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四川芦山Ms7.0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被引量:103
1
作者 祝意青 闻学泽 +2 位作者 孙和平 郭树松 赵云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87-1894,共8页
利用川西地区2010—2012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主要表明:①区域重力场异常变化与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和北北西向马尔康断裂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 利用川西地区2010—2012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主要表明:①区域重力场异常变化与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和北北西向马尔康断裂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映沿该两断裂带(段)在2010—2012年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构造活动或变形.②芦山7.0级地震前,测区内出现了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而震源区附近产生了局部重力异常,沿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形成了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其中,宝兴、天全、康定、泸定、石棉一带重力差异变化达100×10-8 m.s-2以上;这些可能反映芦山地震前,区域及震源区附近均产生与该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构造运动或应力增强作用.③重力场差分动态演化图像和重力场累积变化动态图像均反映芦山7.0级地震孕育过程的最后2~3年出现较显著的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可视为该地震的中期前兆信息;本文第一作者等也曾基于该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芦山7.0级地震前做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地点预测.本文的例子再次证明流动重力观测能较好地捕捉到强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特别是该过程最后阶段的重力异常变化信息.因此,区域流动重力场观测对未来强震的中-长期预测,尤其是在发震地点的判定上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重力观测 重力变化 芦山地震 中期前兆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逆冲构造深部电性结构特征 被引量:62
2
作者 王绪本 朱迎堂 +4 位作者 赵锡奎 余年 李坤 高树全 胡清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4-571,共8页
通过对汶川地震前观测的碌曲—若尔盖—北川—中江大地电磁剖面的数据处理和反演解释,揭示了沿剖面的松潘—甘孜地块、川西前陆盆地、龙门山构造带及秦岭构造带50 km深度的电性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向东挤压,迫使向东流... 通过对汶川地震前观测的碌曲—若尔盖—北川—中江大地电磁剖面的数据处理和反演解释,揭示了沿剖面的松潘—甘孜地块、川西前陆盆地、龙门山构造带及秦岭构造带50 km深度的电性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向东挤压,迫使向东流动的地壳物质沿高原东缘堆积,并向扬子陆块逆冲推覆.龙门山恰好位于松潘—甘孜地块与扬子陆块对挤部位,主要受松潘—甘孜地块壳内高导层滑脱和四川盆地基底高阻体阻挡的约束,地壳深部存在着西倾且连续展布的壳内低阻层,表明龙门山深部确实存在着逆冲推覆构造,其逆冲断裂系中的三条断裂不仅以不同的倾角向西北倾斜,并且向深部逐渐汇集,但茂县—汶川断裂可能在深部与北川—映秀断裂是分离的.龙门山两翼的四川盆地和松潘甘孜褶皱带的电性结构既具有明显差异性,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四川盆地显示巨厚的低阻沉积盖层和连续稳定的高阻基底的二元电性结构,而松潘—甘孜地块则表现为反向二元结构,即上部大套高阻褶皱带,下部整体为低阻的变化带,龙门山逆冲构造带本身又表现为松潘地块逆冲上覆在四川盆地之上,构成上部高阻褶皱带、中部低阻逆冲断裂带和底部盆地高阻基底的三层电性结构.对比龙门山逆冲构造断裂带的西倾延伸上下盘两侧的两个反对称的二元电性结构,松潘区块深部推断的结晶基底与龙门山断裂带下盘推断的下伏盆地结晶基底又存在某种内在对应关系,推断可能存在一个西延至若尔盖地块的泛扬子陆块.因此,龙门山构造带地壳电性结构研究对于揭示青藏高原东缘陆内造山动力过程,探索汶川大地震的深部生成机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构造 大地电磁测深 四川盆地 龙门山构造带 青藏高原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基于目的地形象理论的旅游危机管理——以中国四川地震为例 被引量:45
3
作者 刘丽 陆林 陈浩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31,共6页
旅游危机管理作为旅游业减少破坏、保障安全和抵御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日益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5月,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旅游业受到重创,同时救援和重建工作迅速展开。本文试从旅游者对危机事件感知的角度出发... 旅游危机管理作为旅游业减少破坏、保障安全和抵御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日益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5月,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旅游业受到重创,同时救援和重建工作迅速展开。本文试从旅游者对危机事件感知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机制和影响路径模式。在旅游目的形象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四川地震灾害在发作期、延续期、痊愈期的不同影响,以及目的地采取的形象塑造和危机管理的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灾害 目的地形象 危机管理 四川地震
下载PDF
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策 被引量:35
4
作者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年第4期324-329,共6页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境内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大陆历史上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灾害干扰事件。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使区域生态功能衰退显著。本文在分析地震灾区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重灾区目前比较突出的生态退...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境内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大陆历史上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灾害干扰事件。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使区域生态功能衰退显著。本文在分析地震灾区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重灾区目前比较突出的生态退化问题与恢复重建任务,提出了灾后生态恢复重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重灾区 山地退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四川旅游震后响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睿 李星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5-29,共5页
国内学者对旅游危机和灾害事件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影响与对策上。本文采用国外学者的PRI(防备—响应—影响)模式,以四川地震为例,调查并研究了政府部门、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响应行为。结果表明,政府部门响应表现在财政预算、政策倾斜、组... 国内学者对旅游危机和灾害事件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影响与对策上。本文采用国外学者的PRI(防备—响应—影响)模式,以四川地震为例,调查并研究了政府部门、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响应行为。结果表明,政府部门响应表现在财政预算、政策倾斜、组织机构、舆论导向、主打产品结构和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等方面;"地震破坏"、"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等在震后成为构成游客对四川省旅游业印象的重要元素;旅游饭店把开拓新市场作为应对灾难最重要的措施,而旅行社则倾向于打折促销和开发新产品旅游饭店对于地震灾害包含的机遇比旅行社更加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旅游 地震 灾害管理 响应
下载PDF
四川西昌1850年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任金卫 李玶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7-106,T002,共11页
本文对则木河断裂带上各种地震地表破裂现象作了调查和时代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850年西昌地震在西昌北的李金堡至宁南的松新间形成了长达90km的地震形变带。地震位错的最大水平位移为7m,垂直位移一般为0.5~2m,对地震形变带中的各种... 本文对则木河断裂带上各种地震地表破裂现象作了调查和时代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850年西昌地震在西昌北的李金堡至宁南的松新间形成了长达90km的地震形变带。地震位错的最大水平位移为7m,垂直位移一般为0.5~2m,对地震形变带中的各种变形遗迹和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的研究表明,则木河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震中位于大箐梁子一带,震中烈度达Ⅹ~Ⅺ。地震破裂的力学性质为左旋扭张,与则木河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一致。地震破裂具有向南突出发展的不对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西昌 地震 地表破裂 断层
下载PDF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后震源区应力水平估计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学忠 李艳娥 郭祥云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6期1-3,共3页
根据地震力学和数字地震学理论,利用视应力和应力降,估算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前后震源区的应力水平,结果表明,震前震源区应力值约为1.5~2.0MPa,地震破裂过程中,由于断层发生错动过头,使地震发生后震源区应力低于动摩擦力... 根据地震力学和数字地震学理论,利用视应力和应力降,估算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前后震源区的应力水平,结果表明,震前震源区应力值约为1.5~2.0MPa,地震破裂过程中,由于断层发生错动过头,使地震发生后震源区应力低于动摩擦力,降至-1.2^-0.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汶川地震 震源区 应力水平
下载PDF
芦山7级地震的同震位移估计和震源滑动模型反演尝试 被引量:18
8
作者 金明培 汪荣江 屠泓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利用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13个近场强震动台的观测资料,以估算同震位移场分布,并据此反演了震源滑动模型.经与GPS结果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给出的芦山7级地震的水平近场同震位移场幅度都不超过cm级,均显... 利用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13个近场强震动台的观测资料,以估算同震位移场分布,并据此反演了震源滑动模型.经与GPS结果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给出的芦山7级地震的水平近场同震位移场幅度都不超过cm级,均显示为典型的逆冲型地震(兼有少量左旋走滑错动).强震最大水平和垂直永久位移分别为4.9 cm和4.4 cm,分别出现在51YAM台和51QLY台.两种资料反演的震源滑动模型虽显示多事件特征,但主要滑动均集中在第一次事件,即初始滑动点两侧的走向长约30 km、倾向长约25 km的相对集中的较小范围内,强震和GPS模型的最大滑动量分别为1.14m和1.09 m,较为一致.其余子事件滑动量小且分布零散,不能排除其数值效应的因素.反演矩震级均在Mw6.7左右,地表破裂应该不明显.文章还讨论了目前在我国利用近场强震动记录估计Mw6~7级地震同震位移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强震 经验基线校正 同震位移 滑动模型 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 0级地震
下载PDF
四川汶川地震灾后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重建 被引量:17
9
作者 孙克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1-5,共5页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严重地危及了震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些世界遗产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数以千计的文物古迹被埋葬在废墟之下。本文对地震灾后的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重建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存在的问题...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严重地危及了震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些世界遗产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数以千计的文物古迹被埋葬在废墟之下。本文对地震灾后的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重建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保护对策,以促进四川旅游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汶川地震 世界遗产 遗产保护 旅游重建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arthquake evolution around the eastern boundary faults of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被引量:16
10
作者 CHENG Jia LIU Jie +2 位作者 GAN WeiJun YU HuaiZhong LI G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1期1716-1729,共14页
Based on the existing materials of fault segmentation,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s,and their empirical relationships,we calculated the parameters of the fault segments,such as length,width,magnitudes of characteristic e... Based on the existing materials of fault segmentation,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s,and their empirical relationships,we calculated the parameters of the fault segments,such as length,width,magnitudes of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s,etc.Constrained by GPS velocity field,the slip rates of these fault segments in depth were inversed using the 3-D half-space elastic dislocation model.As not all of the recurrence periods and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of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s are known,we selected the fault segments with these two parameters known and calculated the accumulation rate of average co-seismic displacement,which shows the faults' slip rate in seismogenic layer.Then,the slip rate in depth w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seismogenic lay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as obtained,and this relationship was used to get the recurrence periods and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of all fault segments.After the studies above,we calculated the co-seismic deformation field of all the earthquakes larger than M s 6.8 from AD 1700 one by one and inversed the potential displacement in the co-seismic deformation field.Then,we divided the potential displacement by the slip rate from GPS inversion to get the influences of these fault segments,added the influences into the elapsed time of the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s,and obtained the earthquake hazard degree of all the segments we studied in the form of the ratio of elapsed time to recurrence period;so,we name the ratio as the Impending Earthquake Risk (IER).Historical earthquake cases show that the fault segment is in safety when the IER is less than 1 but in danger after the IER becomes larger than 1.In 2009,the IER is larger than 1 on the following segments,1.35 on the Tagong segment of Xianshuihe fault,1 on the Menggu-Dongchuan segment,1.04 on the Dongchuan-Xundian segment,and 1.09 on the Yiliang-Chengjiang segment of Xiaojiang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boundary faults of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fault segment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 recurrence period earthquake Interaction Impending earthquake Risk
原文传递
四川灾区群众社会支持系统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被引量:16
11
作者 辛玖岭 吴胜涛 +2 位作者 吴坎坎 王文忠 张建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2-536,共5页
目的:研究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灾区群众的社会支持系统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自编社会支持量表和简式主观幸福感问卷对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镇村民和温州地区居民的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调查了解,社会支持源被划分... 目的:研究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灾区群众的社会支持系统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自编社会支持量表和简式主观幸福感问卷对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镇村民和温州地区居民的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调查了解,社会支持源被划分为8个,共有2个项目,主观幸福感包括3个分量表,分别是12个项目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以及5个条目的生活满意度。结果:1)灾区社会支持按照来源可分为人情支持与公共支持;2)在灾难后,什邡地区的群众更依赖于公共支持而温州地区群众更依赖于人情支持;3)公共支持与消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除了与温州地区一样都依赖于人情支持外,四川灾区群众更依赖于公共支持,尤其是中央政府的支持,并且公共支持有助于缓解受灾群众的消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社会支持 人情支持 公共支持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四川盆地的地震地质特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钱洪 唐荣昌 《四川地震》 1992年第3期13-18,共6页
四川盆地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喜马拉雅运动使之发生褶皱变形。野外观察和深部探测资料表明,褶皱及与之相伴的断裂通常在3~5千米的深度上消失,为典型的浅层构造。上下层位构造形态的不协调现象是沿软弱层位发生滑脱作... 四川盆地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喜马拉雅运动使之发生褶皱变形。野外观察和深部探测资料表明,褶皱及与之相伴的断裂通常在3~5千米的深度上消失,为典型的浅层构造。上下层位构造形态的不协调现象是沿软弱层位发生滑脱作用的结果。盆地内的地震活动性比四川西部活动构造区明显减弱,仅有的几个中强地震震例表明,它们具有震源浅、震级低,烈度高且震中位置与背斜构造关系密切的特点。本文旨在通过盆地内盖层滑动及其与盖层沼皱、断裂的成因机制的讨论,探索导致盆地内地震活动特殊现象的原因。并预测盆地内未来地震的可能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质 盆地 四川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injection-induced earthquakes in the Weiyuan Area determined by machine-learning phase picker and waveform cross-correlation 被引量:12
13
作者 Wing Ching Jeremy Wong JinPing Zi +1 位作者 HongFeng Yang JinRong Su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SCD 2021年第6期485-500,共16页
Anthropogenic induced seismicity has been widely reported and investigated in many regions,including the shale gas fields in the Sichuan basin,where the frequency of earthquakes h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since the c... Anthropogenic induced seismicity has been widely reported and investigated in many regions,including the shale gas fields in the Sichuan basin,where the frequency of earthquakes h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since the commencement of fracking in late 2014.However,the details of how earthquakes are induced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partly due to lack of high-resolution spatial-temporal data documenting the evolution of such seismic events.Most previous studies have been based on a diffusive earthquake catalog constructed by routine methods.Here,however,we have constructed a high resolution catalog using a machine learning detector and waveform cross-correlation.Despite limited data,this new approach has detected one-third more earthquakes and improves the magnitude completeness of the catalog,illuminating the comprehensive spatial-temporal migration of the emerging seismicity in the target area.One of the clusters clearly delineates a potential unmapped fault trace that may have led to the Mw 5.2 in September 2019,by far the largest earthquake recorded in the region.The migration of the seismicity also demonstrates a pore-pressure diffusion front,suggesting additional constraints on the inducing mechanism of the region.The patterns of the highly clustered seismicity reconcile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emerging seismicity and the activity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the region,facilitating continued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s of seismic induction and their associated r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fracturing sichuan Basin machine learning injection-induced earthquake Weiyuan earthquake
下载PDF
四川芦山M_s7.0级强烈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旭 黄志斌 +3 位作者 房立华 李强 赵博 苗春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9-429,共11页
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了2013年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的震源运动学特征.基于点源的震源机制解揭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214°/倾角47°/... 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了2013年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的震源运动学特征.基于点源的震源机制解揭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214°/倾角47°/滑动角96°,表现为一次高倾角的逆冲型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30.303°N/102.988°E)西南向约4.5km,矩心深度约17km.平均总标量地震矩M0为1.16×1019 N·m,矩震级Mw约6.6.进一步模拟高达0.5Hz高频波形,获得了芦山地震破裂过程图像,结果显示:此地震为一次不对称双侧破裂事件.破裂半径约15km,整个破裂面积为706.7km2,平均滑动量约0.231m.破裂在8s内释放了大多数能量.震后0~3s内,破裂以孕震点为中心向四周同时扩展,3s后,破裂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主要向北北东扩展,导致位于震中北东向多数台站视破裂持续时间总体偏小,最小值为4s.破裂约8s后基本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0四川芦山地震 Eikonal震源模型 震源机制解 破裂过程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森林植被恢复问题及其生态对策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文宝 徐雪梅 +2 位作者 胡顺彬 姬慧娟 刘兴良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36-38,共3页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境内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大陆历史上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灾害干扰事件。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使区域生态功能衰退显著。本文在分析地震对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基础上,总结了震后3年来在...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境内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大陆历史上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灾害干扰事件。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使区域生态功能衰退显著。本文在分析地震对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基础上,总结了震后3年来在森林植被恢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灾后森林植被恢复生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区 森林植被恢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对策
下载PDF
非政府组织在四川地震灾害救助中的作用发挥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冷民 林昆勇 《未来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12期28-31,共4页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可在自然灾害救助及灾后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外各类非政府组织在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灾害救助中的卓越表现,总结分析了该类组织在动...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可在自然灾害救助及灾后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外各类非政府组织在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灾害救助中的卓越表现,总结分析了该类组织在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灵活高效地为灾区群众提供各种社会救助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针对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发展仍然存在的障碍和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四川地震 自然灾害救助 政策建议
下载PDF
四川汶川大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被引量:10
17
作者 许建阳 孙波 +2 位作者 李卫华 郝晋东 吴剑浩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3-44,50,共3页
面对大地震我们如何应对?突发的灾难除了顷刻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帮助灾区人民渡过心理创伤,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后遗影响。灾后心理危机同样是灾难,灾后心理疏导需专业人... 面对大地震我们如何应对?突发的灾难除了顷刻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帮助灾区人民渡过心理创伤,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后遗影响。灾后心理危机同样是灾难,灾后心理疏导需专业人员,抗震救灾与灾后的心理干预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汶川 地震 心理危机 干预
下载PDF
龙门山地震对川西天然气聚散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曹俊兴 刘树根 +1 位作者 何晓燕 赵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1,129-130,共6页
"5.12"汶川大地震瞬间在龙门山内部形成了长达300km的地层岩石破裂错断,随后又发生余震4万多次,这必然改变其内部的压力疏导系统。地震对川西油气聚散有何影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地震特征、地震破裂与地下流体运移关系... "5.12"汶川大地震瞬间在龙门山内部形成了长达300km的地层岩石破裂错断,随后又发生余震4万多次,这必然改变其内部的压力疏导系统。地震对川西油气聚散有何影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地震特征、地震破裂与地下流体运移关系的分析,认为龙门山地震对川西地区油气运移聚散有着控制性的影响作用,并提出了一个龙门山地震控制川西油气运移聚散的概念模型。依据该模型分析认为,地震将导致龙门山推覆体地层中油气的散失和川西坳陷天然气的爆发式深生浅储成藏。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现今川西天然气藏的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油气运移 散失 聚集 裂缝 气藏形成
下载PDF
地震灾害与社会反应——以1933年四川叠溪地震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德英 高松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2,共6页
1933年8月25日,发生在四川西北高原的叠溪地震(里氏7.5级)是一次巨大的灾难。这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对富饶的成都平原构成了很大威胁,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灾难发生后,川西民众依靠自己的力量抗灾自救,以四川军阀为主要力量的... 1933年8月25日,发生在四川西北高原的叠溪地震(里氏7.5级)是一次巨大的灾难。这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对富饶的成都平原构成了很大威胁,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灾难发生后,川西民众依靠自己的力量抗灾自救,以四川军阀为主要力量的四川地方政府也为抗灾重建进行了努力,川西各县的工商界、知识界、宗教界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中央政府的态度和中央机构的反映,则有些冷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自然灾害史 四川叠溪地震 灾后社会反应
原文传递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基本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蒋兴文 李跃清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年第2期37-41,共5页
利用四川省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逐日观测资料,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的气候基本特征及其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多种季风和复杂地形的影响,该区降水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逐候降水量的变化可初步分为两种类型,以高原气... 利用四川省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逐日观测资料,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的气候基本特征及其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多种季风和复杂地形的影响,该区降水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逐候降水量的变化可初步分为两种类型,以高原气象站点变化为主的高原型和以四川盆地西北周边气象站点变化为主的盆周型。地震灾区雨季气温近47年呈增加的趋势,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地震灾区雨季降水量主要存在2年、4年和16年左右的周期,雨季气温主要存在4年、8年和32年左右的周期,气温和降水异常是不同周期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特大地震灾区 基本气候特征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