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尚书》看周代思想中的天与王朝更迭
1
作者 聂培德(芬兰) 齐畅(译) 张继军(校)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4,共5页
周人的理论中,天是一个至上的神。《尚书》最频繁的涉及天的功能是赏与罚,而这种功用主要是针对夏、商、周三代的。君主顺应天意,任用有德行的臣子就会得到天的眷顾而获得天命,得到帝国的人民与领地;反之,天就会降与惩罚,将天命转给一... 周人的理论中,天是一个至上的神。《尚书》最频繁的涉及天的功能是赏与罚,而这种功用主要是针对夏、商、周三代的。君主顺应天意,任用有德行的臣子就会得到天的眷顾而获得天命,得到帝国的人民与领地;反之,天就会降与惩罚,将天命转给一个新的有德之君,一个新的王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王朝更迭
下载PDF
夏仲康日食年代确定的研究史略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守贤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夏仲康日食年代的确定工作,已经进行了1300余年,得出了14个完全不同的结果,相互间差异很大。文章介绍了每个结果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并逐个进行了评价,指出这个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文章提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的三个基... 夏仲康日食年代的确定工作,已经进行了1300余年,得出了14个完全不同的结果,相互间差异很大。文章介绍了每个结果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并逐个进行了评价,指出这个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文章提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的三个基本出发点:(1)认定它是夏代的一次日全食观察记录,至少它是大食分日食的观察记录;(2)必须利用现代的日月历表,对子公元前第20至22世纪之间300年,在洛阳可见日食重新全部计算出来,并逐个进行筛选;(3)考虑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变化和地月系加速取值对日食本影轨迹的影响,并讨论减少或消除这种影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康日食 书经食 天文年代 天文学史
下载PDF
后现代女性主义文本——读《香港三部曲》 被引量:3
3
作者 荒林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1,共5页
施叔青长篇巨制"香港三部曲",以妓女黄得云施展身体和商业头脑改变命运为主线,书写香港百年沧桑历史,借喻欲望关系中身份纠缠情景,象征香港百年殖民与被殖民的复杂捏塑,书写性政治/殖民政治的复杂话语,体现后现代女性主义文... 施叔青长篇巨制"香港三部曲",以妓女黄得云施展身体和商业头脑改变命运为主线,书写香港百年沧桑历史,借喻欲望关系中身份纠缠情景,象征香港百年殖民与被殖民的复杂捏塑,书写性政治/殖民政治的复杂话语,体现后现代女性主义文本的包容与开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叔青 香港三部曲 后现代女性主义 性政治/殖民政治
下载PDF
李树青生平与伊黎、魏尔万合著之《土地经济学》的中译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清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79,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李树青的生平和他翻译伊黎与魏尔万合著之《土地经济学》一书的经过。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李树青将伊黎与魏尔万合著的《土地经济学》翻译成中文,是中国土地经济学界的一大盛事。研究结论:李树青在中国土地经... 研究目的:探讨李树青的生平和他翻译伊黎与魏尔万合著之《土地经济学》一书的经过。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李树青将伊黎与魏尔万合著的《土地经济学》翻译成中文,是中国土地经济学界的一大盛事。研究结论:李树青在中国土地经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树青 《土地经济学》 伊黎 魏尔万
下载PDF
论广府粤剧与华语小说的文体交融与变易——以《香港三部曲》为例
5
作者 曾令霞 《华文文学》 2023年第6期64-71,共8页
广府粤剧与华语小说文体交融在地域文学寻根、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小说文体扩张等方面意义深远。从史料与实证的角度看,华语小说《香港三部曲》的广府粤剧书写虚实边界模糊,粤剧从现实具象走向文学意象,与粤剧史料的描述产生了抵牾,进... 广府粤剧与华语小说文体交融在地域文学寻根、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小说文体扩张等方面意义深远。从史料与实证的角度看,华语小说《香港三部曲》的广府粤剧书写虚实边界模糊,粤剧从现实具象走向文学意象,与粤剧史料的描述产生了抵牾,进而在小说中产生不稳定的叙述,出现文体变易的倾向。本文以“优天影”、“神功戏”、“姜侠魂”三个粤剧符号为观察点,审视广府粤剧在华语小说中的虚实变易。广府粤剧与小说《香港三部曲》互文书写的意义体现在文化交融与文体渗透两方面: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粤剧作为地方性知识在香港地区的传播意义重大,其以华人地方文化对主流殖民文化与文化全球化进行了双重抵抗;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广府粤剧资源进入小说书写一方面参与了文本、文体的有效建设,另一面也存在着跨文体交融以及戏曲传承传播方面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叔青 《香港三部曲》 广府粤剧 华语小说 文体交融变易
下载PDF
世纪末“女妖”图鉴——《世纪末的华丽》与《愫细怨》中的都市女性想象 被引量:1
6
作者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104,共9页
当代台港女性作家对于都市女性的想象与书写是对“五四”女性写作精神的继承与超越,她们致力于还原当代都市的生活图景,通过世俗图景中的个体生存经验与精神际遇,审视性道德与观念的迭代以及此间产生的伦理悖论,一方面解构父权抒情传统... 当代台港女性作家对于都市女性的想象与书写是对“五四”女性写作精神的继承与超越,她们致力于还原当代都市的生活图景,通过世俗图景中的个体生存经验与精神际遇,审视性道德与观念的迭代以及此间产生的伦理悖论,一方面解构父权抒情传统,一方面反省复杂暧昧的现代道德与生活原则,她们书写的终极旨归还是对女性生存的关照,和对现代人文精神的呼应。朱天文与施叔青分别以台北和香港为背景,以写实主义的清醒锐利和现代主义的先锋精神,从两种截然不同的角度呈现世纪末的繁华中都市女性的想象与经验,对照出理想与现实的鸿沟,和背后都市文明的发展对女性精神际遇与生存状态的复杂影响,不乏省觉与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妖 原型 女性写作 朱天文 施叔青
下载PDF
充满张力的文化认同——《风前尘埃》中的殖民历史书写
7
作者 王璇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5,共7页
《风前尘埃》作为施叔青"台湾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描写了日据时期的一段历史。作品通过日本人的文化入侵、台湾人的认同转变、揭露"日台亲善"的虚伪面目,呈现出日本和中国台湾之间相互龃龉、充满张力的文化认同关系... 《风前尘埃》作为施叔青"台湾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描写了日据时期的一段历史。作品通过日本人的文化入侵、台湾人的认同转变、揭露"日台亲善"的虚伪面目,呈现出日本和中国台湾之间相互龃龉、充满张力的文化认同关系。施叔青对日本与中国台湾关系的书写,表现出日据时期日本对中国台湾的文化侵略和空间控制,从而揭露殖民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前尘埃》 施叔青 文化认同 日据历史书写 空间书写
下载PDF
宋代“豪横”势力的司法认知和处置逻辑——以《名公书判清明集》判词为中心
8
作者 钱宁峰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1年第4期93-109,共17页
《名公书判清明集》关键词统计分析显示,"豪横"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与宋代社会各层面广泛接触,既涉及官方群体,也涉及民间群体,成为司法名公始终关注的对象。宋代"豪横"势力在本质上属于黑恶势力,具有普遍性,但是不... 《名公书判清明集》关键词统计分析显示,"豪横"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与宋代社会各层面广泛接触,既涉及官方群体,也涉及民间群体,成为司法名公始终关注的对象。宋代"豪横"势力在本质上属于黑恶势力,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和其他恶势力相混淆。从法律角度来看,宋代"豪横"势力具有核心人员、依附人员、交结人员等层次性,以及逐利性和不法性等基本特征。从《名公书判清明集》判词中引用的法律条文和司法明公对"豪横"行为性质的认定两个方面来看,宋代"豪横"势力的违法犯罪行为始终是与财产相关联的。宋代"豪横"势力常常借助官方权力和民间暴力两种权力,并伪托合法外衣行事,因而在行为方式上更为隐秘。由于"豪横"势力的违法犯罪活动具有集团性特点,因此司法名公在处理"豪横"问题时具有特殊的司法行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豪横”势力 司法认知 处置逻辑 《名公书判清明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