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烷偶联剂表面接枝包覆纳米SiO_2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美英 佘庆彦 +1 位作者 刘国栋 瞿雄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28-231,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 PS)处理纳米S iO2,并用FT-IR、ζ-电势、TG、TEM对纳米S iO2的处理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 iO2的接枝率随偶联剂M PS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pH值为4,M PS/S iO2为50%,反应温... 采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 PS)处理纳米S iO2,并用FT-IR、ζ-电势、TG、TEM对纳米S iO2的处理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 iO2的接枝率随偶联剂M PS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pH值为4,M PS/S iO2为50%,反应温度为110℃、时间为90 m in时,纳米S iO2表面M PS的接枝包覆率达到35.7%;此时纳米S iO2粒子在乳液中的分散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S 纳米SIO2 表面处理 接枝包覆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剑华 郭玉忠 刘荣佩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共5页
硅溶胶制备SiO2 薄膜时用正交试验法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溶胶稳定性和SiO2 薄膜成膜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溶液浓度、加水量和催化剂是制备良好成膜性溶胶的关键因素,控制干燥化学添加剂(DCCA) 在加入量超过一定比例... 硅溶胶制备SiO2 薄膜时用正交试验法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溶胶稳定性和SiO2 薄膜成膜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溶液浓度、加水量和催化剂是制备良好成膜性溶胶的关键因素,控制干燥化学添加剂(DCCA) 在加入量超过一定比例后对抑制膜层开裂有明显作用. 研究给出成膜性优良的硅溶胶组分比例为(TEOS:ROH:H2 O:DCCA:HCl=1 :70 :10 :1.6 :0 .0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溶胶-凝胶 二氧化硅 成膜性
下载PDF
二氧化硅/聚苯乙烯单分散性核/壳复合球的制备 被引量:23
3
作者 黄忠兵 唐芳琼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5-838,共4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包覆 ,制备了二氧化硅 聚苯乙烯单分散核 壳 (SiO2 PS)复合颗粒 ,包覆层厚度达到 10 0nm .选择 80~ 2 5 0nm二氧化硅粒径作为核颗粒 .为提高包覆效率 ,二氧化硅颗粒先用偶联剂甲基丙烯酰 (3 三甲氧基硅烷 )丙酯 (M...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包覆 ,制备了二氧化硅 聚苯乙烯单分散核 壳 (SiO2 PS)复合颗粒 ,包覆层厚度达到 10 0nm .选择 80~ 2 5 0nm二氧化硅粒径作为核颗粒 .为提高包覆效率 ,二氧化硅颗粒先用偶联剂甲基丙烯酰 (3 三甲氧基硅烷 )丙酯 (MPS)进行不同程度的表面改性 .控制MPS的结合率和单体的初始浓度可提高包覆效率 ,同时得到了单分散性复合颗粒 ,用透射电镜 (TEM)观察复合粒子的核 壳形态 .用动态光散射法 (DLS)测量表明所得复合颗粒具有单分散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性 二氧化硅 颗粒 包覆 聚苯乙烯 复合 制备 层厚 观察 量表
下载PDF
疏水疏油二氧化硅增透膜的制备 被引量:25
4
作者 晏良宏 匙芳廷 +3 位作者 蒋晓东 吕海兵 袁晓东 江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47-1250,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全氟辛基癸烷三甲氧基硅烷(FAS)自组装对膜层表面改性,制备了疏水疏油二氧化硅增透膜.采用红外光谱仪,分光光度计,扫描探针显微镜,椭偏仪,静滴接触角测量仪,抗油污染能力测试等...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全氟辛基癸烷三甲氧基硅烷(FAS)自组装对膜层表面改性,制备了疏水疏油二氧化硅增透膜.采用红外光谱仪,分光光度计,扫描探针显微镜,椭偏仪,静滴接触角测量仪,抗油污染能力测试等技术对膜层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疏水疏油增透膜的峰值透光率为99.8%;与水的接触角为118.0°,与二甲基硅油的接触角达到74.5°;在抗油污染能力测试中,疏水疏油增透膜的抗油污染能力较常规增透膜大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二氧化硅 增透膜 疏水疏油性
下载PDF
环氧/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佳平 曲文娟 +1 位作者 雷云娜 李少香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9-305,共7页
采用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去离子水作为原料,氨水作为碱性催化剂,以转化率和粒径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制备纳米SiO2粒子的最佳条件:TEOS 41.6 g(0.2 mol),去离子水10.8 g,氨水5.6 g,乙醇92 g,反应温度40°C。在此基础... 采用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去离子水作为原料,氨水作为碱性催化剂,以转化率和粒径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制备纳米SiO2粒子的最佳条件:TEOS 41.6 g(0.2 mol),去离子水10.8 g,氨水5.6 g,乙醇92 g,反应温度40°C。在此基础上,以不同物质的量比的TEOS与TMOS(正硅酸四甲酯)作为复合硅源替代单一的TEOS来制备纳米SiO2,并用KH-550硅烷偶联剂进行原位改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改性纳米SiO2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将改性后的纳米SiO2与水性环氧树脂配制成环氧/纳米SiO2复合涂料。研究了TEOS与TMOS的物质的量比对复合涂层机械性能和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EOS与TMOS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所制备的环氧/纳米SiO2复合涂层综合性能最佳:铅笔硬度3H,附着力0级,耐冲击性(1 kg)50 cm,耐盐雾时间480 h,在3.5%NaCl溶液中浸泡600 h不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硅酸乙酯 正硅酸甲酯 纳米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 改性 水性环氧树脂 复合涂层 防腐
下载PDF
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陶瓷微观结构和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斯文 李施施 +1 位作者 王艳红 马红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机械-化学性表面处理对氧化锆陶瓷表面微观形貌、结构及组成的影响,比较不同表面改性后的氧化锆陶瓷与人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方法选择氧化锆陶瓷(IPS e.max Zir CAD),切割并烧结形成长6 mm、宽6 mm、高5 mm瓷块126块,随机分... 目的研究不同机械-化学性表面处理对氧化锆陶瓷表面微观形貌、结构及组成的影响,比较不同表面改性后的氧化锆陶瓷与人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方法选择氧化锆陶瓷(IPS e.max Zir CAD),切割并烧结形成长6 mm、宽6 mm、高5 mm瓷块126块,随机分为7组,每组18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组:不处理,对照组;B组:50μm氧化铝喷砂;C组:50μm氧化铝喷砂+30μm二氧化硅蚀刻;D组:50μm氧化铝喷砂+30%硅溶胶涂层;E组:110μm氧化铝喷砂;F组:110μm氧化铝喷砂+30μm二氧化硅蚀刻;G组:110μm氧化铝喷砂+30%硅溶胶涂层。每组随机抽取2个试件,分别用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Ra),X射线衍射(XRD)观察表面晶相结构,能谱分析仪(EDX)分析表面化学元素组成,扫描电镜(SEM)观察表面微观形貌。收集70颗人离体第三磨牙制备成牙本质平面。使用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将氧化锆试件与牙本质平面粘接,万能试验机进行剪切粘接强度(SBS)测试。采用SPSS 17.0软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表面处理后的氧化锆陶瓷Ra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表面处理后都发生了四方相(t)到单斜相(m)的晶相转换,且热处理后的m相体积分数最多。表面改性后化学元素组成发生变化,EDX结果显示硅涂层后,硅元素含量显著升高,Zr、Y、Hf减少。SEM图像显示,氧化铝喷砂后的氧化锆陶瓷表面出现一些微小断裂、晶界消失;硅溶胶薄膜烧结后体积明显收缩,可见裂纹与剥离。不同表面处理组的粘接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F和G组SBS值最大,其次为C和D组,显著大于B和E组(P<0.05),对照组的SBS值最小(P<0.05)。结论氧化铝喷砂、硅粉蚀刻、硅溶胶涂层法可显著改变氧化锆陶瓷的表面形貌、结构和组成,有利于氧化锆陶瓷与牙体组织粘接时形成微机械嵌合与化学结合作用。氧化铝喷砂后硅涂层处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喷砂 硅涂层 表面粗糙度 晶相转变
下载PDF
超声场中纳米TiO_2表面包覆氧化硅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姚超 吴凤芹 +3 位作者 林西平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4,共6页
在超声场中,通过硅酸钠水解生成的无定形氧化硅对金红石相纳米TiO进行表面包覆,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2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TiO2的光稳定性和分散性进行了评价。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 在超声场中,通过硅酸钠水解生成的无定形氧化硅对金红石相纳米TiO进行表面包覆,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2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TiO2的光稳定性和分散性进行了评价。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氧化硅以化学键合的方式沉积在纳米TiO2的表面,在包覆层和纳米TiO2颗粒之间的界面上形成了Ti-O-Si键。TEM照片、表面元素分析和光稳定性实验显示,氧化硅在纳米TiO2表面形成了均匀的包覆层,超声场有助于提高包覆层的均匀性和致密性。氧化硅的表面包覆提高了纳米TiO2在水中的分散性、紫外线屏蔽能力和可见光透过性。随着氧化硅含量的增加,纳米TiO2的光稳定性逐渐提高,当m(SiO2)∶m(TiO2)>1∶5时,纳米TiO2的光稳定性基本不变,而且在热处理过程中纳米TiO2的晶粒生长得到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氧化硅 光稳定性 分散性 超声场 无定形 表面包覆 X射线光电子能谱 红外光谱 光透过性
下载PDF
二氧化硅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肖逸帆 柳松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8,共4页
二氧化钛是有代表性的一种n型半导体氧化物,其具有稳定性好、光催化效率高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在很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二氧化硅改性后的二氧化钛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提高光催化效果等特点。介绍了二氧化... 二氧化钛是有代表性的一种n型半导体氧化物,其具有稳定性好、光催化效率高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在很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二氧化硅改性后的二氧化钛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提高光催化效果等特点。介绍了二氧化硅改性二氧化钛的机理、制备方法以及其光催化效果。根据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的结合方式,分别从复合半导体、二氧化硅作负载、二氧化钛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等几方面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负载 表面包覆 光催化
下载PDF
5种表面处理对氧化锆瓷与自粘接树脂水门汀间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钟恬 胡道勇 +1 位作者 江燕 连文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研究5种不同表面处理对氧化锆陶瓷与树脂水门汀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45个氧化锆试件块随机分成5组(n=9),分别进行硅烷偶联剂(A组)、金刚砂车针打磨+硅烷偶联剂(B组)、Al2O3颗粒喷砂+硅烷偶联剂(C组)、Er:YAG激光蚀刻+硅烷偶联... 目的:研究5种不同表面处理对氧化锆陶瓷与树脂水门汀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45个氧化锆试件块随机分成5组(n=9),分别进行硅烷偶联剂(A组)、金刚砂车针打磨+硅烷偶联剂(B组)、Al2O3颗粒喷砂+硅烷偶联剂(C组)、Er:YAG激光蚀刻+硅烷偶联剂(D组)、Sol-Gel法硅涂层+硅烷偶联剂(E组)5种处理。每组试件中8个用于与RelyXTMUni-cem粘固,经37℃恒温水浴24 h后测试各组剪切粘接强度;1个用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处理后的表面形貌及能谱分析。剪切粘接强度测试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各试件的粘接界面破坏形式。将所得数据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同处理组氧化锆表面形貌不同。各组的剪切强度分别为:A组(3.35±0.48)MPa,B组(4.25±0.37)MPa,C组(6.19±0.37)MPa,D组(4.81±0.31)MPa,E组(6.82±0.61)MPa,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中有1个样本粘接面破坏为混乱合破坏,其中7个样本以及其他各组全部样本粘接面破坏均为界面破坏。结论:不同表面处理对氧化锆陶瓷与自粘接树脂水门汀间的剪切粘接强度有影响,粘接面破坏主要为界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氧化锆陶瓷 ER YAG激光 硅涂层
下载PDF
纳米级二氧化钛包硅过程及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秀果 贾振斌 魏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6期598-601,共4页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包膜效果的影响 ,探索致密二氧化硅膜的形成机理 .结果表明中和速度。
关键词 纳米级二氧化钛 包硅过程 形成机理 二氧化硅 表面包覆 包覆效果
下载PDF
疏水增透SiO_2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晔 吴东 +1 位作者 孙予罕 彭少逸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5-358,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DS)为前驱体,在碱催化体系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配比以及对体系溶胶-凝胶过程的控制使DDS和TEOS的水解产物发生共缩聚反应,进而制备出改性的SiO2溶胶,并采用旋转镀膜法(spin-coating)直接获得...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DS)为前驱体,在碱催化体系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配比以及对体系溶胶-凝胶过程的控制使DDS和TEOS的水解产物发生共缩聚反应,进而制备出改性的SiO2溶胶,并采用旋转镀膜法(spin-coating)直接获得了同时具有良好疏水和增透性能的SiO2光学膜,克服了增透膜防潮性能差的缺点.同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粒度分布(SDP)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溶胶的性质及其对膜层性能的影响,并与未经改性的SiO2增透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膜层不仅疏水性大大增加,且在相同镀膜条件下,膜层的厚度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增加较小,故其透过率曲线在300~800nm范围内不易出现多个增透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增透 SIO2膜 制备 性能 溶胶-凝胶 正硅酸乙酯-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旋转镀膜 二氧化硅薄膜 玻璃
下载PDF
牙科氧化锆陶瓷表面不同浓度硅溶胶改性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瑜 谢海峰 章非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锆陶瓷表面不同浓度硅溶胶涂层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用质量浓度分别为20%、30%、40%的硅溶胶在经喷砂的氧化锆陶瓷基片表面制备硅涂层,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分析涂层后结构变化。经烧结、抛光、喷砂... 目的:探讨氧化锆陶瓷表面不同浓度硅溶胶涂层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用质量浓度分别为20%、30%、40%的硅溶胶在经喷砂的氧化锆陶瓷基片表面制备硅涂层,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分析涂层后结构变化。经烧结、抛光、喷砂的32片氧化锆陶瓷片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取以下处理:(1)硅烷偶联剂;(2)20%硅溶胶涂层+硅烷偶联剂;(3)30%硅溶胶涂层+硅烷偶联剂;(4)40%硅溶胶涂层+硅烷偶联剂,制作陶瓷/复合树脂粘接体,室温下蒸馏水中放置24h后,测定陶瓷和树脂的抗剪强度。结果:溶胶凝胶法制得氧化锆陶瓷表面纳米硅涂层。3种浓度硅溶胶改性后氧化锆陶瓷表面硅元素含量都有明显增加。氧化锆陶瓷表面硅涂层可以提高陶瓷的粘接强度,与单纯硅烷偶联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硅溶胶处理组的粘接强度最大为(5.27±0.37)MPa,与20%、40%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浓度硅溶胶改性后氧化铝陶瓷表面硅元素含量均有明显增加。纳米硅涂层可以显著提高氧化铝陶瓷表面的粘接强度,30%浓度的硅溶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硅涂层 牙科氧化锆陶瓷 粘接强度
下载PDF
耐高温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萍 张星辰 +3 位作者 次立杰 段书德 许保恩 赵建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6-709,共4页
为了提高钒酸铋(BiVO4)黄色颜料的耐高温性,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反应,在BiVO4表面形成SiO2膜,使钒酸铋黄色颜料经过1 000℃的高温煅烧,依然颜色鲜艳。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耐高温钒酸铋黄色颜料的适宜工艺条件:在室温下,TEOS浓度为... 为了提高钒酸铋(BiVO4)黄色颜料的耐高温性,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反应,在BiVO4表面形成SiO2膜,使钒酸铋黄色颜料经过1 000℃的高温煅烧,依然颜色鲜艳。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耐高温钒酸铋黄色颜料的适宜工艺条件:在室温下,TEOS浓度为0.14 mol/L,反应2 h并陈化约20 h,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质量分数为0.4%,包覆2次SiO2。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并得出结论:复合颗粒红外光谱显示,表面存在SiO2标准谱图中的特征吸收峰;X射线衍射证实SiO2以四方晶相包覆于BiVO4表面;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包覆的SiO2起到了防止BiVO4烧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铋 二氧化硅 包覆 耐高温性 特种颜料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抗激光损伤SiO_2疏水减反射膜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耀 范文浩 +5 位作者 黄祖鑫 章斌 吴东 蒋晓东 孙予罕 魏晓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4,共5页
 通过溶胶 凝胶法,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缩聚正硅酸乙酯获得含有SiO2颗粒的溶胶;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缩聚获得双链聚合物溶液,作为疏水基团的引入剂。用两者的混合物在玻璃片上旋转镀膜。利用光子相干光谱法、透射电子显微...  通过溶胶 凝胶法,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缩聚正硅酸乙酯获得含有SiO2颗粒的溶胶;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缩聚获得双链聚合物溶液,作为疏水基团的引入剂。用两者的混合物在玻璃片上旋转镀膜。利用光子相干光谱法、透射电子显微镜、小角X射线散射等方法研究了溶胶微结构,利用紫外 可见光谱仪和接触角测定仪测量薄膜的透射率和疏水性。单面反射率最低降至0.01%,对水接触角最高为118°。利用Nd:YAG激光(1064nm)测量了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随混合溶胶中双链聚合物含量的增加损伤阈值减小,但均高于20J/cm2(1ns脉冲)。由于薄膜既保持了纳米氧化硅薄膜的多孔性,又在颗粒及孔表面以甲基修饰,水对薄膜的浸润能力大大降低,因此薄膜的时间稳定性大大增强,同时也保证了较高的损伤阈值和透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疏水性 减反射膜 二氧化硅 激光损伤
下载PDF
Effect of Self-adhesive Resin Cement and Tribochemical Treatment on Bond Strength to Zirconia 被引量:14
15
作者 Akikazu Shinya Harunori Gomi Akiyoshi Shiny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8-34,共7页
Aim To evaluate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self- adhesive resin cements and tribochemical treatment on bond strength to zirconia. Methodology The following self-adhesive resin cements for bonding two zirconi... Aim To evaluate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self- adhesive resin cements and tribochemical treatment on bond strength to zirconia. Methodology The following self-adhesive resin cements for bonding two zirconia blocks were evaluated: Maxcem (MA), Smartcem (SM), Rely X Unicem Aplicap (UN), Breeze (BR), Biscem (BI), Set (SE), and Clearfil SA luting (CL). The specimen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conditioning as follows: Group 1, polishing with 600 grit polishing paper; Group 2, silica coating with 110 μm Al2O3 particles which modified with silica; and, Group 3, tribochemical treatment - silica coating + silanization. Specimens were stored in distilled water at 37℃ for 24 hours before testing shear bond strength. Results Silica coating and tribochemical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bond strength of the MA, UN, BR, B1, SE and CL to zirconia compared to #600 polishing. For both #600 polished and silica coating treatments, MDP- containing self-adhesive resin cement CL had the highest bond strengths to zirconia. Conclusion Applying silica coating and tribochemical treatment improved the bond strength of self-adhesive resin cement to zirconia, especially for 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adhesive resin cement ZIRCONIA silica coating tribochemical treatment bond strength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隔热涂层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贺香梅 徐壁 蔡再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5-100,共6页
目的提高织物的隔热效果及抗紫外性能。方法以SiO2气凝胶和TiO2为功能粒子,采用聚丙烯酸酯、聚氨酯类粘合剂,在棉织物上制备涂层,研究功能粒子和粘合剂用量对涂层织物隔热效果的影响。结果当涂层剂中粘合剂和去离子水质量比为2∶8,气凝... 目的提高织物的隔热效果及抗紫外性能。方法以SiO2气凝胶和TiO2为功能粒子,采用聚丙烯酸酯、聚氨酯类粘合剂,在棉织物上制备涂层,研究功能粒子和粘合剂用量对涂层织物隔热效果的影响。结果当涂层剂中粘合剂和去离子水质量比为2∶8,气凝胶加入量为粘合剂和去离子水总质量的10%时,涂层织物的隔热性能最好,较原织物显著提高。此外,SiO2气凝胶-TiO2复合涂层的隔热性能也颇为优异。织物涂覆涂层后,与原织物相比,断裂强力基本不变,撕破强力略有下降,白度提高,抗紫外性能提高,摩擦牢度好。结论采用SiO2气凝胶、TiO2作为功能粒子对织物进行涂层涂覆,其隔热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TIO2 织物 隔热 涂层
下载PDF
透明超疏水疏油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朝杨 程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0-873,共4页
以纳米SiO2和聚合物为原料,采用喷涂的方法,在不同基材的复杂工件表面形成均一涂层,并研究了SiO2含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涂层与水接触角>150°,与油的接触角超过90°,具有超疏水性和疏油性。此外,涂层具有很好... 以纳米SiO2和聚合物为原料,采用喷涂的方法,在不同基材的复杂工件表面形成均一涂层,并研究了SiO2含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涂层与水接触角>150°,与油的接触角超过90°,具有超疏水性和疏油性。此外,涂层具有很好的透明性,涂层硬度高达6H,附着力达到5B。适当添加纳米SiO2,涂层的疏水性、疏油性以及透过率均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疏油 透明 SIO2 涂层
下载PDF
复合型油品加氢精制催化剂载体的研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晓光 董鹏 聂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208-210,共3页
研究了复合型油品加氢精制催化剂载体的制备及表征方法。通过在粗孔硅胶的表面担载二氧化钛 ,利用二氧化硅稳定的骨架结构及二氧化钛金属载体之间强的相互作用制备新型的催化剂载体。采用吡啶吸附的红外光谱法测定催化剂载体的B、L酸 ,... 研究了复合型油品加氢精制催化剂载体的制备及表征方法。通过在粗孔硅胶的表面担载二氧化钛 ,利用二氧化硅稳定的骨架结构及二氧化钛金属载体之间强的相互作用制备新型的催化剂载体。采用吡啶吸附的红外光谱法测定催化剂载体的B、L酸 ,等温氮吸附测定载体的表面积、孔径、孔容物性参数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载体表面担载的钛元素含量和载体表面的杂质。采用多次浸渍的方法来达到控制钛担载量。在担载了活性组分Co、Mo之后 ,;用脉冲微反—色谱装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二氧化钛 载体 包覆
下载PDF
酸碱处理条件对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慕慧峰 刘凯 +3 位作者 李中华 满彦汝 舒明 高原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286-1290,共5页
先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在室温和水热条件下处理Kapton薄膜(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再用0.1 mol/L盐酸溶液漂洗,以改善Kapton薄膜与SiO_2涂层之间的附着力。结果表明,在水热条件下采用0.05 mol/L的低浓度NaOH溶液处理Kapton薄膜,就可... 先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在室温和水热条件下处理Kapton薄膜(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再用0.1 mol/L盐酸溶液漂洗,以改善Kapton薄膜与SiO_2涂层之间的附着力。结果表明,在水热条件下采用0.05 mol/L的低浓度NaOH溶液处理Kapton薄膜,就可显著改善Kapton薄膜的表面亲水性。在处理后的Kapton薄膜表面涂覆的SiO_2涂层均匀致密,结合力为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酸碱处理 水热法 氢氧化钠 亲水性 二氧化硅涂层 附着力
下载PDF
包覆沉淀法制备氧化硅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及其性质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秀果 张建民 彭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98-1900,1907,共4页
采用包覆沉淀法,以混晶纳米二氧化钛粉体为载体,硅酸钠为包覆剂,用硫酸调pH值,成功的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包覆致密的二氧化硅膜。并用IR、XRD、EDS及TEM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包覆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比表面积、光催化活性的测定。IR... 采用包覆沉淀法,以混晶纳米二氧化钛粉体为载体,硅酸钠为包覆剂,用硫酸调pH值,成功的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包覆致密的二氧化硅膜。并用IR、XRD、EDS及TEM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包覆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比表面积、光催化活性的测定。IR、EDS表明:该包覆方法可行,氧化硅以化学键合的方式沉积在纳米TiO2的表面,在包覆层和纳米TiO2颗粒之间的界面上形成了Ti—O—Si键。XRD证实氧化硅的添加提高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能,有效地抑制纳米二氧化钛的晶型转化。TEM照片显示,包覆后的TiO2粒径减小,粒度分布均匀,表面光滑。比表面和光降解实验结果显示,改性后的TiO2具有高的比表面,而且随包SiO2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和未改性纳米TiO2相比,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且在煅烧温度为600℃时催化活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表面包覆 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