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景观格局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风险分析——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15
1
作者 张学斌 石培基 +2 位作者 罗君 刘海龙 魏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0-419,共10页
合理评估流域生态风险,对于优化流域景观格局、建立流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流域生态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干旱内陆河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以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合ArcGIS的空间... 合理评估流域生态风险,对于优化流域景观格局、建立流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流域生态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干旱内陆河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以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合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0年,流域景观发生较大了变化,草地面积减少12.73×104hm2,未利用地面积增加15.59×104hm2;将生态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低生态风险区向流域上游不断迁移,面积减少31.89×104hm2,较低生态风险区向上游和中游不断延伸,面积增加29.30×104hm2,高生态风险区向下游不断扩展,面积增加58.69×104hm2;流域生态风险转换方式共有7种,低向高等级转化的总面积为122.56×104hm2,高向低等级转化的总面积为6.12×104hm2,生态风险呈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景观生态风险 石羊河流域
原文传递
石羊河流域环境现状及其演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92
2
作者 王琪 史基安 +1 位作者 张中宁 孟自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52,共7页
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蒸发强度大、地下水循环速度慢,加之近年来地表水供给量的严重不足,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引发了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盐渍化、沙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地下水位的下降与矿化度的增高存在着明显... 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蒸发强度大、地下水循环速度慢,加之近年来地表水供给量的严重不足,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引发了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盐渍化、沙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地下水位的下降与矿化度的增高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特别是流域下游地区地下水矿化度的增高趋势明显。根据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将石羊河流域地下水的动态类型划分为蒸发型、开采型、径流开采型、渗入型和蒸发开采型5种,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的实测资料,对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下降趋势和亏空状况进行模拟分析,表明该区近40a来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亏空量不断增加,并且具有明显的加速趋势。1960年武威和民勤盆地地下水亏空量为1 74×108m3,1998年已达4 52×108m3,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治理,预计2010年将达到6 7×108m3,这将对该区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地下水位 地下水亏空状况 水质 盐渍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分析——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97
3
作者 张胜武 石培基 王祖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2-148,共7页
在建立内陆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交互耦合的主要因素,并揭示了耦合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 在建立内陆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交互耦合的主要因素,并揭示了耦合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内部要素间的交互耦合是复杂的。其中,城镇人口增长较快、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胁迫水资源环境的主要因素,而总用水规模偏大、水资源管理落后以及水资源匮乏的本底条件是制约流域城镇化的主要原因。②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其变化曲线呈现出两个连续U型。第一个U型表明2001—2007年期间水资源环境对城镇化的约束力总体上是先变小、后变大的趋势。第二个U型在验证2007年《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出台后流域生态恶化趋势有所缓和的同时,警示继续加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以实现耦合协调的必要性。③各县(区)耦合度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空间差异,这与各县(区)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以及区域自然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水资源环境 耦合 石羊河流域
原文传递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 被引量:63
4
作者 佟玲 康绍忠 粟晓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8,共4页
根据甘肃省气象局石羊河流域的6个气象站近50年的观测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50年各月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分析了ET0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除武威与肃南站ET0呈逐年显著减少趋势外,其他各站的ET... 根据甘肃省气象局石羊河流域的6个气象站近50年的观测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50年各月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分析了ET0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除武威与肃南站ET0呈逐年显著减少趋势外,其他各站的ET0值均表现为逐年增加趋势,各个站ET020世纪90年代较80年代均有明显增加,说明气候变化对ET0的影响较大;并分析了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年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年蒸发量、海拔高度与ET0的相关性,各站ET0与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好;石羊河流域ET0空间变化也较大,从山区到绿洲平原ET0多年平均值呈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Penman—Monteith公式 ET0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石羊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预测 被引量:64
5
作者 岳东霞 杨超 +2 位作者 江宝骅 郭建军 徐晓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93-2003,共11页
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探讨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未来生态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变化,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该流域1992、2002年和2012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选取10个影响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利... 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探讨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未来生态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变化,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该流域1992、2002年和2012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选取10个影响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利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CA-Markov),以土地利用预测为切入点,对该流域2022年的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进行了模拟预测。首先基于1992—2002年数据预测了2012年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状况,并与当年实际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对比和验证,结果显示:Kappa系数为0.7956,说明本文所选用的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可靠,可以用于该流域土地利用预测;其次,以2012年为起始年,模拟预测了2022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并计算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结果显示:2022年石羊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与1992年、2002年和2012年相比整体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区域内部变化却呈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1992—2022年流域生态承载力总量以2002年为拐点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的生态承载力增加最为显著;预测可知,较2012年,2022年流域上游山区的林地、中游绿洲的建筑用地生态承载力均增加较快,且呈现较明显的斑块聚集,而中、下游绿洲区耕地、草地生态承载力增、减变化复杂,斑块分布较为离散和破碎;2012—2022年土地利用类型将发生频繁转换,导致流域生态承载力结构组成变化较大,其中未利用地的转出对2022年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增加贡献突出。研究结果表明自2002年以后,该流域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关井压田等生态工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该流域生态效益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生态承载力 CA-Markov 预测 时空格局
下载PDF
基于SPCA和遥感指数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动因分析——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61
6
作者 郭泽呈 魏伟 +3 位作者 庞素菲 李振亚 周俊菊 颉斌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58-2572,共15页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特征和遥感数据快速、客观、大面积观测的特点,采用遥感模型计算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等指标,并构建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对石羊河流...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特征和遥感数据快速、客观、大面积观测的特点,采用遥感模型计算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等指标,并构建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对石羊河流域2000和2016年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遥感指数空间分布来看,湿度和绿度指标均值在17年间呈增长趋势,证明该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变好,植被覆盖率变大;干度指标均值有所下降,表明该流域地表裸露程度有所降低;而与植被和水资源关系密切的地表温度均值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该流域水热平衡差异进一步增加,对未来生态脆弱性影响显著;(2)从全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来看,该流域主要以强度和中度脆弱为主,17年间生态脆弱性整体上呈缓慢降低趋势;(3)从不同的海拔生态脆弱性分布来看,中山区(1000—2000m)最高,高中山区(2000—3000m)次之,高山区(>3000m)最低,17年间中山区生态脆弱性有所下降,而高中山区与高山区却呈上升的趋势;(4)从不同的行政区划生态脆弱性来看,金川区、凉州区、永昌县、民勤县和古浪县整体上处于中度和强度脆弱水平,而天祝县和肃南县处于轻度和微度脆弱水平;(5)从生态脆弱性的演变动因来看,4个指标对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性影响均为显著。2000年生态脆弱性的主导影响因子依次为热度>湿度>绿度>干度,而2016年为热度>干度>绿度>湿度。总的来看,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程度近年来有所降低,但综合治理工作仍任重道远。本文的遥感方法和分析思路对该流域生态脆弱性保护及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遥感指数 空间主成分分析 时空演变 动因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及其位移 被引量:54
7
作者 常兆丰 韩福贵 +2 位作者 仲生年 赵明 梁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石羊河流域下游自汉代以来逐渐沙漠化,生态环境退化。其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特征构筑了封闭的内陆河流域;水蚀是内陆河流域沙漠化的开始,上游集流区为中、下游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水资源的减少使得中、下游大面积湖积沙沙漠化。人为因素... 石羊河流域下游自汉代以来逐渐沙漠化,生态环境退化。其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特征构筑了封闭的内陆河流域;水蚀是内陆河流域沙漠化的开始,上游集流区为中、下游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水资源的减少使得中、下游大面积湖积沙沙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有:农业开发是引起水资源减少的关键,巩固边塞是引起河西走廊农业开发和耕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战争对石羊河流域生态退化的影响不可忽视。石羊河下游民勤县在自汉代以来沙漠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人为因素不断增强。20世纪中期以来,尤其是1958年红崖山水库建成以来,沙漠化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下游 生态环境退化 石羊河流域 内陆河流域 位移 农业开发 1958年 沙漠化过程 地形特征 耕地面积 河西走廊 生态退化 历史过程 20世纪 主导地位 水资源 民勤县 汉代 上游 水库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58
8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1 位作者 冯海春 王旭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40-1950,共11页
论文以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植被指数、水文、气候、交通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人居环境指数(HEI),利用GIS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进... 论文以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植被指数、水文、气候、交通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人居环境指数(HEI),利用GIS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13~84.32之间,整体分布格局为: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适宜性依次降低,适宜、较适宜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中游和中下游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很大。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在石羊河各支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流域内居民点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状况与人口密度呈对数关系,确定系数达到0.851 2,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居环境评价值与单位面积GDP确定系数达到0.845 4,与道路网密度关系不显著,受道路制约程度较小。一些居民点分布在人居环境恶劣区域,一些村镇分布在靠近沙漠区域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滞后,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这部分村落需要异地搬迁以便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人居环境适宜性 干旱内陆地区 石羊河流域
原文传递
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定量评估及空间差异 被引量:55
9
作者 王玉纯 赵军 +1 位作者 付杰文 魏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637-4648,共12页
水源涵养功能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采用In VEST模型,通过参数本地化,定量评估了石羊河流域产水量及水源涵养功能,在此基础上对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进行分级,通过模拟不同退耕情景,分析其产水量及水... 水源涵养功能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采用In VEST模型,通过参数本地化,定量评估了石羊河流域产水量及水源涵养功能,在此基础上对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进行分级,通过模拟不同退耕情景,分析其产水量及水源涵养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In VEST模型中的Zhang系数为2.1时,研究区产水量模拟效果最佳;研究区2015年单元平均产水深度值为60.90 mm,产水总量为24.71×10~8m^3;单元平均水源涵养量为23.97 mm,水源涵养总量为1.35×10~8m^3;单元产水深度与单元平均水源涵养量空间分布均呈现出南高北低的趋势;研究区不同地类单元水源涵养能力以林地最强,草地的水源涵养总量最大。(2)研究区内水源涵养功能一般重要级别区域占总面积的53.94%,极重要和高度重要级别共占总面积的22.40%。(3)根据不同退耕模式情景模拟结果,研究区林地面积最大时,单元水源涵养量及水源涵养总量均最高;随着林地、草地面积的增加,产水量有所减少,且林地面积最大时,产水量最少;基于最小模糊度法,确定了研究区合理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INVEST模型 产水量 石羊河流域 退耕还林还草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近45年气温和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52
10
作者 李玲萍 杨永龙 钱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5-710,共6页
利用1961-2005年石羊河流域上游(古浪)、中游(凉州区)、下游(民勤)当地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5年来,流域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80年代气温呈降低的趋势,而9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气... 利用1961-2005年石羊河流域上游(古浪)、中游(凉州区)、下游(民勤)当地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5年来,流域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80年代气温呈降低的趋势,而9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冬季和秋季增温的贡献。降水总体上呈相对增多趋势,上、中、下游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降水分布不均。流域内降水量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石羊河流域平均气温异常偏暖集中在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异常偏冷集中在60年代末;石羊河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出现在70年代和90年代,异常偏少出现在6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石羊河流域
原文传递
近50年来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8
11
作者 丁贞玉 马金珠 +1 位作者 张宝军 赵鑫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9-784,共6页
采用Mann-Kendall及Meyer小波分析法,对石羊河流域乌鞘岭、武威、永昌、民勤气象站近50年来气温、降水逐月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1987年以后,气温升幅显著;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流域中游武... 采用Mann-Kendall及Meyer小波分析法,对石羊河流域乌鞘岭、武威、永昌、民勤气象站近50年来气温、降水逐月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1987年以后,气温升幅显著;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流域中游武威、永昌地区近年来一直处于降水偏多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波动上升更为突出。石羊河流域各站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周期基本一致,其中年平均气温普遍存在约28年、24-26年、19-20年和14年以及9-11年的中长周期以及7年左右和2-3年的短周期;而年降水量存在约28年、25年和22年的中长周期以及10年左右的较短周期,并且还存在4-6年和2-4年的短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MANN-KENDALL法 小波分析 石羊河流域 甘肃
原文传递
石羊河流域多目标水资源配置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49
12
作者 粟晓玲 康绍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8-132,共5页
石羊河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降雨稀少,生态环境脆弱,水是控制生态系统演变和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子,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遵循生态平衡原则、效率原则以及公平性原则,以流域生态需水满足度最大为... 石羊河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降雨稀少,生态环境脆弱,水是控制生态系统演变和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子,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遵循生态平衡原则、效率原则以及公平性原则,以流域生态需水满足度最大为生态目标、流域总的净效益最大为经济目标、流域内各计算单元人均净效益变率的均方差最小为社会公平目标,建立了水资源配置多目标评价函数。从供水、节水、结构调整、虚拟水等措施假设不同的水资源模拟配置情景,通过计算单元优化配置模型和水资源转化模拟模型的耦合模型得到各方案的配置结果,由多目标评价函数评价各方案的优劣,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多目标优化 模型 配置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3S的石羊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徐昔保 张建明 +1 位作者 祁永安 年雁云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4,共4页
生态功能区划是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 ,可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确定生态功能区划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 ,探讨利用 3S技术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 ,... 生态功能区划是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 ,可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确定生态功能区划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 ,探讨利用 3S技术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 ,分析各功能区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划 石羊河流域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生态恢复 生态系统 自然资源 持续利用 科学管理 原则 依据
原文传递
基于SPI的石羊河流域气候干湿变化及干旱事件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张利利 周俊菊 +2 位作者 张恒玮 王蓓 曹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96-1007,共12页
利用石羊河流域4个气象站1960—2013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游程理论等方法,分析石羊河流域近54年的气候干湿变化及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SPI对降水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存在较大差... 利用石羊河流域4个气象站1960—2013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游程理论等方法,分析石羊河流域近54年的气候干湿变化及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SPI对降水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时间尺度越小,SPI对一次降水的反应越明显。2石羊河流域年代际、年际和季的SPI在波动中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冬季湿润化速度最快,对年湿润化过程的贡献最显著。31960—2013年,石羊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持续时间、干旱程度和干旱强度均呈减少趋势,且波动渐趋平缓;石羊河流域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最严重的时期分别为1964—1965年和1962—1964年。4两种时间尺度干旱事件持续时间的减少速度从上游至下游均逐渐变慢,上游乌鞘岭地区是农业干旱持续时间最长区域,永昌和下游民勤地区是水文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区域;两种时间尺度干旱事件干旱程度减少速度最快区域均在上游乌鞘岭地区;武威和民勤地区3月尺度干旱强度稍有上升,其它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干旱强度均呈下降趋势,永昌地区是多尺度干旱事件干旱强度较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干旱事件 标准化降水指数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西北干旱内陆区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5
15
作者 马黎华 康绍忠 粟晓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5-130,共6页
基于1991~2004年的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中的用水数据,采用信息熵描述用水结构的演变,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用水结构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的用水结构特点是以农业用水为主,工业、生活及生态用水比例小;1991年以来总用水量... 基于1991~2004年的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中的用水数据,采用信息熵描述用水结构的演变,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用水结构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的用水结构特点是以农业用水为主,工业、生活及生态用水比例小;1991年以来总用水量变化不明显,农业用水比例降低,工业、生活用水比例相应增加;用水结构信息熵结果表明:金昌市的用水结构信息熵显著增加,而武威市和全流域的未来趋势不明显;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社会经济因子是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因此,石羊河流域应继续加大用水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关井压田和节水技术的推广降低农业用水比例,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用水结构 信息熵 因子分析 农业用水
下载PDF
2000—2010年石羊河流域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45
16
作者 李传华 赵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2-718,共7页
基于MODIS卫星遥感数据,研究石羊河流域2000—2010年植被NPP的时空分布与变异特征,分析其与气候变化和人为影响的关系,并建立NPP人为影响模型。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NPP总量先升后降,在2002年达到顶点,再逐年下降,但下降过程中呈现一种... 基于MODIS卫星遥感数据,研究石羊河流域2000—2010年植被NPP的时空分布与变异特征,分析其与气候变化和人为影响的关系,并建立NPP人为影响模型。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NPP总量先升后降,在2002年达到顶点,再逐年下降,但下降过程中呈现一种周期起伏特征;整体来看,NPP变化与降雨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与气温相关性不明显;局部地区来看,NPP与降雨显著相关,有些地区NPP与气温相关性也较强;年降雨量相关分界线为380与170mm,>380mm的地区气温为主导因子,介于170~380m的地区主导因子是降雨,<170mm的地区,降雨与人为影响共同主导。分析表明,2000—2010年,在人为作用下,石羊河流域植被NPP值年际增加量为2353.86gC·m-2·a-1,表明该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实施后,植被覆盖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从植被类型来看,草地受人为影响的正向与负向作用均最为剧烈;农田受人为影响也很明显,耕种方式的改进与管理措施提高使NPP增加;绿洲边缘的戈壁植被、盐碱地植被、沙地植被、林地等受人为影响基本为正向,植被覆盖面积与质量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NPP 变异系数 驱动因子 相关分析 人为影响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结构和空间统计方法的绿洲区生态风险分析——以石羊河武威、民勤绿洲为例 被引量:43
17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2 位作者 雷莉 周俊菊 颉斌斌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23-2035,共13页
论文以石羊河流域武威、民勤绿洲为研究区域,在Arc GIS 10.0、Arc View 3.2软件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技术支持下,采用干扰度指数、景观脆弱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等指数,并通过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度之间的关系,将各... 论文以石羊河流域武威、民勤绿洲为研究区域,在Arc GIS 10.0、Arc View 3.2软件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技术支持下,采用干扰度指数、景观脆弱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等指数,并通过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度之间的关系,将各景观指数进行栅格叠置运算,从而构建生态风险度,在此基础上,利用GIS局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分析了绿洲区景观结构格局和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聚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城乡用地快速扩展的同时,耕地和草地景观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优势景观类型由耕地、草地向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变;2武威绿洲生态风险经历了从较高到中度的转变,生态风险整体趋于好转,而民勤绿洲生态风险从中/较高到较高/高变化,生态风险有所恶化;3武威绿洲主要为高于平均值的要素趋于聚集,表现为低生态风险小区高度聚集,且聚集度有上升的趋势,而民勤绿洲则主要为低于平均值的要素趋于聚集,高生态风险小区高度聚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面积增大、空间扩展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景观结构 空间统计 绿洲区 石羊河流域
原文传递
从Mann-Kendall特征看石羊河流域降水量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40
18
作者 郭小芹 刘明春 +1 位作者 钱莉 周文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3-599,共7页
以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从建站到2008年逐月降水量资料为基础,从mann-kendall方法入手,分析了降水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降水量变化存在地理差异,上游明显减少(Zc=-0.561),中游略有增加,下游略有减少。流域年降水... 以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从建站到2008年逐月降水量资料为基础,从mann-kendall方法入手,分析了降水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降水量变化存在地理差异,上游明显减少(Zc=-0.561),中游略有增加,下游略有减少。流域年降水量呈波动性变化,在近十年间流域的增湿非常明显,气候变化趋于暖湿性。年内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8月份降水量极不稳定,季节性降水差异明显。此外上下游降水分别存在准17 a、准9 a的周期震荡,而中游则同时兼顾这两种主周期变化。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由南向北递减,形成"乌鞘岭>古浪>永昌>武威>民勤"的降水递减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降水量 Mann—Kendall检验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基于变异系数的植被NPP人为影响定量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9
19
作者 李传华 赵军 +1 位作者 师银芳 胡秀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034-4044,共11页
人类活动是NPP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定量计算NPP人为影响值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提出基于变异系数法的NPP人为影响模型,对其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计算流程等进行了阐述,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该流域NPP人为影响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 人类活动是NPP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定量计算NPP人为影响值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提出基于变异系数法的NPP人为影响模型,对其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计算流程等进行了阐述,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该流域NPP人为影响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该模型基于一种间接计算的思想回避了人为作用的复杂过程,模型理论科学,以变异系数为参数,所需参数少,技术可行,计算结果为NPP值,易于定量评价。(2)2000—2010年期间,石羊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植被NPP的影响广泛而严重,年均影响值大于40g C m^(-2)a^(-1)的面积占96.21%,影响程度严重以上占26.94%。NPP人为正负影响均较大,正影响年均为1.63×106g C m^(-2)a^(-1),负影响年均为1.21×106g C m^(-2)a^(-1),年均净增加4.20×105g C m^(-2)a^(-1);正向平均影响强度为136.84 g C m^(-2)a^(-1),负向平均影响强度为100.32 g C m^(-2)a^(-1),全流域表现为正影响。(3)凉州区是人为影响最为剧烈的地区,表现为强烈正影响;其次是天祝县,为强烈负影响;接下来是民勤县,表现为正影响;其它县区依次是永昌、古浪、肃南和金昌。(4)2000—2010期间,NPP人为影响值变化较大,人为活动减弱面积占53.90%,增加占46.10%;影响值正向减弱8.12×105g C m^(-2)a^(-1),负向减弱8.07×105g C m^(-2)a^(-1),正向增强8.02×105g C m^(-2)a^(-1),负向增强3.94×105g C m^(-2)a^(-1),人为活动影响净减少4.25×105g C m^(-2)a^(-1),人为作用总体呈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变异系数 人为影响模型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SRP模型的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39
20
作者 贾晶晶 赵军 +2 位作者 王建邦 高超 常若莹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1,共8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日益显现。文中通过SRP概念模型构建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定量地对石羊河流域2005、2010、2015年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日益显现。文中通过SRP概念模型构建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定量地对石羊河流域2005、2010、2015年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程度整体处于重度脆弱水平;2)空间上,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性总体分布呈从上游到下游明显加重的趋势,重度脆弱面积和极度脆弱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较大;时间上,流域在2005~2015年间生态状况总体呈轻微转好的态势;3)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性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概念模型 石羊河流域 生态脆弱性 空间自相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