆起、近北东向的川中古隆起。灯影组古岩溶地貌控制了区内的古岩溶地貌格局,形成了岩溶高地、台地、斜坡、洼地和盆地5个二级岩溶地貌单元,其中岩溶台地和斜坡为岩溶型储集层发育区,为大型气田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印模法 风化壳岩溶 岩溶储集层 古地理格局 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3
4
作者 金民东 谭秀成 +8 位作者 童明胜 曾伟 刘宏 钟波 刘庆松 连承波 周星合 许浒 罗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8,共11页
基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三维地震和钻孔资料,论证并选取龙王庙组顶—寒武系底界印模地震厚度来表征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岩溶古地貌。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可进一步划分为岩溶台面、斜坡和叠合斜坡3种地貌单元,且不同地貌单元具有不同的... 基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三维地震和钻孔资料,论证并选取龙王庙组顶—寒武系底界印模地震厚度来表征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岩溶古地貌。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可进一步划分为岩溶台面、斜坡和叠合斜坡3种地貌单元,且不同地貌单元具有不同的古水文条件,进而控制了岩溶作用强度和储集层质量差异。其中,叠合斜坡区域溶蚀作用最强,发育较大型的溶沟、溶洞系统,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蜂窝状溶蚀孔洞,质量最好;台面斜坡溶蚀作用有所减弱,发育较小型的溶沟、溶洞系统,储集层质量相对变差;岩溶台面区域溶蚀作用最弱,主要发育小型花斑状岩溶系统,储集空间多为针孔—较小的溶蚀孔洞,整体质量相对较差,局部也存在质量较好储集体。结果表明,除高勘探程度的西部台缘带外,台内勘探程度较低的台面斜坡也可作为灯四段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岩溶台面 斜坡 叠合斜坡 寒武系龙王庙组 震旦系灯影组 高石梯-磨溪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型古隆起斜坡区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演化特征与天然气规模成藏模式 被引量:28
5
作者 杨跃明 王文之 +5 位作者 文龙 罗冰 张旋 陈曦 贾敏 龙虹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7,共10页
继2011年高石1井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核部高石梯—磨溪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之后,近期角探1井又在该古隆起斜坡区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新发现。为了进一步明确后者灯影组油气勘探的目标和方向,分析了灯影组的沉积演... 继2011年高石1井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核部高石梯—磨溪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之后,近期角探1井又在该古隆起斜坡区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新发现。为了进一步明确后者灯影组油气勘探的目标和方向,分析了灯影组的沉积演化过程、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探讨了该斜坡区巨厚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灯影组沉积分异作用强,区域构造运动奠定了该区南高北低的沉积古地貌,川中至川北沉积环境由局限向开阔转变,沉积水动力条件较高石梯—磨溪地区更强,其次,在拉张背景下发育的大量同沉积断层控制该区微古地貌,在缓坡背景上形成似阶梯状沉积古地貌,进一步加剧了该区的沉积分异;②储层纵向跨度大,横向受古地貌或同沉积断层控制,蓝藻菌的趋光性促使微古地貌高部位的碳酸盐岩具有更高的沉积速率,古地貌高地的丘滩体厚度更大,低洼区以沉积低能细粒碳酸盐岩为主,其次,沉积期内海平面周期性短暂下降,为丘滩体早期溶蚀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③晚期台地大范围暴露,在低洼区形成汇水区,侵蚀掉低洼区顶部的储层,残留下致密层,为低部位的丘滩相储层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形成岩性圈闭;④生烃高峰期,该区处于古构造高部位,断裂系统发育,是古油藏聚集的有利区。结论认为,该区较强的沉积分异作用是岩性圈闭发育的主控因素;该古隆起斜坡区在四川盆地生烃高峰期处于古构造高部位,是天然气规模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古隆起 斜坡区 震旦系灯影组 微生物碳酸盐岩 岩性圈闭 油气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晚震旦世构造古地理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6
作者 汪泽成 姜华 +8 位作者 陈志勇 刘静江 马奎 李文正 谢武仁 江青春 翟秀芬 石书缘 李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4-897,共14页
利用露头剖面、钻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古构造格局、岩相古地理特征、沉积演化及其对成藏组合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受罗迪尼亚超级大陆裂解影响,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沉积期处于伸展构造环境,碳酸盐台地... 利用露头剖面、钻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古构造格局、岩相古地理特征、沉积演化及其对成藏组合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受罗迪尼亚超级大陆裂解影响,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沉积期处于伸展构造环境,碳酸盐台地产生构造分异,发育受同沉积断裂控制的台内断陷,形成了"三台两凹"的构造-古地理格局。②灯影组灯一+灯二段沉积期,发育上扬子镶边台地、台内断陷及中扬子孤立台地,川东地区存在宣汉-开江古陆;灯三段沉积期为构造-古地理转换期,在桐湾运动Ⅰ幕形成的侵蚀古地貌背景上发生海侵作用,沉积了一套富含泥质的浅水陆棚沉积;灯四段沉积期总体继承灯一+灯二段沉积期的古地理格局,德阳-安岳台内断陷进一步发展扩大,中扬子台地演变成2个孤立台地。③震旦系碳酸盐台地的构造-沉积分异及其演化形成了台缘和台内两类成藏组合,有利区分布广,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理 构造分异 台内断陷 镶边台地 微生物丘滩体 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 中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分段性演化分析和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6
7
作者 马奎 文龙 +8 位作者 张本健 李勇 钟佳倚 王云龙 彭瀚霖 张玺华 严威 丁一 陈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基于野外、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恢复四川盆地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形成演化过程,并对勘探领域进行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及周缘震旦系灯影组沉积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侵蚀裂陷槽北段灯影组发育深水沉积,盆地北部灯... 基于野外、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恢复四川盆地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形成演化过程,并对勘探领域进行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及周缘震旦系灯影组沉积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侵蚀裂陷槽北段灯影组发育深水沉积,盆地北部灯影组发育盆地—斜坡—台地边缘—局限台地沉积模式,中—南段灯影组为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②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是伸展裂陷和岩溶侵蚀作用叠加改造而成,侵蚀裂陷槽北段以拉张裂陷作用为主,中段和南段为桐湾多幕次侵蚀作用改造而成。基于侵蚀裂陷槽分段性成因,将其及周缘灯影组划分为盆地北部台缘岩性丘滩体、中部台内岩溶丘滩体和中—南部槽内岩溶残丘3大勘探领域,其中盆地中—南部槽内岩溶残丘是盆地天然气勘探战略突破新领域,北部台缘岩性丘滩体是盆地天然气万亿立方米资源增储新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灯影组 深水沉积 侵蚀裂陷槽 分段性成因 槽内岩溶残丘 台缘岩性丘滩体
下载PDF
碳酸盐矿物定年和定温技术及其在川中古隆起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沈安江 赵文智 +3 位作者 胡安平 王慧 梁峰 王永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6-487,共12页
基于含烃包裹体宿主矿物U-Pb同位素年龄和团簇同位素(D47)温度约束建立成藏地质过程重建新方法。通过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年龄和团簇同位素温度约束油气成藏时间和深度,包括两个关键步骤:①显微镜下液态或气态烃类包裹体特征、丰度和分... 基于含烃包裹体宿主矿物U-Pb同位素年龄和团簇同位素(D47)温度约束建立成藏地质过程重建新方法。通过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年龄和团簇同位素温度约束油气成藏时间和深度,包括两个关键步骤:①显微镜下液态或气态烃类包裹体特征、丰度和分布研究;②烃类包裹体宿主矿物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和团簇同位素定温。该方法应用于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气藏成藏期次研究,通过含烃包裹体白云石宿主矿物U-Pb同位素年龄和团簇同位素(D47)温度的测定,识别出3个成藏期:①以距今(416±23)Ma为代表的志留纪末的石油聚集;②以距今(248±27)Ma和(246.3±1.5)Ma为代表的二叠纪末—早三叠世的石油聚集;③以距今(115±69)Ma和(41±10)Ma为代表的燕山—喜马拉雅期天然气聚集。川中古隆起灯影组气藏成藏史与工区构造-埋藏史、盆地热史、烃源岩生烃史高度吻合,展示了碳酸盐矿物定年和定温技术在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具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U-Pb同位素测年 团簇同位素测温 烃类包裹体 碳酸盐矿物定年 碳酸盐矿物定温 宿主矿物 油气成藏 川中古隆起 震旦系灯影组
下载PDF
层间多次波辨识与压制技术的突破及意义——以四川盆地GS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甘利灯 肖富森 +10 位作者 戴晓峰 杨昊 徐右平 冉崎 魏超 谢占安 张旋 刘卫东 张明 宋建勇 李艳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0-971,共12页
针对四川盆地GS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及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的地震合成记录与实际记录严重不匹配现象,开展层间多次波辨识与压制技术研究。(1)研发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多次波正演模拟方法,通过叠后和叠前多次波正演模拟等8种手段,结合VSP资料论... 针对四川盆地GS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及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的地震合成记录与实际记录严重不匹配现象,开展层间多次波辨识与压制技术研究。(1)研发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多次波正演模拟方法,通过叠后和叠前多次波正演模拟等8种手段,结合VSP资料论证了该区井震不匹配主要是由层间多次波造成的。(2)利用剥层法井点和联井剖面多次波正演模拟结果,结合多次波周期性分析,明确了上覆4组速度反转层是灯影组层间多次波的主要来源。(3)在层间多次波准确识别和来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传统Radon方法创新应用,结合基于模式识别的压制技术,突破了由于层间多次波与一次波速度差异小使得现有方法难以奏效的困境,结合基于模式识别的压制技术,形成了适用、有效、可复制的压制处理方案。(4)提出了一种多次波发育强度评价指标,编制了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多次波发育强度分布图。该方案提高了井震匹配程度,压制后剖面结构特征更加符合沉积规律,横向分辨率更高,小断裂与小异常体特征更清晰,并在灯影组发现了串珠反射。基于地震波形分类的储集层预测符合率从60%提高到90%,基于双相介质的烃类检测符合率从70%提高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 反射率法正演模拟 井震匹配 速度反转 波形分类 烃类检测 四川盆地 震旦系灯影组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丘滩体储层沉积模式与物性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哲航 兰才俊 +4 位作者 马肖琳 胡超 陈浩如 李平平 邹华耀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81-1294,共14页
研究丘滩复合体沉积模式有助于预测四川盆地灯影组优质储层.基于钻井和露头资料,通过微观薄片鉴定,发现丘滩体主要的岩石结构为藻白云岩,并可进一步细分为5种微相:丘基、丘核、丘坪、丘盖和丘翼.识别出3种典型的微相组合类型,包括反映... 研究丘滩复合体沉积模式有助于预测四川盆地灯影组优质储层.基于钻井和露头资料,通过微观薄片鉴定,发现丘滩体主要的岩石结构为藻白云岩,并可进一步细分为5种微相:丘基、丘核、丘坪、丘盖和丘翼.识别出3种典型的微相组合类型,包括反映加积的"丘基-丘核-丘坪"序列,反映迁移的"丘基-丘核-丘翼"序列,反映终止的"丘基-丘核-丘盖"序列.结合沉积相带分布,将灯影组丘滩分为加积型台缘丘滩、迁移型台缘丘滩、台内丘滩、台内台坪4种类型.其中加积型台缘丘滩体主要沉积"丘基-丘核-丘坪"序列,旋回性明显,丘核多发育格架残留孔、洞,并在反映储集性能的储层总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方面均有优势,是四川盆地灯影组最有利的丘滩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滩复合体 藻白云岩 台地边缘 格架残留孔、洞 灯影组 四川盆地 沉积学
原文传递
黔北震旦系灯影组流体活动与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平 谢渊 +5 位作者 汪正江 李奇艳 刘家洪 张娣 杨智 印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322,335,共11页
以黔北震旦系灯影组为例,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及密度数据,结合埋藏史与热史恢复,探讨流体活动期次,恢复油气成藏与破坏过程。研究区共经历了4个含烃流体活动期,对应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87.1~111.4℃、126.1~163.0... 以黔北震旦系灯影组为例,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及密度数据,结合埋藏史与热史恢复,探讨流体活动期次,恢复油气成藏与破坏过程。研究区共经历了4个含烃流体活动期,对应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87.1~111.4℃、126.1~163.0℃、166.9~225.1℃和95.3~116.4℃,反映灯影组储集层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1期天然气充注和晚期气藏破坏活动。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及氧同位素综合分析表明,灯影组储集层发育6个世代胶结物、4期白云石,经历了4期溶蚀作用,不同埋深环境下流体活动带来的有机酸对早期古岩溶残余孔隙及充填物具有复合叠加溶蚀作用。黔北灯影组经历3个油气成藏期,依次为加里东中晚期(距今470~428 Ma)、印支期(距今252~228 Ma)和燕山早期(距今177~145 Ma),3600 m埋深可能是黔北灯影组天然气藏保存的理想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灯影组 油气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流体活动 白云石化作用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微生物丘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哲航 兰才俊 +3 位作者 杨伟强 诸丹诚 马肖琳 邹华耀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5,共11页
微生物丘是四川盆地灯影组的主要油气储集相带。基于岩心与野外露头观测,运用薄片鉴定和X衍射分析等手段,归纳了微生物丘中主要岩石类型和特殊构造。结果表明:微生物丘中的主要岩性包括藻纹层白云岩、藻叠层白云岩、泡沫绵层白云岩、藻... 微生物丘是四川盆地灯影组的主要油气储集相带。基于岩心与野外露头观测,运用薄片鉴定和X衍射分析等手段,归纳了微生物丘中主要岩石类型和特殊构造。结果表明:微生物丘中的主要岩性包括藻纹层白云岩、藻叠层白云岩、泡沫绵层白云岩、藻凝块白云岩、藻格架白云岩、藻砂屑白云岩、角砾状藻白云岩等,而格架状构造是微生物丘中的重要沉积构造;微生物丘可划分为丘基、丘核、丘坪、丘盖、丘翼5种微相,以海平面变化为主要依据总结出丘基-丘核-丘盖、丘基-丘核-丘坪、丘基-丘核-丘翼3种垂向沉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丘 格架状构造 微生物丘沉积模式 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中震旦系灯四段岩溶储集层特征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14
13
作者 闫海军 何东博 +11 位作者 贾爱林 李治平 郭建林 彭先 孟凡坤 李新豫 朱占美 邓惠 夏钦禹 郑国强 杨山 石晓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4-715,共12页
基于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四川盆地中部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简称灯四段)古老岩溶型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特征、储集层类型和分布特征,构建岩溶储集层发育模式,支撑气藏实现高效开发。研究表明,灯四段储集层主要储渗空间为小... 基于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四川盆地中部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简称灯四段)古老岩溶型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特征、储集层类型和分布特征,构建岩溶储集层发育模式,支撑气藏实现高效开发。研究表明,灯四段储集层主要储渗空间为小尺度溶洞和裂缝,发育缝洞型、孔洞型和孔隙型3种储集层类型。明确岩溶储集层发育特征,平面上自岩溶台地到岩溶斜坡岩溶厚度由65 m增加到170 m,优质储集层厚度由25.0 m增加到42.2 m,纵向上灯四段顶部储集层多层展布,呈现顺层溶蚀和顺缝溶蚀特征,底部储集层存在3~5套规模较大的缝洞系统,呈现平行于岩溶期古水平面溶蚀特征。综合储集层发育特征,从成因机制出发,建立灯四段层溶体、缝溶体和面溶体3类储集层发育模式。构建3类岩溶储集层发育模式,明确其地震响应特征,为井位部署和轨迹设计提供参数依据,优化单井和气藏开发指标,气藏开发设计产能由初期的年产36×108 m^(3)提升到60×108 m^(3),大幅增加了气藏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特征 岩溶储集层 溶洞 层溶体 缝溶体 面溶体 发育模式 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中部
下载PDF
川中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三、四段层序沉积与储集层分布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谭磊 刘宏 +8 位作者 陈康 倪华玲 周刚 张旋 严威 钟原 吕文正 谭秀成 张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1-883,共13页
基于岩心、薄片、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三段+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开展研究,并对其有利储集层发育区进行预测。研究表明:①灯影组三段+四段可识别出两个Ⅰ型和一个Ⅱ型层序界面,据此划分为SQ3和... 基于岩心、薄片、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三段+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开展研究,并对其有利储集层发育区进行预测。研究表明:①灯影组三段+四段可识别出两个Ⅰ型和一个Ⅱ型层序界面,据此划分为SQ3和SQ4两个三级层序,这两个层序在区内发育完整,具有良好的等时性和可追踪对比性,SQ3西厚东薄,SQ4北西厚南东薄。②SQ3至SQ4经历了由混积台地到镶边台地的演变,西侧的台地镶边体系以发育台缘微生物丘和颗粒滩组合为特征,台内为多种白云岩组成的局限台地相,且存在规模不一的局部微地貌高地,发育星罗棋布的台内丘滩体。③灯四段储集层表现出明显的相控性,纵向上主要分布于高频层序向上变浅旋回上部和三级层序高位域;平面上,台缘储集层较台内发育,高石梯台缘储集层较遂宁以西台缘发育。④通过三维地震精细刻画出灯四段3类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指出台内古地貌高地丘滩相区是下一步灯四段勘探开发的首选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灯影组 镶边台地 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储集层 勘探有利区 高磨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层间多次波识别与压制——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甘利灯 戴晓峰 +9 位作者 徐右平 杨昊 魏超 胡天跃 肖富森 吕宗刚 张明 刘卫东 宋建勇 李艳东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8-422,共15页
层间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品质,造成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资料不匹配,对油气勘探开发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由于层间多次波来自表层以下的反射位置,因而与一次波差异小,且多源叠加造成多次波周期性特征复杂,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压... 层间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品质,造成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资料不匹配,对油气勘探开发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由于层间多次波来自表层以下的反射位置,因而与一次波差异小,且多源叠加造成多次波周期性特征复杂,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压制方法可以借鉴。针对层间多次波“识别难,压制难”问题,在广泛技术调研的基础上,改变思路,提出了一种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层间多次波识别与压制技术方案,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为例,介绍其实际应用效果。首先,研发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多次波正演模拟技术,通过含与不含多次波正演模拟结果与实际资料对比分析,结合其它多种手段论证了高石梯—磨溪地区井震不匹配主要是由层间多次波造成的,并得到VSP资料的验证。其次,利用剥层法多次波正演模拟与周期性分析,明确了灯影组层间多次波主要来源于其上覆4组速度反转层。其后,在层间多次波模拟与来源层位指导下,通过多次波压制试验优选技术,建立了偏移前、偏移后和叠后分步组合迭代的多次波压制技术流程,并通过层控剩余速度分析与叠加速度优化,以及层控Radon变换解决了层间多次波与一次波速度差异小的瓶颈问题。最后,基于速度谱上速度展度,研发了多次波发育强度平面预测技术,形成了点、线、面完整的多次波压制处理质控技术,保障了在压制多次波的同时不伤及有效波。该技术方案在高石梯—磨溪地区已经得到规模化应用,落实了超深层地层结构,取得了显著地质效果;在GS1井区应用中提高了井震匹配程度,储层预测符合率提高了20%以上;在GS19井区应用中首次在灯影组内幕发现了大量弱“串珠”反射,它们是未来重要的资源接替区;在高石梯东地区应用中消除了台缘带假像,降低了井位部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灯影组 井震匹配 速度反转 层间多次波 反射率法多次波正演模拟 多次波来源分析 多次波发育强度预测 层控Radon变换 分步组合迭代多次波压制 多次波压制处理质控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潼南负向构造的构造属性、演化过程与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方磊 巫芙蓉 +6 位作者 何登发 赵小辉 刘欢 张巧依 乐锦波 陈静昱 鲁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5-989,共15页
为揭示四川盆地中部潼南次级负向构造对高石梯—磨溪地区构造格局和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和影响方式,通过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综合构造解析,运用平衡剖面恢复、面积-深度应变(ADS)分析和构造几何学正演数值模拟等系列定性-定量方法,对... 为揭示四川盆地中部潼南次级负向构造对高石梯—磨溪地区构造格局和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和影响方式,通过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综合构造解析,运用平衡剖面恢复、面积-深度应变(ADS)分析和构造几何学正演数值模拟等系列定性-定量方法,对潼南负向构造的变形特征、构造属性和形成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潼南负向构造以二叠系/前二叠系不整合面为界,上、下层系构造分层差异变形。其经历了震旦系灯影组沉积前后至二叠系沉积前伸展凹陷活动阶段和侏罗系沉积后挤压向斜变形阶段的构造叠加改造。伸展凹陷活动受控于深部先存正断层的多期三角剪切变形,主凹陷幕发生在晚元古代末—灯影组1-2段沉积期、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期—中晚寒武世—奥陶系沉积后。②潼南负向构造的多阶段形成演化过程控制着该地区与高石梯、磨溪—龙女寺构造高带之间油气的运移、调整以及现今气、水的差异分布。③残存于潼南负向构造区,顶部被二叠系/前二叠系不整合面强烈削截的奥陶系具备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值得关注的油气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属性 构造演化 震旦系灯影组 油气 负向构造 高石梯—磨溪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震旦系灯影组台缘结构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富英 杨威 +12 位作者 魏国齐 易海永 曾云贤 周刚 易士威 王文之 张三 江青春 黄士鹏 胡明毅 郝翠果 王媛 张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84,308,共13页
基于地震、测井及钻井等资料,对德阳—安岳裂陷及周缘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展布、结构类型、丘滩体成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德阳—安岳裂陷及周缘灯影组发育单阶断控型、多阶断控型、缓坡型和多期叠置型共4种台缘结构。(2)高石梯西... 基于地震、测井及钻井等资料,对德阳—安岳裂陷及周缘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展布、结构类型、丘滩体成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德阳—安岳裂陷及周缘灯影组发育单阶断控型、多阶断控型、缓坡型和多期叠置型共4种台缘结构。(2)高石梯西—威远东地区灯影组二段(简称灯二段)发育单阶断控型台缘,呈近北东东向展布,受断裂和泥岩遮挡,形成断控-岩性圈闭。(3)乐至—蓬莱地区灯二段发育相互独立、多阶断控型台缘,呈北东向排列式展布,受同沉积断裂控制,丘滩体沿断裂上盘加积建隆,被滩间致密带和下寒武统烃源岩多方位遮挡,形成断控-岩性等复合圈闭。(4)威远—资阳地区灯二段发育缓坡型台缘,呈北西向展布,丘滩体多为薄互层连片带状,受上倾方向滩间致密带遮挡,形成岩性圈闭。(5)高石梯—磨溪—盐亭地区,灯影组二段、四段发育叠置型台缘,丘滩体加积叠置呈巨厚台缘建隆,受上倾方向滩间致密带和下寒武统泥岩封盖,在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形成规模岩性圈闭。蓬莱—中江区块、磨溪北—盐亭地区及威远—资阳地区的灯影组台缘丘滩体规模大,估算资源量1.58×1012m3,是四川盆地灯影组未来拓展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德阳—安岳裂陷 台缘结构类型 台缘丘滩体 岩性圈闭 震旦系灯影组 勘探方向
下载PDF
Laser ablation in situ U-Pb dat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iagenesis-porosity evolution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被引量:6
18
作者 SHEN Anjiang HU Anping +4 位作者 CHENG Ting LIANG Feng PAN Wenqing FENG Yuexing ZHAO Jianx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6期1127-1140,共14页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calibration of a reference material which is 209.8 Ma old using a newly-developed Laser Ablation(LA)Multi-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MC-ICP-MS)technique,we succ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calibration of a reference material which is 209.8 Ma old using a newly-developed Laser Ablation(LA)Multi-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MC-ICP-MS)technique,we successfully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in sampling and dating ultra-low U-Pb ancient marine carbonates,which was previously untenable by isotope dilution(ID)methods.We developed the LA-MC-ICP-MS in situ U-Pb dating technique for ancient marine carbonates for the study of diagenesis-porosity evolution history in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Sichuan Basin.By systematically dating of dolomitic cements from vugs,matrix pores and fractures,we found that the burial and diagenetic process of dolomite reservoirs in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filling-up of primary pores and epigenic dissolution vugs.The filling of vugs happened in three stages,early Caledonian,late Hercynian-Indosinian and Yanshanian-Himalayan,while the filling of matrix pores mainly took place in early Caledonian.The unfilled residual vugs,pores and fractures constitute the main reservoir sapce.Based on the above knowledge,we established the diagenesis-porosity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dolomite reservoir in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Sichuan Basin.These findings a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tectonic-burial and basin thermal histories of the study area.Our study confirmed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in situ U-Pb dating technique,which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diagenesis-porosity evolution history and evaluation of porosity in ancient ma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before hydrocarbon mi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ablation in-situ U-PB DATING SICHUAN Basin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diagenesis-porosity evolution CARBONATES
下载PDF
盆地沉积充填演化与含油气系统耦合模拟方法在超深层油气成藏模拟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中部震旦系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可禹 刘建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45-1458,共14页
21世纪初开始的非常规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革命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油气系统范式的认知。基于经典含油气系统模式所建立的“蛋糕式”简单且独立的“生-储-盖”分层模式已无法有效模拟非常规油气的富集规律和有利区分布。盆地沉积充填... 21世纪初开始的非常规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革命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油气系统范式的认知。基于经典含油气系统模式所建立的“蛋糕式”简单且独立的“生-储-盖”分层模式已无法有效模拟非常规油气的富集规律和有利区分布。盆地沉积充填正演模拟与含油气系统耦合模拟相结合,可充分考虑盆地沉积充填过程中各含油气系统要素的非均质性,能够形成较精细的地质模型,预测深层和非常规油气的成藏过程与有利区分布,为盆地全油气系统的定量研究提供有效的模拟手段。以四川盆地中部超深层震旦系灯影组为例,在资料匮乏和精度不高的情况下,利用基于过程约束的沉积正演模拟方法模拟灯影组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建立灯影组精细的沉积相/岩相非均质性地质模型,在明确灯影组构造-热演化史以及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灯影组的沉积-成藏耦合数值模拟,预测了灯影组的油气运移方向及有利聚集区。与传统的简单层状模型的模拟结果相对比,盆地沉积充填-成藏耦合的数值模拟更充分地考虑了灯影组沉积的非均质性,能模拟灯影组内部由于沉积相变而在岩性圈闭内形成的油气聚集,模拟得到的油气富集位置和规模与实际勘探发现更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正演模拟 含油气系统模拟 震旦系灯影组 深层油气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形成机理及灯影组沉积新格局
20
作者 周刚 罗冰 +9 位作者 张新 徐少立 张本健 马奎 梁艺苇 严威 钟原 张自力 兰才俊 李堃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8,共16页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两侧陡坎带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是盆地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了明确该凹槽的形成机理、形成期次及沉积新格局,进一步指导灯影组气藏的深化勘探,采用最新大连片三维地震成果、结合钻...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两侧陡坎带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是盆地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了明确该凹槽的形成机理、形成期次及沉积新格局,进一步指导灯影组气藏的深化勘探,采用最新大连片三维地震成果、结合钻井等资料,分析了各期陡坎之间、陡坎与台缘带之间的空间展布关系,探索了陡坎的演化规律,进一步明确了天然气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凹槽陡坎总体表现为侵蚀谷特征,同沉积小断层的作用不明显;②灯影组二段(以下简称灯二段)发育Ⅰ、Ⅱ两个陡坎,灯影组四段(以下简称灯四段)发育一个陡坎,分别在桐湾Ⅰ和Ⅱ、Ⅲ幕侵蚀作用形成,这些陡坎与灯二段、灯四段台缘带无关;③灯二段沉积时期,受控于基底垒堑格局,发育由南向北进积的4~5排台缘带,呈北东向展布,其中蓬莱地区发育两个大型台缘带,台缘带丘滩体被陡坎Ⅱ截断,叠加岩溶作用形成优质储层。结论认为:①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与灯二段的陡坎叠合区发育灯四段陡坎型台缘带,而在灯四段槽上带,丘滩体仍呈北东向发育,表明该地区受陡坎Ⅱ与北东向古地貌双重因素控制;②蓬莱地区陡坎Ⅱ坡度变小,对灯四段台缘带控制作用减弱直至消失,主要发育2排北东向展布的缓坡型台缘带,即蓬莱①、②台缘带,蓬莱地区可作为今后天然气勘探重点关注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德阳—安岳凹槽 震旦系灯影组 台缘带 侵蚀谷 阶地 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