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alable synthesis of N-doped Si/G@voids@C with porous structures for high-performance anod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1
1
作者 Lei Wang Yan Jiang +5 位作者 Shao-Yuan Li Xiu-Hua Chen Feng-Shuo Xi Xiao-Han Wan Wen-Hui Ma Rong De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4091-4102,共12页
The co-utilization of silicon(Si) and graphite(G)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preferred strategy to achieve high energy density anode materials,but the effective synergistic integration of Si and graphite is still a ch... The co-utilization of silicon(Si) and graphite(G)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preferred strategy to achieve high energy density anode materials,but the effective synergistic integration of Si and graphite is still a challeng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a scheme to accommodate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Si/graphite anodes.In this work,silicon cutting waste from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was used as raw material,mixed with graphite,pitch,and polyvinylpyrrolidone,and subjected to high-energy ball milling.The mixture was then heated in an Ar atmosphere for the carbon coating,and the resulting Si/graphite/carbon(Si/G/C) composite was etched to remove the thicker SiOx layer formed on the Si surface to allow the pores between the Si and the carbon matrix to obtain Si@voids/G@C.Benefiting from the integrated structural design and th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electronic conductivity,the Si/G@voids@C composite exhibited the first dischargespecific capacity of 2530 mAh·g^(-1) with an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ICE) of 86.7%,and the remaining capacity exceeded 1000 mAh·g^(-1) after 550 cycles at 1.5A·g^(-1).Notably,full lithium-ion batteries with a Si/G@voids@C anode and LiFePO_4 cathode delivered a stable capacity of 140 mAh·g^(-1).The synthesis method is facile and cost-effective,providing an integration strategy for Si and G with a potential scheme for large-scale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graphite anodes Surface coating Integration strategy silicon cutting waste High-energy ball milling Lithium-ion battery(LIB)
原文传递
壳聚糖基自交联粘结剂的合成及其在硅碳负极中的研究
2
作者 李智琪 付玉林 +2 位作者 石元昊 桂雪峰 许凯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首先以壳聚糖为起始原料,通过羧甲基化处理,显著提升了其水溶性。随后,利用LiOH进行预锂化,并引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乙二酸二酰肼(ADH),成功制备了具有出色自交联性能的粘结剂CDD-Li^(+)。为了探究这一粘结剂的结构特性,采用了傅... 首先以壳聚糖为起始原料,通过羧甲基化处理,显著提升了其水溶性。随后,利用LiOH进行预锂化,并引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乙二酸二酰肼(ADH),成功制备了具有出色自交联性能的粘结剂CDD-Li^(+)。为了探究这一粘结剂的结构特性,采用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进行了表征。在粘附性方面,通过180°剥离实验,验证了CDD-Li^(+)的强粘附能力。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池进行了循环伏安曲线的测试。结果显示,CDD-Li^(+)粘结剂所制备的电池能够发生高效的电化学反应,展现出卓越的电化学性能。与常用的聚丙烯酸(PAA)粘结剂相比,CDD-Li^(+)粘结剂在电化学性能上表现更为出色,展现出其在电池领域上的巨大潜力。通过蓝电电池测试仪,进一步研究了电池的倍率性能、循环性能以及锂离子扩散系数,并计算了电池的首圈库伦效率(ICE)。结果显示,CDD-Li^(+)粘结剂制备的电池不仅拥有更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其锂离子扩散系数平均高达10-10数量级,ICE也高达95%。与PAA粘结剂相比,CDD-Li^(+)粘结剂在硅碳负极中展现出更优秀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碳负极 壳聚糖 预锂化 自交联 水溶性粘结剂
下载PDF
Some paradoxical observations about spheroidal graphite degeneracy 被引量:1
3
作者 Jacques Lacaze Jon Sertucha 《China Foundry》 SCIE 2018年第6期457-463,共7页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experiment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samples machined from Y2-blocks cast with different high-silicon spheroidal graphite irons. Depending on magnesium, silicon, cerium and antimony content...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experiment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samples machined from Y2-blocks cast with different high-silicon spheroidal graphite irons. Depending on magnesium, silicon, cerium and antimony content, the as-cast microstructure showed various levels of chunky graphite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locks. In contras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s after remelting and resolidification during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consisted of lamellar or compacted graphite. The formation of chunky graphite in the as-cast microstructure is rationalized using an index or silicon equivalent that has been recently suggest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microstructures after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available free magnesium. Emphasis is finally put on the striking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istic size of the microstructures made of compacted graphite as compared to lamellar graphite and chunky graphite. This leads to tentative conclusions about growth of compacted and chunky graphite which would be worthy of further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ilicon SPHEROIDAL graphite iron graphite DEGENERACY COMPACTED graphite chunky graphite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拉伸断口铬镍钼钛钢样品中主成分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强 袁明康 +2 位作者 林良栋 刘俊 毕雅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79,共4页
研究了毫克级铬镍钼钛钢样品中主成分镍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FAAS法 )和铬、钼、钒、钛、铝的塞曼恒温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ZSTPF AAS法 )。采用了微波溶样技术作为防污染样品预处理技术 ,采用石墨管硅涂层改进技术提高了仪器... 研究了毫克级铬镍钼钛钢样品中主成分镍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FAAS法 )和铬、钼、钒、钛、铝的塞曼恒温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ZSTPF AAS法 )。采用了微波溶样技术作为防污染样品预处理技术 ,采用石墨管硅涂层改进技术提高了仪器的测试精度。其中铬、镍、钼、钒、钛、铝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 .7% ,0 .97% ,8.6% ,7.3% ,1.7% ,7.3%。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 5 % ,97% ,96.7% ,93% ,98% ,91%。通过分析 ,发现在较低温度下铬镍钼钛钢断面上有轻微的钼偏析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 铬镍钼钛钢 拉伸断口样品 微波溶样技术 石墨管硅涂层改进技术 成分分析
下载PDF
粘结剂种类对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刘文平 韦炳吕 +1 位作者 秦海青 雷晓旭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62-1468,共7页
通过柠檬酸裂解碳将纳米硅粉包裹负载在人造石墨表面制备了Si/G复合负极材料,对比分析了海藻酸钠(SA)/羧甲基纤维素(CMC)复合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丁苯橡胶(SBR)复合粘结剂、聚偏二乙烯四氟乙烯(PVDF)和海藻酸钠(SA)四种粘结剂对... 通过柠檬酸裂解碳将纳米硅粉包裹负载在人造石墨表面制备了Si/G复合负极材料,对比分析了海藻酸钠(SA)/羧甲基纤维素(CMC)复合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丁苯橡胶(SBR)复合粘结剂、聚偏二乙烯四氟乙烯(PVDF)和海藻酸钠(SA)四种粘结剂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粘结剂的种类对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CMC/SBR复合粘结剂具有良好的粘弹性和分散性,可以更好地适应材料的体积变化,其Si/G复合负极材料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库伦效率为87.97%,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剂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硅/石墨负极中硅的体电阻率和掺杂类型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金晨鑫 徐国军 +4 位作者 刘烈凯 岳之浩 李晓敏 汤昊 周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0-14,共5页
将电阻率为1Ω·cm、0.1Ω·cm、0.01Ω·cm、0.001Ω·cm的n型掺杂硅片以及电阻率为1Ω·cm、0.001Ω·cm的p型掺杂硅片球磨制成6种硅粉,并分别将其与石墨按照5∶95的质量比进行混合,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将电阻率为1Ω·cm、0.1Ω·cm、0.01Ω·cm、0.001Ω·cm的n型掺杂硅片以及电阻率为1Ω·cm、0.001Ω·cm的p型掺杂硅片球磨制成6种硅粉,并分别将其与石墨按照5∶95的质量比进行混合,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制成扣式电池,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和倍率性能测试来研究硅材料体电阻率和掺杂类型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硅材料体电阻率越低,其储锂容量越高,倍率性能越好。电阻率相同时,n型掺杂硅始终比p型掺杂硅具有更大的储锂容量和更好的倍率性能。但是,当p型掺杂硅的电阻率远低于n型掺杂硅时,p型掺杂硅电化学性能更佳。另外,0.001Ω·cm的n型掺杂硅样品具有最佳的充放电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其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457.7mAh·g^(-1)和543.4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石墨负极 体电阻率 N型掺杂 P型掺杂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微米级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储锂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潘庆瑞 左朋建 +1 位作者 木天胜 尹鸽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3-227,共5页
使用球磨/热解复合工艺制备锂离子电池用微米级硅/石墨/碳复合材料。因独特的结构,合成的硅/石墨/碳(20/50/30)复合材料在0.01~1.50 V充放电,电流为100 mA/g时表现出较高的首次库仑效率82.7%和882.6 mAh/g的首次可逆比容量,循环100次的... 使用球磨/热解复合工艺制备锂离子电池用微米级硅/石墨/碳复合材料。因独特的结构,合成的硅/石墨/碳(20/50/30)复合材料在0.01~1.50 V充放电,电流为100 mA/g时表现出较高的首次库仑效率82.7%和882.6 mAh/g的首次可逆比容量,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85.6%。将硅/石墨/碳材料和商业化石墨混合,可获得循环性能更好的硅/碳复合材料,其中硅/石墨/碳(20/50/30)复合材料与石墨的质量比为3∶7时,得到的混合材料在0.01~1.50 V充放电,电流为50 mA/g时,具有501.7 mAh/g的首次可逆比容量和81.0%的首次库仑效率,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彬石墨/碳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储锂性能
下载PDF
高镍-硅碳体系锂电池阻抗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史金涛 甄会娟 +1 位作者 马玉钊 周江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6-978,995,共4页
高镍-硅碳体系电池是进一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研究方向。为了考察负极中不同硅含量电池的循环性能,辨识电极脱嵌锂过程中的主要物理化学过程,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频谱(EIS)和弛豫时间分布(DRT)来研究高镍-硅碳体系电池循环前后的阻... 高镍-硅碳体系电池是进一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研究方向。为了考察负极中不同硅含量电池的循环性能,辨识电极脱嵌锂过程中的主要物理化学过程,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频谱(EIS)和弛豫时间分布(DRT)来研究高镍-硅碳体系电池循环前后的阻抗特性,研究发现在荷电状态(SOC)为50%时,电解液中锂离子扩散过程是电池阻抗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镍-硅碳体系电池 电化学阻抗谱 弛豫时间分布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石墨/碳负极材料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宏宇 尹鸽平 +2 位作者 徐宇虹 左朋建 程新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16-1920,共5页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硅基材料的循环性能,用高温固相热解法合成硅/石墨/碳复合材料.采用XRD、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技术表征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考察不同的粘结剂体系和极片热处理对材料电化学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性粘结剂可以提高...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硅基材料的循环性能,用高温固相热解法合成硅/石墨/碳复合材料.采用XRD、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技术表征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考察不同的粘结剂体系和极片热处理对材料电化学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性粘结剂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极片进行热处理也可以很好地提高电极的循环稳定性.首次脱锂比容量为970.5 mAh/g,40次循环后,脱锂比容量仍高达822.1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硅/石墨/碳复合材料 粘结剂 热处理
下载PDF
硅对铸态厚壁高韧性球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建明 熊国庆 +4 位作者 黄志光 林汉同 刘善言 刘振铃 殷增召 《现代铸铁》 CAS 1995年第4期17-20,共4页
研究硅对高炉冷却壁铸态球铁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终硅量的最佳范围;讨论了硅对孕育效果及碎块状石墨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铸态 石墨 球墨铸铁 韧性 孕育 高炉 冷却壁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碳包硅/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李媛媛 满意 +1 位作者 林荣英 洪若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76,共5页
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法和高温热解法将热解碳包覆在纳米硅表面,再通过二次球磨制备出碳包硅/石墨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将该复合材料制成扣式电池,对其进行恒流充放电... 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法和高温热解法将热解碳包覆在纳米硅表面,再通过二次球磨制备出碳包硅/石墨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将该复合材料制成扣式电池,对其进行恒流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发现,碳包硅/石墨复合材料首次可逆比容量为1026mAh/g,经过5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然保持在875.4mAh/g,容量保持率为82.27%。循环稳定性远高于单一的碳包硅材料,极大地提高了硅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碳包硅/石墨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机械球磨法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液硅渗透法制备硅化石墨工艺及性能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葛学贵 史玉芳 +3 位作者 曹宏 张巨田 汤国根 吴颖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7年第2期11-17,共7页
硅化石墨是由碳化硅、石墨、游离硅多相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导电、导热、自润滑、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抗热震、高硬度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部门及高科技领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利用国产代用设备和自制的渗硅浸渍坩锅,采用... 硅化石墨是由碳化硅、石墨、游离硅多相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导电、导热、自润滑、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抗热震、高硬度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部门及高科技领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利用国产代用设备和自制的渗硅浸渍坩锅,采用液硅渗透法制备出性能与日、美、俄产品相当的硅化石墨.其主要性能指标为:抗压强度319 MPa,抗折强度151 MPa,抗拉强度60.1MPa,硬度(Hv)7892kg/mm^2,空气中耐温度>1500℃,热膨胀系数4.41×10^(-6)/℃,开口孔隙率0.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硅渗透法 硅化石墨 工艺性能 石墨材料
下载PDF
改进熔盐隔离法制备核壳结构SiC@C粉体及其合成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莉 尹艺程 +4 位作者 姚妞 马浩轩 张少伟 刘国威 贾全利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5-640,共6页
鳞片石墨的水润湿性掣肘了其在耐火浇注料中的应用,用碳化物对石墨改性是解决该问题的较佳方法。针对碳化物改性石墨制备过程中成本高、规模化困难,合成机制不清楚等问题入手,本工作采用改进的熔盐屏蔽技术,在空气中制备了核壳型Si C@... 鳞片石墨的水润湿性掣肘了其在耐火浇注料中的应用,用碳化物对石墨改性是解决该问题的较佳方法。针对碳化物改性石墨制备过程中成本高、规模化困难,合成机制不清楚等问题入手,本工作采用改进的熔盐屏蔽技术,在空气中制备了核壳型Si C@石墨粉体,研究了坯体封装工艺对熔盐隔离法合成核壳结构Si C@石墨粉的物相组成及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Si粉和鳞片石墨粉为原料,用熔盐封装和无盐封装隔离法合成的核壳结构Si C@C粉体具有较好的水润湿性、分散性和抗氧化性。Si C@C粉体是基于熔盐法的“模板机制”生成,主要由Si经熔盐液相层扩散至Si C层表面,即Si外扩散过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包覆石墨 改进熔盐隔离法 核壳结构 水润湿性 铝镁浇注料
原文传递
微热压增材制造轻质、高强度、低导热碳化硅/石墨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海华 贺俊超 +2 位作者 钟磊 叶永盛 黄才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542-3553,共12页
轻质隔热材料已在飞行器动力装置热防护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但现有的工艺技术难以实现高承载、轻质、隔热等多个技术目标的协同。基于微热压增材制造成形技术原理快速制备了一种轻质、高强度、低导热碳化硅/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成... 轻质隔热材料已在飞行器动力装置热防护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但现有的工艺技术难以实现高承载、轻质、隔热等多个技术目标的协同。基于微热压增材制造成形技术原理快速制备了一种轻质、高强度、低导热碳化硅/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成形密度下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变化规律,通过改变材料配方组成(包括热固性酚醛树脂粉末、高纯硅粉和可膨胀石墨质量分数)实现了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正反向调节,揭示了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当酚醛树脂粉末、高纯硅粉、可膨胀石墨质量分数分别为30wt%、30wt%、2wt%时,所制备的碳化硅/石墨隔热复合材料兼具低密度(<1.2 g/cm^(3))、高抗压(>15 MPa)和低导热(<1 W/(m·K))性能,该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石墨隔热材料 微热压增材制造 导热系数 抗压强度 调控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seed layers on graphite substrate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宁 陈诺夫 +1 位作者 白一鸣 何海洋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28-31,共4页
Polycrystalline silicon(poly-Si) seed layers were fabricated on graphite substrates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in the process of magnetron sputtering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Polycrystalline silicon(poly-Si) seed layers were fabricated on graphite substrates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in the process of magnetron sputtering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crystalline quality,and 700℃was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in the formation of Si(220) preferred orientation. When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700℃,the peak intensity of X-ray diffraction(XRD) from Si(220) increases distinc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ubstrate temperature.Moreover,the XRD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structural property and crystalline quality of poly-Si seed layers are determined by the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RTA) temperatures and time.Specifically,a higher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a longer annealing time could enhance the Si(220)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poly-Si seed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graphite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preferred orientation
原文传递
多孔硼化锆–碳化硅–石墨超高温陶瓷的抗热冲击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帅 金鑫鑫 +2 位作者 董丽敏 吴可嘉 陈乐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6-771,共6页
为了改善ZrB2基超高温陶瓷的热冲击损伤抗性,采用冷等静压–无压烧结法在ZrB2–SiC–Graphite(ZSG)材料体系中引入孔隙制备ZSG多孔陶瓷,同时利用热压法制备了ZSG致密陶瓷作为对比材料,研究了2种ZSG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探究了孔的引... 为了改善ZrB2基超高温陶瓷的热冲击损伤抗性,采用冷等静压–无压烧结法在ZrB2–SiC–Graphite(ZSG)材料体系中引入孔隙制备ZSG多孔陶瓷,同时利用热压法制备了ZSG致密陶瓷作为对比材料,研究了2种ZSG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探究了孔的引入对ZSG复合陶瓷热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孔的引入降低了ZSG陶瓷的抗弯强度(由230.04 MPa降为98.12 MPa)和断裂韧性(由4.69 MPa·m^1/2降为4.27 MPa·m^1/2),但孔的引入大大提升了ZSG陶瓷的临界裂纹尺寸(由132μm增长为602μm)。孔的引入明显提高了材料的残余强度保持率(由54%增长为84%),即改善了ZrB2基陶瓷的热冲击损伤抗性。与其它材料体系不同的是,孔的引入还提高了ZSG复合陶瓷的临界温差,说明孔对ZSG复合陶瓷的热冲击断裂抗性和损伤抗性具有同时增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化锆–碳化硅–石墨 力学性能 热冲击损伤抗性 热冲击断裂抗性
原文传递
硅/天然石墨/沥青炭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明齐 向卫民 +1 位作者 任兆刚 王静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6-452,共7页
以纳米硅(Si)、天然石墨(NG)和高软化点沥青为前驱体,通过球磨和裂解制备了具有壳核结构的硅/天然石墨/沥青炭(Si-NG/PC)复合材料。考察了球磨时间、球磨速率和物料比等因素对制备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电化学性能的... 以纳米硅(Si)、天然石墨(NG)和高软化点沥青为前驱体,通过球磨和裂解制备了具有壳核结构的硅/天然石墨/沥青炭(Si-NG/PC)复合材料。考察了球磨时间、球磨速率和物料比等因素对制备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球磨速率为300 r/min,最适宜的球磨时间为21 h。所制Si-NG/PC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随PC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其比容量却随PC含量的增加迅速降低,PC的最佳质量分数为30%。同时,Si-NG/PC复合材料的比容量随S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为获得好的循环性能,纳米Si质量分数应低于35%。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Si-NG/PC复合材料在50个循环中表现出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天然石墨/沥青炭复合材料 优化合成 阳极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用钨精矿制造碳化钨焊条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序枚 《硬质合金》 CAS 1998年第1期28-32,共5页
以钨精矿为主要原料,用铝铁和碳化硅还原精矿中的钨,再用碳化硅中的碳和药皮中的过量石墨生成WC,并与铬、钼、钒、钛等碳化物形成元素共同反应形成具有高耐磨性的复合碳化物,制成钢芯电焊条,堆焊到需要耐磨的机件上,延长机件的使... 以钨精矿为主要原料,用铝铁和碳化硅还原精矿中的钨,再用碳化硅中的碳和药皮中的过量石墨生成WC,并与铬、钼、钒、钛等碳化物形成元素共同反应形成具有高耐磨性的复合碳化物,制成钢芯电焊条,堆焊到需要耐磨的机件上,延长机件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精矿 铝-硅还原 耐磨焊条 焊条 碳化钨
原文传递
SiC-石墨复相陶瓷的反应连接法焊接特性
19
作者 杨万利 代丽娜 +1 位作者 谢小娟 史忠旗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26,共4页
为研究料浆涂覆工艺及反应连接法焊接Si C-石墨复相陶瓷的焊接特性,以w(Si C)=95%、w(石墨)=0的SG0和w(Si C)=65%、w(石墨)=30%的SG30两种陶瓷材料为母材,以硅粉和活性炭粉按n(Si)n(C)=1 1.2配制的65%固相体积分数的混合料浆(分散介质... 为研究料浆涂覆工艺及反应连接法焊接Si C-石墨复相陶瓷的焊接特性,以w(Si C)=95%、w(石墨)=0的SG0和w(Si C)=65%、w(石墨)=30%的SG30两种陶瓷材料为母材,以硅粉和活性炭粉按n(Si)n(C)=1 1.2配制的65%固相体积分数的混合料浆(分散介质为酚醛树脂和酒精)为焊料,采用涂覆法及反应烧结工艺进行Si C-石墨复相陶瓷的焊接,并对焊接接头的抗弯强度、焊缝的显微形貌以及物相组成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具有与母材类似的微观结构及物相组成,焊缝与基体结合紧密;对比SG0-SG30和SG30-SG30两种焊接试块的抗弯强度,其中具有同质母材的焊接试块SG30-SG30的接头抗弯强度较高,达到了81.9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石墨复相陶瓷 焊接特性 反应连接 接头
下载PDF
SiO_(2)/g-C_(3)N_(4)复合粉体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泽忠 邹慧 +2 位作者 曹显志 吴阳 韩成良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48-2754,共7页
以St ber法制备出的二氧化硅(SiO_(2))微球和三聚氰胺为原料,两者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后得到前驱体,通过煅烧该前驱体可成功获得SiO_(2)/g-C_(3)N_(4)复合粉体。利用XRD、SEM、UV-Vis和BET等表征手段对获得的复合粉体进行物相组成、形貌、... 以St ber法制备出的二氧化硅(SiO_(2))微球和三聚氰胺为原料,两者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后得到前驱体,通过煅烧该前驱体可成功获得SiO_(2)/g-C_(3)N_(4)复合粉体。利用XRD、SEM、UV-Vis和BET等表征手段对获得的复合粉体进行物相组成、形貌、可见光吸收性能以及比表面积大小等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Stober法制备出的球形SiO_(2)平均粒径约为20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SiO_(2)/g-C_(3)N_(4)复合粉体中SiO_(2)含量约为75%(质量分数)时,其比表面积最大,约为23.7 m^(2)/g。同时,以罗丹明B和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在可见光照射下,探究了不同g-C_(3)N_(4)负载量SiO_(2)/g-C_(3)N_(4)复合粉体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复合粉体中g-C_(3)N_(4)含量的降低,复合粉体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反而逐渐升高,g-C_(3)N_(4)含量约为25%(质量分数)时复合粉体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和亚甲基蓝效果最好。原因可归结为,复合粉体的强吸附增强了可见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g-C_(3)N_(4)复合粉体 光催化 Stober法 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