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歌妓对宋词繁荣的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彭福荣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1-54,共4页
宋代歌妓人数众多,她们在与文人雅士的交往中提高了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对宋词的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一是传播宋词的生力军,二是宋词创作的参与者,三是宋词繁荣的促进者。
关键词 歌妓 宋词 繁荣 价值
下载PDF
论歌妓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中林 徐胜利 《平原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49-52,共4页
宋词的发展繁荣,是以宋代的经济发展和重文轻武政策为前提的,但也离不开歌妓的作用.而歌妓在宋词发展繁荣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发挥词的功能、促进词乐结合、推动词的传播三个方面.
关键词 宋词 歌妓 词的功能 词乐结合 词的传播
下载PDF
北宋词坛“柳永热”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文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9-73,共5页
本文对柳永词的流行盛况进行了描述 ,并从歌妓的传播与俗语言的使用等角度对“柳永热”
关键词 北宋 "柳永热" 歌妓 俗语言 词创作 市民意识 享乐意识
下载PDF
论宋代歌妓词的创作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中林 徐胜利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2-45,共4页
宋代歌妓不仅在酒筵歌席上为文人士大夫唱词侑觞,而且还直接进行词的创作。歌妓的创作活动,反映了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情绪和文化素养,虽然文学成就不高,却从一个方面展示出她们的精神世界,体现了她们在繁荣兴旺的宋代词坛上所处的地位。
关键词 宋词 歌妓 创作
下载PDF
于沦落悲凉中见辉煌的曙色——论鲁迅诗歌中的歌女形象
5
作者 王吉鹏 李梓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7-59,共3页
鲁迅对女性的关注体现在他诗歌中歌女形象的塑造上,他由歌女的命运遭际观照中国女性在动乱年代下的沦落和悲凉命运中的反抗,并在诗歌的意象选取和画面对比中指出女性获取解放的唯一出路是革命的胜利。由此寄托了对革命的希望,也成为他... 鲁迅对女性的关注体现在他诗歌中歌女形象的塑造上,他由歌女的命运遭际观照中国女性在动乱年代下的沦落和悲凉命运中的反抗,并在诗歌的意象选取和画面对比中指出女性获取解放的唯一出路是革命的胜利。由此寄托了对革命的希望,也成为他创作这些诗歌的真正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歌女 女性
下载PDF
稼轩词与宋代家庭歌女的书写
6
作者 陈永娥 魏耕原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17-122,共6页
稼轩为歌女、侍女写了不少的人物词,描写了她们的不同性格、演唱和舞蹈的才能,也记录了她们困苦不易的生活,还不止一次为之作送别词,以及题画词,投入了真挚平等的感情。这与宋词多从声色异性角度描写大异其趣,稼轩则把她们当做朋友、甚... 稼轩为歌女、侍女写了不少的人物词,描写了她们的不同性格、演唱和舞蹈的才能,也记录了她们困苦不易的生活,还不止一次为之作送别词,以及题画词,投入了真挚平等的感情。这与宋词多从声色异性角度描写大异其趣,稼轩则把她们当做朋友、甚至家人。并用日常口语、生活细节、情节刻画书写她们。这些向无人过问的词,很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稼轩词 歌女 平等 对话
下载PDF
古汉语中“兒”字用法概说
7
作者 徐海英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2-74,共3页
“儿”字的基本含义是婴儿、幼童。由此引申,年龄相对小的称“儿”,地位低的也称“儿”。本文讨论了地位低称“儿”的三种情形:其一,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故女子自称“儿”,对女性的一些轻蔑之称也以“儿”为语素。其二,奴仆称“儿”,不论... “儿”字的基本含义是婴儿、幼童。由此引申,年龄相对小的称“儿”,地位低的也称“儿”。本文讨论了地位低称“儿”的三种情形:其一,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故女子自称“儿”,对女性的一些轻蔑之称也以“儿”为语素。其二,奴仆称“儿”,不论年龄大小。其三,对他人的蔑称多以“儿”为语素。主要找出“儿”字义项间的联系,从而解释与“儿”相关的某些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中国 语素 语义
下载PDF
袒露爱欲情结的心灵游程——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精神分析
8
作者 胡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71,共5页
朱自清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述的是作者游历秦淮河时自己美人爱欲的宣泄过程。在暮色的掩饰之下,借助小船进入"幻梦"般的精神世界,通过月亮移置排遣内心的欲望,歌妓的出现使得畅神移情的流程被迫中止而不得不回归... 朱自清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述的是作者游历秦淮河时自己美人爱欲的宣泄过程。在暮色的掩饰之下,借助小船进入"幻梦"般的精神世界,通过月亮移置排遣内心的欲望,歌妓的出现使得畅神移情的流程被迫中止而不得不回归现实。作者爱欲情结的生成既源于扬州这一特殊的生长环境,更与青春期的独特经历密不可分。文学创作成为作者表达内在情感以达到"刹那间"满足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晚 月亮 歌妓 婚姻经历 美人爱欲情结
下载PDF
苏东坡的爱情及其文学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景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2-86,共15页
苏东坡有可能发生的爱情对象只能限定于众多妓女、堂妹小二娘和二妻一妾。众多论据证明:苏东坡对歌儿舞女虽然曾经动心过,但那只是一闪而过的感情而已,妓女并没有真正成为苏东坡个人爱情的对象;林语堂认为堂妹小二娘是苏东坡终生爱着的... 苏东坡有可能发生的爱情对象只能限定于众多妓女、堂妹小二娘和二妻一妾。众多论据证明:苏东坡对歌儿舞女虽然曾经动心过,但那只是一闪而过的感情而已,妓女并没有真正成为苏东坡个人爱情的对象;林语堂认为堂妹小二娘是苏东坡终生爱着的初恋对象,那是无稽之谈;苏东坡的爱情切实发生在二妻一妾身上,苏东坡对三人的爱情都产生了美好的文学作品。他为王弗创作了千古绝唱《江城子》,为王闰之创作了温馨的《蝶恋花》,而其爱情表达的重点却在其妾王朝云,这是因为苏东坡在两个正妻身上只能更多地表现为儒家庄重的夫妇之义,而王朝云作为妾的身份则可以成为正统夫妇之仪中爱情缺失的补充。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苏东坡个人爱情文学的创作具有很高价值,数量较多,体裁丰富,抒情方式独特,留下千古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爱情 文学表达 歌妓舞女 堂妹 王弗 王闰之 王朝云
下载PDF
黄庭坚的歌妓词论
10
作者 侯晓珊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8-30,共3页
宋代文人士大夫和歌妓来往频繁,留下不少的歌妓词篇章。黄庭坚从歌妓的容貌、体姿、装扮、步态到她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进行了丰富而细腻的描写,让我们不仅窥探到歌妓们生存状态,更让我们了解到黄庭坚的真性情。可以说,这些歌妓词有... 宋代文人士大夫和歌妓来往频繁,留下不少的歌妓词篇章。黄庭坚从歌妓的容貌、体姿、装扮、步态到她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进行了丰富而细腻的描写,让我们不仅窥探到歌妓们生存状态,更让我们了解到黄庭坚的真性情。可以说,这些歌妓词有着独特思想内容和美学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歌妓词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徐渭《狂鼓史》和沈自徵《鞭歌妓》比较:乔装、角色和存在
11
作者 司徒秀英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5-10,共6页
本文将讨论《狂鼓史》和《鞭歌妓》两个杂剧怎样利用“乔装”创造“虚拟的角色”和“虚拟的存在”的意义,进而探索两个剧作表达“平衡”和“超越”主题的可能性。
关键词 《狂鼓史》 《鞭歌妓》 乔装 虚拟的角色 虚拟的存在
下载PDF
中国当代“舞剧文化批评”举隅——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之二
12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2年第3期41-50,共10页
作为“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系列,“舞剧文化批评”是继“舞剧现象批评”之后的第二篇。舞剧文化批评,指的是具有较深文化底蕴的舞剧批评,它主要是针对我国神话传说、历史事象进行创作的舞剧。本文作为这类批评的“举隅”,关涉到... 作为“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系列,“舞剧文化批评”是继“舞剧现象批评”之后的第二篇。舞剧文化批评,指的是具有较深文化底蕴的舞剧批评,它主要是针对我国神话传说、历史事象进行创作的舞剧。本文作为这类批评的“举隅”,关涉到的6部舞剧是《雷峰塔》《丝路花雨》《奔月》《凤鸣岐山》《屈原》和《铜雀伎》。关于这6部舞剧的6篇剧评的作者分别是景琛、史苇湘、孙颖、岐鸣、苍子和周容,但岐鸣、苍子可以确定是孙颖的笔名。至少在“舞剧文化批评”这一批评类型中,孙颖可以说是我国舞蹈界最具底蕴的文化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舞剧批评 舞剧文化批评 《雷峰塔》 《丝路花雨》 《奔月》 《凤鸣岐山》 《屈原》 《铜雀伎》
原文传递
为贱者歌,为末者著——论《青楼集》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13
作者 张衬 《殷都学刊》 2004年第4期64-65,共2页
《青楼集》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述歌妓的著作 ,记载了歌妓的艺海生涯 ,为后世研究元曲提供了演员方面的资料。从中可看出 ,歌妓对元曲的分类 ,对元曲的流传 ,以及对剧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青楼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 青楼集 元曲 歌妓
下载PDF
试论《海上花列传》对《红楼梦》的继承和发展
14
作者 车向东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A01期35-38,48,共5页
作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两部奇书,《海上花列传》从《红楼梦》处得益颇多。无论是从创作宗旨、写作策略,还是谋篇布局、人物刻画诸方面来看,前者都继承、汲取了后者的精华。同时,前者在其小说的独创性、写作的侧重点、小说艺术上的追求诸方... 作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两部奇书,《海上花列传》从《红楼梦》处得益颇多。无论是从创作宗旨、写作策略,还是谋篇布局、人物刻画诸方面来看,前者都继承、汲取了后者的精华。同时,前者在其小说的独创性、写作的侧重点、小说艺术上的追求诸方面,与同时代其它小说相比,更能体现出对《红楼梦》笔法的发展,从而成为晚清"倡优小说"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 红楼梦 继承 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