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书院与宋代蜀学 被引量:9
1
作者 胡昭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89,共9页
就学术思想而言,宋代蜀学经历了以苏氏蜀学为主转为以洛学为主的局面。蜀学的这种变化转型,与书院有密切关系。苏氏蜀学诸儒不如洛学诸儒重视书院教育,是苏学逐渐衰隐的原因之一。而张縂之学及其通过书院返传回蜀、魏了翁所进行的书... 就学术思想而言,宋代蜀学经历了以苏氏蜀学为主转为以洛学为主的局面。蜀学的这种变化转型,与书院有密切关系。苏氏蜀学诸儒不如洛学诸儒重视书院教育,是苏学逐渐衰隐的原因之一。而张縂之学及其通过书院返传回蜀、魏了翁所进行的书院教育,又使洛学大举深入四川,从而促成了洛学取代苏氏蜀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书院 蜀学
下载PDF
《宋元学案·蜀学略》辨正 被引量:9
2
作者 谢桃坊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10,15,共7页
《宋元学案》附录的《苏氏蜀学略》是清代学者全祖望补撰的。他违背了黄宗羲原著的宗旨,又依照理学宗传拟定苏氏蜀学的学术渊源,并以为蜀学出于"纵横之学"而"杂于禅";这些都是极不恰当和非常片面的。然而若将今本... 《宋元学案》附录的《苏氏蜀学略》是清代学者全祖望补撰的。他违背了黄宗羲原著的宗旨,又依照理学宗传拟定苏氏蜀学的学术渊源,并以为蜀学出于"纵横之学"而"杂于禅";这些都是极不恰当和非常片面的。然而若将今本《宋元学案》视为宋元学术思想史,而不仅仅是理学宗传史,则它又具很丰富的学术思想史料的价值。《蜀学略》是第一次将蜀学上升到学术史的高度,这对晚清以来将蜀学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学术的复兴,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学案》 蜀学 理学 苏轼 黄宗羲 全祖望
下载PDF
“蜀学”五事论稿--读谢无量先生《蜀学会叙》札记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冬梅 舒大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37,共10页
从阐释谢无量《蜀学会叙》入手,初步总结出"蜀学"的五个特征:一是独特的古史体系,即以"天皇、地皇、人皇"为内涵的"三皇"体系,和以"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开明"为世系的"五帝(王)"... 从阐释谢无量《蜀学会叙》入手,初步总结出"蜀学"的五个特征:一是独特的古史体系,即以"天皇、地皇、人皇"为内涵的"三皇"体系,和以"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开明"为世系的"五帝(王)"体系。二是大禹所创《洪范》之"五行"、《连山》之"阴阳"等观念,为后世儒家奠定了哲学基础。三是有别于中原"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观念,蜀学自严遵以下构建了"道德仁义礼"(或"道德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四是在孔子"六经"、汉人"五经"和唐人"九经"的构架上,蜀学每每有所突破,率先构建起"七经"和"十三经"的经典体系,并为正统儒学所接受。五是蜀中自古流传的"皇人"信仰、仙道传统,造成了老子入蜀修仙的传说,也成就了张道陵入蜀创教的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学 三皇五帝 五常七德 阴阳五行 老子入蜀
下载PDF
苏轼苏辙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书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0,共6页
荆公新学与苏氏蜀学、二程洛学是北宋中期鼎足而立的三大学术派别。苏轼兄弟出于从指导思想上否定王安石变法、廓清蜀学的发展道路、与新学争夺儒家道统的正统地位的动机,对新学展开了学术批判,其批判集中在新学搞学术专制及其流入佛老上。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新学 蜀学
下载PDF
蜀学的性质与文化渊源及其与巴蜀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谢桃坊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6,10,共7页
蜀学概念内涵的丰富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西汉时期,引进并接受中原儒学以发展文教事业;两宋时期逐渐形成以苏学为代表的地域学术特色而在学术史上产生重大影响;迄于近代它又吸收新学而获得新的活力。在此过程中,蜀学形成了颇具特色的... 蜀学概念内涵的丰富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西汉时期,引进并接受中原儒学以发展文教事业;两宋时期逐渐形成以苏学为代表的地域学术特色而在学术史上产生重大影响;迄于近代它又吸收新学而获得新的活力。在此过程中,蜀学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传统。它以四川自西汉迄今的学术为研究对象,重点是经学、哲学、史学和文学,而以它们体现的学术思想的研究为核心,包括蜀学理论、蜀学史、蜀中学者、蜀学文献等方面的研究,是四川文化中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从文化渊源看,蜀学是中国学术的一部分,它与"巴蜀文化"是毫无关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学 性质 文化渊源 巴蜀文化
下载PDF
论张耒的多元人格理想与基本人生价值取向 被引量:1
6
作者 湛芬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6-30,共5页
张耒学术文化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受其多元人格理想与基本人生价值取向的直接影响。研究其多元人格理想及基本人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内在原因,对了解蜀学乃至整个宋学的内蕴有着较大意义。
关键词 多元人格理想 人生价值取向 蜀学 宋学 社会关怀
下载PDF
正统与政见之争——论北宋中后期苏氏蜀学对荆公新学之批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成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2-109,共8页
苏氏蜀学对荆公新学的批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潜伏期、激化期和深化期。它反映出二氏之学在经世层面“重法”或“重人”等诸多分歧 ,以及苏轼的儒学传承意识。它与北宋中后期的政争、党争互为表里 ,既导致和强化了后者 ,同时又深烙党争。
关键词 蜀学 荆公新学 熙丰变革
下载PDF
蜀学后劲——李源澄先生 被引量:2
8
作者 蒙默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9-24,共6页
李源澄先生著述甚丰,"所涉范围之广,所论亦颇精湛"。先生之论今古也,承廖季平先生及蒙文通先生之说而又更进,且明确提出以"经"与"经说"分别为说之论。先生以经学即是经义之学,"经学为中国文化之源泉... 李源澄先生著述甚丰,"所涉范围之广,所论亦颇精湛"。先生之论今古也,承廖季平先生及蒙文通先生之说而又更进,且明确提出以"经"与"经说"分别为说之论。先生以经学即是经义之学,"经学为中国文化之源泉",为中国文化之总汇。是先生以经学即内圣外王之学,惟于历史中求经学,始能见经学之意义。先生亦提出"经学将来之正路"在于出入西人学术,吸取、改造西方优秀文化,排斥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反而求之六经",弘扬民族文化中之优良传统,消除民族文化中之消极因素,从而兴起新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学 李源澄 廖平 经学
下载PDF
论清初关学与蜀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以李二曲与杨甲仁为例
9
作者 张波 胡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0-55,共6页
李二曲与杨甲仁分别是清初关学和蜀学的重要代表学者。二人相识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刘丽虚是他们讨论话题最多的一位学者,特别是刘氏的工夫修养和所至境界。对于程朱、陆王之学,双方都反对门户之见,注重将阳明的心性本体与程朱的主敬... 李二曲与杨甲仁分别是清初关学和蜀学的重要代表学者。二人相识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刘丽虚是他们讨论话题最多的一位学者,特别是刘氏的工夫修养和所至境界。对于程朱、陆王之学,双方都反对门户之见,注重将阳明的心性本体与程朱的主敬穷理、存养省察工夫统而论之;强调本体与工夫相即不离,以及本体在逻辑上对工夫的优先性。而对于《四书反身录》,李二曲重在阐述杞宋“文献不足征”及其产生的后果,而杨甲仁则强调孔子“征”的能力。二人的交游与论学是清初关学与蜀学之间思想交流的一个典型案例,对于跨地域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二曲 杨甲仁 关学 蜀学
下载PDF
西部儒学中的蜀地思想翘楚
10
作者 单纯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1期19-25,37,共8页
蜀学之确立缘起于宋代四川苏姓父子三人,他们分享了中国文化“唐宋八大家”之美誉。从完整的中国学术谱系来看,蜀学之独领风骚则分别以汉代的扬雄、宋代的苏轼和近现代的尹昌衡为其标榜。扬雄的赋和拟经论著,苏轼的词、赋和文论,尹昌衡... 蜀学之确立缘起于宋代四川苏姓父子三人,他们分享了中国文化“唐宋八大家”之美誉。从完整的中国学术谱系来看,蜀学之独领风骚则分别以汉代的扬雄、宋代的苏轼和近现代的尹昌衡为其标榜。扬雄的赋和拟经论著,苏轼的词、赋和文论,尹昌衡的汉字哲学及咏史诗,均达到了他们各自时代中国学问和思想的高峰。虽形式上三位思想家皆以地域性学问名世,实质则为具有中国时代特征的公理化思想,是“学术乃天下公器”和“自由乃思想之生命”的划时代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学 拟经 以情解《易》 咏史之最
下载PDF
苏轼《书传》的解经与解经的文学性
11
作者 郭玉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宋代《书》学疑古之风是对汉、唐《书》学注疏之习的一种新变。苏轼《书传》的出现,开创了《尚书》研究的新领域。苏轼疑注,进而疑经,体现并推动宋代《书》学的疑古风气。苏轼的观点以"取其说"、"驳其说"、"... 宋代《书》学疑古之风是对汉、唐《书》学注疏之习的一种新变。苏轼《书传》的出现,开创了《尚书》研究的新领域。苏轼疑注,进而疑经,体现并推动宋代《书》学的疑古风气。苏轼的观点以"取其说"、"驳其说"、"备一说"三种方式在宋代《书》学中发生作用。作为文学家的苏轼解经时,往往不屑考证,甚至以臆说经,因此他解经时能够发挥衍义,大发议论,从而使《书传》解经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形成了他独特的解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书传》 《书》学 疑古 文学式解经
下载PDF
针刺头部腧穴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唐启盛 孙申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7-39,共3页
通过临床疗效判定、体感诱发电位(SEP)、全血SOD、血清MDA、血浆PGI2、TXA2等指标,观察了针刺头部腧穴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前、即刻、第2天、第15天的结果。发现针刺后即刻效应对肌力和SEP改善作用明显,在第... 通过临床疗效判定、体感诱发电位(SEP)、全血SOD、血清MDA、血浆PGI2、TXA2等指标,观察了针刺头部腧穴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前、即刻、第2天、第15天的结果。发现针刺后即刻效应对肌力和SEP改善作用明显,在第15天时各种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改善,较单纯西药组为优;针刺的即刻效应与调节脑细胞的兴奋-抑制过程有关,远期效应与消退脑水肿、增加脑细胞兴奋性作用有关。提示这是针刺头部腧穴能降低该病的复发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百会 曲鬓 脑梗塞
原文传递
疏血通注射液对局灶脑缺血自由基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璇 吴苏宁 张林亭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自体血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脑缺血(MCAO)模型。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各40只,制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治疗组于造模成功...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自体血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脑缺血(MCAO)模型。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各40只,制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治疗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尾静脉注射疏血通注射液,0.25ml/kg,1次/d;对照组、假手术组给予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3组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S,iNOS)活性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脑组织MDA、SOD、NOS、iNOS含量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在2d、3d、5d各时间点脑组织MDA含量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脑组织SOD、NOS、iNOS的活性各时间点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脑缺血 自由基
下载PDF
丁咯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任莉 柳志一 《当代医学》 2012年第5期137-138,共2页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40例应用丁咯地尔治疗,治疗组40例应用丁咯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是一种...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40例应用丁咯地尔治疗,治疗组40例应用丁咯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是一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咯地尔 疏血通注射液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舒血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闫莉 平芬 韩晓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探讨舒血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氧化/氧化失衡的影响。方法将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加用舒血宁治疗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各氧化指标的含量,并设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ECOPD... 目的探讨舒血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氧化/氧化失衡的影响。方法将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加用舒血宁治疗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各氧化指标的含量,并设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ECOPD患者SOD、GSH及VE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治疗后,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以上各指标改善更明显。结论AECOPD患者存在严重的氧化/抗氧化失衡,舒血宁注射液有助于纠正其氧化/抗氧化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氧化/抗氧化失衡 舒血宁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殷旭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8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1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次,1次/d)静脉注射。...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1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次,1次/d)静脉注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治疗组显效率为82.50%(33/40),对照组显效率为60.98%(25/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疏血通脉胶囊中医理论探源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泰 张志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95-2297,共3页
当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药物治疗是一个主要的方面。该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病"的范畴。总结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诊疗经验,结合现代人的生活饮食习惯,饮食不节也是发生中风的主要原因,因而在中... 当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药物治疗是一个主要的方面。该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病"的范畴。总结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诊疗经验,结合现代人的生活饮食习惯,饮食不节也是发生中风的主要原因,因而在中风的证型中,痰瘀阻络较为常见。而且当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瘀病机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疏血通脉胶囊根据现代老年人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特点,依据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经验,针对该病特点组方,以"痰瘀"论治,经实验及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文章就疏血通脉胶囊立方理论作一探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脉胶囊 痰瘀论治 探源
下载PDF
疏血通(水蛭、地龙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牛晓春 牛淑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9期124-125,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疏血通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糖皮质激素等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以疏血通6 ml入5%葡萄糖溶液每日静点,对照组给以复方丹参16 ml入5%葡萄糖溶液每日静点,2周后对比分析结果。结果疏血通治疗能明显... 目的对比观察疏血通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糖皮质激素等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以疏血通6 ml入5%葡萄糖溶液每日静点,对照组给以复方丹参16 ml入5%葡萄糖溶液每日静点,2周后对比分析结果。结果疏血通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尿蛋白含量及血Fg,CH,TG水平,明显提高ALB,其中尿蛋白、ALB、Fg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疏血通作为肾病综合征的辅助治疗药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疏血通 治疗
下载PDF
针刺与疏血通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友军 杨晓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4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与疏血通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2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100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10mg,1次/晚。对照组41例单硝酸异山梨酯60mg,1次/d;胸... [目的]观察针刺与疏血通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2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100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10mg,1次/晚。对照组41例单硝酸异山梨酯60mg,1次/d;胸痛发作时予硝酸甘油1mg,舌下含服。治疗组41例针刺(内关、心俞、厥阴俞、巨阙、膻中、膈俞、郄门、阿是穴);疏血通6m L,静脉注射,1/d。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ET-1、Hcy、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积分两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ET-1、Hcy水平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与疏血通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针刺 疏血通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钙 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 ET-1 Hcy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笔算数学》内容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全来 曹术存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4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笔算数学》是清末传教士狄考文编译的算术课本,曾在教会学校及中国学堂使用.该书流传广泛,影响较大,1892~1910年间,刊印30余次.介绍了《笔算数学》的内容和版本情况,并与《数学启蒙》进行了比较.通过对《笔算数学》的研究,不仅可以... 《笔算数学》是清末传教士狄考文编译的算术课本,曾在教会学校及中国学堂使用.该书流传广泛,影响较大,1892~1910年间,刊印30余次.介绍了《笔算数学》的内容和版本情况,并与《数学启蒙》进行了比较.通过对《笔算数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笔算数学》在中算转为西算的过渡时期所占的地位,而且有助于客观评价教会学校的数学教育在中国数学教育近代化上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算数学》 数学启蒙 狄考文 数学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