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短期疗效比较(英文)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树彦 陈宗祐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9,共8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共有35名患者在我院接受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其中32例为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组),1例为探查术,2例中转开腹。... 目的评估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共有35名患者在我院接受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其中32例为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组),1例为探查术,2例中转开腹。随机选取同期相同数量的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开放组。回顾性统计、比较两组的短期疗效,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组织病理学数据、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各为32例,其余3例(1例腹腔镜下探查术,2例中转开腹)独立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及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在组织病理学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肿瘤切缘:5 cmvs5 cm,P=0.664;清扫淋巴结数量:7vs8,P=0.228)。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手术时间(250 minvs180 min,P=0.006)、切口长度(10 cmvs20 cm,P<0.001)、术中输血需要(1例vs10例,P=0.003)、止痛剂使用量(12例vs25例,P=0.004)、术后住院天数(9.5 dvs11 d,P=0.008)、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术中出血量(200 mLvs200 mL,P=0.09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例vs6例,P=0.545)及术后引流量(507.5 mLvs669.0 mL,P=0.475)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尽管病例数量有限,本回顾性分析显示,在肿瘤学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面,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不亚于传统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肿瘤学安全性 短期疗效
下载PDF
3D与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珂诚 王鑫鑫 +6 位作者 卫勃 黄晓辉 胡翀 崔建新 郗洪庆 郭欣 陈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3D和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同一手术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6例胃癌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行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70例(3D组),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86例(2D组)... 目的对比分析3D和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同一手术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6例胃癌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行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70例(3D组),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86例(2D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与2D组相比,3D组病人手术时间更短[(232.9±95.8)min vs.(202.4±89.7)min,P=0.044],术中出血更少[(152.8±41.0)m L vs.(138.9±42.0)m L,P=0.039]。在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数、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获得与2D腹腔镜手术相近的临床短期疗效,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和减少了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2D腹腔镜 近期预后 胃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周迪 张勇 +3 位作者 龚伟 杨勇 刘颖斌 全志伟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年第7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新华医院普外科完成的12例双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术及同期25例常规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并发症、死亡率、住院时间、恢复进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新华医院普外科完成的12例双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术及同期25例常规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并发症、死亡率、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病理结果等临床指标。结果:12例双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术均获成功,双镜联合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开腹组,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胃镜在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肿瘤定位及协助操作的重要作用。对于体积较小的间质瘤,腹腔镜联合胃镜胃间质瘤切除术近期疗效肯定,是较为理想的微创术式,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胃镜 腹腔镜术 近期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短期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宪勇 张建立 王政坤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2010年1 74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64例行腹腔镜手术8,79例行开腹手术。结果:相对开腹组,腹腔镜组切口小([5.5±1.8)cm vs.(23±3.5)cm,P<0....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2010年1 74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64例行腹腔镜手术8,79例行开腹手术。结果:相对开腹组,腹腔镜组切口小([5.5±1.8)cm vs.(23±3.5)cm,P<0.01;]失血量少([110±41)ml vs.(350±56)ml,P<0.01);]术后阿片类镇痛剂使用例数少(179 vs.261,P<0.01);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1.9±0.9)天vs.(2.5±1.2)天,P<0.01;]肠道功能恢复快([2.5±0.6)天vs.(3.8±0.7)天,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6.5±1.3)天vs.(8.4±1.5)天,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15.7%vs.27.6%,P<0.01)。淋巴结清扫数量、标本切缘阳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安全可行,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疼痛轻、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短期疗效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春根 江泽辉 +5 位作者 李鹏洋 叶超 元小红 赵赫 伍绍明 刘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3-328,共6页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nucleoplasty,PCDN)治疗颈性眩晕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3年3月我科采用PCDN治疗颈椎病患者295例,其中颈性眩晕患者92例,61例获得2-3.9年(平均2.7±0.52...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nucleoplasty,PCDN)治疗颈性眩晕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3年3月我科采用PCDN治疗颈椎病患者295例,其中颈性眩晕患者92例,61例获得2-3.9年(平均2.7±0.52年)随访,男性20例,女性41例,年龄33-81岁,平均(57.28±10.55)岁,采用改良颈性眩晕及伴随症状评估量表评价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有效率。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61例患者的眩晕及伴随症状的平均改良评分分别为21.75±1.76、25.00±4.00、24.82±4.38、24.64±4.12分,均较术前(18.06±3.25分)明显上升,有效率分别为96.7%、75.4%、72.1%、72.1%。末次随访时,眩晕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的患者占72.1%(44/61),其中治疗节段包含C3/4或C4/5节段者43例(C4/5 30例,C3/4 4例,C3/4、C4/5 9例);C5/6、C6/7 1例。4例患者于术后12个月前后眩晕症状复发,复发率占6.6%,其中3例予以保守治疗,另1例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经治疗后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17例随访无效的患者中,4例患者术前TCD显示椎-基底动脉狭窄或椎动脉狭窄;5例患者年龄偏高,术前均合并有高血压病3级;其他患者原因不明。结论:利用PCDN治疗颈性眩晕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选择C3/4和/或C4/5节段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 颈性眩晕 近期临床疗效
下载PDF
Volar locking distal radius plates show better short-term results than other treatment options: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18
6
作者 Herwig Drobetz Lidia Koval +4 位作者 Patrick Weninger Ruth Luscombe Paula Jeffries Stefan Ehrendorfer Clare Heal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6年第10期687-694,共8页
AIM To compare the outcomes of displac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treated with volar locking plates and with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mobilisation with the outcomes of these fractures treated with modalities that necess... AIM To compare the outcomes of displac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treated with volar locking plates and with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mobilisation with the outcomes of these fractures treated with modalities that necessitate 6 wk wrist immobilisation.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single-centre trial was conducted with 56 patients who had a displaced radius fracture were randomised to treatment either with a volar locking plate(n = 29), or another treatment modality(n = 27; cast immobilisation with or without wires or external fixator). Outcomes were measured at 12 wk. Functional outcome scores measured were the 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 Score; 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s). Clinical outcomes were wrist range of motion and grip strength. Radiographic parameters were volar inclination and ulnar variance.RESULTS Patients in the volar locking plate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PRWE scores, ADL scores, grip strength and range of extension at three month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ll radi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volar locking plate group at 3 mo.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volar locking plates produced significantly better functional and clinical outcomes at 3 mo compared with other treatment modalities. Anatomical re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be preserved in the plating group. Level of evidence: 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AR LOCKING DISTAL RADIUS plate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Postoperative mobilisation DISTAL RADIUS fracture short-term outcome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头颈开窗植骨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松 韦标方 +1 位作者 郭霞霞 姜良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头颈开窗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观察PRP联合外科脱位头颈开窗植骨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ONFH)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 目的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头颈开窗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观察PRP联合外科脱位头颈开窗植骨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ONFH)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股骨头专科就诊的ONFH患者18例(22髋),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分为Ⅱc期髋7个,Ⅲa期髋10个,Ⅲb期髋5个。所有患者行PRP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头颈开窗术治疗,术后采用Harris进行疗效评价并计算优良率、改善率,且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40±3.12)个月,记录术前及术后疗效评价、影像学改变、随访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Ⅱc、Ⅲa、Ⅲb期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7.73±2.43)、(85.22±7.62)、(78.86±5.91)分]较术前[(74.23±7.30)、(72.82±5.31)、(69.37±6.13)分]均显著升高(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总Harris评分较术前亦显著升高[(86.84±6.44)vs(73.73±5.42)分,P=0.04]。优良率为90.91%,改善率为95.45%。术后均未见切口不愈合、感染、截骨处不愈合、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PRP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头颈开窗植骨术治疗围塌陷期ONFH短期效果良好,为治疗ONFH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外科脱位 股骨头坏死 短期疗效
下载PDF
喂养不耐受对早产儿近期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胡晓艳 常艳美 李在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喂养不耐受对早产儿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12月住院且符合研究标准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喂养不耐受,分为喂养不耐受组和喂养耐受组。回顾分析早产儿住院及随访至校正月龄6个月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1... 目的探讨喂养不耐受对早产儿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12月住院且符合研究标准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喂养不耐受,分为喂养不耐受组和喂养耐受组。回顾分析早产儿住院及随访至校正月龄6个月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12例早产儿,其中喂养不耐受组182例和喂养耐受组430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出生1周后贫血(OR=2.13,95%CI:1.29~3.51)、电解质紊乱(OR=1.75,95%CI:1.11~2.77)、胆汁淤积(OR=2.14,95%CI:1.21~3.80)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喂养不耐受与早产儿住院时间延长(β=5.88,P<0.001)、达全肠内营养日龄(β=7.67,P<0.001)及经口喂养日龄(β=7.34,P<0.001)延迟以及出院体质量增加(β=100.24,P=0.001)有相关性。纳入分析的随访病例共126例,其中喂养不耐受组和喂养耐受组各63例。喂养不耐受组在校正月龄6个月时的身长、体质量、头围及Peabody运动发育评估结果与喂养耐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增加早产儿住院期间贫血、电解质紊乱、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导致早产儿住院时间延长,达经口喂养日龄及全肠内营养日龄延迟;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需要长到较大体质量才能达出院标准;喂养不耐受对早产儿校正6月龄时的体格生长及运动发育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近期结局 随访 早产儿
下载PDF
不同性别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院内治疗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莉莉 高阳 +2 位作者 丁建 经子兰 马颖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7期1299-1302,1378,共5页
目的:观察首次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不同性别人群的在入院治疗及院内短期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初次确诊为AMI的患者271例,并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组180例... 目的:观察首次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不同性别人群的在入院治疗及院内短期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初次确诊为AMI的患者271例,并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组180例,女性组91例,统计其临床特征、入院后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情况,以及院内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分析总结两组患者各自的特点和差异。结果:女性患者的年龄要大于男性患者(63±14vs71±11,P<0.001),且同时更易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合并症(73.3%vs 58.2%,P<0.05)。女性患者的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长于男性(P<0.001),且入院后行PCI治疗的比例要明显低于男性患者(67%vs 79.4%,P<0.05)。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高于男性(11%vs 3.3%,OR:3.11,95%CI:1.53-7.15),但排除不均衡因素的影响后,男女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OR:2.11,95%CI:0.68-5.12)。结论:两性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入院后治疗及院内短期预后均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院内治疗及预后的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对女性高危人群的冠心病诊治知识普及和教育,且对入院后的女性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药物和介入手术治疗手段,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治疗 短期预后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立业 张超 +4 位作者 余佩武 曾冬竹 甘露 李艳 刘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646-164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LS)和开腹(OS)直肠癌根治术后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221例)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切...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LS)和开腹(OS)直肠癌根治术后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221例)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切缘病理学检查、并发症发生率、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等的差别。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175min,OS:146min,P<0.05),在清除淋巴结数目(LS:17个,OS:16个,P>0.05)、切缘阳性率(LS:1.4%,OS:2.7%,P>0.05)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失血量(LS:175mL,OS:146mL,P<0.05)和术后并发症(LS:17.8%,OS:22.6%,P<0.05)方面,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的恢复饮食时间、住院天数较开腹组明显缩短。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减少手术失血量、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较开腹组有着明显的优势,近期疗效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肿瘤 近期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肝脏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池其煜 石铮 +4 位作者 翁山耕 郑岩松 张志波 杨明智 陈有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706-711,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肝脏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细胞癌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减少选择偏倚采用逐一配对法进...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肝脏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细胞癌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减少选择偏倚采用逐一配对法进行配对,最终纳入腹腔镜组105例,开腹组105例。比较手术及术后的无瘤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8.68±2.82)d vs.(10.61±2.95)d,P<0.01],肝门阻断率更低(20.0%vs.41.0%,P<0.01),且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更早[(4.45±2.53)d vs.(5.40±2.43)d,P<0.01]。腹腔镜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87.54%、79.50%,开腹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91%、86.29%、76.37%(P=0.670)。腹腔镜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09%、60.16%、52.08%,开腹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48%、56.50%、48.13%(P=0.388)。结论:腹腔镜肝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LLR)治疗肝细胞癌安全可行,与开腹肝脏切除术(open liver resection,OLR)相比,具有相当的远期疗效,同时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肝门阻断率更低,且引流管拔除时间更早,显示较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脏切除术 肝细胞癌 短期疗效 长期疗效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gastric cancer surgery:Short-term outcome analysis after gastrectomy 被引量:13
12
作者 Ji Yeong An Yoo Min Kim +2 位作者 Min Ah Yun Byeong Hee Jeon Sung Hoon No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48期9410-9417,共8页
AIM: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gastrectomy on diabetes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early gastric cancer.METHODS:Data from 64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 AIM: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gastrectomy on diabetes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early gastric cancer.METHODS:Data from 64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All patients underwent curative gastrectomy(36 subtotal gastrectomy with gastroduodenostomy,16subtotal gastrectomy with gastrojejunostomy,12 total gastrectomy)and their phys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3,6 and 12 mo after surgery.RESULTS:Fasting blood glucose(FBS),HbA1c,insulin,C-peptide,and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estimated insulin resistanc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3mo after surgery,regardless of operation type,and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all measured values,except HbA1c,was sustained up to 12 mo postoperatively.Approximately 3.1%of patients stopped diabetes medication and had HbA1c<6.0%and FBS<126 mg/dL.54.7%of patients decreased their medication,and had reduced FBS or HbA1c.In multivariate analysis,good diabetic control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operation type,but was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duration.CONCLUSION:Diabetes improved in more than 50%of patien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after gastric cancer surgery.The degree of diabetes control was related to diabetes du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GASTRECTOMY GASTRIC cancer short-term outcome GLUCOSE control
下载PDF
T1期结直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追加补救腹腔镜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程璞 卢召 +3 位作者 黄飞 张明光 陈海鹏 郑朝旭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追加补救腹腔镜根治手术应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T1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完成的行补救腹腔镜根治手术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T1期结直肠癌患者... [目的]探讨追加补救腹腔镜根治手术应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T1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完成的行补救腹腔镜根治手术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T1期结直肠癌患者(补救根治术组)122例和直接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T1期结直肠癌(直接根治术组)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体质指数、ASA分级、手术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手术方式、失血量、检出淋巴结数量、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日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尽管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补救根治术组吻合口瘘发生风险增高。补救根治术组中患者更年轻并且男性患者较多,首次进食时间较早,术后大体标本发现淋巴结转移风险也较高(均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增加进行补救腹腔镜手术的困难程度。不过补救根治术组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同时要密切关注补救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但是对于非治愈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患者,补救手术是有益的并且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补救手术 腹腔镜根治术 结直肠癌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塞近期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珊珊 赵玉章 +4 位作者 柳华 黄琳峻 龙继发 王运峰 杜鑫 《西部医学》 2013年第6期840-84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塞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51例初发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其空腹高半胱氨酸(hcy)值分为非高同型半胱氨酸(NHhcy)组94例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组57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塞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51例初发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其空腹高半胱氨酸(hcy)值分为非高同型半胱氨酸(NHhcy)组94例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组57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I指数评分,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追踪观察。结果 NHhcy组及Hhcy组在入院时、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研究结果没有证据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塞 近期预后
下载PDF
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术近期疗效与学习曲线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旭辉 黎丹东 +2 位作者 李坛 夏磊 王世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的学习曲线,比较其不同时期与前外侧入路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76例初次THA患者,分为DAA...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的学习曲线,比较其不同时期与前外侧入路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76例初次THA患者,分为DAA前期组25例、后期组26例以及前外侧入路(anterior lateral approach,ALA)组25例,比较3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前及术后6、12、24周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的区别。[结果]DAA前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大于DAA后期组(P<0.05),术后6、12周Harris评分DAA前期组明显不及后期组(P<0.05),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DAA前期组大于后期组(P<0.05);两个DAA组较ALA组手术切口长度小、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长(P<0.05),术后6、12周Harris评分两个DAA组均优于ALA组(P<0.05),但术后24周Harris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DAA组的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较ALA组偏大(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DDA学习曲线在25例左右,之后手术技术更趋于成熟与稳定,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与ALA手术相比提高患者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前外侧入路 全髋置换术 早期疗效
原文传递
腰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东 王刚 +1 位作者 聂远 蒋代国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1期1610-1611,共2页
目的总结在腰椎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为该技术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腰椎间孔镜治疗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腰4—5间盘突出32例,腰5-骶1间盘突出14例,2个节段... 目的总结在腰椎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为该技术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腰椎间孔镜治疗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腰4—5间盘突出32例,腰5-骶1间盘突出14例,2个节段突出者2例,无3个以上节段患者。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后6个月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分。结果48例患者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107±20)min;术中出血量5-30ml,平均(15±2)ml;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前VAS评分平均为(6.40±0.15)分,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为(2.25±0.23)分,6个月的VAS评分为(2.45±0.19)分。6个月时2.5分以下45例,5.0分以上3例,疼痛VAS评分小于2.5分患者占93.8%。术后1例患者并发椎间盘炎,经抗炎治疗2周后缓解。1例术后疼痛不缓解患者4个月后在外院行开放手术。术后1例患者腰痛加剧,术后6周再次行椎间孔镜下手术,术后疼痛缓解。结论腰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对患者整体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内患者疼痛缓解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疼痛 短期疗效
下载PDF
免疫炎症因子及低FT3对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君燕 余方 +3 位作者 周晓庆 封献敬 刘泽宇 夏健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确定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卒中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确诊为AIS的青年患者325例。根据入院NIHSS评分分为轻型卒中组和重型卒中组;根据卒中后第14天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预... 目的确定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卒中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确诊为AIS的青年患者325例。根据入院NIHSS评分分为轻型卒中组和重型卒中组;根据卒中后第14天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结果。结果重型卒中组中白细胞、球蛋白、血糖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轻型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低于轻型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表明,高白细胞(≥7.1×10~9/L)和低FT3(<4.09 pmol/L)水平是重型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短期预后不良组白细胞、球蛋白、血糖、Fib水平、入院NIHSS评分和住院时间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白蛋白、FT3和A/G比值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回归分析表明,高白细胞(≥7.1×109/L)、低A/G比值(<1.56)和低FT3(<4.09 pmol/L)水平是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青年AIS患者中,较高的白细胞水平及较低的FT3水平是重型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而较高的白细胞水平及较低的FT3水平、A/G比值是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炎症因子 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 缺血性卒中 短期预后 青年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小丁 杨烈 +3 位作者 何承峻 李俊川 杨柳 陈廷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459-146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在地市级医院开展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49例)和开腹(45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的9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在地市级医院开展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49例)和开腹(45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的9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患者中转开腹2例,中转开腹率为4.1%。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及术后30 d总并发症发生率均较短或较低(P<0.05),手术时间较长(P=0.033);而2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除标本的长度、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及肿瘤距远切缘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根治效果,且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在地市级医院用于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阙宏亮 韩志坚 +6 位作者 耿亮 居小兵 陶俊 陈浩 孙黎 谭若芸 顾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6-621,627,共7页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ceased,DCD)肾移植受者近期预后供受体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本中心来源于DCD供肾肾移植手术的供受体临床资料,探讨影响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ceased,DCD)肾移植受者近期预后供受体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本中心来源于DCD供肾肾移植手术的供受体临床资料,探讨影响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发生率及术后1年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DCD供肾移植术后受者DGF发生率为2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DGF发生的供受体危险因素有供体为女性(P=0.019)、体重指数(P=0.027)、热缺血时间(P=0.044)、有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史(P=0.042)。而多因素分析结果也表明,供体年龄(P=0.027)及热缺血时间(P=0.042)为肾移植受者DGF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此外,与未发生DGF的受者相比,发生DGF者其术后住院时间延长(P=0.020),住院费用增加(P=0.012),且术后1年内急性排异未发生率较低(P<0.001)。对于肾移植术后1年受者e GFR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体年龄和受体术后1年内急性排异反应发生是术后1年受者e GFR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05和0.034)。结论:在DCD供肾移植中供体年龄和供肾热缺血时间是术后受者DGF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供体年龄及术后1年内急性排异反应发生是术后1年受者e GFR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评估潜在供体的各项指标时应将这类指标作为重点评估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肾移植 预后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VEGF和EGFR的表达与放射治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冯阳阳 白雪红 +3 位作者 海平 王艳阳 赵仁 折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58-2461,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VEGF和EGFR的表达与放射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73例,免疫组化SP法检测放射治疗前癌组织中HIF-1α、VEGF和EGFR的表达,分析其...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VEGF和EGFR的表达与放射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73例,免疫组化SP法检测放射治疗前癌组织中HIF-1α、VEGF和EGFR的表达,分析其与放射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HIF-1α、VEGF、EGFR在7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为分别70.0%、84.9%、80.8%。近期疗效相关的单因素分析显示HIF-1α表达情况与近期疗效显著相关(P=0.03);而多因素分析发现HIF-1α和EGFR表达情况与近期疗效显著相关(P=0.007和0.045)。结论:HIF-1α、VEGF和EGFR在食管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均高,HIF-1α和EGFR表达情况与近期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HIF-1Α VEGF EGFR 放射治疗 近期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