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联度对泪珠状SiO_2/PS复合粒子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1
作者 吴利红 周艺峰 +1 位作者 聂王焰 陈鹏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3-1256,1260,共5页
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泪珠状SiO2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改性,并作为苯乙烯聚合反应中的种子,利用分散聚合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泪珠状SiO2/PS复合粒子。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泪珠状SiO2纳米粒子与KH570、聚苯乙烯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透射电子... 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泪珠状SiO2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改性,并作为苯乙烯聚合反应中的种子,利用分散聚合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泪珠状SiO2/PS复合粒子。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泪珠状SiO2纳米粒子与KH570、聚苯乙烯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粒子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度的不同,SiO2/PS复合粒子具有不同的构型。润湿性测试结果表明,球形SiO2/PS复合粒子具有疏水性而泪珠状SiO2/PS复合粒子具有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珠状 sio2/ps 分散聚合法 交联度
下载PDF
表面化学沉积法制备SiO_2空心微球 被引量:4
2
作者 阴育新 侯峰 +3 位作者 谭欣 赵林 邹冀 钱力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24-1126,1129,共4页
研究了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采用表面化学沉积技术制备SiO2@PS微球的工艺。利用ξ电位及FT-IR吸收光谱分析了硅烷偶联剂(MPS)及引发剂(KPS)对PS微球表面电荷及表面官能团的影响,在PS微球表面官能化过程中加入KPS,促进PS微球与MPS聚... 研究了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采用表面化学沉积技术制备SiO2@PS微球的工艺。利用ξ电位及FT-IR吸收光谱分析了硅烷偶联剂(MPS)及引发剂(KPS)对PS微球表面电荷及表面官能团的影响,在PS微球表面官能化过程中加入KPS,促进PS微球与MPS聚合,增加了微球表面Si-OH的浓度,实现TEOS在PS微球表面的均匀包裹,制得了单分散的核壳结构的SiO2@PS微球。通过调整TEOS的加入量,可得到壁厚在20~55nm的SiO2空心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模板 sio2@ps微球 Mps Kps
下载PDF
基于Janus SiO_2/PS纳米颗粒的乳液相行为及流变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希 马德胜 +4 位作者 田茂章 宋新民 吴朝东 韩璐 梁福鑫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6-332,371,共8页
从微观状态和流变性能方面对克拉玛依油田81#联合站原油与Janus SiO_2/PS纳米颗粒水分散体系在不同质量分数(C_S)及不同水油体积比(R_WO)条件下形成乳液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固定C_S=0.100%,当R_WO≤7/3时,Janus SiO_2/PS纳米颗粒水分... 从微观状态和流变性能方面对克拉玛依油田81#联合站原油与Janus SiO_2/PS纳米颗粒水分散体系在不同质量分数(C_S)及不同水油体积比(R_WO)条件下形成乳液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固定C_S=0.100%,当R_WO≤7/3时,Janus SiO_2/PS纳米颗粒水分散体系与原油形成稳定的油包水乳液,乳液液滴粒径和黏度都随水油体积比升高而增大;当R_WO>7/3时,油水混合液分为上、下两相,上部为油包水乳液,下部以水为主,乳液黏度随水油体积比升高而降低。固定R_WO=7/3,当0.080%≤C_S≤0.300%时,油水完全混相,乳液黏度超过原油黏度的60倍,并且在高剪切速率时剪切变稀;当C_S<0.080%或C_S>0.300%时,油水混合液分为两相,并且黏度随分水体积增加而降低。固定R_WO=4/6,当0.001%≤C_S≤0.500%时,油水完全混相,乳液黏度为55~75 m Pa·s,并在剪切速率为3.00~70.00 s^(-1)时剪切增稠。以上结果表明,Janus SiO_2/PS纳米颗粒水分散体系使原油在较高含水条件下形成稳定高黏的油包水乳液,并且在一定水油体积比范围内含水越高乳液黏度越高。这个研究结果为非均质油藏扩大波及体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 sio2/ps纳米颗粒 水油体积比 乳化剂 油包水乳液 流变性能 乳化扩大波及体积
下载PDF
二氧化硅/聚苯乙烯复合微球的制备及作为固相萃取填料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申书昌 毕茎娜 +1 位作者 隋丽丽 柳玉辉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54,共4页
以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聚苯乙烯单分散复合微球,以红外光谱、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合成的二氧化硅/聚苯乙烯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制作固相萃取小柱。通过固相萃取与液相色谱联用,测定了水中邻硝基酚... 以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聚苯乙烯单分散复合微球,以红外光谱、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合成的二氧化硅/聚苯乙烯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制作固相萃取小柱。通过固相萃取与液相色谱联用,测定了水中邻硝基酚、间硝基酚、对硝基酚和辛基酚、壬基酚,考察了固相萃取条件对固相萃取柱性能的影响,选择了最佳的色谱分离条件。结果表明,自制固相萃取小柱对水中硝基酚、烷基酚的萃取率高,与HPLC联用测定结果重现性好,邻硝基酚、间硝基酚、对硝基酚、辛基酚、壬基酚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90、0.72、0.62、0.38和0.41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聚苯乙烯微球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硝基酚 烷基酚
原文传递
核-壳纳米SiO_2的制备及其在聚酯中分散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王毅 柯扬船 李京子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90-293,共4页
以St-ber方法制备出单分散SiO2,经过MPS改性后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出SiO2-PS核-壳颗粒.将核-壳颗粒分散到PET中,熔融压片制得PET/SiO2-PS复合材料(SNPET).通过激光粒度仪和电镜观察可知,所制备的SiO2颗粒尺寸在17~110nm之间,并在PE... 以St-ber方法制备出单分散SiO2,经过MPS改性后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出SiO2-PS核-壳颗粒.将核-壳颗粒分散到PET中,熔融压片制得PET/SiO2-PS复合材料(SNPET).通过激光粒度仪和电镜观察可知,所制备的SiO2颗粒尺寸在17~110nm之间,并在PET中呈均匀单分散形态.光电雾度仪测量表明,SiO2为35nm时SNPET膜片透光率为87.9%,雾度为43.1%,均高于纯PET.这表明,纳米SiO2的成核作用改变了光学性能,显示出较强纳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ps核-壳颗粒 制备 PET 分散
下载PDF
纳米SiO_2粒子填充聚苯乙烯悬浮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
6
作者 林雷 宋义虎 《胶体与聚合物》 2014年第1期3-5,20,共4页
采用经典的溶胶-凝胶(Sol-gel)法合成直径50 nm的二氧化硅(SiO2)粒子,通过"两相"模型对不同粒子体积分数(φ)的二氧化硅/聚苯乙烯(SiO2/PS)悬浮体系动态粘弹行为进行拟合,讨论温度与φ对频率依赖性动态流变的影响。研究发现,... 采用经典的溶胶-凝胶(Sol-gel)法合成直径50 nm的二氧化硅(SiO2)粒子,通过"两相"模型对不同粒子体积分数(φ)的二氧化硅/聚苯乙烯(SiO2/PS)悬浮体系动态粘弹行为进行拟合,讨论温度与φ对频率依赖性动态流变的影响。研究发现,应变放大因子Af和"粒子相"特征模量Rf″(φ)均随φ增加而增大;Af几乎无温度依赖性,Rf″(φ)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该现象归因于温度升高加速了由扩散控制的SiO2团聚过程,导致纳米粒子比表面积减小,抑制了粒子网络的形成。研究表明,两相模型可很好地应用于SiO2/PS悬浮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模型 二氧化硅/聚苯乙烯悬浮液 动态流变
下载PDF
运用RAFT法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PS及增强SBS 被引量:2
7
作者 相益信 吴莉莉 +1 位作者 沈显荣 高建纲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08,122,共5页
首先利用 SiO2表面的羟基与 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酸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了能够引发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RAFT)聚合的 SiO2 ( SiO2-CTA),再以 SiO2-CTA 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引发苯乙烯发生RAFT 聚合,得到表面接枝聚... 首先利用 SiO2表面的羟基与 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酸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了能够引发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RAFT)聚合的 SiO2 ( SiO2-CTA),再以 SiO2-CTA 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引发苯乙烯发生RAFT 聚合,得到表面接枝聚苯乙烯的纳米二氧化硅( SiO2-g-PS)。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 FTIR)与热失重分析( TGA)测试表明,运用RAFT 聚合的方法成功将聚苯乙烯接枝到 SiO2表面,聚苯乙烯的接枝量是 6. 3%。分别用 SiO2和 SiO2- g-PS 改性 SBS 弹性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表征材料断面发现,纳米粒子接枝聚苯乙烯后,在 SBS 中的分散性提高,填料团聚尺寸降低。与 SiO2 /SBS 复合材料相比,SiO2-g-PS /SBS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当纳米粒子含量为 5 份时,SBS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g-ps SBS 弹性体 RAFT 聚合 纳米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ATRP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PS及其对HDPE的改性 被引量:9
8
作者 唐龙祥 范保林 +2 位作者 刘春华 张奎 王平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4,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 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 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HDP...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 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 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HDPE中分散比较均匀,使HDPE/Si O2-g-PS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均明显高于纯HDPE及HDPE/Si O2复合材料。加入相容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后,Si 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HDPE中分散更加均匀,HDPE/Si O2-g-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表面接枝 纳米sio2 纳米sio2-g-ps复合粒子 高密度聚乙烯 力学性能
下载PDF
Organic polystyrene and inorganic silica double shell protected lead halide perovskite nanocrystals with high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superior stability 被引量:1
9
作者 Shujian Wang Dejian Chen +4 位作者 Kunyuan Xu Jie Hu Decai Huang Maochun Hong Haomiao Zh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7期10507-10514,共8页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ll-inorganic semiconductor lead halide perovskite nanocrystals(LHP NCs)has been limited by their poor stability.Recently,a lot of research on core-shell structure has been done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ll-inorganic semiconductor lead halide perovskite nanocrystals(LHP NCs)has been limited by their poor stability.Recently,a lot of research on core-shell structure has been done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perovskite NCs,but the effect was far from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Herein,we,for the first time,report a convenient approach to synthesize organic-inorganic double shell CsPbBr_(3)@SiO_(2)@polystyrene(PS)NCs with an inter-core of CsPbBr_(3),the intermediate layer of SiO_(2)shell,and outmost PS shell.Particularly,the CsPbBr_(3)@SiO_(2)@PS NCs maintained more than 90%of their initial photoluminescence(PL)intensity under one month's ultraviolet lamp irradiation or in 85℃ and 85%relative humidity(RH)condition.The white-light-emitting-diodes(WLEDs)were fabricated by encapsulating commercial InGaN chip with CsPbBr_(3)@SiO_(2)@PS NCs and K2SiF6:Mn^(4+)(KSF:Mn^(4+))phosphor with a luminous efficacy of~100 lm/W at 20 mA current and a color gamut of 128%of the 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NTSC)standard.In addition,these WLEDs still maintain 91%of the initial luminous efficacy after 1200 h of continuous lighting.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double shell-protected CsPbBr_(3)perovskite NC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WL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shell structure organic polystyrene(ps)inorganic sio_(2)double shell CsPbBr_(3)@sio_(2)@ps nanocrystals(NCs) high stabil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