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化与生活》创刊访谈录 |
李中法
李频
|
《中国出版史研究》
|
2016 |
0 |
|
2
|
译注及其文化解读——从周瘦鹃译注管窥民初的小说译介 |
李德超
王克非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9
|
|
3
|
基于语料库的周瘦鹃翻译风格研究 |
李婵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4
|
中国电影批评史上的张恨水 |
李斌
孙士俊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5
|
1958年周瘦鹃赴京事考辩及其一封佚信 |
包中华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爱情、忠贞与世俗现代性:论周瘦鹃中文首译哈代“回首”的反讽缺失 |
刘月洁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周瘦鹃集外文四篇及其释读 |
宫立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0 |
|
8
|
民初翻译规范影响下的周瘦鹃翻译研究 |
乔澄澈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9
|
被历史遮蔽的一种:周瘦鹃及其翻译小说 |
肖爱云
|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0
|
狼虎会——1920年代沪上文艺叙餐 |
曾安菁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1
|
|
11
|
身体政治与日常现代性:周瘦鹃社会讽喻小说的都市叙事 |
郑文惠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2
|
周瘦鹃与《半月》杂志——“消闲”文学与摩登海派文化(1921—1925) |
陈建华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3
|
“诗的小说”与抒情传统的回归——周瘦鹃在《紫罗兰》中的小说创作 |
陈建华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4
|
周瘦鹃盆景艺术论 |
崔晋余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5
|
戏仿的侦探小说与解殖民诉求——论周瘦鹃《临城劫车案中之福尔摩斯》 |
张锐雪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6
|
现代思想视域下回顾翻译家周瘦鹃的历史贡献 |
王丽云
|
《兰台世界》
|
2017 |
1
|
|
17
|
20世纪20年代另类“妇女问题”的呈现——论周瘦鹃在《快活林》《小申报》中的言情小说 |
黄诚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8
|
从“诗话”到“影戏话”——试论中国早期电影批评的传统文体特征 |
赵轩
|
《学术探索》
|
2018 |
1
|
|
19
|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域下周瘦鹃译介作品研究 |
王敏玲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20
|
专业眼光·才子笔墨·哀为主调——论周瘦鹃的翻译小说 |
孙超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