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国家治理视阈下的京师赈恤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洪兵 张松梅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45-60,共16页
清代是传统中国赈恤机制发展、完善、转型的重要时期。京师作为"首善之区",成为清代统治者实施国家治理的理想试验场,京师凭借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行政设置,可以充分调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投入赈恤事务,建构起既... 清代是传统中国赈恤机制发展、完善、转型的重要时期。京师作为"首善之区",成为清代统治者实施国家治理的理想试验场,京师凭借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行政设置,可以充分调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投入赈恤事务,建构起既有京师地方特色,又可以广为推广的国家赈恤机制。清代京师的赈恤思想大致经历了由以救济收养到教养兼施,由国家赈恤为主到国家与地方社会、官方与民间相互补充的历程。清代京师赈恤机制建构的过程作为清代国家治理实践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强化清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天府 京师 赈恤机制 国家治理 运动式治理
下载PDF
《(康熙)宛平县志》价值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郗志群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77-80,共4页
康熙二十二年,宛平知县王养濂主持修纂《宛平县志》,开创了北京地区官方为附郭县修志的先例。在此之前,专门记载宛平县事迹的有沈榜的《宛署杂记》,同时在张吉午的《(康熙)顺天府志》和缪荃孙的《(光绪)顺天府志》中也涉及宛平县情况。... 康熙二十二年,宛平知县王养濂主持修纂《宛平县志》,开创了北京地区官方为附郭县修志的先例。在此之前,专门记载宛平县事迹的有沈榜的《宛署杂记》,同时在张吉午的《(康熙)顺天府志》和缪荃孙的《(光绪)顺天府志》中也涉及宛平县情况。与此三书比对,《宛平县志》在"人物"和"艺文"内容上优于沈书;在资料详实上富于张书;在史源和校勘上助益缪书,具有较高的文献、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平县志》 《宛署杂记》 《顺天府志》 价值
下载PDF
明清顺天府附郭宛平县方志几个问题的辨证——兼与郗志群教授商榷
3
作者 王熹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0-15,72,共7页
永乐元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后,标志着顺天府志暨附郭宛平与大兴县志的官修制度开始确立,清承明制,继承和弘扬了这种官修理念和文化传统,明清顺天府官修方志构成了一个特殊系列,修纂了众多府州县等方志,既保存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料,又为... 永乐元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后,标志着顺天府志暨附郭宛平与大兴县志的官修制度开始确立,清承明制,继承和弘扬了这种官修理念和文化传统,明清顺天府官修方志构成了一个特殊系列,修纂了众多府州县等方志,既保存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料,又为中国方志史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当下顺天府《宛署杂记》与《宛平县志》比较研究中存在的几个模糊认识和不准确提法,认为顺天府暨附郭宛平县志的官修制度确立于永乐时期,《宛平县志》是清代官修附郭县志成稿最早的一部,其"人物"和"艺文"记载颇有文献参考价值,但总体来说,该志还不算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上乘佳作,因此,对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价时,不能以其长遮其短,过分夸大其重要性,要作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这样才有益于北京方志史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方志 宛署杂记 宛平县志 附郭县志 顺天府方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