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潮汕善堂参与船难救援探析——以报刊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欧俊勇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5-50,92,共7页
潮汕善堂是卓具潮汕本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间慈善机构。近代以来,潮汕地区的商贸与移民等因素推动潮汕航运业的发展,但由于地理气候、科技落后、管理不善等原因,船难事故经常发生。在船难救援过程中,善堂有组织地抢救伤员、提供物资经费... 潮汕善堂是卓具潮汕本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间慈善机构。近代以来,潮汕地区的商贸与移民等因素推动潮汕航运业的发展,但由于地理气候、科技落后、管理不善等原因,船难事故经常发生。在船难救援过程中,善堂有组织地抢救伤员、提供物资经费、打捞溺亡尸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事后事故处理中,他们又扮演着政府与受害群体的调停角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功能和角色的转变折射出传统慈善组织的社会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潮汕善堂 船难救援 社会转型
下载PDF
“矜恤远人”:清朝前期的外籍船难救助制度
2
作者 周向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63-73,共11页
清朝是中国传统海难救助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清政府积极立法,将外籍船难救助纳入了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从思想社会语境、船难救助主体与救护费用、难夷居留中国期间的赈恤、难夷的遣返等方面对清朝外籍船难救助的情况进行探讨,认为... 清朝是中国传统海难救助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清政府积极立法,将外籍船难救助纳入了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从思想社会语境、船难救助主体与救护费用、难夷居留中国期间的赈恤、难夷的遣返等方面对清朝外籍船难救助的情况进行探讨,认为其是伦理道德下的国家政治外交活动。该救助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利于保障外籍漂流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维护清朝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前期 外籍船难 船难救助制度 天下体系
下载PDF
水上救生:海难救助视角下的清朝前期内河船难救助制度
3
作者 周向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4-91,112,共9页
清朝前期,内河船难救助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官办救生船的设置修造及经费来源;第二,官办救生船之监管督察;第三,官办救生船的救助措施与方式。通过上述制度,内河船难救助被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成为清朝... 清朝前期,内河船难救助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官办救生船的设置修造及经费来源;第二,官办救生船之监管督察;第三,官办救生船的救助措施与方式。通过上述制度,内河船难救助被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成为清朝海难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前期 内河船难救助制度 官办救生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