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乐山大佛风化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6
1
作者 秦中 张捷 +1 位作者 彭学艺 王兴山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8-934,共7页
四川乐山大佛石刻是我国重要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之一,石刻表面毁损非常严重.本文通过(1)检测石刻所在地区粉砂岩的样品成分(XRFS)获悉,SiO2含量高达84%;(2)安装微侵蚀测量装置(MEM)直接测得粉砂岩的表面侵蚀速率大约为0.216... 四川乐山大佛石刻是我国重要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之一,石刻表面毁损非常严重.本文通过(1)检测石刻所在地区粉砂岩的样品成分(XRFS)获悉,SiO2含量高达84%;(2)安装微侵蚀测量装置(MEM)直接测得粉砂岩的表面侵蚀速率大约为0.216~0.305mm/a;结合(3)粉砂岩表面的相对硬度测试比较等途径,对石刻毁损的表面过程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粉砂岩结构松散,经水浸后表面硬度急剧下降,而且当地的水、气等条件适宜于生物繁衍等特点,石刻风化毁损的原因主要在于水、生物等环境因素对粉砂岩胶结物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大佛 石刻遗产 粉砂岩 侵蚀速率
下载PDF
岩石破裂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瞬时变化异常探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贤振 高祥 +2 位作者 赵奎 刘建伟 刘祥鑫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78-1594,共17页
为探寻岩石破裂失稳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的突变异常,在提出"红外温变场(ITVF)"概念的基础上,以高温水浸透粉砂岩加载过程的红外监测试验为例证,对岩石破裂失稳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的瞬时变化特征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1)饱水粉砂... 为探寻岩石破裂失稳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的突变异常,在提出"红外温变场(ITVF)"概念的基础上,以高温水浸透粉砂岩加载过程的红外监测试验为例证,对岩石破裂失稳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的瞬时变化特征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1)饱水粉砂岩破裂失稳过程中ITVF的特征参数(极差R、峰度K、突变比率MR)存在陡增的突变异常;(2)3指标异常主要集中于峰后破裂阶段,趋于在压力降显现时刻伴随出现,出现频率在88.8%以上;(3)异常原因在于当变形进入塑性–峰后破裂阶段,试件表面破裂加剧发育引起红外温度场突变,一方面使得红外温变速率大幅度向极大或极小值方向迁移,导致R值出现突增异常;另一方面使得ITVF异常值的数量突然增加,引起K,MR发生陡增异常;(4)在延性岩石破裂过程中ITF突变的异常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该研究为探寻岩石灾变的红外异常前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对岩石灾变的红外预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粉砂岩 红外温变场 统计分布 灾变预警
原文传递
干湿循环对岸坡粉砂岩劣化作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小红 朱杰兵 +1 位作者 曾平 汪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77,84,共5页
三峡库区30 m消落带的岩质岸坡是一个脆弱敏感地带,其岸坡岩体质量及其劣化规律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巴东段某典型岸坡的紫红色粉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钻探取芯、室内试样加工和"烘干-饱水"循环试... 三峡库区30 m消落带的岩质岸坡是一个脆弱敏感地带,其岸坡岩体质量及其劣化规律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巴东段某典型岸坡的紫红色粉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钻探取芯、室内试样加工和"烘干-饱水"循环试验手段,对红层粉砂岩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和耐崩解试验研究。试验成果表明:研究区粉砂岩属于较坚硬岩,其单轴压缩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降低,经过20次干湿循环后,粉砂岩强度软化呈较软岩特征;粉砂岩具有高耐崩解性,耐崩解性指数Id与循环次数N呈对数关系,Id随N的增加而降低,Id下降速率随N的增加呈放缓趋势发展;相同循环次数条件下,高程越高的粉砂岩试样其Id越低。试验研究成果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岸坡岩体的劣化机理和岸坡稳定性分析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岸坡 消落带 粉砂岩 干湿循环 劣化
下载PDF
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在超深复杂探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跃 张博 +1 位作者 吴正良 王先兵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97,8,共3页
随着勘探的深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深井、超深井、特殊井和复杂井不断增加,钻遇地层条件日益复杂,现有水基钻井液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钻井条件,尤其是在水平井、高温深井、储层保护等方面问题尤为突出。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研究,认... 随着勘探的深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深井、超深井、特殊井和复杂井不断增加,钻遇地层条件日益复杂,现有水基钻井液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钻井条件,尤其是在水平井、高温深井、储层保护等方面问题尤为突出。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利用油基钻井液能够圆满解决上述困难。与水基钻井液相比,油基钻井液具有抗高温、抗盐钙侵、利于井壁稳定、降低钻头磨损、润滑性好、低失水和保护储层等多种优点,已成为高难度复杂井安全钻进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1-4]。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一口完钻井深8 000余米井底温度超过180℃预探井中,采用高密度油基钻井液顺利完成钻井作业,实钻密度达到2.39 g/cm3,HTHP滤失量小于5 mL,切力小于25 Pa,流变性能优良,钻穿膏盐层及储层段时未发生膏盐、CO2,H2S等损害现象,起下钻及下套管作业一次性完成,电测井眼十分规则,充分说明该钻井液体系适合本区块的高温深井勘探开发钻井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高密度 油基钻井液 泥砂岩 膏盐岩 储层保护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粉砂岩压缩蠕变试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文华 刘正 张志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6-102,共7页
基于FLAC3D,建立粉砂岩单轴压缩蠕变数值试验模型,调用自定义本构模型进行单轴蠕变数值模拟试验研究,探讨单轴压缩条件下不同应力水平粉砂岩蠕变特性。数值模拟试验表明,无论是应变量值还是蠕变整体变化趋势,数值模拟的结果均与室内蠕... 基于FLAC3D,建立粉砂岩单轴压缩蠕变数值试验模型,调用自定义本构模型进行单轴蠕变数值模拟试验研究,探讨单轴压缩条件下不同应力水平粉砂岩蠕变特性。数值模拟试验表明,无论是应变量值还是蠕变整体变化趋势,数值模拟的结果均与室内蠕变试验结果十分相近,反映了所建立的数值分析模型和自定义本构模型开发的正确性和适应性。分析还表明,试件顶部的瞬时应变和蠕变均较试件底部明显,反映应力由上至下的传递过程。试件形状改变对轴向蠕变影响很小,而对径向蠕变的影响极为明显;同等条件下,长方体试件的径向蠕变明显大于圆柱体试件。试件的直径和高度的变化对轴向蠕变、径向蠕变影响均很小。所获结论对室内岩土蠕变试验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 粉砂岩 蠕变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昔格达组黏土岩和粉砂岩现场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罕 曹平 张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544-3550,共7页
通过昔格达组黏土岩和粉砂岩自然状态与饱水状态下的现场直接剪切试验,获得不同法向应力及含水率下的剪应力-剪切变形曲线,对这几组曲线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自然状态与饱水状态下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求解。最后,从... 通过昔格达组黏土岩和粉砂岩自然状态与饱水状态下的现场直接剪切试验,获得不同法向应力及含水率下的剪应力-剪切变形曲线,对这几组曲线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自然状态与饱水状态下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求解。最后,从亲水性矿物化学腐蚀反应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水对昔格达组黏土岩和粉砂岩的损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昔格达组地层的剪切变形过程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昔格达组黏土岩和粉砂岩的剪切强度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水对黏聚力的弱化程度比内摩擦角更显著,粉砂岩强度参数衰减幅度比黏土岩大。现场直剪试验测得的强度参数大于室内测试结果,边坡稳定性评价中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取值应充分考虑现场试验结果,减少设计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组地层 黏土岩 粉砂岩 现场直剪试验 抗剪强度
下载PDF
粉砂岩路堑高边坡施工监测与动态设计 被引量:15
7
作者 汪益敏 王兆阳 +1 位作者 李奇 陶子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0-408,共9页
结合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实例,利用施工监测联合边坡稳定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边坡动态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监测边坡施工现场深部位移可以及早发现边坡滑动趋势,准确推测边坡潜在滑动面位置;粉砂岩路堑高边坡开挖后在自然状态下基... 结合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实例,利用施工监测联合边坡稳定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边坡动态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监测边坡施工现场深部位移可以及早发现边坡滑动趋势,准确推测边坡潜在滑动面位置;粉砂岩路堑高边坡开挖后在自然状态下基本稳定,但是在降雨饱水条件下边坡塑性变形区范围增大,边坡安全系数显著降低,边坡由局部破坏发展为整体滑动破坏,模拟分析结果与施工监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边坡稳定分析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的边坡变形拟合实测变形和滑动面,可以确定坡体当前状态的等效力学参数;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边坡加固方案,可以确定边坡最终形态以及锚索加固位置、加固长度、加固密度和设计预应力;边坡优化设计后,在自然与降雨饱水2种工况下边坡塑性应变区域及位移形变量均较小,边坡安全系数满足设计规范的安全要求;施工完成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说明基于现场监测联合有限元分析方法确定的边坡加固方案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岩 路堑边坡 锚固 施工监测 数值模拟 动态设计
下载PDF
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林俊勇 汪益敏 王兆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6-192,共7页
为避免边坡施工过程中发生失稳破坏,以广东省仁化至博罗高速公路K443+260~K443+585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造成边坡局部滑塌的原因。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边坡进一步施工的安全稳定性和变形规律,为控制边... 为避免边坡施工过程中发生失稳破坏,以广东省仁化至博罗高速公路K443+260~K443+585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造成边坡局部滑塌的原因。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边坡进一步施工的安全稳定性和变形规律,为控制边坡安全风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边坡岩体裂隙发育,遇水软化,强度低是造成边坡局部滑塌的主要原因;边坡开挖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支护,边坡的安全系数将下降约10%,不利于边坡的稳定。当遵循开挖一级支护一级原则时,边坡安全性可得到保证;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施工时采取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做好防排水措施、加强施工监控等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路堑边坡 粉砂岩 强度折减法 安全
下载PDF
粉砂岩三轴压缩条件下细观损伤特征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晓娟 倪骁慧 +2 位作者 孙斌祥 朱珍德 杜时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0-595,共6页
首先利用RMT-150B岩石伺服试验系统,以不同围压(2,4,6,8,10 MPa)分别对大坦沙工程粉砂岩试样进行三轴压缩试验。然后,利用扫描电镜(SEM)拍摄得到的大量细观损伤图片,运用数字图像技术获取微裂纹的细观几何信息,从方位角、长度、宽度、... 首先利用RMT-150B岩石伺服试验系统,以不同围压(2,4,6,8,10 MPa)分别对大坦沙工程粉砂岩试样进行三轴压缩试验。然后,利用扫描电镜(SEM)拍摄得到的大量细观损伤图片,运用数字图像技术获取微裂纹的细观几何信息,从方位角、长度、宽度、面积和数量对不同围压条件相应的粉砂岩细观尺度微损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轴压缩条件下粉砂岩微裂纹的方位角、长度和宽度基本服从广义极限分布;微裂纹的方位角主要集中在与σ1作用方向成35°附近;随着围压的增长,仅有小部分微裂纹在长度尺寸上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绝大部分微裂纹在宽度尺寸上基本不发育;经历三轴压缩试验的粉砂岩试样的能量耗散方式,主要以数量和长度两个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岩 三轴压缩 微裂纹
下载PDF
分级加卸载下深部粉砂岩三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文华 刘正 +1 位作者 刘栋 赵延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7-134,共8页
采用分级增量循环加卸载方式,对湖南湘煤集团牛马司矿业公司水井头煤矿-300米东大巷二煤层底板粉砂岩进行了三轴蠕变特性试验,详细探讨了其轴向蠕变和变形模量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围压对蠕变和破坏的影响;研究了该类岩石各蠕变阶段非线性... 采用分级增量循环加卸载方式,对湖南湘煤集团牛马司矿业公司水井头煤矿-300米东大巷二煤层底板粉砂岩进行了三轴蠕变特性试验,详细探讨了其轴向蠕变和变形模量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围压对蠕变和破坏的影响;研究了该类岩石各蠕变阶段非线性黏弹塑性变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条件下,加速蠕变阶段较明显,岩样经过典型的蠕变三阶段后产生明显的黏塑性破坏;变形模量随应力水平的增大和时间的增长逐渐减小,直至趋于某一稳定值;瞬弹应变、瞬时总应变、粘弹性应变和总蠕变均随应力水平增大而增大;围压越大,岩石蠕变值越小,变形模量越小,塑性变形所占比重越大,非线性流变越明显。加大围压可以减缓岩石的蠕变破坏时间,围压越大破坏时的应变值也越高。表明围压对岩石蠕变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加卸载 三轴蠕变 黏弹塑性 粉砂岩
下载PDF
软质粉砂岩变形与强度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国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0-342,共3页
通过对软质粉砂岩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论述了软质粉砂岩在三维应力状态下的变形与强度特性,提出了定量描述岩石强度的力学方程。
关键词 试验 软质粉砂岩 变形机制 岩石强度 力学方程
下载PDF
三轴压缩分级卸荷条件下粉砂岩蠕变特性及蠕变模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瑞鹤 程桦 +2 位作者 蔡海兵 王晓健 郭龙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6-1147,共12页
针对深井巷道开挖卸载围岩蠕变特性问题,以袁店二矿西风井马头门巷道粉砂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巷道围岩开挖过程中应力的实际调整路径设定试验加载方式,开展三轴压缩分级卸荷蠕变试验,系统分析粉砂岩在不同围压下的蠕变特性,基于分数阶导... 针对深井巷道开挖卸载围岩蠕变特性问题,以袁店二矿西风井马头门巷道粉砂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巷道围岩开挖过程中应力的实际调整路径设定试验加载方式,开展三轴压缩分级卸荷蠕变试验,系统分析粉砂岩在不同围压下的蠕变特性,基于分数阶导数引入黏塑性蠕变启动元件,建立粉砂岩卸荷蠕变模型,并得到试验验证。研究表明:当应力水平低于粉砂岩准破坏应力时,其只呈现衰减和稳态2个蠕变阶段;高于粉砂岩准破坏应力时,则进入非线性加速蠕变阶段直至发生破坏;不同初始围压下粉砂岩发生蠕变破坏的总时长以及非线性加速蠕变破坏的启动时间均明显不同;粉砂岩试样轴向蠕变变形与初始围压正相关。研究提出的蠕变模型具有参数相对较少,易于引入数值分析软件等优点。对今后分析该类岩层井巷施工卸载后围岩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粉砂岩 卸荷蠕变 蠕变特性 分数阶 蠕变模型
原文传递
川南地区筇竹寺组新层系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同 熊亮 +6 位作者 董晓霞 向克满 周桦 钟文俊 罗海金 郭卫星 周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3期443-451,共9页
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是海相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之一。前期围绕筇竹寺组黑色页岩的勘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黑色页岩厚度薄,制约了商业产能的突破。筇竹寺组中粉砂质页岩段气测显示良好,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该新层系页岩的系统研究... 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是海相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之一。前期围绕筇竹寺组黑色页岩的勘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黑色页岩厚度薄,制约了商业产能的突破。筇竹寺组中粉砂质页岩段气测显示良好,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该新层系页岩的系统研究,拓宽非常规页岩气的勘探领域。根据TOC(总有机碳含量)、X射线衍射、薄片、扫描电镜、氦气孔隙度、脉冲渗透率、低温液氮吸附、压汞分析等实验数据,开展对新层系页岩地化特征、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等研究。研究表明新层系页岩储层以粉砂质页岩为主,具有低TOC、高脆性、高孔隙度,较好的孔隙连通性、较高含气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以脆性矿物粒间孔及碳酸盐矿物与长石粒内溶蚀孔为主,仅含少量的有机孔,粉砂级脆性矿物颗粒支撑作用是孔隙保存的关键因素。总体认为,川南筇竹寺组新层系页岩储层具备页岩气勘探的良好储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筇竹寺组 页岩 粉砂岩 储层特征
下载PDF
基于HHT的粉砂岩破裂声发射信号频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艳博 梁鹏 +1 位作者 孙林 刘祥鑫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9-184,共6页
通过对粉砂岩进行单轴加载声发射实验,基于HHT分析方法,研究岩石破裂过程的声发射信号频率特性。研究结果表明:HHT是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信号时频分析方法,可以确定信号的主次成分,用瞬时频率来精确描述信号的时频特性;粉砂岩破裂过... 通过对粉砂岩进行单轴加载声发射实验,基于HHT分析方法,研究岩石破裂过程的声发射信号频率特性。研究结果表明:HHT是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信号时频分析方法,可以确定信号的主次成分,用瞬时频率来精确描述信号的时频特性;粉砂岩破裂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的时频分布有3个阶段,即初始区、波动区、沉寂区;粉砂岩破裂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的主频与所处的应力水平有关,在岩石破裂前,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主频逐渐降低;粉砂岩破裂过程中,从裂纹稳定扩展到不稳定扩展,直到岩石破裂,高能量声发射信号由高频率向低频率转移,且持续的时间增加;粉砂岩破裂过程中声发射信号适宜监测频段为20-120 k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岩 单轴压缩 声发射 频率 HHT
原文传递
泥质岩定义及分类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邵龙义 张天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2-751,共10页
泥质岩为细粒沉积岩的主要类型,但国内外对其概念及分类有多种不同的理解,这给学术研究带来诸多困扰。文中梳理了国内外沉积学发展中泥质岩相关概念和定义的变迁,并试图建立一个实用的泥质岩(mudrock)分类体系。欧美国家多倾向于使用“... 泥质岩为细粒沉积岩的主要类型,但国内外对其概念及分类有多种不同的理解,这给学术研究带来诸多困扰。文中梳理了国内外沉积学发展中泥质岩相关概念和定义的变迁,并试图建立一个实用的泥质岩(mudrock)分类体系。欧美国家多倾向于使用“泥质岩”一词,用于指粒径小于0.063 mm的细粒陆源碎屑岩,包括粉砂岩(粉砂含量大于2/3)、泥岩(粉砂和黏土含量都不超过2/3)和黏土岩(黏土含量超过2/3),其中发育纹层的岩石称为页岩;而前苏联学者则倾向于使用“黏土岩”一词,用于指黏土矿物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其中可劈裂成薄层的岩石称为页岩。国内外泥质岩及细粒沉积岩分类命名主要依据结构(粒级)、成分和沉积构造等特征,目前分类方案主要有2种,一种是多要素岩石综合分类方案,另一种是端元图式分类方案。笔者建议采用“泥质岩”一词作为细粒陆源沉积岩(物)的总称,指示主要由粒径0.004~0.063 mm的粉砂和小于0.004 mm的黏土组成的细粒陆源沉积岩;采用三棱柱图解分类方法,以碎屑矿物(主要是长英质碎屑矿物)、黏土矿物和内源矿物为三端元,划分出细粒陆源沉积岩(泥质岩)和细粒内源沉积岩2个大类,前者可进一步分为粉砂岩、泥岩和黏土岩3个亚类,若具纹层和页理构造则称为页岩;并以TOC含量0.5%和2.0%为界,将细粒陆源沉积岩划分为贫有机质、含有机质和富有机质3类。期望该分类方案能够对泥质岩行业分类方案制定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岩 泥岩 页岩 粉砂岩 黏土岩 分类命名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与围压作用下粉砂岩损伤及本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震 张海 +1 位作者 冯学茂 张加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28,共7页
以广西宁明地区粉砂岩为研究对象,对岩样进行室内干湿循环试验,分析了干湿循环后岩样纵波波速和含水率变化规律;通过三轴试验获得了粉砂岩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干湿循环与围压对粉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并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其损伤劣... 以广西宁明地区粉砂岩为研究对象,对岩样进行室内干湿循环试验,分析了干湿循环后岩样纵波波速和含水率变化规律;通过三轴试验获得了粉砂岩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干湿循环与围压对粉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并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其损伤劣化机制;基于Weibull分布推导出了损伤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循环次数增加,纵波波速下降、含水率上升;循环次数与围压增加,塑性变形能力增强,破坏模式由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转变;粉砂岩总损伤演化曲线呈现出“S”型,可划分为无损伤阶段、损伤快速发展阶段、损伤减速发展阶段、损伤完成阶段;粉砂岩总损伤率演化曲线呈现出正态分布,可划分为起始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快速衰减阶段、完成阶段;围压对损伤发展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岩 干湿循环 围压 宏微观劣化 损伤 本构
原文传递
化学溶液与冻融循环作用下粉砂岩强度衰减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鲁男 尹晓萌 +1 位作者 韩杰 王敬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61-2372,共12页
为探明化学腐蚀与冻胀荷载耦合作用下粉砂岩强度的长期衰减规律,对不同化学溶液浸泡和冻融循环处理后的粉砂岩进行物理性质与细观结构测试,分析溶液pH与冻融循环次数对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衰减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冻融作用下... 为探明化学腐蚀与冻胀荷载耦合作用下粉砂岩强度的长期衰减规律,对不同化学溶液浸泡和冻融循环处理后的粉砂岩进行物理性质与细观结构测试,分析溶液pH与冻融循环次数对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衰减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冻融作用下粉砂岩强度的衰减参数与溶液pH之间的关系,建立强度衰减预测模型,以揭示复杂现场环境中岩石工程全寿命周期下强度的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降低、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粉砂岩的质量损失率和峰值应变增大,纵波速度和峰值应力减小,表现出向延性转化的趋势;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衰减,且溶液pH越低,强度衰减幅度越大。这是由于酸性溶液对粉砂岩的冻融损伤劣化具有促进作用,而碱性溶液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溶液的酸碱性越强,作用就越剧烈。随着溶液pH降低,粉砂岩强度的衰减常数减小、半衰期增大,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反映出化学溶液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下粉砂岩强度的非线性衰减特征,强度计算值与实测值一致,证明本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岩 化学腐蚀 冻融循环 强度衰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昔格达组粉砂岩作为筑坝土料的工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左永振 张伟 +1 位作者 张晓川 党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4-88,共5页
昔格达组地层是分布于四川西部攀枝花及西昌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工程性质较差的半成岩,攀西地区是我国能源富集的地区,也是我国需要重点发展的水电能源地区,开展昔格达组地层研究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梅子箐水库扩建工... 昔格达组地层是分布于四川西部攀枝花及西昌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工程性质较差的半成岩,攀西地区是我国能源富集的地区,也是我国需要重点发展的水电能源地区,开展昔格达组地层研究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梅子箐水库扩建工程拟采用的昔格达组粉砂岩,采用大尺寸试验设备,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探讨其作为筑坝土料的适宜性问题。试验研究表明:昔格达组粉砂岩具有较好的抗剪强度指标,压缩性中等偏低,渗透性中等,抗渗透变形特性较好,可以作为筑坝土料。在力学性质上,昔格达组粉砂岩的性质更接近粉砂质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组 粉砂岩 筑坝土料 土工试验 工程性质
下载PDF
Failure mechanism and infrare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 of hard siltstone induced by stratification effect
19
作者 CHENG Yun SONG Zhanping +2 位作者 XU Zhiwei YANG Tengtian TIAN Xiaox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1058-1074,共17页
The deformation in sedimentary rock induced by train loads has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safe operation of tunnel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stratification structure on the infrared radiation and tempora... The deformation in sedimentary rock induced by train loads has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safe operation of tunnel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stratification structure on the infrared radiation and temporal damage mechanism of hard siltstone.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coupled with acoustic emission(AE) and infrared radiation temperature(IRT) were conducted on siltstones with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effect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and strength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exhibit anisotrop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ratification effect exhibit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racking stress and peak stress. The failure modes caused by the stratification effect show remarkable anisotropic features, including splitting failure(Ⅰ: 0°-22.50°, Ⅱ: 90°), composite failure(45°), and shearing failure(67.50°). The AE temporal sequences demonstrate a stepwis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 to the loading stress level. The AE intensity indicates that the stress sensitivity of shearing failure and composite failure is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at of splitting failure. The IRT field has spatiotemporal migration and progressive dissimilation with stress loading and its dissimilation degree increases under higher stress levels. The stronger the stratification effect, the greater the dissimilation degree of the IRT field. The abnormal characteristic points of average infrared radiation temperature(AIRT) variance at local stress drop and peak stress can be used as early and late precursors to identify fracture instability.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action strengthening and fracturing damage intensifies the dissimilation of the infrared thermal field for an increasing stress level.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disaster warnings in hard sedimentary rock 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 siltstone Failure mechanism Stratification effect Infrare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 Temporal-damage mechanism DISSIMILATION
下载PDF
Design,construction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elics of complete large Longyou rock caverns carved in argillaceous siltstone ground 被引量:3
20
作者 Zhifa Yang1, Zhongqi Yue2, Lihui Li1 1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Geomechanics,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2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2011年第2期131-152,共22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data, analyses and findings from the investigations over the past twelve years about the relics of large Longyou rock caverns carved about 2 000 years ago at shallow dept...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data, analyses and findings from the investigations over the past twelve years about the relics of large Longyou rock caverns carved about 2 000 years ago at shallow depths in argillaceous siltstone. The paper presents the typic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the rock caverns. They include structures, large spans, portals, extreme shallow-buried depths, imprints, drainages, inclined ceiling, inclined sidewalls, slender rock pillars, rock staircases, site and strata selections, caving lighting, carving method, and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surveying. They are used to reconstruct and highlight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adopted by the ancients. The paper furth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relics of the complete large rock caverns are a consequence of coincidental combinations of ancient human effort and natural factors. The full occupation of water with weak acidity in the large rock caverns with the soft surrounding rocks of weak alkalinity is found to be the main factor ensuring and preserving the caverns to have been stable and integral over 2 000 years. However, the five unwatered complete rock cavern relics have been experiencing various deteriorations and small failures including cracks, seepage, small rock falls and delaminating ceiling rocks. Although these deteriorations have been repaired and stabilized effectively,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an entire roof collapse failure is highly possible in the near future to each of the five unwatered rock cavern relics. The finding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also invaluable both to the long-term prot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large rock cavern relics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nterests and importance, and to extend and enrich our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on the long-term stability and integrity of man-made underground rock cavern engineering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cavern rock mechanics rock engineering long-term stability and integrity argillaceous siltstone environ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