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道光前期(1821~1839)广东对海难救助之研究——以欧洲船只、船员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嘉辉 《海洋史研究》 2015年第2期149-171,共23页
引言近年海洋史学的兴起,为历史研究带来新的启示,对于东亚特别是中国历史研究的影响亦与日俱增。海难研究”作为海洋史学的一环,又于近代中国史研究有重要意义。一些重大国际交涉问题,例如1871年琉球宫古岛民漂流到台湾被杀害,引发日本... 引言近年海洋史学的兴起,为历史研究带来新的启示,对于东亚特别是中国历史研究的影响亦与日俱增。海难研究”作为海洋史学的一环,又于近代中国史研究有重要意义。一些重大国际交涉问题,例如1871年琉球宫古岛民漂流到台湾被杀害,引发日本于1874年出兵台湾,造成其后中、日交涉的影响最巨。再者,条约体制下的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三十四款(1844)、中法五月通商章程三十六款(1844~1845)、中英天津条约五十六款(1858)皆专设有关海难的“保护”“救护”,可见海难作为外交问题的处理,是探讨近代中国外交转变的重要切入点。道光前期(1821~1839)即鸦片战争前夕,为近代中国的开端,在探究近代中国发展轨迹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难救助 前期 近代中国 船只 欧洲 广东 船员 中国历史
下载PDF
清代前期广州口岸海难救助 被引量:2
2
作者 冷东 邢思琳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8-23,共6页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朝建立"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广州口岸制度,成为中西重要贸易体系及文化交流中心。中国丰饶物产和巨大市场吸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船蜂拥而至,而在技术、设备、导航、通讯、气象等落后条件下的帆船时代...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朝建立"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广州口岸制度,成为中西重要贸易体系及文化交流中心。中国丰饶物产和巨大市场吸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船蜂拥而至,而在技术、设备、导航、通讯、气象等落后条件下的帆船时代,长途航行中的惊涛骇浪,加之战争海盗等人为因素,海难频繁,给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清朝政府主要通过海防体系、粤海关、广州十三行与民间力量参与海难救助,外国船只也参与了海难救助,有助于中外贸易的顺利进行,成为近代海事救助体系完善的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难 救助 十三行 粤海关
下载PDF
言语不通,讯无别故:清代前中期奏折之“译讯”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灵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8-135,共8页
“译讯”是清代“夷务”处理程序之一,清代前中期的“夷务”奏报中有不少关于“难夷”事务的“译讯”记录,从中可观察到这一时期中外交流与沟通情状。整理细读《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相关奏折可以发现,1811年之前“难夷”事... “译讯”是清代“夷务”处理程序之一,清代前中期的“夷务”奏报中有不少关于“难夷”事务的“译讯”记录,从中可观察到这一时期中外交流与沟通情状。整理细读《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相关奏折可以发现,1811年之前“难夷”事务奏报多以记述抚恤发遣事项为主,之后的奏报则对“译讯”费墨较多。面对“言语不通”之困境,清政府“译”之举措主要包括“比对手势”“授与纸笔”及传唤多位通事、转送他处等多种方式,而“讯”之结果多为“并无别故”。对“难夷”讯问明确的日益重视,反映出清廷对传教、私货交易、兵船来犯等“夷务”的防范逐步增强,而“难夷”等“夷务”的日趋繁杂,更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清廷认识到“译”的迫切。纵然清廷“夷务”态度和翻译认识的转变充满被动与无奈,却是晚清翻译高潮形成的铺垫和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夷务” “难夷”救助 “译讯”
下载PDF
民国时期潮汕善堂参与船难救援探析——以报刊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欧俊勇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5-50,92,共7页
潮汕善堂是卓具潮汕本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间慈善机构。近代以来,潮汕地区的商贸与移民等因素推动潮汕航运业的发展,但由于地理气候、科技落后、管理不善等原因,船难事故经常发生。在船难救援过程中,善堂有组织地抢救伤员、提供物资经费... 潮汕善堂是卓具潮汕本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间慈善机构。近代以来,潮汕地区的商贸与移民等因素推动潮汕航运业的发展,但由于地理气候、科技落后、管理不善等原因,船难事故经常发生。在船难救援过程中,善堂有组织地抢救伤员、提供物资经费、打捞溺亡尸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事后事故处理中,他们又扮演着政府与受害群体的调停角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功能和角色的转变折射出传统慈善组织的社会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潮汕善堂 船难救援 社会转型
下载PDF
水上救生:海难救助视角下的清朝前期内河船难救助制度
5
作者 周向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4-91,112,共9页
清朝前期,内河船难救助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官办救生船的设置修造及经费来源;第二,官办救生船之监管督察;第三,官办救生船的救助措施与方式。通过上述制度,内河船难救助被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成为清朝... 清朝前期,内河船难救助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官办救生船的设置修造及经费来源;第二,官办救生船之监管督察;第三,官办救生船的救助措施与方式。通过上述制度,内河船难救助被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成为清朝海难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前期 内河船难救助制度 官办救生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