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 被引量:547
1
作者 邹才能 杜金虎 +12 位作者 徐春春 汪泽成 张宝民 魏国齐 王铜山 姚根顺 邓胜徽 刘静江 周慧 徐安娜 杨智 姜华 谷志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93,共16页
2013年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发现了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探明含气面积779.9 km2,探明地质储量4403.8×108 m3,气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气藏,该领域具备形成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规模。主要取得如下认识:①... 2013年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发现了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探明含气面积779.9 km2,探明地质储量4403.8×108 m3,气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气藏,该领域具备形成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规模。主要取得如下认识:①重新厘定了震旦系、寒武系地层沉积充填序列及划分对比依据。②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继承性发育“德阳-安岳”古裂陷槽,控制下寒武统烃源层分布,源岩厚20~160 m、TOC值为1.7%~3.6%、Ro值为2.0%~3.5%。③灯影组发育碳酸盐镶边台地、龙王庙组发育碳酸盐缓坡台地,靠近同沉积古隆起发育大面积颗粒滩。④大面积发育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缝洞型、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岩孔隙型2套主要含气储集层,准同生白云石化和表生岩溶叠加改造形成相对高孔渗储集体,灯影组孔隙度3%~4%、渗透率(1~6)×10-3μm2,龙王庙组孔隙度4%~5%、渗透率(1~5)×10-3μm2。⑤古隆起核部在晚海西-印支期发育大型古油藏,分布面积超过5000 km2,石油资源量(48~63)×108 t,燕山期发生原位原油裂解成气及斜坡深部分散液态烃裂解成气,提供充足气源。⑥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和留存主要受“古裂陷槽、古台地、古油裂解气、古隆起”“四古”共同控制。⑦初步预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量总量可达5×10^12 m^3左右,古隆起及其斜坡带、蜀南坳陷带、川东高陡构造带深层是该层系重点勘探区带。四川盆地深部安岳震旦系-寒武系原生原油裂解气特大型气田重大发现,在全球古老地层天然气勘探中尚属首次,对开拓全球中深层下古生界-中上元古界古老地层油气领域具有重大科学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安岳气田 涪陵页岩气田 古裂陷槽 古油藏 古隆起 碳酸盐台地 非常规油气 页岩气 威远页岩气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434
2
作者 张金川 聂海宽 +3 位作者 徐波 姜生玲 张培先 汪宗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与传统上的"泥页岩裂缝气"并不完全相同,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相和游离相同时赋存于泥岩及页岩地层中的天然气。四川盆地经历了克拉通和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复杂的构造变动,形成了与美国典型页岩气盆地相似的构造演化特点和地... 与传统上的"泥页岩裂缝气"并不完全相同,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相和游离相同时赋存于泥岩及页岩地层中的天然气。四川盆地经历了克拉通和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复杂的构造变动,形成了与美国典型页岩气盆地相似的构造演化特点和地质条件,其中的古生界页岩不仅是盆地内常规气藏的烃源岩,而且还是页岩气成藏及勘探的主要对象,目前已发现了页岩气存在的大量证据。根据演化及勘探地质特点,四川盆地非常规天然气具有两分格局,东南部以页岩气为主而西北部以根缘气为主,古生界主体发育页岩气而中生界主体发育根缘气。川东和川南地区(包括川西南)古生界生气页岩发育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埋藏深度小,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具有良好的页岩气成藏及勘探地质条件;川中地区同时发育中、古生界烃源岩,上三叠统、下志留统和下寒武统可作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层位;川西中生界泥/页岩常与致密砂岩形成频繁互层并产生具有砂岩底部含气特点的根缘气,整体上存在着页岩气发育和勘探的远景条件,局部埋藏相对较浅的高碳泥/页岩是页岩气勘探的基本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气 成藏条件 勘探前景
下载PDF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 被引量:328
3
作者 黄思静 谢连文 +3 位作者 张萌 武文慧 沈立成 刘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281,共9页
研究了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产状、成因及其与储层发育的关系,证明了以孔隙环边衬里方式产出的绿泥石是深埋地层中孔隙保存的重要机制,环边绿泥石的沉淀及其在成岩过程中的再生长不仅提高了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实能力,还... 研究了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产状、成因及其与储层发育的关系,证明了以孔隙环边衬里方式产出的绿泥石是深埋地层中孔隙保存的重要机制,环边绿泥石的沉淀及其在成岩过程中的再生长不仅提高了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实能力,还降低了自生石英在碎屑颗粒上的成核数量并抑制石英的次生加大,从而使砂岩中的原生和次生孔隙得以保存。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成因还表明这种产状的绿泥石是三角洲前缘推进的良好标志,同时也说明中国中新生代的湖泊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淡水湖泊,它们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盐度,其对海源流体具有继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陆相砂岩 自生绿泥石 孔隙保存机制 三角洲相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开发进展、潜力及前景 被引量:346
4
作者 邹才能 赵群 +4 位作者 丛连铸 王红岩 施振生 武瑾 潘松圻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共14页
中国作为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国,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持续快速推进,在埋深3 500 m以浅的海相页岩区已经建成200×10^8 m^3的页岩气年产规模。未来全国埋深3 500 m以浅页岩气能否继续稳产上产、埋深超过3 500 m的深层页岩气的... 中国作为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国,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持续快速推进,在埋深3 500 m以浅的海相页岩区已经建成200×10^8 m^3的页岩气年产规模。未来全国埋深3 500 m以浅页岩气能否继续稳产上产、埋深超过3 500 m的深层页岩气的开发潜力如何,既是评价和判断未来中国页岩气资源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等的前提,也是决定能否在川渝地区建成"天然气大庆"的关键。为此,通过总结中国页岩气理论认识和工程技术发展成果,分析页岩气资源的开发潜力,预判了未来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页岩气理论体系方面,明确了海相深水陆棚笔石黑色页岩形成条件及页岩气富集机理,建立了"甜点区"和"甜点段"地质理论,初步构建基于"人造气藏"的页岩气开发理论,建立了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深层优质页岩厚度大、保存条件好、发育微裂缝与超压的页岩气富集高产模式;②在页岩气工程技术方面,水平井多段压裂等关键工程技术实现了跨代发展,支撑了中国仅用6年时间就实现了页岩气年产100×10^8 m^3、其后又用2年时间实现了年产200×10~8 m^3的历史性跨越;③在页岩气资源方面,明确了四川盆地中浅层海相页岩气是产业发展的"压舱石",而深层海相页岩气则是未来产量增长的主体,以川南海相页岩为重点具备还可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超6×10^12 m^3的资源条件,可以支持页岩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结论认为,通过加快对于埋深3 500~4 000 m页岩气资源的开发,2025年全国页岩气年产量可以达到300×10^8 m^3;考虑到埋深4 000~4 500 m页岩气资源开发突破难度较大,2030年页岩气有望落实的年产量为350×10^8~400×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海相页岩气 深层页岩气 非海相页岩气 四川盆地 “天然气大庆” 开发潜力 年产气规模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与高产控制因素 被引量:290
5
作者 金之钧 胡宗全 +1 位作者 高波 赵建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美页岩气地质和地表条件的对比分析表明,中国南方海相页岩与北美典型页岩的主要评价指标相近,是页岩气勘探的主攻层系。其中,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是有利勘探地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以来,经历6年的研究与勘探探索,2012年... 中美页岩气地质和地表条件的对比分析表明,中国南方海相页岩与北美典型页岩的主要评价指标相近,是页岩气勘探的主攻层系。其中,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是有利勘探地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以来,经历6年的研究与勘探探索,2012年在四川盆地涪陵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涪陵页岩气田,取得了中国页岩气的首个商业发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因素包括原始沉积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台内坳陷控制优质页岩的形成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是页岩气选区的首要评价指标。保存条件影响页岩气的富集程度,四川盆地内部总体保存条件较好,有三叠系膏盐岩分布的地区保存条件好,页岩气层段压力系数高,页岩气富集程度高。在选区评价中,原始沉积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均有利的地区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通过对典型探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条件的分析表明,有机质提供了页岩气富集的物质基础,有机质孔是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储集空间,层理(缝)是页岩气水平渗流的高效通道,高硅质含量具有良好的可压性,高压力系数指示页岩气富集程度高。有机质、有机质孔、层理(缝)、硅质含量和压力系数等表征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5种关键参数具有成因联系和统计相关的特征,纵向上又具有"五性一体"的分布特征,从而决定了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富含有机质的优质页岩层段既可以富集页岩气,又有利于页岩气的开发,是开发页岩气的主要层段和水平井轨迹的关键目标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评价指标 页岩气富集 五性一体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 被引量:252
6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李国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8-865,共8页
普光气田是在四川盆地近期发现的规模最大、埋藏最深、资源丰度最高的气田,2005年初向国家储委上交飞仙关组探明储量1144×108m3,普光气田已初步落实的三级储量超过3500×108m3。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岩性以单一的白云... 普光气田是在四川盆地近期发现的规模最大、埋藏最深、资源丰度最高的气田,2005年初向国家储委上交飞仙关组探明储量1144×108m3,普光气田已初步落实的三级储量超过3500×108m3。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岩性以单一的白云岩为主,发育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等储层;储层物性以中孔中渗、高孔高渗储层为主,为优质储层。深埋藏条件下的孔隙形成可能与深部热水溶蚀作用有关。临近主力生烃凹陷、优质储层发育、适时的古隆起可能是普光大型气田形成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普光气藏 飞仙关组 气藏特征 白云岩
下载PDF
川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263
7
作者 马新华 谢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1-169,共9页
基于钻井资料,对川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大面积连续稳定分布的富有机质页岩进行了研究。通过单井地质评价,认为宜宾、泸州、大足等地区的页岩储集层品质好,TOC、孔隙度、含气量等关键参数与威远、自贡、长宁等建产区有相... 基于钻井资料,对川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大面积连续稳定分布的富有机质页岩进行了研究。通过单井地质评价,认为宜宾、泸州、大足等地区的页岩储集层品质好,TOC、孔隙度、含气量等关键参数与威远、自贡、长宁等建产区有相似性;研究区构造整体稳定,保存条件好,资源落实程度高;埋深4 500 m以浅可工作面积超过2×10~4 km^2,地质资源量超过10×10^(12) m^3,是中国页岩气资源最丰富、开发最现实的区块。经过长宁—威远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单井产量和单井最终可采储量大幅提高,单井成本大幅降低,经济效益好于预期,形成的本土化勘探开发主体技术和方法有效、可复制,快速上产的条件成熟。根据目前水平井的生产递减规律和未来投入的工作量,预计"十三五"末川南地区页岩气年产量将达到100×10~8 m^3以上,具备建成300×10~8 m^3年产规模并长期稳产的潜力,有望使川南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南地区 页岩气 奥陶系五峰组 志留系龙马溪组 资源潜力 发展前景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缘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264
8
作者 胡东风 张汉荣 +1 位作者 倪楷 余光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3,共7页
中国南方构造运动复杂,海相泥页岩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的好坏是该区页岩气能否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为此,根据近年来四川盆地东南缘志留系页岩气的勘探实践,分析了页岩气与常规气在保存条件上的差异性:优越的顶底板条件是页岩气... 中国南方构造运动复杂,海相泥页岩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的好坏是该区页岩气能否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为此,根据近年来四川盆地东南缘志留系页岩气的勘探实践,分析了页岩气与常规气在保存条件上的差异性:优越的顶底板条件是页岩气保存的基础;页岩气具有的自封闭性和纵、横向渗透率2~8倍的差异性,决定了侧向扩散是页岩气的基本散失通道,下寒武统底部的不整合面使其保存条件变差,断层的切割会加速页岩气的散失。同时分析了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的主控因素及判别指标,研究认为:①构造改造强度是页岩气层保存条件的主控因素,构造样式宽缓、盖层连续、有背斜背景的构造更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而抬升时间较晚的封闭演化环境则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②在断层不发育或断层封闭性较好或断层封挡的断下盘区域、相对远离露头区或地层缺失带,页岩气能较为有效的被保存;③压力系数是保存条件的综合判别指标,该区地层的压力系数与页岩气的产量呈对数正相关关系,储层高压一超高压是页岩气保存条件好的表征;④川东南地区盆内区域,除邻近剥蚀区和地层缺失线的区域外,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压力系数总体高(最高达2.25),保存条件较好,而向盆缘和盆外方向压力系数逐渐降低,保存条件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南缘 奥陶纪 志留纪 海相页岩气 常规气 差异性 顶底板条件 保存条件 构造样式 压力系数
下载PDF
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四川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228
9
作者 董大忠 程克明 +1 位作者 王世谦 吕宗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9,共7页
近10年来,在高天然气价格、水平井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页岩气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天然气开发目标,形成了适合于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对页岩气资源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在详细研究美国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 近10年来,在高天然气价格、水平井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页岩气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天然气开发目标,形成了适合于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对页岩气资源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在详细研究美国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基础上,探索了我国现阶段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并针对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区及威远气田区下古生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的页岩气资源做了初步预测。结果认为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丰富,不少于盆地常规天然气资源量,是未来值得重视的重要天然气勘探开发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资源 评价方法 四川盆地 应用
下载PDF
成岩过程中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之间的物质交换与次生孔隙的形成:来自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和川西凹陷三叠系须家河组的研究 被引量:227
10
作者 黄思静 黄可可 +3 位作者 冯文立 佟宏鹏 刘丽红 张雪花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8-506,共9页
根据我国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和四川盆地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的研究,总结了碎屑岩成岩过程中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对次生孔隙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砂岩埋藏前组成中长石的类型及相对... 根据我国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和四川盆地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的研究,总结了碎屑岩成岩过程中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对次生孔隙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砂岩埋藏前组成中长石的类型及相对含量、含膨胀层的粘土矿物(如同期火山物质)的数量、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以及流体中额外钾离子的存在与否直接控制了长石的溶解方式和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2)在热力学上最不稳定且低温条件下更易溶解的偏基性斜长石在同生到埋藏成岩作用初期已大量溶解,并伴随高岭石的沉淀,在热力学上相对稳定的钾长石是保存时间最长的长石类型,也是以后埋藏成岩过程中对次生孔隙贡献最多的长石类型;(3)在埋藏成岩作用初期到120~140℃古地温以前的成岩阶段中,蒙皂石-伊利石的转化反应是克服埋藏成岩过程中钾长石溶解动力学屏障的重要机制,如果骨架颗粒中存在较多的钾长石和较多的含膨胀层的粘土矿物,则次生孔隙主要由钾长石溶解提供,并有斜长石的钠长石化或自生钠长石沉淀,这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三叠系延长组次生孔隙的主要形成机制;(4)在120~140℃古地温以后的深埋藏成岩阶段中,高岭石的伊利石化是克服埋藏成岩过程中钾长石溶解动力学屏障的另一重要机制,而钾长石的溶解又是封闭条件下高岭石的伊利石化的必要伴随反应,地层中钾长石和高岭石的相对数量控制了长石的溶解以及溶解产物中钾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三种矿物间的数量关系,只要地层中钾长石(或高岭石)没有消耗完,钾长石的溶解和高岭石伊利石化反应就会持续发生并在深埋藏条件下形成次生孔隙,这是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和四川盆地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砂岩次生孔隙的主要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长石溶解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 被引量:214
11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4 位作者 梁英波 马永生 戴金星 李剑 周国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4-248,共15页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复合含气为主、含油为辅的叠合盆地。多旋回的沉积演化过程,孕育了多套海相、陆相烃源岩,且不同区域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烃源岩。目前下寒武统、志留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上三叠统五套主要烃源岩均已进入高演化阶...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复合含气为主、含油为辅的叠合盆地。多旋回的沉积演化过程,孕育了多套海相、陆相烃源岩,且不同区域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烃源岩。目前下寒武统、志留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上三叠统五套主要烃源岩均已进入高演化阶段,并以成气为主。由于多阶成烃、混源聚集和后期遭受TSR次生蚀变等成藏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天然气组分较干、碳同位素组成复杂,常规方法进行气源对比较困难。文中在对四川盆地沉积演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有效烃源岩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探讨,分区域进行了气藏的分析,特别是对天然气组分、非烃组成(H2S、CO2、N2等)和碳同位素等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基本确定了各区块各含气层系的主力源岩。认为川东主力产层石炭系、三叠系和二叠系的气源分别为志留系、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下二叠统;川南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二叠系和三叠系产层的气源分别主要来自下寒武统,上、下二叠系源岩;川西气区侏罗系和三叠系须家河组主产层的气源主要来自三叠系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下二叠统和嘉陵江组产层气源则可能主要来自二叠系;川中主要为产油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群原油应来自侏罗系源岩,浅部层系气源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陆相烃源岩,深部气藏则为寒武系烃源岩。由于川东北部烃源岩发育层数最多,且质量都较好,因此川东北部是烃类最富集的地区,也是勘探潜力最大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然气 气源 碳同位素 硫化氢 TSR
下载PDF
论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 被引量:226
12
作者 董大忠 高世葵 +3 位作者 黄金亮 管全中 王淑芳 王玉满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5,共15页
四川盆地是目前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最成功的地区.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将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中国页岩气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全面总结近年来该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新进展,得出了以下认识:①四川盆地经... 四川盆地是目前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最成功的地区.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将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中国页岩气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全面总结近年来该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新进展,得出了以下认识:①四川盆地经历了海相、陆相两大沉积演化,发育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类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了震旦系陡山沱组、寒武系筇竹寺组、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二叠系龙潭组、三叠系须家河组、侏罗系自流井组6套有利的页岩气富集层系;②深水陆棚相、集中段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适中、正向构造背景下裂缝发育、储层超压是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的“五大”关键要素;③该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仍面临资源富集“甜点区”及资源潜力不清、深度超过3 500 m的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不成熟等两大挑战.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已在侏罗系、三叠系和寒武系初步实现了页岩气发现,在奥陶系—志留系实现了工业化突破和初步规模生产,未来发展前景较好;该盆地页岩气资源可以实现经济有效勘探开发,预期可实现年产量300×108~600×108 m3;对该盆地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将为中国页岩气资源规模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气 勘探开发 新进展 富集条件 发展前景 面临挑战 年产量
下载PDF
中国碳酸盐岩储集层大型化发育的地质条件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224
13
作者 赵文智 沈安江 +4 位作者 胡素云 张宝民 潘文庆 周进高 汪泽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共12页
基于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探区和层系300余口井的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地震、录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系统分析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特征和规模化发育的地质条件,总结碳酸盐岩储集层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集... 基于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探区和层系300余口井的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地震、录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系统分析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特征和规模化发育的地质条件,总结碳酸盐岩储集层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集层类型齐全,规模有效储集层主要有3类:沉积型礁/滩及白云岩储集层、后生溶蚀-溶滤型储集层与深层埋藏-热液改造型储集层。除沉积相、古气候和古地貌外,控制深层规模有效储集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层间及层内溶蚀-溶滤作用、埋藏白云石化与热液联合作用等。深层碳酸盐岩规模有效储集层具如下分布特征:沿不整合面和沉积间断面分布,后生溶蚀-溶滤型储集层从古隆起高部位一直延伸到斜坡低部位;平面上呈似层状大面积分布,垂向上受多期岩溶作用控制,呈多套叠置楼房式分布,非均质性明显;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受原始沉积相带约束,在深层形成条带状或似层状大面积分布的有效储集体;与热液作用相关的储集层多沿深大断裂分布,形成垂向上呈串珠状、平面上呈带状-栅状分布的有效储集体,分布不受埋深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大型化发育 地质条件 分布特征 深层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成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3
14
作者 王祥 刘玉华 +2 位作者 张敏 胡素云 刘红俊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0-356,共7页
美国5大页岩气盆地的勘探开发实践已证明,页岩气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非常规油气勘探新领域,资源丰富。页岩气与深盆气、煤层气一样属于"持续式"聚集的非常规天然气。在页岩气系统中,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既是系统的烃源层又是储层,... 美国5大页岩气盆地的勘探开发实践已证明,页岩气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非常规油气勘探新领域,资源丰富。页岩气与深盆气、煤层气一样属于"持续式"聚集的非常规天然气。在页岩气系统中,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既是系统的烃源层又是储层,也可能是盖层,各产层地质、地球化学条件迥异。页岩气存在形式主要以吸附气与游离气为主,形成机制可划分为生物成因、热成因及二者混合成因。页岩气的地质储量丰富,影响其成藏的因素主要有总有机碳、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产层孔隙度、地层压力及裂缝发育程度等,同时还要兼顾各参数之间的联系。四川盆地发育2套优质页岩(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与美国5大页岩气盆地相比,具备形成裂缝性油气藏所需的优越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是一个天然气勘探开发值得高度重视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因机制 赋存形式 含气量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以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224
15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1 位作者 文治东 刘若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3-901,共9页
利用钻井、地震及样品实验数据资料,首先对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评价,然后探讨了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认为: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 利用钻井、地震及样品实验数据资料,首先对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评价,然后探讨了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认为: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热演化程度较高、储集物性以及含气性好、以及良好保存条件和可压性等特点;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是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发育程度、保存条件、天然裂缝的发育和泥页岩的可压裂性等,因为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发育为页岩气的生成和储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天然裂缝和可压裂性是高产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富集高产 主控因素 下古生界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23
16
作者 郭旭升 李宇平 +1 位作者 刘若冰 王庆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6,共8页
页岩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气藏储集能力和页岩气开采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此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法和高压压汞实验对该区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 页岩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气藏储集能力和页岩气开采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此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法和高压压汞实验对该区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径主要为纳米级,孔隙类型可分为有机质孔、无机孔(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溶蚀孔)、微裂缝(矿物颗粒内构造缝、层间滑动缝、成岩收缩缝、有机质演化异常压力缝),以有机质孔和黏土矿物粒间孔为主,其中有机质孔分布最为广泛;②TOC与有机质孔含量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在底部优质泥页岩段(TOC〉2%)有机质孔最为发育,含量高达50%;③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多呈开放形态,以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孔及四边开放的平行板状孔为主,孔径大小主要分布在2~30nm,以中孔为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控制因素,结论认为,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为其主控因素,黏土矿物含量对其影响相对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焦石坝地区 早志留世 页岩 微观孔隙结构 控制因素 有机质孔 热演化程度 页岩气
下载PDF
TSR对深部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改造——四川盆地深部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方式 被引量:203
17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3 位作者 梁英波 马永生 戴金星 周国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182-2194,共13页
四川盆地海相层系发现的大气藏部含或高舍硫化氢,都发育一定厚度的优质储层,而且优质储层与硫化氢分布具有密切的关系,即气藏硫化氢含量越高,储层性质越好,气藏产能也越大。研究发现,在 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过程中,随着膏质岩类... 四川盆地海相层系发现的大气藏部含或高舍硫化氢,都发育一定厚度的优质储层,而且优质储层与硫化氢分布具有密切的关系,即气藏硫化氢含量越高,储层性质越好,气藏产能也越大。研究发现,在 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过程中,随着膏质岩类的溶解(为 TSR 反应提供 SO_4^(2-)),使储集孔隙初步得到改善;而 TSR 产生的硫化氢溶于水形成的氢硫酸,具有强烈腐蚀性,加速了储层中白云岩的溶蚀,形成孔隙极其发育的海绵状孔洞体系,并呈层状分布。电镜下可以清晰看到白云石晶面的溶蚀坑及溶孔中 TSR 产生的硫磺晶体。溶孔中自生碳酸盐的碳同位素在-10.3‰~18.2‰,而地层碳酸盐的碳同位素在+3.7‰~+0.9‰,证实了 TSR 过程中有机-无机的相互作用,即有机成因烃类中的碳转移到次生碳酸盐岩中。包裹体分析表明,次生方解石中的包体富含硫化氢,且均一温度多数在160℃以上,具备 TSR 发生的温度条件;硫化氢和硫磺的硫同位素比地层硫酸盐的硫同位素偏轻8‰左右,是 TSR 作用的证据。因此高含硫化氢气藏的优质储层是在早期埋藏溶蚀作用的基础上,后期发生 TSR 及其形成的酸性流体对深埋碳酸盐岩储层再次进行深刻改造和强烈溶蚀作用的结果;同时可以运用硫化氢来预测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R 硫化氢 埋藏溶蚀 深部碳酸盐岩储层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分布规律 被引量:190
18
作者 王一刚 文应初 +2 位作者 张帆 杨雨 张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0-15,共6页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是发育在下二叠统侵蚀面上的一套海侵沉积。其碳酸盐岩沉积主体在川东及鄂西地区,沉积环境属碳酸盐缓坡。该沉积体系包括碳酸盐浅缓坡(海陆交互带)、碳酸盐深缓坡(细分为外带和内带)、海槽(盆地)和环海槽陆棚边...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是发育在下二叠统侵蚀面上的一套海侵沉积。其碳酸盐岩沉积主体在川东及鄂西地区,沉积环境属碳酸盐缓坡。该沉积体系包括碳酸盐浅缓坡(海陆交互带)、碳酸盐深缓坡(细分为外带和内带)、海槽(盆地)和环海槽陆棚边缘带。这些沉积相带自四川盆地西南向东北大致呈同心弧状顺次展布,并随海侵的发展逐渐向西南方向迁移。至长兴期,受南秦岭裂陷洋强烈拉张的影响在川东北部形成开江—梁平碳酸盐海槽,并在陆棚边缘带和深缓坡带分别发育了陆棚边缘礁和点礁,由此开始了由碳酸盐缓坡向碳酸盐台地转化的过程。陆棚边缘礁带是生物礁发育的有利相带。陆棚边缘礁的个体明显大于缓坡内的点礁,分布密度大,是形成大中型生物礁气藏的有利相带。到长兴期末,这些陆棚边缘礁仍未能相互连接构成连续的障壁,致使四川盆地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未能最终由碳酸盐缓坡转变为碳酸盐台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碳酸盐 沉积 生物礁 气藏勘探
下载PDF
上扬子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201
19
作者 王社教 王兰生 +2 位作者 黄金亮 李新景 李登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50,共6页
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上扬子地区的志留系为一套静水、缺氧环境下沉积的良好烃源岩,尤以四川盆地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最为发育。从该套地层的有机地化参数、四川盆地南部长宁构造新完钻的页岩气浅井的分析测试数据看,龙马溪组... 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上扬子地区的志留系为一套静水、缺氧环境下沉积的良好烃源岩,尤以四川盆地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最为发育。从该套地层的有机地化参数、四川盆地南部长宁构造新完钻的页岩气浅井的分析测试数据看,龙马溪组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较高、微裂缝发育、埋深适中,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优越条件。川东石柱—鄂西利川、川南泸州和川北镇巴地区的页岩有机碳含量大于2%,平均厚40~80m;泸州—宜宾—自贡地区,黔中麻江—瓮安、川东南的秀山、松桃及湘西吉首地区,页岩的成熟度多小于3%;阳深2、阳63、阳9、付深1、隆32、太15等探井,在钻遇志留系页岩层段时均见到气测异常、气侵、井涌现象,长芯1井也证实了浅层志留系页岩气的存在,页岩气含量平均为0.15m3/t;野外和岩心观察该套页岩微裂缝发育,岩矿组成显示石英和方解石含量较高,表明该区页岩脆性的特征;采用体积法初步估算的四川盆地及邻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量为4.0×1012~12.4×1012m3,显示了该区页岩气巨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上扬子地区 四川盆地 志留纪 页岩气 成藏条件
下载PDF
四川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01
20
作者 何登发 李德生 +4 位作者 张国伟 赵路子 樊春 鲁人齐 文竹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9-606,共18页
四川盆地是典型的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的克拉通盆地,在其多套沉积层序中富含天然气,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近年来连续发现了普光、龙岗、合川、新场、九龙山和元坝等多个大气田。揭示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不仅为探讨克拉通... 四川盆地是典型的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的克拉通盆地,在其多套沉积层序中富含天然气,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近年来连续发现了普光、龙岗、合川、新场、九龙山和元坝等多个大气田。揭示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不仅为探讨克拉通盆地的成因机制奠立重要基础,而且为探索强烈构造活动环境之下油气有效聚集与保存机制提供重要线索。本文利用盆地内部最新的地面地质调查、钻探、重磁与地震等油气勘探资料,将周缘板块构造演化、造山带的发展与盆地的沉积充填密切结合,探讨四川盆地及邻区的盆地发展历史及其多旋回叠加过程。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位于中上扬子克拉通之上,在显生宙期间,表现为板块构造围限下的陆内变形与盆地发育过程,即北侧为秦岭洋盆(早古生代为北秦岭洋,晚古生代—三叠纪为南秦岭洋),西南侧为昌宁—孟连洋盆、金沙江—墨江洋盆、甘孜—理塘洋盆(主要为古特提斯洋盆),东南侧为江南—雪峰陆内裂陷带(主要为早古生代裂陷)和西北侧龙门山陆内裂陷带(主要为晚古生代裂陷),这些洋盆或裂陷带的开启与关闭使得四川盆地及邻区经历了原特提斯洋(Z—S)、古特提斯洋(D—T)与新特提斯洋(J—Q)3个演化阶段,每一阶段包括与洋盆打开有关的伸展阶段和与洋盆闭合有关的聚敛挤压阶段,这些构造作用在克拉通内部表现为伸展期(Z—O、D—P—T_3χ~3、J_(1-2))盆地与挤压期(S、T_3χ^(4-6)、J_3—K_1)盆地交替发育的特点,体现出盆地发展的旋回性。不同性质的旋回/盆地发生横向复合与垂向叠加形成多旋回盆地相叠加的"层、块"地质结构,受周缘盆—山体系多期构造作用的影响,这种"垂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结构遭受了强烈改造,对油气聚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盆机制 地质结构 构造旋回 叠合盆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