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防区制时代四川的反缠足努力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兴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105,共13页
民国四川的缠足状况与不缠足努力甚少为学界关注 ,本文依据地方档案和报刊资料 ,初步重建 1917- 1935年四川“防区制时代”以官方为主的反缠足努力 ,并通过考察此后四川妇女的缠足情况来验证反缠足努力之成效 ,希望能对整个近代四川不... 民国四川的缠足状况与不缠足努力甚少为学界关注 ,本文依据地方档案和报刊资料 ,初步重建 1917- 1935年四川“防区制时代”以官方为主的反缠足努力 ,并通过考察此后四川妇女的缠足情况来验证反缠足努力之成效 ,希望能对整个近代四川不缠足运动的大致进程有更为连贯和全面的认识。与过去“军阀落后”的既定认知相反 ,防区制时代四川一些军事主政者对妇女缠足问题比较关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缠足 民国四川 四川军伐 思想与社会
下载PDF
略论民国时期四川社会婚姻礼俗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冯静 陆铭宁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5-68,共4页
本文着重论述了民国时期四川社会婚姻礼俗变化的六大现象和三大特点。六大现象是,新式婚礼地区扩大,青年男女婚姻自主观念增强,婚礼形式趋于简化、便捷,涉外婚姻开始出现,离婚已是平常事,婚姻禁忌有所松动;三大特点是,呈现出城乡不平衡... 本文着重论述了民国时期四川社会婚姻礼俗变化的六大现象和三大特点。六大现象是,新式婚礼地区扩大,青年男女婚姻自主观念增强,婚礼形式趋于简化、便捷,涉外婚姻开始出现,离婚已是平常事,婚姻禁忌有所松动;三大特点是,呈现出城乡不平衡局面,新旧中西同时并存的混合性特征,部分川民存在畸形的婚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四川社会 婚姻礼俗 变化
下载PDF
川盐、民族与地方社会——历史时期川西南盐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铭 李娟娟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2-28,共17页
历史时期川西南盐业发展相对独立而特殊,以往学者关注较少,本文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切入,探讨了当地盐业资源开发历程及其与地方社会、生态的互动。研究认为,历史时期川西南盐业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盐源地区,当地食盐多以盐源县盐井为中心... 历史时期川西南盐业发展相对独立而特殊,以往学者关注较少,本文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切入,探讨了当地盐业资源开发历程及其与地方社会、生态的互动。研究认为,历史时期川西南盐业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盐源地区,当地食盐多以盐源县盐井为中心向周边流动,但清代以来巴蜀内地私盐、滇省私盐屡屡透漏至当地。当地盐业生产技术虽不断进步,但始终较为落后,各民族围绕盐业资源的和平交流与军亊冲突加速了民族融合。盐业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但仅限于盐场周边较小的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 民族 历史时期 川西南
下载PDF
A College Student's Rural Journey: Early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in China Seen through Fieldwork on Sichuan's Secret Society 被引量:2
4
作者 Di Wang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7年第1期1-31,共31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vestigators of rural society in the Republican period, specifically research made through fieldwork on the Gowned Brothers (or, Paoge) in 1940s Sichuan. It takes up one such investigato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vestigators of rural society in the Republican period, specifically research made through fieldwork on the Gowned Brothers (or, Paoge) in 1940s Sichuan. It takes up one such investigator, Shen Baoyuan--a student at Yenching University; her youthful work never became published or recognized.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s how the pioneers of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who called themselves "rural activists," tried to understand rural China. It argues that the developments in those fields in China of the 1920s and 1940s made it possible for us today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mporary rural problems. The investigator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ural Construction and Rural Education Movements in Republican China. They show us how Western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were localized in order to answer "Chinese questions" and to solve "Chinese problems." As source material, these investigations have given us rich records, which in turn have become precious sources and historical memories of rural China's p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activists SOCIOLOGY Yenching University sichuan 1920s-1940s secret society
原文传递
清代四川茶叶与乡土社会简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邦君 《怀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50-53,共4页
欲认识乡土社会,茶叶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新角度。清代四川茶叶与农民生计关系较大,见证了农民之间社会关系的常态与病态。通过川茶,部分农民为一些商人的活动提供了条件,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由此而生。茶叶为农民与商人的分工创造了机会... 欲认识乡土社会,茶叶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新角度。清代四川茶叶与农民生计关系较大,见证了农民之间社会关系的常态与病态。通过川茶,部分农民为一些商人的活动提供了条件,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由此而生。茶叶为农民与商人的分工创造了机会,又成为他们互相联系的纽带。商人对川茶贸易做出了较大贡献,其中陕商、徽商地位突出。茶叶与部分手工业工人、知识分子、官吏等相联系。它还是城乡社会风俗的显著因素之一。川茶与乡土社会的关系,将引起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四川 茶叶 乡土社会
下载PDF
民国时期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嬗变及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智生 李灿松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8,共9页
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之间的缠联关系,是藏区传统社会发展演变形态的基干性重要表征。以滇藏川毗连地区在民国时期这个特殊历史时段为背景,着重从基层社会控制、经济资源供给两个主要角度,梳理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缠联关系的基本形貌,并在... 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之间的缠联关系,是藏区传统社会发展演变形态的基干性重要表征。以滇藏川毗连地区在民国时期这个特殊历史时段为背景,着重从基层社会控制、经济资源供给两个主要角度,梳理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缠联关系的基本形貌,并在此基础上,多维度审视二者关系变动的特殊影响及其历史作用,可辨析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之间的相互缠联的传统关系,并不是固化不变的,而是在国家治边、基层僧俗力量博弈、藏区资源分配等多界面相互交织中因循历史时代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 滇藏川毗连地区 乡村社会 共生关系 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清末社仓经首选任与乡村社会——以四川新津县社济仓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德英 冯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7,共12页
社仓是中国古代民间仓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新津县的社仓始建于乾隆时期,分别建于长乐、太平、兴义三乡,并由社仓经首经管。社仓经首是社仓的管理者,由民间公举地方士绅担任,主要负责社谷的借贷,社田置买、租佃等工作。清末,新津... 社仓是中国古代民间仓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新津县的社仓始建于乾隆时期,分别建于长乐、太平、兴义三乡,并由社仓经首经管。社仓经首是社仓的管理者,由民间公举地方士绅担任,主要负责社谷的借贷,社田置买、租佃等工作。清末,新津县社仓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社仓取消了借贷谷物、收取息谷的做法,以管理社田、收取田租为主要经营方式。社仓经首的职责与选任也随之转变,社仓经首大多是代替地方政府行使管理仓储的职责,其自主权力减少。同时,社仓经首与粮户之间、新旧社仓经首之间的矛盾也越演越烈,导致越来越多的地方士绅纷纷推诿,不愿担任此职。这一现象,恰恰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相反,晚清时期新津县国家控制仓储的能力加强,而地方士绅参与地方事务的兴趣却呈现出减弱的趋势。这也为民国时期国家加强对地方事务的干预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四川 新津县 社济仓 社仓经首 乡村社会
下载PDF
略论清末四川总商会的建立及其意义——兼与上海总商会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小林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5-89,共5页
清末四川商会组织和社会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由于近代四川开埠较晚和地缘等因素,商业经济不如上海等地兴盛发达,即使是同一时期成立的川沪两地总商会,在规模及其所起的作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 四川商会 四川社会 互动 上海商会
下载PDF
Chicken-Footed Gods or Village Protectors: Conscription, Community, and Conflict in Rural Sichuan, 1937-1945
9
作者 Kevin Landdeck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4年第1期56-82,共27页
Mobilizing men to serve in the army w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tasks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1937-45). Using ground-level conscription cases from counties around Chongqing, this p... Mobilizing men to serve in the army w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tasks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1937-45). Using ground-level conscription cases from counties around Chongqing, this paper examines wartime rural administration. In interior areas, the draft rested on rural administrators, the recently revived baojia system. The baofia heads were in a difficult position: the state demanded full quotas of draftees, while residents tried to leverage bureaucratic discipline by filing accusations against them with higher ups. Their divided loyalties produced both predation and protection. Alongside the familiar stories of predatory extortion and press-gang conscription, baojia leaders also acted in ways that were protective of their neighbours and communities. The patterns of draft-related cases in rural Sichuan revise our picture of baojia leaders as unchecked bullies and thus throw new light on both the KMT's war effort and its state-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Japanese War (1937M5) CONSCRIPTION KMT sichuan baojia rural society state-making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基督新教传教士与四川民众的生活文化——以《华西教会新闻》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宝宝 《宗教与历史》 2019年第1期156-179,201,共25页
《华西教会新闻》(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是基督新教在华西地区创办的第一份英文刊物。它于1899年2月在重庆创刊出版,1943年底停刊。期刊内容围绕传教士在各传教站点的所见所闻进行报道与评论,涉及华西地区的风土民情、社会... 《华西教会新闻》(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是基督新教在华西地区创办的第一份英文刊物。它于1899年2月在重庆创刊出版,1943年底停刊。期刊内容围绕传教士在各传教站点的所见所闻进行报道与评论,涉及华西地区的风土民情、社会环境。本文以《华西教会新闻》所刊内容为主要史料依据,探讨分析清末民初新教传教士对当地社会风俗文化的考察,以及所采取的相关行动,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传教活动和文化互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教会新闻》 新教传教士 四川社会
原文传递
从墓志看宋代士人的居乡生活——以四川地区为主的考察
11
作者 梁蓉 铁爱花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80-85,103,共7页
墓志的性质在宋代普遍转向"传记文学",更多记载墓主的个人事迹和家族世系,本文通过士人文集中的大量墓志资料考察宋代士人的居乡生活。宋代西蜀文化发达、士人集中,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故将考察范围集中在四川地区,将... 墓志的性质在宋代普遍转向"传记文学",更多记载墓主的个人事迹和家族世系,本文通过士人文集中的大量墓志资料考察宋代士人的居乡生活。宋代西蜀文化发达、士人集中,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故将考察范围集中在四川地区,将考察群体集中于致仕官员、落第士人、居乡隐士三类,他们的普遍特点是:文化程度较高,又曾任官,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从事活动丰富多样。通过考察以期进一步了解宋代四川地区士人丰富多彩的居乡生活以及与乡里社会密切的互动,扩大对宋代社会各层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 宋代士人 四川 居乡生活 地方社会
下载PDF
清代福建南靖庄氏在四川的迁播与家族重建
12
作者 郑丽娟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50-57,63,共9页
福建南靖庄氏迁川队伍是清代"湖广填四川"队伍中的重要一支。在清雍乾时期,二十多支庄氏族人多以家庭为单位迁川垦荒,庄氏迁川族人通过在川建宗祠、修族谱、排字辈等措施进行家族社会的重建,加强家族力量的凝聚。又通过回祖... 福建南靖庄氏迁川队伍是清代"湖广填四川"队伍中的重要一支。在清雍乾时期,二十多支庄氏族人多以家庭为单位迁川垦荒,庄氏迁川族人通过在川建宗祠、修族谱、排字辈等措施进行家族社会的重建,加强家族力量的凝聚。又通过回祖地挖祖骨、抄族谱、回乡祭祖、买祭田等措施与祖地保持着各种联系和传承。经过几百年的在地化发展,虽不断融入到当地社会发展中,但仍在语言、信仰、尊祖敬宗等方面遗留着原乡的风俗,是一支较特殊的福建迁川移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庄氏 迁川 移民 家族重建
下载PDF
论川盐入黔的历史变迁及其对黔北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佳翠 胥思省 梁萍萍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5-48,共4页
川盐入黔是贵州用盐的主要途径,它不仅解决了贵州的食盐问题,而且打破了黔北闭塞状况,加快了该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带动了沿岸交通运输业、酿酒业、采矿业等的发展,推动了黔北城镇化进程,对促进黔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川盐入黔的... 川盐入黔是贵州用盐的主要途径,它不仅解决了贵州的食盐问题,而且打破了黔北闭塞状况,加快了该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带动了沿岸交通运输业、酿酒业、采矿业等的发展,推动了黔北城镇化进程,对促进黔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川盐入黔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迁,文章论述了川盐入黔的历史变迁及其对黔北社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入黔 历史变迁 黔北社会 影响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栗峰山庄旧址复原及修缮设计研究
14
作者 毛葛 孙娜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3期137-156,共20页
1940—1946年间,为避战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四川李庄板栗坳。为进行西南诸省古建筑调查,中国营造学社曾对栗峰山庄建筑群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和拍照记录。本文介绍了笔者所在团队基于实地测绘和对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的研究,对... 1940—1946年间,为避战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四川李庄板栗坳。为进行西南诸省古建筑调查,中国营造学社曾对栗峰山庄建筑群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和拍照记录。本文介绍了笔者所在团队基于实地测绘和对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的研究,对栗峰山庄建筑群进行建筑复原设计和使用情况还原的过程及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居 中国营造学社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下载PDF
川陕苏区文化社会建设的历史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毕英涛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8-32,共5页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存在时间较为短暂,苏区政府的文化宣传社会建设的实践也有限。但时间的短暂,实践的有限,并不影响其历史史实的辉煌和其历史亮点的闪光。根据地的开辟与巩固,必需文化宣传工作,区域性的执政需求亦必然如此;根据地发展的...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存在时间较为短暂,苏区政府的文化宣传社会建设的实践也有限。但时间的短暂,实践的有限,并不影响其历史史实的辉煌和其历史亮点的闪光。根据地的开辟与巩固,必需文化宣传工作,区域性的执政需求亦必然如此;根据地发展的可持续可持久,必需开展社会改造和社会重建,必需重视教育事业,传播先进的文化文明理念;促进社会进步,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红军的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文化社会建设 历史实践 启示
下载PDF
论川渝政府合作助推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新视角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顺湘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5-19,共5页
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重庆和成都同时被国家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深化改革的战略谋划。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区域统筹城乡发展,是川渝面临的难题。破解这道难题的大手笔就是加... 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重庆和成都同时被国家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深化改革的战略谋划。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区域统筹城乡发展,是川渝面临的难题。破解这道难题的大手笔就是加强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成渝两试验区携手共筑经济高地,将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成都"1小时经济圈"构建起成渝城市连绵带,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在统筹中推进城乡互动,在两西部试验区互动中实现城乡共繁荣,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政府合作 城乡统筹 科学发展 成渝试验区互动 和谐发展
下载PDF
第二次“湖广填四川”与三峡井盐业及社会的发展变迁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桂园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13,共8页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在清政府"招抚外省民众入川垦殖"的宽优政策的鼓励之下,第二次"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渐次涌上高潮。雍正年间,已涌动近五十年的移民大潮,似乎得到有效控制而宣告结束,但实际上却并未完全消...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在清政府"招抚外省民众入川垦殖"的宽优政策的鼓励之下,第二次"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渐次涌上高潮。雍正年间,已涌动近五十年的移民大潮,似乎得到有效控制而宣告结束,但实际上却并未完全消歇,乾隆时期,则又再次涌现高峰。在渝东三峡地区,长期遭受战乱破坏的井盐业,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逐渐兴旺发达起来。盐业的兴盛亦带动了整个三峡地区煤炭工业和水陆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城镇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复苏。乾隆之后,渝东三峡地区各大盐场所在地,已呈现出标准的移民社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广填四川 三峡地区 井盐业 移民社会
下载PDF
盆周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川东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兆怀 陈立权 +2 位作者 毕英涛 李明忠 徐晓宗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川东地区属于落后的西部盆周山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未来的一二十年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使其经济持续、高速、快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要有新思路、新办法和新举措。
关键词 川东地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农村建设 发展目标 战略思考
下载PDF
《四川图书馆学报》1997—2001年载文统计、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蓉 黄友铎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2年第5期76-80,共5页
作者对 2 0 0 0— 2 0 0 1年出版的《四川图书馆学报》载文量 ,作者数量、分布、作者合作度、论文合著及引文量等情况进行统计 ,并与 1 997— 1 999年出版情况作对比分析 ,从中归纳出该刊近两年发展情况及载文水平与特点。
关键词 《四川图书馆学报》 1997-2001年 载文量 作者数量 载文 统计分析 栏目设置
下载PDF
甘青川边藏区传统部落非正式社会控制刍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红伟 张科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甘青川边藏区传统部落非正式社会控制注重从精神层面,劝谕与教化,培养成员的部落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警戒那些有可能威胁与危及部落团结与安全的个体或群体行为,并以山神崇拜与脍炙人口的史诗、说唱艺术、谚语等等喜闻乐见的文学形... 甘青川边藏区传统部落非正式社会控制注重从精神层面,劝谕与教化,培养成员的部落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警戒那些有可能威胁与危及部落团结与安全的个体或群体行为,并以山神崇拜与脍炙人口的史诗、说唱艺术、谚语等等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发挥着非正式的象征控制与仪式控制的功能。非正式社会控制侧重于预防越轨行为与社会失序,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但其浓厚的部落色彩却是现代化转型中必须扬弃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川边藏区 传统部落社会 非正式社会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