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译者的主体性看麦都思的《尚书》译本翻译策略 被引量:6
1
作者 容新霞 李新德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9-73,共5页
"文化转向"视野下的翻译理论充分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从忠实的"仆人"提升为具有创造性的"主人",译者的主体性决定了翻译文本的选择与翻译策略的取舍。在译者主体性关照下探讨英国新教传教士、汉学家... "文化转向"视野下的翻译理论充分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从忠实的"仆人"提升为具有创造性的"主人",译者的主体性决定了翻译文本的选择与翻译策略的取舍。在译者主体性关照下探讨英国新教传教士、汉学家麦都思《尚书》译本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分析麦都思的译者身份在翻译策略中的体现,以期能够为促进今日之中国典籍西译、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提升我们国家的软实力提供可资参照的历史经验,并为今日世界翻译的理论建构以及中国译学理论建设提供丰富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麦都思 译者主体性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古史“层累”与典籍译介——理雅各的《尚书》译本及其中国古史观
2
作者 刘立壹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19世纪来华西人携域外学术资源切入中国古史研究,提出了不同于当时中国本土学者的观点。汉学家理雅各不囿于当时的经学传统,在其《尚书》译本中阐述了中国古史观。本文围绕理雅各《尚书》译本,探讨了他的中国古史观及其思想根源,并尝试... 19世纪来华西人携域外学术资源切入中国古史研究,提出了不同于当时中国本土学者的观点。汉学家理雅各不囿于当时的经学传统,在其《尚书》译本中阐述了中国古史观。本文围绕理雅各《尚书》译本,探讨了他的中国古史观及其思想根源,并尝试从译介视角厘清其古史观借助译本在域内域外的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尚书》 古史 层累 典籍译介
原文传递
论冯秉正神父在上古史论争中所使用的学术方法
3
作者 李婷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126,共8页
18世纪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冯秉正神父,在华40余年,著作颇丰。他受康熙帝命令,曾编译十二卷《中国通史》,奠定了近代欧洲汉学历史研究。他用天文学方法讨论中国上古史纪年,以中国式的证明方式来证伪《竹书》和《路史》,以及他因中国上古史... 18世纪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冯秉正神父,在华40余年,著作颇丰。他受康熙帝命令,曾编译十二卷《中国通史》,奠定了近代欧洲汉学历史研究。他用天文学方法讨论中国上古史纪年,以中国式的证明方式来证伪《竹书》和《路史》,以及他因中国上古史纪年的影响而对《圣经》希腊七十子译本的选择,展示了他独特的学术方法和见解。该事件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17、18世纪来华传教士和西方学者之间有关上古史论争这一学术盛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纪年 希腊七十子译本 书经 诺亚洪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