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类案的判断标准及其运用 被引量:49
1
作者 高尚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5,共12页
该文以司法类案的判断标准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为法官审理案件时寻找类似案件,进而做到类似案件类似审判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照。判断类似案件的主要标准是争议点相似和关键事实相似;辅助标准是案由和行为后果相似。围绕争议点并借助... 该文以司法类案的判断标准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为法官审理案件时寻找类似案件,进而做到类似案件类似审判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照。判断类似案件的主要标准是争议点相似和关键事实相似;辅助标准是案由和行为后果相似。围绕争议点并借助裁判规则来检视关键事实是判断类案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类案推送平台,明确案例的效力优先级,是解决类似案件类似审判的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该文以借名买房类案件为例,展示类案的判断标准及其运用,以期促进司法适用之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案 判断标准 关键事实 类案推送 借名买房
原文传递
冲裁模CBR系统的相似实例检索 被引量:7
2
作者 柯旭贵 贾俐俐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79,共4页
阐述冲裁模CBR系统的实例库组织,给出相似实例的检索算法,构造了相似性系数,利用设置阈值并通过相似性系数的计算得出相似实例,最后以实例说明最相似实例的检索过程。
关键词 冲裁模CBR系统 相似实例 检索算法 相似性系数
下载PDF
仲裁“类案同裁”的实现:与诉讼“类案同判”的比较视角
3
作者 田雨酥 《商事仲裁与调解》 2024年第3期51-64,共14页
伴随法院诉讼案件“类案同判”机制的大力推进,仲裁是否也存在类案、仲裁应否以及能否“类案同裁”也成为了法律领域所关注的问题。仲裁存在“类案”,但由于仲裁在管理方式、程序推进、审理方式、裁判主体、案件数量等方面与诉讼均有不... 伴随法院诉讼案件“类案同判”机制的大力推进,仲裁是否也存在类案、仲裁应否以及能否“类案同裁”也成为了法律领域所关注的问题。仲裁存在“类案”,但由于仲裁在管理方式、程序推进、审理方式、裁判主体、案件数量等方面与诉讼均有不同,这使得仲裁“类案同裁”与诉讼体系相似语境下“类案同判”在类案定义和同裁范围上都有相似之处,但应具有更宽松的界定范围与限制标准,并应对程序事项具有更高程度的关注。仲裁可以推动“同裁”,通过比较我国推动诉讼“类案同判”的多种政策及方式,可以看出仲裁“类案同裁”的实现应从仲裁机构内部类案检索机制的建设入手,并结合仲裁裁决书的要件事实和裁判逻辑规范化进行。尽管仲裁在自上而下的管理和框架搭建上较为薄弱,但其自治性与竞争性可以自下而上促进“类案同裁”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案同判 类案同裁 类案检索 要件事实裁判 仲裁自治论
原文传递
论类案的相似性判断标准——以最高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类案监督机制为背景 被引量:4
4
作者 邱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82-89,共8页
类案同判构成了现代法治的基础,也是社会追求的司法目标。实现类案同判是近年来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探索建构类案监督制度就是以此为基础。然而,与检察系统积极探索建构类案监督制度的热情相比,类案监督制度的实施情况却不理想,原因就... 类案同判构成了现代法治的基础,也是社会追求的司法目标。实现类案同判是近年来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探索建构类案监督制度就是以此为基础。然而,与检察系统积极探索建构类案监督制度的热情相比,类案监督制度的实施情况却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没有相应的适用方法来指导类案监督制度的运行。当前,建构类案监督制度运作机制,应将重心放在确定类案的相似性判断标准上。类案的相似性判断必须解决类案是什么、如何判定类案、需相似到何种程度三个问题。类案判定的核心在于待比较案件之间相关性特征的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案 类案监督 相似性 实质性标准 程度性标准
下载PDF
宋代民事审判中“情理观”的类案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勇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62,共15页
“情理观”深刻影响着宋代民事审判,以往学者更多从哲学或者原理、原则角度进行诠释,运用《名公书判清明集》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力图从类案角度予以解读。《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宋代民事审判案例可分为:一是主要涉及财产关系的“田宅”案... “情理观”深刻影响着宋代民事审判,以往学者更多从哲学或者原理、原则角度进行诠释,运用《名公书判清明集》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力图从类案角度予以解读。《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宋代民事审判案例可分为:一是主要涉及财产关系的“田宅”案件、“钱债”案件;二是主要涉及人身关系的继承案件、婚姻案件;三是与家族伦理密切相关的亲属间争讼案件。从宋代类案审判实践中可以发现,虽然宋代对于情理的认识是大体一致的,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即仁爱、遵法、重礼、重伦理亲情等的秩序观。但是落实到不同的类案中,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或侧重,比如母子兄弟伦理亲情是亲属间争讼中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而钱债案件中债务人极端贫困的经济状况也会成为影响判决结果的重要因素,如是种种,呈现出一种“理一分殊”的独特面貌。宋代民事审判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当时历史语境下情理和法律的平衡与公平公正的实现。当代中国应认真对待情理,借鉴古代司法中的智慧与经验,为实现当代中国的司法公平公正提供自己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民事审判 情理观 《名公书判清明集》 类案
原文传递
同案同判中同案认定标准的可计算化研究
6
作者 邓矜婷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5-224,共20页
不同于判例法国家,我国同案同判中同案的认定标准可以在已有的二阶判断共识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和可计算化。在第一阶段,只需要确定关键性事实,经比较得到相同点和不同点,不需要像先例规则那样重复考虑适用法条和争议焦点,不需要重复判断... 不同于判例法国家,我国同案同判中同案的认定标准可以在已有的二阶判断共识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和可计算化。在第一阶段,只需要确定关键性事实,经比较得到相同点和不同点,不需要像先例规则那样重复考虑适用法条和争议焦点,不需要重复判断关键性事实与争议焦点的相关相似性,因为这些在关键性事实的确定过程中已经考虑。关键性事实通过在案由制度上以中央层级法律法规构建各案由的最广泛的要件体系而得到。在第二阶段,在既有的通过对异同点进行实质评价而得出是否同案的共识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配合智慧司法的需要将实质评价的标准完善成可以计算的规则。在明确我国同案同判是指已决类似案件具有参考力而非先例规则中的拘束力的基础上,得到该阶段实质评价的目的是确定相似程度,进而通过计算相似程度来完成类案的参考力排序。据此在案由的要件体系基础上绘制案件的法律适用路径图,以图上分叉出现时间的早晚体现不同关键性事实的权重和影响,实质评价相似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案同判 案例指导 类案 先例规则 关键性事实
原文传递
中国房地产纠纷实务观察之商业性房屋租赁合同无效的类案归纳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平 马志成 +1 位作者 夏明亮 《商事仲裁与调解》 2023年第1期34-50,共17页
商业性房屋租赁合同法律关系的核心要素为租赁合同当事人、租赁标的房屋和租赁期限。本文以相关法律规范为基础进行类案归纳分析,总结了十种常见的房屋租赁合同无效的案型及相应法律争议焦点,包括免租期的无效后果、擅自转租、无权代理... 商业性房屋租赁合同法律关系的核心要素为租赁合同当事人、租赁标的房屋和租赁期限。本文以相关法律规范为基础进行类案归纳分析,总结了十种常见的房屋租赁合同无效的案型及相应法律争议焦点,包括免租期的无效后果、擅自转租、无权代理、违法建筑物、未建成的预租房屋、违章危房、未通过消防验收的房屋、住改商等违反规划的房屋、已被查封的房屋、超过20年的租赁期限等。同时,对商业房屋租赁合同无效的原因和法律后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提前识别合同中可能导致合同无效的潜在风险点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纠纷 合同无效 类案检索 房屋租赁合同
原文传递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在商标权不当行使案件中的适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钟鸣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45,共19页
本文梳理了涉及商标权不当行使的18件民事诉讼案件,归纳其要点,评析裁判得失,由此探讨不当行使行为的认定方式和规制模式。商标权不当行使行为的规制核心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适用问题。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作为一般条款,无法采用“构成要... 本文梳理了涉及商标权不当行使的18件民事诉讼案件,归纳其要点,评析裁判得失,由此探讨不当行使行为的认定方式和规制模式。商标权不当行使行为的规制核心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适用问题。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作为一般条款,无法采用“构成要件—法律效果”的适用框架,应当引入动态系统论方法,识别出认定行使行为构成权利滥用所需考虑的各个要素及其权重综合作出判定。对于商标权不当行使中最主要的恶意注册商标并行使权利的行为,无论是根据司法解释还是动态系统论方法,都应当基于其作为主要目的的恶意直接认定构成权利滥用。由此总结出依据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规制商标权不当行使行为所需考虑的四个方面:权利外观、行使行为、滥用认定和法律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滥用 不当行使 商标权 类案 恶意注册 动态系统论
下载PDF
类案判断“双重相似标准”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2
9
作者 乌日力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6期146-156,共11页
最高人民法院为类案判断确立了事实相似和法律相似的“双重相似标准”,这一标准看似明确,但实际内容却很模糊。实践中法官依据“双重相似标准”难以获得稳定的判断结果,而现有研究提出的改进建议实质上也是在解放自由裁量权,难以实现“... 最高人民法院为类案判断确立了事实相似和法律相似的“双重相似标准”,这一标准看似明确,但实际内容却很模糊。实践中法官依据“双重相似标准”难以获得稳定的判断结果,而现有研究提出的改进建议实质上也是在解放自由裁量权,难以实现“类案同判”的目的。从法理上看,事实相似性判断依靠法官的经验和认知,没有确定的范围,缺乏客观的标准,事实判断前置还会对后续的法律判断产生不良影响。事实相似标准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可以被法律规范结构中类型化事实所取代。法律相似应成为类案判断的核心标准。该标准以理性共识作为基础,以形式法律依据的相似和实质价值判断的相似为内容,判断方法涉及类型化、法律解释、价值权衡等。有必要围绕法律相似的形式和实质层面,重构类案判断的“双重相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案 事实相似 法律相似 自由裁量 指导性案例
下载PDF
一种基于同例和异例的溯因推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庄朝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499,共5页
溯因推理是在给定的理论和观察下,求出对于该观察可能的解释.然而,在一般的溯因推理中,并不要求解释的直观性和归纳性.从日常生活和科学发现的某些规律出发,本文提出了同例和异例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基于同例和异例的溯因推理框架,并引入... 溯因推理是在给定的理论和观察下,求出对于该观察可能的解释.然而,在一般的溯因推理中,并不要求解释的直观性和归纳性.从日常生活和科学发现的某些规律出发,本文提出了同例和异例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基于同例和异例的溯因推理框架,并引入了可诱导和可允许这两个限定条件.接下来,本文给出在该框架下求出所有极大解释的算法AH并验证了它的可靠性和完备性.最后,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了算法AH.相对于一般的溯因推理系统,本框架主要有如下的优点:溯因得到的解释更符合直观,溯因得到的解释还可以用来推导出更多的新的语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溯因推理 逻辑程序 同例 异例
下载PDF
刑事案件结构视阈下的类案裁判研究——以指导性案例4号、12号为例
11
作者 张国栋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7-63,共7页
最高人民法院实施案例指导制度以来,“同案同判”一直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立足于案例指导制度设定的“同案同判”这一裁判价值目标,结合刑事案件结构理论,对类案裁判理念进行解析,可以明确类案的判断标准除了涉及案件法律结构的形式... 最高人民法院实施案例指导制度以来,“同案同判”一直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立足于案例指导制度设定的“同案同判”这一裁判价值目标,结合刑事案件结构理论,对类案裁判理念进行解析,可以明确类案的判断标准除了涉及案件法律结构的形式判断,还涉及案件社会结构的实质判断;“类案类判”“类案异判”在刑事案件结构理论之下均可得到合理的解释,有存在的必然性。只有在案件结构理论基础上对案例指导制度加以完善,注重案件裁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司法裁判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结构 案例指导制度 指导性案例 “类案” 裁判结果
下载PDF
刑事类案裁判规则的提炼
12
作者 袁文平 廖斌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4-28,64,共6页
刑事类案裁判规则作为刑事指导性案例的核心部分,在实现法律的统一适用和类案的同质化处理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刑事类案裁判规则的提炼主要基于疑难案件的客观存在、罪刑法定的内在要求以及权威依据的效力保障。通过对刑事案件的选取、... 刑事类案裁判规则作为刑事指导性案例的核心部分,在实现法律的统一适用和类案的同质化处理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刑事类案裁判规则的提炼主要基于疑难案件的客观存在、罪刑法定的内在要求以及权威依据的效力保障。通过对刑事案件的选取、确定刑事案件的争议焦点以及对刑事类案裁判规则的功能进行分析,能实现对刑事类案裁判规则中的事实解释规则和法律适用规则的有效提炼,将刑事案件转化为指导性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 刑事案例 裁判规则 类案
下载PDF
模糊性与语义敏感性
13
作者 王海若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0,共7页
在对模糊性现象的研究中,威廉姆森提出模糊语词的语义相对使用是敏感的。模糊语词的语义敏感性是认知主义的语义不可辨别观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条件下,容错边际原则可以解释边界情形所导致的无知。然而,包括威廉姆森在内的认知主义... 在对模糊性现象的研究中,威廉姆森提出模糊语词的语义相对使用是敏感的。模糊语词的语义敏感性是认知主义的语义不可辨别观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条件下,容错边际原则可以解释边界情形所导致的无知。然而,包括威廉姆森在内的认知主义者很少对模糊语词的语义敏感性进行辩护。这似乎暗示,模糊语词的语义敏感性是自明的。但由于边界情形的缓冲作用,这种自明性的说法站不住脚。不仅如此,通过进一步加深凯伊对语义不可辨别观点的批评,可以发现,模糊语词的语义敏感性应该被模糊语词的邻近语义稳定性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 语义敏感性 相似情形 边界情形 语义不可辨别性
下载PDF
同案不同判现象研究
14
作者 程森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7-70,共4页
长期以来,"同案不同判"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司法实践的各个领域,不仅严重破坏了我国司法权的统一适用,而且给我国司法公平公正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这一现象具有我国成文法法律体系结构、裁判主体的主观方面和"同质化"... 长期以来,"同案不同判"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司法实践的各个领域,不仅严重破坏了我国司法权的统一适用,而且给我国司法公平公正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这一现象具有我国成文法法律体系结构、裁判主体的主观方面和"同质化"程度以及司法程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等方面的形成原因。为了抑制该现象的发生,我国既要做到进一步细化立法技术、加大案件审判过程的公开力度,又要加强裁判主体的"同质化"和"去行政化"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案例指导制度和全面推进量刑建议制度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案 司法公正 审判公开 案例指导制度 量刑建议制度
下载PDF
对当前我国统一法律适用的完善思考
15
作者 邓高峰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8-32,共5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工作机制的意见》确立了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就是为了类案同判,并且为我国司法系统关于推进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提供了指引。在此情况下,应当考虑的是统一法律适用,也就是要实现“类案同判”,我们的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工作机制的意见》确立了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就是为了类案同判,并且为我国司法系统关于推进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提供了指引。在此情况下,应当考虑的是统一法律适用,也就是要实现“类案同判”,我们的工作不止于此,仍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细化。应当明确和统一“类案同判”的内涵,即要分析识别“类案”的三个具体要素,明确“同判”在效果层面的表现。同时要发挥裁判要素统一对统一法律适用的积极作用,做到司法理念的统一、证据认定标准的统一以及法律适用和解释的统一。另外,还应发掘当事人在统一法律适用中的潜力,积极对其提交法律适用意见书提供规范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法律适用 类案同判 裁判要素统一
下载PDF
夫妻个人债务的清偿与执行规则——以司法实践中的“类案异执”为视角
16
作者 费美望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5-101,共7页
夫妻共同财产可否成为个人债务的执行标的在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存在分歧,而《民法典》第1066条和第303条对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否可以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亦有矛盾冲突之处。实在法的矛盾冲突、财产的外在公示与实际所有的不一致、... 夫妻共同财产可否成为个人债务的执行标的在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存在分歧,而《民法典》第1066条和第303条对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否可以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亦有矛盾冲突之处。实在法的矛盾冲突、财产的外在公示与实际所有的不一致、债权人保护与案外人保护之间的价值衡量等原因导致夫妻个人债务的执行在司法实践中呈现“类案异执”乱象,应采取两步走路径,先执行被执行人个人名下财产,再另行提起析产诉讼对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从而执行被执行人应有份额,以此保障配偶方的正当权益和统一规制司法实践中的执行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债务 夫妻共同财产 类案 执行 析产
下载PDF
司法人工智能能否实现司法公正? 被引量:41
17
作者 雷磊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2,共11页
司法人工智能具有人类法官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即无法应对不确定性,不具有人类常识常情,以及无法进行价值判断。司法人工智能的基本运行逻辑是基于历史数据基础上的预测,既包括基于类案裁判之历史数据的同案预测,也... 司法人工智能具有人类法官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即无法应对不确定性,不具有人类常识常情,以及无法进行价值判断。司法人工智能的基本运行逻辑是基于历史数据基础上的预测,既包括基于类案裁判之历史数据的同案预测,也包括基于法院或法官个人裁判历史数据的个性预测。在同案预测中,司法人工智能有助于实现司法统一,但不一定能实现同案同判或依法裁判意义上的形式正义,更可能与实质正义相矛盾。在个性预测中,“法官画像”的现实主义逻辑可能与实体公正背道而驰,“买卖法官”的商业偏好逻辑必然侵蚀程序公正的理念。因此,司法人工智能无法实现司法公正,目前它的合适定位就是司法裁判活动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人工智能 实体公正 程序公正 同案预测 个性预测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类案裁判的标准及价值边界 被引量:21
18
作者 周维栋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60,共14页
类案裁判的可普遍化标准是智能化类案推送的理论前提,司法机关只有充分发挥开放型基本权利体系中的主体、行为和法益要素的解释机能,将其作为个案中规范与事实勾连的比较要点,才能实现类案裁判的可普遍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深度... 类案裁判的可普遍化标准是智能化类案推送的理论前提,司法机关只有充分发挥开放型基本权利体系中的主体、行为和法益要素的解释机能,将其作为个案中规范与事实勾连的比较要点,才能实现类案裁判的可普遍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来建构类案推理的标准化模型,能够促进类案裁判的可普遍化。在事物的本质思维指导下,遵循以基本权利为中心的算法解释路径,提取案件的比较要点形成结构化的类案知识图谱,可以建立司法类案裁判的可普遍化标准体系。普遍适用的类案标准可能与个案特殊价值相矛盾,而人工智能技术是基于相关性的形式推理,缺乏法律推理结果的因果性考量,难以对个案中的实质性道德理由进行价值权衡。当出现个案权利需要特别保护的更强理由时,法官需要基于实质正义的裁判立场,对个案特定事实差异、社会背景事实变迁和法律拟制事实变化进行充分裁量,维持普遍正义与个案正义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类案同判 类案裁判标准 价值权衡 个案正义 智慧法院
下载PDF
类案适用的司法论证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杨知文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68,共15页
适用类案裁判需先通过类案检索寻找类案,然后进行类案适用的司法论证。类案适用的司法论证,包括类案的判定论证和适用过程论证两个阶段。以作为陈述的案件事实为案件相似性的判断标准,可将递进式同质论证确立为类案判定的论证模式。类... 适用类案裁判需先通过类案检索寻找类案,然后进行类案适用的司法论证。类案适用的司法论证,包括类案的判定论证和适用过程论证两个阶段。以作为陈述的案件事实为案件相似性的判断标准,可将递进式同质论证确立为类案判定的论证模式。类案适用的过程论证,由基于类案的法律推理和类案推论的保证性论证构成。在前一环节,要在类比推理的基础上附加依据一般性规则的论证,确保类案适用过程具有正当性;在后一环节,可借助保证性论证的一般形式,解释法官在类案推理中对一般性规则的选择,通过作为保证性论证补充形式的差异重要性排除论证与重要相似性缺失论证,回应论辩中的相反意见。若案件之间的相似特征与差异特征的重要性相当,则可补充权衡性论证。类案适用及其司法论证凸显了制定法传统中司法案例的应有功能,为法律的统一实施提供并补充了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案检索 类案适用 司法论证 裁判要点 指导性案例
原文传递
裁判文书类案推送中的案情相似度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君泽 马洪晶 +1 位作者 张毅 杨兰蓉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93-2201,共9页
裁判文书的类案推送策略有助于解决司法过程中的裁判尺度不统一、类案不同判、量刑不规范等问题。针对裁判文书类案推送任务,基于裁判文书在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述方面的特征,从裁判文书案情内容的抽取、案情内容中不同词性类别词项的权重... 裁判文书的类案推送策略有助于解决司法过程中的裁判尺度不统一、类案不同判、量刑不规范等问题。针对裁判文书类案推送任务,基于裁判文书在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述方面的特征,从裁判文书案情内容的抽取、案情内容中不同词性类别词项的权重分析、案情内容中未登录词的识别、案情内容中数量表述的相似度计算等角度展开研究,并设计相应的案情相似度计算模型。通过在真实裁判文书数据集合上的实验,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案推送 词性权重 未登录词识别 文本相似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