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可反应性纳米SiO_2的制备和表征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小红 李庆华 +2 位作者 张治军 党鸿辛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9-503,共5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为前驱体,以含不饱和双键碳链为修饰剂采用原位表面修饰法合成出1种可反应性纳米二氧化硅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测定其透光率并得出在介质中的分散性;采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汽油... 以正硅酸四乙酯为前驱体,以含不饱和双键碳链为修饰剂采用原位表面修饰法合成出1种可反应性纳米二氧化硅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测定其透光率并得出在介质中的分散性;采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汽油机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行为,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量色散谱仪对其磨痕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S iO2纳米微粒可以直接分散于基础油等油性介质中并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表现出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并对磨损表面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这是由于含双键有机物的存在,在摩擦过程中形成了聚合物膜而起到良好的减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纳米微粒 可反应性 分散性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Effects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on growth and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s of Scenedesmus obliquus 被引量:15
2
作者 Chenxi Wei, Yanbo Zhang, Jing Guo, Bing Han, Xu Yang, Junlin Yuan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Genetic Regulation and Integrative Bi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55-160,共6页
To assess the aquatic ecosystem safety for silica (SiO2) nanoparticles (NPs), the growth inhibition and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s of Scenedesmus obliquus in logarithm growth phase exposed to SiO2 NPs and SiO... To assess the aquatic ecosystem safety for silica (SiO2) nanoparticles (NPs), the growth inhibition and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s of Scenedesmus obliquus in logarithm growth phase exposed to SiO2 NPs and SiO2 bulk particles (BPs) suspensions were measured. SiO2 NPs with 10-20 nm diameters were found to be toxic. The 20%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20) values for 72 and 96 hr were 388.1 and 216.5 mg/L,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under moderate and high concentration (50, 100, and 200 mg/L) of SiO2 NPs after 96-hr exposure, but the carotenoids did not. SiO2 BPs were found to be nontoxic up to 200 mg/L. The toxicity of SiO2 NPs probablely due to their sorption to algal cells surface. The results imply that there is potential harm to aquatic environment by using SiO2 NPs, and it should deserve special conc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synthetic pigment Scenedesmus obliquus silica nanoparticles
下载PDF
A novel nonviral nanoparticle gene vector: Poly-L-lysine- silica nanoparticles 被引量:9
3
作者 Shiguo Zhu Hongbin Lu +5 位作者 Juanjuan Xiang Ke Tang Bicheng Zhang Ming Zhou Chen Tan Guiyuan L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8期654-658,共5页
DNA delivery is a core technology for gen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research as well as clinical settings. The ability to safely and efficiently targeted transfer foreign DNA into cells is a fundamental goal in biotechn... DNA delivery is a core technology for gen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research as well as clinical settings. The ability to safely and efficiently targeted transfer foreign DNA into cells is a fundamental goal in biotechn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nobiotechnology, nanoparticle gene vectors brought about new hope to reach the goal. In our research, silica nanoparticles (SiNP) were synthesized first in a microemulsion system polyoxyethylene nonylphenyl ether (OP-10)/cyclohexane/ammonium hydroxide,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s of SiNP size and its distribution were elucidated by orthogonal analysis; then poly-L-lysine (PLL) was linked on the surface of SiNP by nanoparticle surface energy and electrostatically binding; lastly a novel complex nanomate-rial-poly-L-lysine-silica nanoparticles (PLL-SiNP) wasprepared. The analysis of plasmid DNA binding and DNase I enzymatic degradation discovered that PLL-SiNP could bind DNA, and protect it against enzymatic degradation. Cell transfection showed th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gene vector silica nanoparticles poly-L-lysine-silica nanoparticles synthesis DNA delivery cell transfection.
原文传递
Bioconjugated Silica Nanoparticle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被引量:16
4
作者 Lin Wang Wenjun Zhao Weihong Ta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08年第2期99-115,共17页
Advanced bioanalysis,including accurate quantitation,has driven the need to understand biology and medicine at the molecular level.Bioconjugated silica nanoparticl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address this emerging challen... Advanced bioanalysis,including accurate quantitation,has driven the need to understand biology and medicine at the molecular level.Bioconjugated silica nanoparticl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address this emerging challenge.Particularly intriguing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in cancer and infectious disease as well as uses in gene and drug delivery,have also been found for silica nanoparticles.In this review,we describe the synthesis,bioconjugation,and applications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in different bioanalysis formats,such as selective tagging,barcoding,and separ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biomedically important targets.Overall,we envisage that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se nanoparticles will provide a variety of advanced tools for molecular biology,genomics,proteomics and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cience NANOTECHNOLOGY silica nanoparticles BIOANALYSIS BIOMEDICINE
原文传递
功能性硅烷在纳米氧化硅表面的自组装(英文)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鹏 薛群基 +1 位作者 田军 刘维民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1-486,共6页
在分散体系中 ,两种功能性硅烷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基硅烷 (MPTES)和氨丙基三甲基硅烷 (APTES)在纳米氧化硅表面形成自组装单分子层 ,用XPS和FTIR对所得自组装单分子层进行了表征 .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所得功能性纳米氧化硅中的功能... 在分散体系中 ,两种功能性硅烷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基硅烷 (MPTES)和氨丙基三甲基硅烷 (APTES)在纳米氧化硅表面形成自组装单分子层 ,用XPS和FTIR对所得自组装单分子层进行了表征 .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所得功能性纳米氧化硅中的功能基含量分别为 1.0 3mmol/g甲基丙烯酰氧基 /丙烯酰氧丙基纳米氧化硅 (MPSN)和 3.34mmol/g氨基 /氨丙基纳米氧化硅 (APSN) .LSS分析结果表明 ,未修饰纳米氧化硅、MPSN和APSN在甲苯分散体系中的平均流体力学直径大约分别为 2 4 0、4 5和 5 6 0n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纳米氧化硅 功能性硅烷 表征 元素分析 分散体系
下载PDF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农药可控释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何顺 高云昊 +2 位作者 万虎 马洪菊 李建洪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6-423,共8页
鉴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节、孔道均匀、内外表面易于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鉴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节、孔道均匀、内外表面易于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软模板法、硬模板法和自模板法),表征技术[扫描电镜分析(SEM)、透射电镜分析(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物理吸附分析、热重和差热分析(TGA-DT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及其在农药领域的研究应用状况,探讨了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农药载体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 农药控释 制备方法 表征技术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的亚细胞分布和遗传毒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光强 黄云超 +7 位作者 李光剑 李森 周永春 雷玉洁 陈小波 杨凯云 陈颖 杨堃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7-124,共8页
背景与目的纳米二氧化硅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肺部是吸入暴露纳米二氧化硅的主要靶器官,因此,二氧化硅对肺部的生物毒性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纳米二氧化硅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的亚细胞分布和遗传毒性。方法应... 背景与目的纳米二氧化硅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肺部是吸入暴露纳米二氧化硅的主要靶器官,因此,二氧化硅对肺部的生物毒性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纳米二氧化硅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的亚细胞分布和遗传毒性。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不同粒径二氧化硅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immortaliz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um cells,BEAS-2B)内的亚细胞分布;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不同粒径二氧化硅处理BEAS-2B细胞24h后的DNA损伤,了解不同粒径二氧化硅的遗传毒性作用。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到微米二氧化硅不能进入细胞,纳米二氧化硅赋存在细胞质,纳米二氧化硅导致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损伤。纳米二氧化硅导致比微米二氧化硅更严重的DNA损伤(P<0.05)。结论二氧化硅的粒径决定二氧化硅颗粒物是否能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的分布,纳米二氧化硅对细胞遗传毒性比微米二氧化硅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支气管上皮细胞 亚细胞分布 遗传毒性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增注用SiO_2纳米微粒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曹智 张治军 +2 位作者 赵永峰 曹绪龙 张继超 《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用原位表面修饰法制备了低渗透油田增注用SiO2纳米微粒,用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手段对其形貌、化学结构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经表面修饰的SiO2纳米微粒在柴油、液体石... 用原位表面修饰法制备了低渗透油田增注用SiO2纳米微粒,用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手段对其形貌、化学结构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经表面修饰的SiO2纳米微粒在柴油、液体石蜡中有很好的亲油性,岩心驱替试验表明该材料能有效提高水相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SIO2 二氧化硅 纳米技术 制备方法 化学结构 石蜡
下载PDF
二氧化硅纳米与微米颗粒作为固定化酶载体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10
9
作者 石慧 何晓晓 +2 位作者 王柯敏 原茵 谭蔚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90-1695,共6页
分别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s)与微米颗粒(SiMPs)作为固定化载体,选择多聚酶牛肝过氧化氢酶(CAT)和单体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酶模型,通过考察酶固定化后在酶活回收率、热稳定性、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以及酶在水-有机溶剂混合体系中... 分别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s)与微米颗粒(SiMPs)作为固定化载体,选择多聚酶牛肝过氧化氢酶(CAT)和单体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酶模型,通过考察酶固定化后在酶活回收率、热稳定性、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以及酶在水-有机溶剂混合体系中催化能力的变化,对载体与酶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酶活回收率结果表明,SiNPs显示出比SiMPs优越的对酶无选择性的高生物亲和性,而SiMPs则能使固定于其上的酶热稳定性大幅度提高,且二者都能使固定化酶在有机相中的稳定性得到明显增强.但酶促反应最适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不同类型的酶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则表现出无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二氧化硅微米颗粒 固定化载体 生物效应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SiO_2的制备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姜立忠 战佳宇 +1 位作者 武德珍 金日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7-289,共3页
采用原位一步法制备了表面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MPS)改性的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该过程将纳米SiO2的缩合形成过程与功能化改性同步进行,并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失重分析(T... 采用原位一步法制备了表面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MPS)改性的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该过程将纳米SiO2的缩合形成过程与功能化改性同步进行,并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失重分析(TGA)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粒子的表面化学结构、形态和分散性以及粒子中MPS的含量。结果表明,原位一步法制备的MPS改性纳米SiO2粒子粒径约75 nm,基本上呈单分散状态,且含有大量的MPS功能性基团,其表面密度为3.45μmol/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一步法 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MPS) 单分散 纳米二氧化硅
下载PDF
磁性核壳介孔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付庆涛 何婷婷 +3 位作者 于濂清 刘勇军 柴永明 刘晨光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6-1124,共9页
磁性核壳介孔氧化硅微球作为一种新型功能复合材料,已成为众多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模板法合成磁性核壳介孔氧化硅微球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溶胶-凝胶法和微乳液法在实心微球和中空微球制备中的应用;介绍了... 磁性核壳介孔氧化硅微球作为一种新型功能复合材料,已成为众多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模板法合成磁性核壳介孔氧化硅微球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溶胶-凝胶法和微乳液法在实心微球和中空微球制备中的应用;介绍了磁性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在蛋白质、DNA分离、靶向药物传输等生物医学上的应用,以及在磁性酸催化、加氢催化、纳米贵金属催化、光催化等催化领域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氧化硅 磁性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 微球
原文传递
聚多巴胺修饰的载榄香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靶向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盛晓丹 刘臻 +4 位作者 罗砚曦 王鑫 许梦姣 阎辉 谢恬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45-2754,共10页
目的制备聚多巴胺(PDA)修饰的载榄香烯(ELE)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D/MSN-ELE),并对其进行处方工艺优化、质量评价、体外释放、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促进细胞凋亡能力研究。方法通过溶液吸附法制备载榄香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ELE),聚合法... 目的制备聚多巴胺(PDA)修饰的载榄香烯(ELE)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D/MSN-ELE),并对其进行处方工艺优化、质量评价、体外释放、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促进细胞凋亡能力研究。方法通过溶液吸附法制备载榄香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ELE),聚合法制备聚多巴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D/MSN)和D/MSN-ELE,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不同纳米粒的形态,热重分析计算PDA接枝率,HPLC法评价D/MSN-ELE载药量和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D/MSN-ELE的体外释放特性。采用MTT染色法,分析不同纳米粒对人胚胎成纤维HELF细胞和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MSN-ELE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最优制备工艺为药物与载体比例6∶1,温度为50℃,时间为8 h,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D/MSN-ELE分布均一,粒径为(288.70±3.88)nm。其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1.58±0.73)%和(59.82±0.57)%。体外释药具有pH值响应性,累积释药量随pH值减小而增大。ELE、MSN-ELE和D/MSN-ELE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91.29、27.56、6.02μg/m L。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D/MSN-ELE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优选工艺下的D/MSN-ELE具有较高的药物载药量、pH值响应性药物释放和大幅增强的抗肿瘤活性及促进细胞凋亡能力,为基于MSN的ELE药物靶向递送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榄香烯 纳米粒 pH响应敏感 肿瘤靶向递送 抗肿瘤活性 质量评价 体外释放 细胞凋亡 溶液吸附法 聚合法 热重分析 接枝率 HPLC 人胚胎成纤维HELF细胞 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原文传递
生物荧光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诗国 唐珂 +6 位作者 向娟娟 吕红斌 李小玲 聂新民 周后德 沈守荣 李桂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1-314,共4页
运用OP-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环己烷/氨水微乳液自组装体系合成了罗丹明B嵌入的荧光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电镜检测、光谱分析以及荧光猝灭试验研究了荧光颗粒的特性.将荧光纳米颗粒与培养细胞共培育后,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 运用OP-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环己烷/氨水微乳液自组装体系合成了罗丹明B嵌入的荧光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电镜检测、光谱分析以及荧光猝灭试验研究了荧光颗粒的特性.将荧光纳米颗粒与培养细胞共培育后,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研究了不同时间点细胞内荧光信号和荧光强度.结果表明,合成的荧光氧化硅纳米颗粒粒径小(约20nm),分布均匀,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圆润,发光性质稳定.它可被体外培养细胞有效摄入,并可在培养细胞中检测到较强的荧光信号和较高的荧光强度.这提示生物荧光氧化硅纳米颗粒在细胞生物学、超微化学与免疫检测等领域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纳米颗粒 纳米生物标志物 罗丹明B 半导体纳米晶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环己烷 自组装 细胞生物学 超微化学 免疫检测
下载PDF
二氧化硅包覆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骆华锋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由多元醇法制得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利用Stber水解法在其表面生成了一层无定型二氧化硅包覆层。由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特殊表面结构,使其在醇水体系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胶体稳定性,并与硅酸酯有亲和作用,所得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 由多元醇法制得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利用Stber水解法在其表面生成了一层无定型二氧化硅包覆层。由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特殊表面结构,使其在醇水体系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胶体稳定性,并与硅酸酯有亲和作用,所得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包覆均匀,尺寸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四氧化三铁 纳米粒子 核-壳结构 Stber法
下载PDF
SiO2纳米颗粒表面接枝对环氧树脂纳米复合电介质表面电荷积聚的抑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天宇 李大雨 +1 位作者 侯易岑 张贵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29-4137,共9页
为寻找一种能抑制表面电荷积聚的纳米复合电介质,分别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六甲基二硅氮烷两种硅烷偶联剂对SiO2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接枝处理并掺杂到环氧树脂中。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研究接枝前后SiO2纳米颗粒表面官能团和... 为寻找一种能抑制表面电荷积聚的纳米复合电介质,分别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六甲基二硅氮烷两种硅烷偶联剂对SiO2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接枝处理并掺杂到环氧树脂中。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研究接枝前后SiO2纳米颗粒表面官能团和结构的变化;通过表面电荷积聚实验、等温表面电位衰减实验和体积电阻率的测量,分别研究不同种类SiO2纳米颗粒掺杂后环氧复合纳米电介质的表面电荷密度分布、陷阱能级、体积电阻率等参数的变化。发现经表面接枝后的环氧纳米复合电介质,表面电荷积聚现象与纯环氧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抑制。分析认为SiO2纳米颗粒经过表面接枝后在环氧树脂中引入了深陷阱,深陷阱容易捕获电荷,限制载流子的移动从而提升了体积电阻率,体积电阻率的升高降低了绝缘子固体侧体电流,从而起到了抑制表面电荷积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表面接枝 表面电荷 纳米电介质 陷阱能级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阻燃环氧树脂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奎 李乾波 +3 位作者 王冲 黄伟江 田琴 严伟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3-46,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SiO2)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有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O-SiO2),并与环氧树脂(EP)合成EP/O-S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TG、UL-94垂直燃烧测试和锥形量热测试(CCT)等对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SiO2)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有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O-SiO2),并与环氧树脂(EP)合成EP/O-S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TG、UL-94垂直燃烧测试和锥形量热测试(CCT)等对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定量的O-SiO2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O-SiO2的添加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最大;O-SiO2的加入可以改善EP的阻燃性能,添加量为20%时,复合材料的阻燃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环氧树脂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先进载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杜鑫 赵彩霞 +2 位作者 黄洪伟 温永强 张学记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31-1147,共17页
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中心辐射状孔道结构且孔道尺寸从粒子内部到粒子表面逐渐增加,是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多孔材料。和传统的具有二维六方有序孔道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相比,这种粒子具有三维开放性的树枝状骨架结构,因而... 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中心辐射状孔道结构且孔道尺寸从粒子内部到粒子表面逐渐增加,是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多孔材料。和传统的具有二维六方有序孔道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相比,这种粒子具有三维开放性的树枝状骨架结构,因而具有独特的结构优势,即高的孔渗透性和高的粒子内表面的可接触性,从而有利于物质(分子或纳米粒子)沿着中心辐射状的孔道进行输送,在树枝状粒子的内部负载或者与内部的活性位点发生反应。因此,这种粒子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载体平台,可以用来构筑新型的吸附剂、纳米催化剂和基因药物的递送系统等。本综述首先介绍了一系列的合成方法和对树枝状骨架结构的调控策略,探讨了树枝状多孔结构对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描述了其在催化、纳米生物医学、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性能,并对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粒子的合成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多孔结构 中心辐射状孔道 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 载体
原文传递
Emergence of nanotechnology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Empha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被引量:11
18
作者 Muili Feyisitan Fakoya Subhash Nandlal Shah 《Petroleum》 2017年第4期391-405,共15页
The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is on the rise as evidenced by the number of researches undertaken in the past few years.The quest to develop more game-changing technologies that can addr... The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is on the rise as evidenced by the number of researches undertaken in the past few years.The quest to develop more game-changing technologies that can address the challenges currently facing the industry has spurred this growth.Several nanoparticles,of different sizes and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have been used in many investigations.In this work,the scope of the study covered the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drilling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fluids,oilwell cementing,enhanced oil recovery(which includes transport study,and foam and emulsion stability),corrosion inhibition,logging operations,formation fines control during production,heavy oil viscosity reduction,hydrocarbon detection,methane release from gas hydrates,and drag reduction in porous media.The observed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nanoparticles are their stability in a liquid medium and transportability in reservoir rocks.The addition of viscosifier was implemented by researchers to ensure stability,and also,surface-treated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used to facilitate stability and transportability.For the purpose of achieving better performance or new application,studies on synergistic effects are suggested for investigation in future nanotechnology research.The resulting technology from the synergistic studies may reinforce the current and future nano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especially for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HPHT)applications.To date,majority of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nanotechnology publications are report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work;therefore,more field trials are recommended for further advancement of nanotechnology in this industry.Usually,nanoparticles are expensive;so,it will be cost beneficial to use the lowest nanoparticles concentration possible while still achieving an acceptable level of a desired performance.Hence,optimization studies are also recommended for examination in future nanotechnology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TECHNOLOGY silica nanoparticles Drilling fluids Hydraulic fracturing fluids Enhanced oil recovery Oilwell cementing Oil and gas
原文传递
多聚赖氨酸-硅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诗国 甘凯 +7 位作者 李征 沈守荣 向娟娟 李小玲 范松青 吕红斌 曾朝阳 李桂源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14-1117,共4页
背景与目的:多聚赖氨酸-硅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的非病毒纳米颗粒基因传递载体。本研究主要阐述其生物相容性,为其进一步的体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细胞转染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多聚赖氨酸-硅纳米颗粒介导质粒DNA和反义... 背景与目的:多聚赖氨酸-硅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的非病毒纳米颗粒基因传递载体。本研究主要阐述其生物相容性,为其进一步的体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细胞转染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多聚赖氨酸-硅纳米颗粒介导质粒DNA和反义寡核苷酸的转染能力,随后通过血浆蛋白反应滤过试验和红细胞聚集试验进一步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多聚赖氨酸-硅纳米颗粒介导质粒DNA和反义寡核苷酸传递的能力显著下降。多聚赖氨酸-硅纳米颗粒/DNA(/ODN)复合物可与小鼠血浆蛋白成分结合,并可引起红细胞聚集。结论:多聚赖氨酸-硅纳米颗粒可能与含血清培养基中的血浆蛋白相互作用,影响体外细胞转染效率。多聚赖氨酸-硅纳米颗粒可能与体内外周血血浆蛋白和外周血红细胞反应而影响其体内基因传递能力,其生物相容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赖氨酸 硅纳米颗粒 生物相容性 基因传递 反义寡核苷酸 非病毒载体
下载PDF
磁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江渝 许谦 +2 位作者 李竹 李振强 黄鑫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43-47,共5页
为了克服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易团聚、易氧化、耐酸性差等缺点,提高其在催化剂、靶向药物载体、生物分离、核磁共振成像、磁热疗等领域的利用效率,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然后以其为核用Stber法制备出二氧化硅包覆... 为了克服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易团聚、易氧化、耐酸性差等缺点,提高其在催化剂、靶向药物载体、生物分离、核磁共振成像、磁热疗等领域的利用效率,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然后以其为核用Stber法制备出二氧化硅包覆四氧化三铁的复合纳米粒子.对包覆前及包覆后的磁性纳米粒子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的表征,并研究了二氧化硅的包覆对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磁性和耐酸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性四氧化三铁及磁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别为约20 nm和40 nm;磁性四氧化三铁的磁饱和强度为5.7 emu/g,磁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磁饱和强度也达到5.1 emu/g;此外,在稍微降低磁性的条件下,表面二氧化硅的包覆显著改善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和耐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二氧化硅包覆 磁性纳米粒子 耐酸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