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基因病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难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徐艳文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1-254,共4页
可供检测的遗传物质极少是单基因病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瓶颈问题。单基因病PGD误诊的原因主要包括单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CR)固有问题、胚胎细胞固有问题以及与诊断技术不相关的人为错误等。文章首先分析单基因PGD的诊断难点,在此基... 可供检测的遗传物质极少是单基因病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瓶颈问题。单基因病PGD误诊的原因主要包括单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CR)固有问题、胚胎细胞固有问题以及与诊断技术不相关的人为错误等。文章首先分析单基因PGD的诊断难点,在此基础上介绍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协会(ESHRE)PGD联盟报道的误诊案例及其对诊断技术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单细胞聚合酶链反应 等位基因脱扣 胚胎嵌合型
原文传递
海洋甲藻的单细胞PCR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琦 刘永健 柳圭泽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1-615,共5页
甲藻是引发赤潮的重要种类。但是由于某些种类个体微小、形态近似,很难通过光学形态特征准确鉴定。单细胞PCR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子鉴定方法。分别用戊二醛、鲁哥氏液和福尔马林固定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rmarense)。塔玛亚历... 甲藻是引发赤潮的重要种类。但是由于某些种类个体微小、形态近似,很难通过光学形态特征准确鉴定。单细胞PCR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子鉴定方法。分别用戊二醛、鲁哥氏液和福尔马林固定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rmarense)。塔玛亚历山大藻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后进行单细胞PCR扩增,结果显示:1个月内,2%戊二醛和鲁格氏液固定甲藻均能用于单细胞PCR分析,而福尔马林固定甲藻则不适宜单细胞PCR分析。同时,2%戊二醛固定大连凌水湾海域甲藻样品,结合光学形态特征分析和单细胞PCR,成功鉴定了环境样品中的锥形多甲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 全基因组扩增 单细胞pcr 物种鉴定
原文传递
用于单一藻细胞PCR扩增反应的样品保存方法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萍 于仁成 +1 位作者 唐祥海 周名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45,共5页
用室内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ATHK藻株)作为实验对象,分别选择了5%福尔马林固定后常温保存、95%乙醇固定后常温保存、-20℃冷冻保存、鲁哥氏液(Lugols solution)固定后常温保存等方法,在5,15,30,60 d后对保存的... 用室内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ATHK藻株)作为实验对象,分别选择了5%福尔马林固定后常温保存、95%乙醇固定后常温保存、-20℃冷冻保存、鲁哥氏液(Lugols solution)固定后常温保存等方法,在5,15,30,60 d后对保存的样品进行单细胞PCR反应,并与新鲜样品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用95%乙醇保存、-20℃冷冻保存、鲁哥氏液保存的样品在60 d后仍可扩增出目标条带,与新鲜样品没有差别,但是样品中的藻细胞形态有一些改变;而以5%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样品只能在5 d后扩增出目标条带,但藻细胞形态比较完好。因此,对用于单细胞PCR实验的微藻样品,短期内(不多于5 d)可以采用福尔马林保存,而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应当采用乙醇或鲁哥氏液固定,或者采用-20℃冷冻保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赤潮 单细胞pcr 保存方法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下载PDF
单细胞PCR体系的建立及其在CRISPR/Cas9靶点活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振宇 任红艳 +3 位作者 毕延震 郑新民 李莉 张佳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80,共7页
单细胞PCR是以单个细胞所含的DNA或RNA为模板进行扩增,因此其模板的制备是影响整个反应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利用三种不同蛋白酶K细胞裂解液(SDS细胞裂解液、NP-40细胞裂解液、Tween-20细胞裂解液)分别对体外培养成熟的单个猪卵母细胞... 单细胞PCR是以单个细胞所含的DNA或RNA为模板进行扩增,因此其模板的制备是影响整个反应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利用三种不同蛋白酶K细胞裂解液(SDS细胞裂解液、NP-40细胞裂解液、Tween-20细胞裂解液)分别对体外培养成熟的单个猪卵母细胞进行裂解,并直接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NP-40细胞裂解液制备的模板质量最好,其扩增效率为95%;其次为Tween-20细胞裂解液,其扩增效率为65%;SDS细胞裂解液产物中未检测到阳性条带。结合显微注射技术对sgRNA靶点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单细胞PCR结合显微注射的方法,在受精卵内对CRISPR/Cas9靶点活性进行检测确实可行,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饰动物 单细胞pcr 细胞裂解液 靶点活性检测
原文传递
西太平洋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ita glutinata种内SSU rDNA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峻峰 类彦立 +2 位作者 李铁刚 翦知湣 李青霞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3,共12页
有孔虫分子鉴定和分子多样性研究多基于SSU rDNA序列片段分析,但某些浮游种内可能存在基因组内rDNA变化,影响分类学和分子生态学的研究结果。为了研究浮游有孔虫物种内是否存在rDNA多样性,本工作以采自热带西太平洋的浮游有孔虫Globiger... 有孔虫分子鉴定和分子多样性研究多基于SSU rDNA序列片段分析,但某些浮游种内可能存在基因组内rDNA变化,影响分类学和分子生态学的研究结果。为了研究浮游有孔虫物种内是否存在rDNA多样性,本工作以采自热带西太平洋的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ita glutinata活体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经形态学鉴定后,利用单细胞PCR和克隆技术,获得5个虫体的20条SSU rDNA目的片段(300—400 bp),同时对其序列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同种G.glutinata出现了四类不同的SSU rDNA核酸类型。序列成对分析显示,该种遗传距离差异最长可达0.249,远高于其它物种。此外,同一样本不同克隆片段中,出现了高达四个不同的SSU rDNA核酸型。序列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三个不同的高变异区,高可变区的长度范围为21 bp到63 bp。从差异序列的间隔分布推断,核糖体基因簇的重组可能是不同SSU rDNA核酸型出现的原因。本工作在国内首次揭示了热带西太平洋浮游有孔虫G.glutinata种内的SSU rD NA核酸型,研究结果表明G.glutinata的种内SSU rDNA变异性极大,复杂的生活史以及假基因的存在或许是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igerinita glutinata 活体浮游有孔虫 单细胞pcr 克隆技术 SSU rDNA多样性 西太平洋
原文传递
登革热病毒(DENV)包膜蛋白特异性人源抗体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博 郑晖 +1 位作者 李枢 谢联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0-926,共7页
目的建立自外周血快速筛选识别登革热病毒衣壳的人源抗体的方法,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记忆B细胞中筛选出特异性抗体并进行性质分析。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得到外周血中登革热病毒包膜蛋白特异性的单个记忆B细胞,结合高效单细胞PCR技术... 目的建立自外周血快速筛选识别登革热病毒衣壳的人源抗体的方法,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记忆B细胞中筛选出特异性抗体并进行性质分析。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得到外周血中登革热病毒包膜蛋白特异性的单个记忆B细胞,结合高效单细胞PCR技术获得抗体基因序列,对重组表达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结合活性及中和活性检测。结果成功筛选到识别DENV-1包膜蛋白的6株人源单克隆抗体,其中4株抗体均具有很强的结合活性以及中和活性。结论成功的通过流式细胞术对DENV特异性记忆B细胞进行分选,并结合单细胞PCR技术,实现了对DENV特异性人源单克隆抗体的高效筛选。通过该平台有希望筛选得到DENV的广谱中和抗体,用于登革热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病毒 衣壳蛋白 人源抗体 流式细胞术 单细胞pcr
下载PDF
应用单细胞rDNA序列测定方法鉴定不同生活史阶段的亚历山大藻 被引量:1
7
作者 唐祥海 于仁成 +3 位作者 张清春 王云峰 颜天 周名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10-1315,共6页
通过实验室内诱导产生了重要的赤潮原因种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不同生活史阶段的藻细胞,建立了低渗(TE缓冲液)溶胀和蛋白酶K处理相结合的细胞裂解方法和单细胞PCR扩增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生活史阶段的... 通过实验室内诱导产生了重要的赤潮原因种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不同生活史阶段的藻细胞,建立了低渗(TE缓冲液)溶胀和蛋白酶K处理相结合的细胞裂解方法和单细胞PCR扩增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生活史阶段的亚历山大藻细胞核糖体DNA(rDNA)两个高变区域(5.8S rDNA及其两侧的内转录间隔区和28S rDNA 5’端D1-D2区)的序列信息。结果显示,各生活史阶段的藻细胞rDNA序列在所测的两个高变区域完全相同,依据序列信息可以对处于不同生活史阶段的亚历山大藻进行鉴定。同时发现,在单个藻细胞中,两个所测片段均存有若干个多态位点,表明藻细胞内rDNA序列的多个拷贝之间可能存有差异。实验表明,对处于不同生活史阶段的赤潮原因种,通过单细胞rDNA序列测定的方法也可以进行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亚历山大藻 单细胞pcr RDNA 生活史
下载PDF
基于单个B细胞抗体基因扩增技术筛选马IgG1单克隆抗体
8
作者 陈阳 刘彤 +4 位作者 张佳琦 廖化新 林跃智 王晓钧 王亚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3,共7页
在马的免疫学研究领域中,由于目前市场上缺乏商业化的马IgG单克隆抗体,使得对马的B细胞研究受到很大阻碍,IgG是B细胞受体(BCR)的重要构成成分,与B细胞分化成熟相关。为了获得马IgG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利用单个B细胞扩增技术进行抗体筛选... 在马的免疫学研究领域中,由于目前市场上缺乏商业化的马IgG单克隆抗体,使得对马的B细胞研究受到很大阻碍,IgG是B细胞受体(BCR)的重要构成成分,与B细胞分化成熟相关。为了获得马IgG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利用单个B细胞扩增技术进行抗体筛选。首先,将马IgG蛋白(EqIgG1-C)密码子优化后合成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4上,纯化出抗原蛋白。随后,使用蛋白质免疫小鼠,分离脾细胞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分离特异性单个B细胞,扩增出抗体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基因,用overlapping PCR方法扩增出线性化的完整抗体,并进行鉴定。结果从80个B细胞中获得了27株特异性重组单克隆抗体,并挑选出3株线性结合活性最强的抗体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上,共转染Expi293F^(TM)细胞后表达纯化,经过ELISA和Western blot验证,显示获得的抗体可以和EqIgG1-C蛋白有良好的结合作用。使用该方法可以省时高效的获得特异性抗体,为马的免疫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研究工具,为鼠单克隆抗体筛选提供了技术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IgG 单个B细胞pcr 抗体筛选技术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DMD基因和SRY基因单细胞三重及四重套式PCR技术的建立及其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胡冬贵 黄艳仪 +1 位作者 黎青 孙筱放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9年第5期13-16,共4页
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diagnosis,PGD) 又称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是基于体外受精(in vitrofertilization,IVF)和早期胚胎活检(earlyem... 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diagnosis,PGD) 又称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是基于体外受精(in vitrofertilization,IVF)和早期胚胎活检(earlyembryo biopsy)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遗传病产前诊断的方法。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作为一种常见的X- 连琐隐性致死性遗传病,是国际上PGD界最早选择进入PGD 临床应用的几种遗传病之一。本文报道我们所建立的DMD基因和SRY 基因((sex - determination region Y,SRY) 单淋巴细胞三重(DMD) 基因外显子19,48 及SRY基因)及四重(DMD基因外显子17 、44 、45 及SRY 基因) 套式PCR技术及其可靠性分析。采取外周血标本制备单淋巴细胞悬液,应用上述三重或四重套式PCR 分析50 个正常男性单淋巴细胞,结果显示DMD 基因外显子17 、19、44 、45、48 及SRY 基因单淋巴细胞PCR 扩增成功率分别为92 % 、96 % 、94% 、96% 、94 % 以及94- 96% 。进一步分析50 个正常女性以及50 个DMD 男性患者(缺失DMD 基因外显子4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基因 SRY基因 单细胞pcr 胚胎种植前诊断
下载PDF
原生动物单细胞PCR应用初探--以天蓝喇叭虫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志新 余育和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9-674,共6页
以天蓝喇叭虫(Stentor coeruleus)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单细胞单基因PCR扩增及单细胞全基因组PCR扩增技术在原生动物中的应用.经过不断探索和优化条件后,试验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在40例单细胞单基因(SSU rDNA基因全序列)PCR的一次性扩增中,... 以天蓝喇叭虫(Stentor coeruleus)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单细胞单基因PCR扩增及单细胞全基因组PCR扩增技术在原生动物中的应用.经过不断探索和优化条件后,试验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在40例单细胞单基因(SSU rDNA基因全序列)PCR的一次性扩增中,新鲜细胞和经过中性红染色的细胞都获得了100%的成功率,室温下酒精(95%)保存一周的细胞获得了82.5%的成功率.在单细胞全基因组PCR扩增中,采用高效高保真的phi29DNA聚合酶结合随机引物(Random Primer)进行扩增,获得了丰富且质量较高的PCR产物.以全基因组扩增产物(稀释10倍)对四个常用的基因位点(TEF1、SSU rRNA、18S-ITS1-5.8S、a-tubulin)进行扩增,均成功获得相应的基因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pcr 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 原生动物 天蓝喇叭虫
下载PDF
利用转基因小鼠筛选全人源炭疽致死因子中和抗体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潇霖 迟象阳 +10 位作者 刘炬 刘威岑 刘树玲 邱顺芳 温中华 范鹏飞 刘坤 宋小红 付玲 张军 于长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90-1599,共10页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炭疽毒素包括3种蛋白质成分: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和水肿因子(EF)。PA与LF形成致死毒素(LT),与EF形成水肿毒素(ET)。由于致死毒素(LT)在感染者损伤及死亡中发挥主要作用,...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炭疽毒素包括3种蛋白质成分: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和水肿因子(EF)。PA与LF形成致死毒素(LT),与EF形成水肿毒素(ET)。由于致死毒素(LT)在感染者损伤及死亡中发挥主要作用,因此在炭疽感染晚期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难以发挥疗效,治疗性中和抗体成为目前最有效的炭疽治疗药物。目前国外获得的炭疽毒素抗体多为炭疽PA抗体,美国FDA已批准瑞西巴库(人源PA单抗)用于吸入性炭疽的治疗。一旦炭疽芽孢杆菌被人为改构或PA中和表位发生突变,针对PA单一表位的抗体将可能失效,因此针对LF的抗体将成为炭疽治疗的有效补充。目前国外已有的LF抗体多为鼠源抗体和嵌合抗体,而全人源抗体可以避免鼠源抗体免疫原性高等缺点。本研究首先用LF抗原免疫人抗体转基因小鼠,利用流式细胞仪从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分选抗原特异的记忆B细胞,通过单细胞PCR方法快速获得两株具有结合活性的抗LF单抗1D7和2B9。瞬时转染Expi 293F细胞制备抗体,通过毒素中和实验(TNA)发现1D7和2B9在细胞模型中均显示较好的中和活性,并且与PA单抗联合使用时,表现出较好的协同作用。总之,本文利用转基因小鼠、流式分选技术和单细胞PCR技术的优势,快速筛选到全人源LF抗体,为快速筛选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致死因子 转基因小鼠 流式分选 记忆B细胞 单细胞pcr 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抗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全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表位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佀传亚 潘少坤 +4 位作者 凌志洋 伊春艳 邓志瑞 谢幼华 孙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制备全人单克隆抗体,对其亲和力、中和病毒活性及抗体所结合的抗原表位进行研究。所制备的全人抗体可应用于乙肝病毒的暴露后预防,为阻断母婴传播提供治疗手段。方法:通过流式分选和单细胞RT-PCR技术获得单...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制备全人单克隆抗体,对其亲和力、中和病毒活性及抗体所结合的抗原表位进行研究。所制备的全人抗体可应用于乙肝病毒的暴露后预防,为阻断母婴传播提供治疗手段。方法:通过流式分选和单细胞RT-PCR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结合活性,进行表位分析;Hep G2-NTCP细胞用于病毒感染,KH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诊断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HBe Ag的指标。结果:获得三株具有中和活性,可以结合三种乙肝病毒亚型S蛋白的抗体,其中1F2、2A1两株抗体的结合依赖于抗原蛋白的天然构象,2H2抗体的结合依赖于连续的氨基酸序列;1F2、2H2抗体结合的位置位于S蛋白胞外区第一个免疫环状区域。结论:利用单细胞RT-PCR技术成功制备了针对乙肝病毒S蛋白的抗体,其具有中和作用。抗原表位位于S蛋白胞外区的第一个免疫环状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全人单克隆抗体 单细胞RT-pcr 中和活性 抗体表位
下载PDF
膜片钳技术与其它技术的结合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乃江 于英心 韩济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膜片钳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电生理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不仅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已与其它许多技术如Fura-2显微荧光测钙技术、碳纤电极局部电化学微量检测技术以及单细胞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等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本文... 膜片钳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电生理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不仅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已与其它许多技术如Fura-2显微荧光测钙技术、碳纤电极局部电化学微量检测技术以及单细胞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等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本文仅就此技术与其它技术的结合及在解决神经生物学跨膜信号转导问题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膜片钳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基于单个B细胞抗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14
作者 张雨 秦晓东 +3 位作者 朱学亮 殷相平 李彦敏 张志东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2-1089,共8页
为了建立基于单个B细胞制备抗体技术,本研究以O型灭活FMDV为抗原,采集健康C57/BL小鼠脾细胞,经过磁珠富集、流式B220+/CD38+/Ig G1+/抗原+分选,获得单个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经单细胞巢式PCR反应扩增获得抗体完整轻、重链可变区序列后,... 为了建立基于单个B细胞制备抗体技术,本研究以O型灭活FMDV为抗原,采集健康C57/BL小鼠脾细胞,经过磁珠富集、流式B220+/CD38+/Ig G1+/抗原+分选,获得单个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经单细胞巢式PCR反应扩增获得抗体完整轻、重链可变区序列后,分别构建轻/重链表达质粒,然后共转染HEK-293细胞后,成功获得3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且证明均属于Ig G1型抗体;ELISA结果显示,获得的3株抗体均能与O型FMDV抗原结合;免疫荧光试验证明,3株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细胞内复制的O型FMDV。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单个B细胞直接制备抗FMDV单抗的方法,为后期开发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B细胞 口蹄疫病毒 抗体 流式分选技术 单细胞巢式pcr
原文传递
单细胞巢式PCR检测RHD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建强 吴大洲 +2 位作者 张印则 周华友 徐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60-762,共3页
目的建立单细胞巢式PCR检测技术,用以检测单个细胞的RHD。方法采用稀释法获得单个细胞,直接提取DNA,根据RHD特点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凝胶电泳观察结果,将扩增产物测序以检测扩增的目的基因。结果通过巢式PCR,阳性对照可以获... 目的建立单细胞巢式PCR检测技术,用以检测单个细胞的RHD。方法采用稀释法获得单个细胞,直接提取DNA,根据RHD特点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凝胶电泳观察结果,将扩增产物测序以检测扩增的目的基因。结果通过巢式PCR,阳性对照可以获得明显的目的产物,阴性和空白对照无扩增产物,10份Rh阳性单细胞检测标本均能检出RHD。结论建立的检测RHD单细胞巢式PCR检测技术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应用于生殖医学等领域,为预防Rh新生儿溶血病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巢式pcr RHD 生殖医学 RH新生儿溶血病
下载PDF
人源治疗性抗体研发技术进展
16
作者 冯健男 乔春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71-1574,共4页
1986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了首个单抗药物。30多年来,抗体药物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截至2019年12月,获得FDA批准上市的单抗药物达79种,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等多种疾病。人源... 1986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了首个单抗药物。30多年来,抗体药物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截至2019年12月,获得FDA批准上市的单抗药物达79种,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等多种疾病。人源抗体具有特异性强、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已经成为新药开发的主流,全球销售额排名前十的药物中,人源抗体药物占据了半壁江山。本文着重对近年来抗体药物研发技术进展,包括抗体人源化、噬菌体展示、转基因小鼠、单细胞PCR等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抗体 抗体人源化 噬菌体展示 转基因小鼠 单细胞pcr
下载PDF
CFP荧光蛋白文库构建及FRET技术筛选钙调素结合蛋白
17
作者 孟凡力 关珊 +1 位作者 刘晓进 李朝军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79-1785,共7页
钙调素(Calmodulin,CaM)是细胞内Ca2+信号的主要受体,能够与靶蛋白相互结合调节靶蛋白的活性,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移等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 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是目前研究蛋... 钙调素(Calmodulin,CaM)是细胞内Ca2+信号的主要受体,能够与靶蛋白相互结合调节靶蛋白的活性,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移等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 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是目前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比较成熟的方法之一。作者通过Cre-loxP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构建了带有CFP荧光蛋白标记的文库,与YFP-CaM共同转染HEK293细胞,应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进行检测,挑取发生FRET作用的单个细胞,并进行单细胞PCR检测。由此扩增出的片段通过测序和蛋白序列数据库NCBI进行序列比对后,筛选出与CaM产生相互作用的蛋白。目前,已经通过这种方法成功地筛选到了一些与CaM相结合的蛋白,从而为进一步研究CaM蛋白在生理环境下的作用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素 CRE-LOXP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单细胞pcr
原文传递
利用单细胞PCR技术高效筛选鉴定CRISPR/Cas9介导的lncRNA敲除克隆细胞株
18
作者 王卉 冯甜甜 +8 位作者 王冰蕊 任思蕊 张玲玲 刘金花 高洁 周家喜 苏培 佟静媛 石莉红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63-471,共9页
CRISPR/Cas9技术可简便、快捷、高效地实现基因的敲除。敲除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时需同时引入1对guideRNA,将lncRNA基因组的全部或者大部分片段敲除,以实现目的基因功能的缺失。现有鉴定lncRNA敲除细胞株所用的方法... CRISPR/Cas9技术可简便、快捷、高效地实现基因的敲除。敲除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时需同时引入1对guideRNA,将lncRNA基因组的全部或者大部分片段敲除,以实现目的基因功能的缺失。现有鉴定lncRNA敲除细胞株所用的方法一般需单细胞增殖至较多数量,敲除效率较低且筛选耗时耗力。LncRNA DANCR(differentiation antagonizing non-protein codingRNA)在干祖细胞的干性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关,但其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作者针对DANCR基因组的3′及5′端设计sgRNA并同时转染到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为建立一种高效筛选鉴定lncRNA敲除细胞株的方法,他们先后采用了基因组DNA PCR、少量细胞PCR、单细胞PCR这3种方法来鉴定lncRNA DANCR的敲除情况,系统比较了3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该文成功建立了利用单细胞PCR技术高效筛选鉴定CRISPR/Cas9介导的lncRNA敲除克隆细胞株的方法。这一方法适用于其他lncRNA敲除情况的鉴定,有助于lncRNA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lncRNA 单细胞pcr
原文传递
人源HBsAb重链体外表达和亲和力、特异性初步鉴定
19
作者 周吉航 王晔恺 +3 位作者 周世权 曾芳 黄燕燕 刘晓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2123-2125,共3页
目的:制备人源HBsAb重链,初步鉴定其亲和力和特异性。方法:利用流式单细胞分选技术获得单个抗体分泌细胞,单细胞RT-PCR筛选单菌落,挑选其中有IgG保守区域的克隆全长,构建IgG(H)基因的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并诱导表达。间接ELISA测定... 目的:制备人源HBsAb重链,初步鉴定其亲和力和特异性。方法:利用流式单细胞分选技术获得单个抗体分泌细胞,单细胞RT-PCR筛选单菌落,挑选其中有IgG保守区域的克隆全长,构建IgG(H)基因的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并诱导表达。间接ELISA测定检测亲和力,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表达质粒,间接ELISA显示亲和力Ka值达到2.39×109 L/mol,Western blot鉴定重链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人源HBsAb重链的体外制备对乙肝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分选 单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乙肝表面抗体 亲和力
原文传递
人源化乙肝表面抗体重链克隆、表达及免疫学特性初步鉴定
20
作者 王晔恺 周吉航 +3 位作者 周世权 曾芳 黄燕燕 刘晓光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3期54-5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单细胞分选技术克隆人源化乙肝表面抗体重链的方法。方法从乙肝疫苗接种志愿者外周血中分选得到单个抗体分泌细胞,单细胞RT-PCR筛选20个单菌落,挑选其中有IgG保守区域的克隆全长,并将IgG(H)基因全长克隆到pEGFP-N1载体...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单细胞分选技术克隆人源化乙肝表面抗体重链的方法。方法从乙肝疫苗接种志愿者外周血中分选得到单个抗体分泌细胞,单细胞RT-PCR筛选20个单菌落,挑选其中有IgG保守区域的克隆全长,并将IgG(H)基因全长克隆到pEGFP-N1载体,转染COS-7细胞,取上清液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并采用Batty饱和法测定亲和力常数。结果筛选得到IgG(H)能与HBsAg结合,且Ka值达到2.39×109L/mol。结论利用单细胞分选克隆技术获得的抗体重链亲和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分选 单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乙肝表面抗体 亲和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