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化硅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30
1
作者 江东亮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1-163,共13页
碳化硅材料具有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比强度,通过粒子、晶须、纤维以及自增强等各种补强技术构成的碳化硅基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当前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的一大热点,可望在航空航天、复合装甲、热引擎、汽车、机械、化工、能源等领域... 碳化硅材料具有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比强度,通过粒子、晶须、纤维以及自增强等各种补强技术构成的碳化硅基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当前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的一大热点,可望在航空航天、复合装甲、热引擎、汽车、机械、化工、能源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 陶瓷复合材料 复相陶瓷 表面改性
下载PDF
原位结晶法制备颗粒增强锌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艳 解念锁 +1 位作者 李春月 武立志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6-659,共4页
原位结晶法制备颗粒增强锌基复合材料,具有增强体的尺寸、形态与分布方式便于人工控制的特点,正在成为制备锌基复合材料研究的热点。主要从制备工艺、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等方面综述了原位结晶法制备硅颗粒增强锌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原位结晶法制备颗粒增强锌基复合材料,具有增强体的尺寸、形态与分布方式便于人工控制的特点,正在成为制备锌基复合材料研究的热点。主要从制备工艺、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等方面综述了原位结晶法制备硅颗粒增强锌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方法的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结晶法 锌基复合材料 硅颗粒
下载PDF
Centrifugal casting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in situ functionally gradient composite materials of Al-19Si-5Mg alloy 被引量:11
3
作者 XIE Yong LIU Changming ZHAI Yanbo WANG Kai LING Xuedo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05-411,共7页
Cylindrical components of in situ functionally gradient composite materials of Al-19Si-5Mg alloy were manufactured by centrifugal casting.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ufactured components were observed an... Cylindrical components of in situ functionally gradient composite materials of Al-19Si-5Mg alloy were manufactured by centrifugal casting.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ufactured components were observe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used process factors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observations shows that, in thickness, the components possess microstructures accumulating lots of Mg2Si particles and a portion of primary silicon particles in the inner layer, a little MgzSi and primary silicon particles in the outer layer, and without any Mg2Si and primary silicon particle in the middle layer.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rotation rate of centrifugal casting, mould temperature, and melt pouring temperature have evidently affecte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second phase particles. Also, the higher the centrifugal rotation rate, mould temperature, and melt pouring temperature are, the more evident in the inner layer the degree of accumulation of Mg2Si and primary silicon particles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ifugal casting Al-Si-Mg alloys Mg2Si particles silicon particles functionally gradient composites
下载PDF
纳米微粒生长过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向云 王建国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255-258,共4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无定形氮化硅的微观结构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同的势能模型模拟了纳米氮化硅微粒在无定形硅表面的生长过程 。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方法 氮化硅 纳米微粒
下载PDF
静电纺PAN/SiO 2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过滤性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颜琨 王琛 +2 位作者 王亮 冯伟忠 任航帅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20-27,共8页
为了解纳米纤维膜对气溶胶粒子的过滤效率,降低滤阻,采用纳米二氧化硅(SiO 2)调节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的形貌,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得纳米空气滤膜。使用FTIR、TG及SEM等表征了纤维的化学结构、热稳定及形... 为了解纳米纤维膜对气溶胶粒子的过滤效率,降低滤阻,采用纳米二氧化硅(SiO 2)调节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的形貌,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得纳米空气滤膜。使用FTIR、TG及SEM等表征了纤维的化学结构、热稳定及形貌,并测试滤膜对气溶胶粒子的过滤效率。结果表明:在未添加纳米SiO 2,且PAN的纺丝质量分数为11%时,纤维表面均匀光滑,纤维平均直径为370 nm,比表面积为54.12 m 2/g;添加纳米SiO 2后,纤维表面出现大量凸起,比表面积达到119.35 m 2/g。随着纳米SiO 2添加量增加,过滤阻力从84.17 Pa降到49.00 Pa,降幅为41.78%。纳米粒子的加入大幅降低空气阻力,达到了高效低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比表面积 BJH法 空气过滤 气溶胶粒子
下载PDF
稻草制浆过程中硅的形态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景洋 汪萍 《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24-29,共6页
硅在稻草中主要以粒径为15μm的硅晶胞形式存在于植物外层,在制浆过程中硅晶胞作为整体溶脱后再以相对小的硅晶胞附着在纤维上.在pH值、粒子粒径和反应时间几个影响硅溶出的因素中,pH值为控制因素.硅在溶液中主要以无定形形... 硅在稻草中主要以粒径为15μm的硅晶胞形式存在于植物外层,在制浆过程中硅晶胞作为整体溶脱后再以相对小的硅晶胞附着在纤维上.在pH值、粒子粒径和反应时间几个影响硅溶出的因素中,pH值为控制因素.硅在溶液中主要以无定形形态析出,析出的硅主要附着在纤维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硅粒子 沉降 制浆 草浆 黑液治理
下载PDF
残留牙面粘结剂不同去除方法对牙面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祝媛 冮卫东 +1 位作者 汪春仙 余美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8期488-490,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去除残留于牙面的托槽粘结剂对牙釉质表面的影响。方法:收集60颗因正畸拔出的健康前磨牙,按不同去除粘结剂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颗,分别使用慢速碳钨车针(A组)、超声波洁治(B组)、矽粒子(C组)进行去粘结剂处理,记录...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去除残留于牙面的托槽粘结剂对牙釉质表面的影响。方法:收集60颗因正畸拔出的健康前磨牙,按不同去除粘结剂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颗,分别使用慢速碳钨车针(A组)、超声波洁治(B组)、矽粒子(C组)进行去粘结剂处理,记录每组去除粘结剂所需时间;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去除粘结剂前后牙釉质厚度改变以计算釉质损失量;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釉质表面的粗糙度改变。对操作时间和釉质损失量作方差分析。结果:去粘结剂后釉质损失量排序为超声龈上洁治组>矽粒子组>碳钨车针组,三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去除粘结剂所需时间排序为碳钨车针组<超声龈上洁治组<矽粒子组,三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去粘结剂后体视显微镜观察显示;碳钨车针组镜下釉质表面均匀规则,有少量细微残留物,见少量的细小划痕;超声洁治组镜下釉质表面明显划痕,深浅不一,并有轻重不同的釉质裂纹,牙面上见粘结剂残留较多;矽粒子组划痕较细而浅,数量明显较少。结论:用碳钨车针去除残留牙面粘结剂方法对牙面的影响较小,时间适合临床操作,是临床值得推荐的一种去粘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槽粘结剂 去粘结 碳钨车针 超声洁治 矽粒子 显微镜
原文传递
Synthesi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Particles by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in Silicon Oil 被引量:2
8
作者 Xiao Bing WANG Zhao Hui ZHENG +3 位作者 Xiao Bin DING Xu CHENG Xin Hua HU Yu Xing PE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243-1246,共4页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using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D) as templates were prepared by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in silicon oil. The polymer particles exhibited regular shape in the micro-scale ra...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using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D) as templates were prepared by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in silicon oil. The polymer particles exhibited regular shape in the micro-scale range. The adsorbing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imprinted polymer particles possessed higher affinity to 2,4-D than the non-imprinted polymer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particles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silicon oil.
下载PDF
储锂用硅活性颗粒的孔道构筑技术及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舒 曾昱嘉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16-18,共3页
硅的活性材料由于具有超高的理论容量,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充放电时会有膨胀效应,会降低电池性能,破坏材料结构。如何解决现有的问题,用何种方法构建硅材料的孔结构,成为突破问题的关键。鉴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 硅的活性材料由于具有超高的理论容量,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充放电时会有膨胀效应,会降低电池性能,破坏材料结构。如何解决现有的问题,用何种方法构建硅材料的孔结构,成为突破问题的关键。鉴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硅材料的基本性质、体积膨胀效应、造孔方法及前沿进展,可为多孔硅负极材料的开发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颗粒 多孔结构 应力缓冲 锂电池
下载PDF
Size Effect on the Radiation Stability Silicon Dioxide Sphere Particles
10
作者 Vitaly Neshchimenko Chundong Li +1 位作者 Mikhail Mikhailov Jinpeng Lv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CAS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The effect of protons(E = 100 keV,F = 5×10^(15) cm^(-2)) exposure on th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of the SiO_(2 )with different size particles in wavelength range from 250 to 2500 nm have been investigated.Par... The effect of protons(E = 100 keV,F = 5×10^(15) cm^(-2)) exposure on th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of the SiO_(2 )with different size particles in wavelength range from 250 to 2500 nm have been investigated.Particles were nanosphere,submicrosphere,microsphere and submacrosphere,as well as solid micro-and nanocrystals.The synthesis of the particles was carried out by the formation of silica shells and dissolution of the polystyrene core particles.The surface morphology,surface area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particl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When evaluating the changes of the solar absorptance,it was found that the radiation stability of the micro-and submacro-hollow particl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nanostructured particles,except for solid microcrystals.The low radiation stability of the hollow microparticles is due to the large void inside the hollow particles where radiation defects are not 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dioxide hollow particles spectral reflectance IRRADIATION
下载PDF
Design and performance study of the LEPD silicon tracker onboard the CSES satellite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峰 王焕玉 +12 位作者 赵小芸 孟祥承 徐岩冰 王辉 马宇蒨 卢红 王平 石峰 李新乔 蒋文奇 安振华 于晓霞 刘汉一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57-63,共7页
The low energy particle detector (LEPD) is one of the main payloads onboard the China seismic 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 (CSES). The detector is designed to ascertain space electrons (0.1–10 MeV) and protons (2... The low energy particle detector (LEPD) is one of the main payloads onboard the China seismic 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 (CSES). The detector is designed to ascertain space electrons (0.1–10 MeV) and protons (2–50 MeV). It has the capability of identifying the electrons and protons, to measure the energy spectrum and the incident angle of the particles. The LEPD is made up of a silicon tracker system, a CsI (Tl) mini-calorimeter, an anti-coincidence system made by plastic scintillator, as well as electronics and a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DAQ). The tracker is also a kind of E-E telescope; it consists of two layers of double-sided silicon strip detectors (DSSD). The signals emerging from the silicon tracker can be read out by two pieces of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 which also can generate an event trigger for the LEPD. The functions of the DSSD system in the LEPD for charged particles were tested by 241Am @5.486 MeV α partic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SSD system works well, and has high performance to detect charged particles and measure the position of incident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detector △E-E particles identification electrons detector protons detector position of incidentparticles
原文传递
几种去除牙面正畸残留粘结剂方法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有名 廖囡囡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503-3504,共2页
目的评价几种方法去除残留粘结剂后对牙釉质表面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挑选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前磨牙60颗。将其随机分成3组,第1组:碳钨钻+矽粒子组;第2组:超声洁治+矽粒子组;第3组:矽粒子组。每组20颗。并对处理后的牙面粗... 目的评价几种方法去除残留粘结剂后对牙釉质表面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挑选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前磨牙60颗。将其随机分成3组,第1组:碳钨钻+矽粒子组;第2组:超声洁治+矽粒子组;第3组:矽粒子组。每组20颗。并对处理后的牙面粗糙度差值、时间进行统计学检验。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后的牙面形态。结果第1、2、3组处理前后的表面粗糙度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所用时间最长。扫描电镜观察,牙齿表面结构均有损伤。而第3组,表面损伤较浅,牙面的形态结构破坏较小。结论矽粒子是碳钨钻和超声洁治去除牙齿表面残留粘结剂的必要补充,能很好地保护牙齿表面的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扫描电镜 矽粒子 去粘结 碳钨钻
下载PDF
5种不同去牙面正畸残余粘接剂方法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钮晔 安贝尔 +2 位作者 敬怡 张泽宇 肖立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 :通过比较5种方法去除牙面残余正畸粘接剂对牙面的影响及操作所用时间,为筛选最佳去牙面粘接树脂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健康前磨牙40颗,按不同的去牙面粘接剂方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8颗。在常规粘接托接槽并去... 目的 :通过比较5种方法去除牙面残余正畸粘接剂对牙面的影响及操作所用时间,为筛选最佳去牙面粘接树脂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健康前磨牙40颗,按不同的去牙面粘接剂方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8颗。在常规粘接托接槽并去粘接后,分别用碳化钨钻(A组)、碳化钨钻+矽粒子(B组)、金刚砂钻(C组)、金刚砂钻+矽粒子(D组)、矽粒子(E组)做牙面处理,记录各组操作时间(T),并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照相,记录釉质损伤指数(enamel damage index)。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操作时间T及EDI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非参数秩变换分析。结果:各组EDI排序为C组>D组>A组>B组>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操作时间排序为E组>D组>B组>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高速碳化钨钻加矽粒子去除残余粘接剂对釉质损伤较小且操作时间合理,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粘接 矽粒子 釉质损伤指数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机械搅拌添加硅颗粒法制备高硅铝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志玲 程和法 +2 位作者 杨俊 刘铭 张燕瑰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4-457,共4页
采用向铝熔体中搅拌加入硅颗粒的方法制备高硅铝合金,研究了搅拌工艺参数对制备的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搅拌温度为700~720℃时,能够得到硅颗粒尺寸细小、均匀分布、与基体结合良好的高硅铝合金。对添加硅颗粒制备的Al-Si... 采用向铝熔体中搅拌加入硅颗粒的方法制备高硅铝合金,研究了搅拌工艺参数对制备的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搅拌温度为700~720℃时,能够得到硅颗粒尺寸细小、均匀分布、与基体结合良好的高硅铝合金。对添加硅颗粒制备的Al-Si合金,在590~680℃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等温处理,在590℃下保温30 min,能够使合金显微组织中的Si相明显细化,形状得到改善;随着保温温度的进一步升高,Si相变的粗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搅拌 硅颗粒 高硅铝硅合金 微观组织 等温处理
下载PDF
硅胶颗粒中杂质在线识别方法研究及剔除装置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云宏霞 贾天代 +1 位作者 刘思杰 梅宁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4-941,共8页
为了实现硅胶颗粒中杂质的自动剔除,提出杂质识别算法,并设计了自动化的杂质剔除装置。首先通过摄像机实时采集硅胶散料图像,利用Visual C++结合OpenCV将图像进行预处理、形态学运算及边缘检测等过程,将杂质识别定位。然后基于RS 232通... 为了实现硅胶颗粒中杂质的自动剔除,提出杂质识别算法,并设计了自动化的杂质剔除装置。首先通过摄像机实时采集硅胶散料图像,利用Visual C++结合OpenCV将图像进行预处理、形态学运算及边缘检测等过程,将杂质识别定位。然后基于RS 232通讯协议实现与单片机通讯,传递杂质的位置信息,控制相应的剔除机构动作,最终实现硅胶与杂质的分离。经验证,本系统能够有效地对杂质进行识别和剔除,其剔除率达到95%,满足设计要求。本装置采用了“分区域剔除算法”结合“高压气体”的方式进行杂质剔除,具有动作响应快、剔除精度高的优点,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杂质剔除装置 分区域剔除算法 硅胶颗粒
下载PDF
常压高温固相反应制备SiC陶瓷粉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兰晓琳 郑红星 +4 位作者 张依帆 赵振 肖和业 王志江 邓鹏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6-485,共10页
陶瓷粉体的纯度、微观形貌和均匀度等性质会影响陶瓷产品的最终性能,因此实现碳化硅粉体材料的可控合成是目前碳化硅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以碳化硅材料为主体,综述了目前碳化硅生产的主要方法。重点结合常压高温固相反应体系下... 陶瓷粉体的纯度、微观形貌和均匀度等性质会影响陶瓷产品的最终性能,因此实现碳化硅粉体材料的可控合成是目前碳化硅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以碳化硅材料为主体,综述了目前碳化硅生产的主要方法。重点结合常压高温固相反应体系下,基于气-液-固(VLS)机制以及气-固(VS)机制生长机理探讨了温度、原料、催化剂、气体过饱和度等因素对碳化硅陶瓷粉体制备过程中的具体影响。实现碳化硅陶瓷粉体的可控合成对碳化硅材料规模化生产、应用及后续制备陶瓷产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颗粒 纳米线 生长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防腐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春卫 王广存 《山西化工》 2021年第3期20-21,24,共3页
针对聚苯胺(PANI)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溶解性和黏附性差的缺点,探究了PANI与二氧化硅发生沉淀反应制备复合微粒子的最佳实验条件,并结合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复合物离子进行了表征;通过溶液聚合制备MMA-BA-AA的三元共聚物,再将共聚... 针对聚苯胺(PANI)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溶解性和黏附性差的缺点,探究了PANI与二氧化硅发生沉淀反应制备复合微粒子的最佳实验条件,并结合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复合物离子进行了表征;通过溶液聚合制备MMA-BA-AA的三元共聚物,再将共聚物溶液与复合微粒子共混制备了聚苯胺型防腐涂料,实验进一步讨论了复合物粒子含量对涂料硬度、电导率和耐盐水、耐酸腐蚀的影响,最终优化得出了最佳的防腐涂料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涂料 聚苯胺 二氧化硅 复合物粒子
下载PDF
固态Si颗粒调控Na_(2)O-CaO-SiO_(2)多孔微晶玻璃气孔结构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管世翾 严明明 +2 位作者 曹建尉 王志 常雅丽 《矿冶》 CAS 2023年第2期73-81,共9页
针对Na_(2)O-CaO-SiO_(2)(NCS)多孔微晶玻璃内部气孔大小不同、分布不均问题,提出通过添加固态Si颗粒调控NCS多孔微晶玻璃孔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处理软件Image pro plus 6.0、DSC等分析手段研究固态Si颗粒对NCS多孔微... 针对Na_(2)O-CaO-SiO_(2)(NCS)多孔微晶玻璃内部气孔大小不同、分布不均问题,提出通过添加固态Si颗粒调控NCS多孔微晶玻璃孔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处理软件Image pro plus 6.0、DSC等分析手段研究固态Si颗粒对NCS多孔微晶玻璃内部热场、液相的影响,以及Si颗粒调控NCS多孔微晶玻璃气泡成核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加入固态Si颗粒可以使NCS多孔微晶玻璃基础配合料内部热扩散速率提高23.5%,NCS多孔微晶玻璃内部液相产生温度降低60℃,液相产生速率增大7~8倍;在固态Si颗粒周围先产生液相,液相中的气泡分子在固态Si颗粒表面非均相成核,随着配合料温度的升高,无固态Si颗粒位置处产生新的液相,液相中气泡分子扩散至固态Si颗粒表面促进原始气泡长大或者在新液相中均相成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颗粒 孔结构 热扩散系数 微晶玻璃 气泡成核
下载PDF
利用湿化学法对不同粒径硅粉进行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东 卢志云 +6 位作者 张静全 黄艳 李龙章 武莉莉 黎兵 李卫 冯良桓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9094-19097,共4页
通过湿化学方法,利用硅氢化反应,通过对刻蚀体系、脱氧方式、刻蚀后硅粒子的分离方法等工艺的优化,成功地实现了微米硅、纳米硅及硅量子点的表面烃基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硅粒子的表面是通过Si—C键... 通过湿化学方法,利用硅氢化反应,通过对刻蚀体系、脱氧方式、刻蚀后硅粒子的分离方法等工艺的优化,成功地实现了微米硅、纳米硅及硅量子点的表面烃基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硅粒子的表面是通过Si—C键的连接方式实现了烃基改性。与改性前相比,改性后的硅粒子具有显著提升的抗氧化性和抗团簇能力,能够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与未经改性的硅量子点相比,经烃基改性后的硅量子点的荧光发射性能有了大幅提高,有望应用于光电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粒子 表面改性 烃基 湿化学法 硅氢化反应
下载PDF
激光光整对高硅铝合金缸套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承娣 金梅 +1 位作者 徐久军 沈岩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94,共6页
切取高硅铝合金缸套试样,并对工作面进行激光光整,研究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扫描速度为600 mm/min,离焦量2 mm,功率为1 000 W时硅颗粒最大凸出高度为1.243μm,与未处理试样相比,摩擦因数从0.141降到0.113,降幅达19.9%... 切取高硅铝合金缸套试样,并对工作面进行激光光整,研究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扫描速度为600 mm/min,离焦量2 mm,功率为1 000 W时硅颗粒最大凸出高度为1.243μm,与未处理试样相比,摩擦因数从0.141降到0.113,降幅达19.9%,磨损量从0.7 mg降到0.2 mg,降幅达71.4%;激光光整使高硅铝合金缸套工作面上的硅颗粒凸出且边角圆化,硅颗粒的凸出,避免了铝基体与活塞环的直接接触,并增大了储油润滑的效果,减少了粘着磨损的风险,也降低了摩擦力,从而改善了高硅铝合金缸套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整 高硅铝合金缸套 摩擦磨损 硅颗粒 凸出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