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民族地区藏羌彝族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问题简述 被引量:3
1
作者 康静雯 宋雨 张宏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0-52,79,共4页
本论文基于对四川民族地区的两所本科院校内非英语专业藏羌彝族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调研结果,结合教学经验,从语言和非语言、教与学多重层面,简要阐述以藏羌彝族大学生为目标群体的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多语转换、母语的... 本论文基于对四川民族地区的两所本科院校内非英语专业藏羌彝族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调研结果,结合教学经验,从语言和非语言、教与学多重层面,简要阐述以藏羌彝族大学生为目标群体的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多语转换、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及母语图示阻碍其英语听力理解,文化差异影响他们对背景知识的把握,心理因素导致他们对听力学习缺乏自信,而民族地区高校听力配套设施和师资培训的薄弱、听力课时的不足成为教学改革的障碍。对四川民族地区藏羌彝族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问题的清楚认识可为更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推动四川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族地区 藏羌彝族 英语听力 现状与问题
下载PDF
四川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康静雯 宋雨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13-118,共6页
深入研究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可成为推进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以四川民族地区的藏、羌、彝族大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现状为切入点,以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为主要依据,探讨四川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问... 深入研究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可成为推进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以四川民族地区的藏、羌、彝族大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现状为切入点,以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为主要依据,探讨四川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显示四川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听力学习风格、策略、观念上具有民族间差异,可从强化听力学习认知、实施听力策略培训、改进听力教材、加强民族英语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着手,改革四川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族地区 藏、羌、彝族大学生 英语听力教学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与经济发展——兼论民族地区的人才引进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茂睿 吉克麟卓 《民族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85-95,126-128,共14页
文章对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受教育程度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有了较大提高,文盲率显著下降,技能型人口比重也有一定的提高,但相对于发达地区和经济社会发挥及全面小... 文章对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受教育程度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有了较大提高,文盲率显著下降,技能型人口比重也有一定的提高,但相对于发达地区和经济社会发挥及全面小康的需要,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受教育程度依然较低,特别是技能型人口缺乏,文盲率还较高,受教育的性别差异较大。对人口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技能型人口比重的增加和受教育性别差异的缩小,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改进。文章通过对四川省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说明了民族贫困地区引进人才面临的约束及实现引进人才可能的方式。文章对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等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族地区 教育 人力资本 经济发展 人才
下载PDF
“新冠”疫情冲击下的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来自四川民族地区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杨宇 潘月萍 +1 位作者 程高鑫 刘晓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2-69,共8页
“新冠”疫情使全球减贫事业及中国2020年后防返贫工作受到严峻挑战,精准扶贫政策成效面临重要考验。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民族地区展开大规模农户调研,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在“新冠”疫情冲击... “新冠”疫情使全球减贫事业及中国2020年后防返贫工作受到严峻挑战,精准扶贫政策成效面临重要考验。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民族地区展开大规模农户调研,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在减缓“新冠”疫情对农户生产的负面冲击上起着积极效果;对2019年前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呈现显著效果,但对2019年以后刚脱贫的农户效果却不明显;同时,收入效应和内生动力是影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差异的重要因素。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事实依据,也对其他贫困国家实现联合国2030年之前消除贫困的目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精准扶贫政策 农业生产 四川民族地区
下载PDF
四川民族地区菜点命名特色及英译对策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滔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0-22,共3页
文章以弘扬四川民族地区饮食文化为出发点,分析了四川民族地区饮食的特色和菜名的命名方式,把菜肴名称分为写实型为主、写意型和兼写意型两大种类,从菜肴的命名和构词方式入手,针对不同命名类型的民族地区菜名,初步探讨了相应的翻译策... 文章以弘扬四川民族地区饮食文化为出发点,分析了四川民族地区饮食的特色和菜名的命名方式,把菜肴名称分为写实型为主、写意型和兼写意型两大种类,从菜肴的命名和构词方式入手,针对不同命名类型的民族地区菜名,初步探讨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族地区 饮食 命名特色 菜名英译
下载PDF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民族团结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6
作者 刘英 王泽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4-97,共4页
红军长征经过四川期间,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红军战略转移,围绕长征的首要任务,不断更新丰富以团结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强大功能。中国共产党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阶层精准开展教育工作,以团结... 红军长征经过四川期间,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红军战略转移,围绕长征的首要任务,不断更新丰富以团结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强大功能。中国共产党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阶层精准开展教育工作,以团结教育为抓手增强对敌斗争的彻底性、实效性;以一致对敌斗争为目标,既团结教育民族和宗教领袖,又团结教育少数民族群众,团结教育既壮大了革命力量,又凝聚了革命共识。长征时期在四川民族地区的团结教育实践,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时期 中国共产党 四川民族地区 民族团结教育
下载PDF
四川民族地区防止返贫的机遇、挑战及优化路径
7
作者 聂应德 刘庆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8-23,共6页
在我国实现全面小康、迈向现代化之际,返贫风险是实现现代化的一大阻碍。民族地区虽已实现全面脱贫,但由于其先天条件不足,如何防止返贫、稳固脱贫成果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四川民族地区已有的扶贫成绩、国家政策、内生动力的激... 在我国实现全面小康、迈向现代化之际,返贫风险是实现现代化的一大阻碍。民族地区虽已实现全面脱贫,但由于其先天条件不足,如何防止返贫、稳固脱贫成果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四川民族地区已有的扶贫成绩、国家政策、内生动力的激发为其防止返贫提供了机遇,但也面临因灾返贫、产业缺乏活力、腐败等挑战。因此为防止民族地区返贫应坚持党的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增强脱贫造血功能,提高财政扶贫效率,加强扶贫资金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族地区 返贫风险 防止返贫 机遇 挑战
下载PDF
城市化视角下四川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善波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教育的传统功能及教育政策上的城市偏向三者交互作用形成了四川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特有的发展瓶颈。破除四川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院校之间合作与资源整合,开拓投资渠道与改善办学条件,对课程...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教育的传统功能及教育政策上的城市偏向三者交互作用形成了四川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特有的发展瓶颈。破除四川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院校之间合作与资源整合,开拓投资渠道与改善办学条件,对课程进行改革与重视校本课程开设,加强四川民族地区自身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族地区高校 教育主体 城市偏向 对策
下载PDF
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下四川民族地区特色饮食英译解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滔 《凯里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1-64,共4页
四川民族地区饮食文化绚丽多彩,源远流长,在整个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民族地区饮食英译的研究不足,严重制约着四川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和进步。对四川民族地区的特色菜品、小吃和饮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从功能翻译理论及... 四川民族地区饮食文化绚丽多彩,源远流长,在整个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民族地区饮食英译的研究不足,严重制约着四川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和进步。对四川民族地区的特色菜品、小吃和饮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从功能翻译理论及目的论出发进行实用性翻译研究,探讨适合四川民族特色饮食的翻译策略,有助于促进四川民族饮食的对外宣传,为四川民族地区的餐饮业及文化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目的论 四川民族地区特色饮食 直译 意译 音译
下载PDF
高职“9+3”混合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10
作者 蒋文娟 张爱华 陈素玲 《装备制造与教育》 2023年第1期46-49,共4页
四川民族地区“9+3”高职学生混合班是高校主动适应民族教育,用以加强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意识,促进各族师生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平台。但是民族地区“9+3”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基础、文化、习惯等方面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混... 四川民族地区“9+3”高职学生混合班是高校主动适应民族教育,用以加强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意识,促进各族师生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平台。但是民族地区“9+3”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基础、文化、习惯等方面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混合班级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为实现促进各民族学生交流交融共学共进的目标,本文基于对四川民族地区“9+3”高职学生特点的了解。提出四条管理建议,首先确立人生目标点燃成才梦想;其次通过各项措施提高“9+3”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我可以做到”的内心暗示;然后因材施教,加强学习管理,提高学习成绩;最后通过加强融合教育,助力民汉学生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族地区“9+3”高职学生 混合班级 问题 管理
下载PDF
生态文明理念下四川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永莉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89,139,140,共12页
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四川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地位,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全省剩余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面临环境保护和脱贫解困的尖锐矛盾。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变... 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四川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地位,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全省剩余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面临环境保护和脱贫解困的尖锐矛盾。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变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但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包括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水平依然较低,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高,“三品一标”等发展有限,相关政府管理政策局限等。为此,需要从社会价值观念转变、绿色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和健全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完善四川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四川民族地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建设机制
下载PDF
浅析川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强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0,共4页
在四川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简称川西南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普及,凝聚民族大众的力量来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但因川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多元... 在四川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简称川西南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普及,凝聚民族大众的力量来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但因川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多元文化并存,民族关系复杂,在这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许多问题,面临不少困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当地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适然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路径探析
原文传递
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13
作者 陈强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5期35-39,共5页
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因为红军长征而产生空间上的交集,且呈现红色文化面广量多、红色地标独具特色、时间序列完整无缺三个典型特点。同时,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高度重合的内在耦合性逻辑。从物质文化和精... 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因为红军长征而产生空间上的交集,且呈现红色文化面广量多、红色地标独具特色、时间序列完整无缺三个典型特点。同时,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高度重合的内在耦合性逻辑。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来说,红色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力量和生动载体;从制度文化的层面来说,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互促共建。因此,通过党建引领、全域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思政课程、创新红色治理等路径可以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族地区 红色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四川民族地区全面小康进程及评价研究
14
作者 杜受祜 金小琴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民族地区能否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因此,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全面小康实现的短板区域,四川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进展怎样,如何评...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民族地区能否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因此,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全面小康实现的短板区域,四川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进展怎样,如何评价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本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小康 四川民族地区 评价
下载PDF
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圣钟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共10页
目前对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针对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传播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主要农作物种植趋势是地域范围逐渐扩大,但过程相对缓慢;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 目前对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针对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传播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主要农作物种植趋势是地域范围逐渐扩大,但过程相对缓慢;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类农作物中,粮食作物的种植与传播较经济作物更为广泛;清代是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外来作物在凉山各地始种时间有先后,不能笼统地界定其传入凉山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 农作物 种植 传播
下载PDF
川南民族地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利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7年第2期61-65,共5页
川南民族地区作为长江流域上游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其经济发展状况一直深受国家重视,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更是为川南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剖析川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结合SWOT分析模型认清其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 川南民族地区作为长江流域上游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其经济发展状况一直深受国家重视,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更是为川南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剖析川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结合SWOT分析模型认清其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此为进一步提高川南民族地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效率效果提供战略建议和策略参考,从而促进发展川南民族地区经济,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民族地区 长江经济带建设 SWOT分析
下载PDF
川西北多民族地区女性乳腺癌筛查认知行为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靖 张晓红 +4 位作者 赵丽娟 张珍 唐卓葳 龙丽 徐卫云 《现代医学》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调查川西北多民族地区女性对乳腺癌筛查认知现状,分析影响筛查行为的因素。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该地区419例已婚女性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对乳腺癌筛查行为的认知情况等。结果:... 目的:调查川西北多民族地区女性对乳腺癌筛查认知现状,分析影响筛查行为的因素。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该地区419例已婚女性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对乳腺癌筛查行为的认知情况等。结果:419名女性对乳腺癌筛查知晓率为64.0%。被调查对象的感知易感性量表得分为(9.66±2.35)分;感知严重性量表得分为(14.60±5.46)分;乳腺癌认知量表得分为(2.37±1.56)分。70.9%的调查对象不愿意主动参加筛查,主要原因是“未接到通知(59.0%)”。75.2%的调查对象不愿意支付费用,主要原因是“没有必要(60.0%)”。大部分女性筛查行为处于前意向阶段(54.9%)和意向阶段(2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P<0.05)、少数民族(P<0.05)、受教育程度低(P=<0.05)、无乳腺癌家族史(P<0.05)、感知易感性评分低(P<0.05)、感知严重性评分低(P<0.05)是影响该区域女性进行乳腺癌筛查的主要因素。结论:川西北多民族地区女性乳腺癌筛查知晓率和认知水平均偏低,相关工作人员应针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少数民族女性加强宣传,提高对乳腺癌的认知和筛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多民族地区 乳腺癌筛查 认知行为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