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易焊接高强度高韧性船体钢的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杨才福 张永权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0-54,共5页
介绍了新一代高强度船体钢的最新发展、强韧性特点及其强韧化机理。通过大幅度降低钢中碳含量 ,利用铜的时效析出强化作用以及铌的微合金化作用 ,获得了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焊接性的新一代船体钢。铜的时效硬化是该钢最显著的特点... 介绍了新一代高强度船体钢的最新发展、强韧性特点及其强韧化机理。通过大幅度降低钢中碳含量 ,利用铜的时效析出强化作用以及铌的微合金化作用 ,获得了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焊接性的新一代船体钢。铜的时效硬化是该钢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钢中添加 1%以上的铜 ,通过时效处理使其在基体中析出细小弥散的ε- Cu颗粒 ,可使钢的屈服强度提高 2 70~ 35 0 MPa。基于此研究结果 ,开发出了一种屈服强度高于6 0 0 MPa、- 40℃冲击功超过 2 5 0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钢 时效硬化 焊接性
下载PDF
大线能量焊接船体钢的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杨才福 柴锋 苏航 《上海金属》 CAS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大线能量焊接时由于高温停留时间长、相变冷却速度慢,焊接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得到侧板条铁素体为主的组织,韧性恶化。降低钢中的C含量及碳当量(Ceq)、细化焊接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尺寸以及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是发展大线能... 大线能量焊接时由于高温停留时间长、相变冷却速度慢,焊接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得到侧板条铁素体为主的组织,韧性恶化。降低钢中的C含量及碳当量(Ceq)、细化焊接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尺寸以及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是发展大线能量焊接用钢的主要技术措施。"氧化物冶金"技术利用钢中细小的氧化物,通过促进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明显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成为大线能量焊接用钢最有效的技术途径。实验结果表明:Ti-Mg复合处理明显细化钢中氧化物颗粒尺寸,促进了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在100~200kJ/cm的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粗晶热影响区得到针状铁素体为主的组织,-20℃冲击功达到350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线能量焊接 船体钢 氧化物冶金 焊接热影响区 低温韧性
下载PDF
船体结构用高强韧特厚钢板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沈俊昶 杨才福 +2 位作者 张永权 李丽 侯家平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04年第5期1-4,共4页
研究开发了80mm高强韧特厚钢板,并对工业试制钢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iCrMoV合金系进行成分设计,工业试制的船体结构用高强韧特厚钢板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显示出高的上平台冲击功和良好的低温韧性。
关键词 船体钢 强度 冲击韧性 断口形貌
下载PDF
高性能铜沉淀硬化船体钢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才福 苏航 +2 位作者 李丽 柴峰 张永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1期211-216,共6页
通过大幅度降低钢中碳含量,利用铜的时效析出强化作用以及铌的微合金化作用,在碳含量小于0.06%(质量分数)时,获得了屈服强度高于600MPa、-40℃时冲击功超过250J、可实现0℃不预热焊接的高性能新型船体结构钢。实验表明:在钢体中加入1%(... 通过大幅度降低钢中碳含量,利用铜的时效析出强化作用以及铌的微合金化作用,在碳含量小于0.06%(质量分数)时,获得了屈服强度高于600MPa、-40℃时冲击功超过250J、可实现0℃不预热焊接的高性能新型船体结构钢。实验表明:在钢体中加入1%(质量分数)的铜可使其屈服强度增大270~350MPa。该钢的应用可望大幅降低大型船体的建造成本,代表了新一代船体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钢 时效硬化 焊接性
下载PDF
超高强度船体钢中马氏体/奥氏体的演变 被引量:6
5
作者 聂燚 尚成嘉 +2 位作者 陈辉 王学敏 贺信莱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5,共5页
利用彩色金相法研究了TMCP(Thermal-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工艺生产的超高强度船体海洋工程钢中马氏体/奥氏体(M/A)在等温过程、连续冷却过程和回火时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M/A的形态尺寸与分布主要取决于组织转变的温度,加长转变... 利用彩色金相法研究了TMCP(Thermal-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工艺生产的超高强度船体海洋工程钢中马氏体/奥氏体(M/A)在等温过程、连续冷却过程和回火时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M/A的形态尺寸与分布主要取决于组织转变的温度,加长转变的时间长只对0.5μm以下微粒状M/A略有影响。冷却速度低于2℃/s时会形成尺寸在2μm以上较大的M/A,对钢的韧性有损害。另外,回火过程中尤其是600℃以上回火时,M/A的总量明显减少,M/A球团化趋势明显,M/A个体尺寸有明显增大,对钢的韧性起到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奥氏体 组织 冲击韧性 回火 TMCP 船体钢
原文传递
钛合金与钢的电偶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司卫华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3年第2期34-38,共5页
研究了TA28、Ti6321钛合金以及921A、907A船体结构钢在海水环境中的腐蚀特性及电化学行为,对两种钛合金与船体钢之间多面积比条件下的电偶腐蚀行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钛合金与钢直接接触时,钛合金与钢制船体间存在轻微的电偶腐蚀,... 研究了TA28、Ti6321钛合金以及921A、907A船体结构钢在海水环境中的腐蚀特性及电化学行为,对两种钛合金与船体钢之间多面积比条件下的电偶腐蚀行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钛合金与钢直接接触时,钛合金与钢制船体间存在轻微的电偶腐蚀,采用电绝缘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钛合金对钢制船体的电偶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排烟系统 钛合金 船体钢 电偶腐蚀
下载PDF
锆处理对低合金钢大线能量焊接粗晶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夏文勇 杨才福 +2 位作者 苏航 柴锋 雍岐龙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81,共6页
采用焊接热模拟和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锆处理对低合金高强船体钢大线能量焊接粗晶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锆处理钢对钢中形成的氧化物类型、粒度及分布存在显著影响。当钢中锆的质量分数低于85×10-6时,钢中形成... 采用焊接热模拟和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锆处理对低合金高强船体钢大线能量焊接粗晶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锆处理钢对钢中形成的氧化物类型、粒度及分布存在显著影响。当钢中锆的质量分数低于85×10-6时,钢中形成复合的Zr-Ti-O氧化物颗粒。其中锆的质量分数为45×10-6时,钢中形成等量的钛、锆氧化物,此时氧化物颗粒最为细小,微量锆对含钛氧化物颗粒的细化作用最为明显。锆的质量分数大于85×10-6时,钢中只形成单一的ZrO2颗粒。复合Zr-Ti氧化物在低合金高强船体钢大线能量焊接时具有促进晶内针状铁素体的能力,显著地提高钢大线能量焊接粗晶区的低温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处理 大线能量焊接 针状铁素体 船体钢
原文传递
稀土处理对Mn-V-Ti钢点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常万顺 李国明 +1 位作者 胡裕龙 陈学群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08年第3期70-73,79,共5页
实验室冶炼了5炉稀土处理及未处理的锰系低合金船体钢,并收集了一种工业生产的同种钢。通过冶金分析、极化试验、闭塞电池试验及挂片试验,研究了夹杂物变性对钢材点蚀诱发及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夹杂物是点蚀的诱发源,硫化物夹杂物... 实验室冶炼了5炉稀土处理及未处理的锰系低合金船体钢,并收集了一种工业生产的同种钢。通过冶金分析、极化试验、闭塞电池试验及挂片试验,研究了夹杂物变性对钢材点蚀诱发及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夹杂物是点蚀的诱发源,硫化物夹杂物的数量对钢材的点蚀性能有显著影响。稀土硫化物夹杂数量少,体积小,能显著降低钢的点蚀诱发敏感性,降低钢的蚀坑扩展速度,提高钢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钢 夹杂物 稀土处理 点蚀
下载PDF
10CrNi5Mo船体高强韧特厚钢板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志俊 沈俊昶 +1 位作者 苏航 丁跃华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09年第5期1-6,共6页
研究开发了120 mm高强韧特厚钢板,通过力学性能分析和断口形貌、组织观察对工业试制钢板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iCrMo合金系成分设计,工业试制的10CrNi5Mo特厚钢板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显示出了高的上平台冲击功和良好... 研究开发了120 mm高强韧特厚钢板,通过力学性能分析和断口形貌、组织观察对工业试制钢板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iCrMo合金系成分设计,工业试制的10CrNi5Mo特厚钢板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显示出了高的上平台冲击功和良好的低温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钢 特厚板 冲击韧性 断口形貌 微观组织
下载PDF
不同强度匹配10CrNi3MoV船体钢焊接结构的安全评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吉 桂赤斌 陈文君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0-584,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强度匹配对焊接接头安全性能的影响,基于"欧洲工业结构完整性评定程序(SINTAP)"提供的失效评定图FAD方法,针对不同强度匹配的10CrNi3MoV船体钢焊接接头,建立了对应的失效评定曲线。根据母材与焊缝的拉伸试验及CT... 为了研究不同强度匹配对焊接接头安全性能的影响,基于"欧洲工业结构完整性评定程序(SINTAP)"提供的失效评定图FAD方法,针对不同强度匹配的10CrNi3MoV船体钢焊接接头,建立了对应的失效评定曲线。根据母材与焊缝的拉伸试验及CTOD(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3种匹配条件下的接头安全评定结果。研究表明,对于选定的评定级别,不同强度匹配系数对FAD图形状的影响很小;焊缝强度较高时,接头对塑性失稳的抵抗能力取决于母材性能;接头韧度水平相似时,低匹配接头对塑性失稳及脆性断裂的抵抗能力均稍差,弱于等匹配与高匹配;焊缝强度稍高于母材的"等强匹配"安全裕度最大,安全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匹配 船体钢 焊接接头 失效评定图 结构完整性 塑性失稳 脆性断裂 安全评定
下载PDF
转炉+连铸12Ni3CrMoV钢的生产试制和综合性能研究
11
作者 沈俊昶 杨才福 +6 位作者 苏航 张永权 肖红军 何长红 王勇 侯家平 王道远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5,共5页
研究了工业试制的转炉 +连铸 12 Ni3Cr Mo V钢的冶金质量和综合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转炉 +连铸工艺生产的 12 Ni3Cr Mo V钢质纯净、夹杂物数量较少、形态和分布均得到改善 ,连铸坯的中心偏析较为轻微 ;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 研究了工业试制的转炉 +连铸 12 Ni3Cr Mo V钢的冶金质量和综合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转炉 +连铸工艺生产的 12 Ni3Cr Mo V钢质纯净、夹杂物数量较少、形态和分布均得到改善 ,连铸坯的中心偏析较为轻微 ;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显示出高的上平台冲击值 (均大于 2 0 0 J)和良好的低温韧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钢 转炉炼钢 连铸 夹杂物 韧性 焊接性 12Ni3CrMoV钢 试制 综合性能
下载PDF
舰船用耐热钢热扭转变形的人工智能视觉检测
12
作者 王珊珊 梁同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136,共4页
为分析舰船用耐热钢热扭转变形行为,提出基于人工智能视觉检测法。通过检测系统获取显微图像,在低温、高温分析其热扭转变形显微图像。结果表明:低温组的热扭转变形纹路密集性小于高温组,热扭转变形与热扭转温度、应变速率有关,应变速... 为分析舰船用耐热钢热扭转变形行为,提出基于人工智能视觉检测法。通过检测系统获取显微图像,在低温、高温分析其热扭转变形显微图像。结果表明:低温组的热扭转变形纹路密集性小于高温组,热扭转变形与热扭转温度、应变速率有关,应变速率、热扭转温度越大,热扭转变形的峰值应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外体 耐热钢 热扭转 变形 人工智能视觉 检测
下载PDF
11NiCrMoV钢成分演变与可焊性改善途径
13
作者 姚润钢 李午申 +1 位作者 李少兵 孔红雨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05年第6期4-8,共5页
11NiCrMoV钢经过4个阶段的成分演变,钢板的含碳量和碳当量逐渐降低,使钢的可焊性得以改善,为降低或取消11NiCrMoV钢焊接预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保证焊接接头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11NiCrMoV钢配套的E5515-G型焊条烘焙温度,降低了焊缝... 11NiCrMoV钢经过4个阶段的成分演变,钢板的含碳量和碳当量逐渐降低,使钢的可焊性得以改善,为降低或取消11NiCrMoV钢焊接预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保证焊接接头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11NiCrMoV钢配套的E5515-G型焊条烘焙温度,降低了焊缝金属扩散氢含量。二者的综合作用,可实现11NiCrMoV钢的不预热焊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钢 化学成分 可焊性 焊条烘焙温度 焊接预热温度
下载PDF
两相区二次淬火对高强度船体钢低温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罗小兵 杨才福 +1 位作者 柴锋 苏航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74,共4页
对比了淬火+回火(QT),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两种热处理工艺对高强度含铜船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LT工艺并未改变含铜高强船体钢的时效硬化行为;但大幅度提高了钢的低温韧性,使钢在较宽的回火温度范围内(550~650℃)获得... 对比了淬火+回火(QT),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两种热处理工艺对高强度含铜船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LT工艺并未改变含铜高强船体钢的时效硬化行为;但大幅度提高了钢的低温韧性,使钢在较宽的回火温度范围内(550~650℃)获得高强度和高韧性的匹配;晶粒细化,双相组织和逆转变奥氏体的形成是两相区二次淬火提高低温韧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船体钢 两相区淬火 低温韧性
原文传递
砷及镧对E36船板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赞 肖寄光 +1 位作者 王福明 李长荣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8,共5页
采用相变膨胀仪、金相显微镜以及显微硬度计测定了不同含As量及加入稀土元素La后的E36船板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As的加入能扩大船板钢的先共析铁素体相区、降低珠光体转变开始点,并且能促进晶内铁素体转变。含As的钢中... 采用相变膨胀仪、金相显微镜以及显微硬度计测定了不同含As量及加入稀土元素La后的E36船板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As的加入能扩大船板钢的先共析铁素体相区、降低珠光体转变开始点,并且能促进晶内铁素体转变。含As的钢中加入稀土元素La后,船板钢的先共析铁素体相区缩小,贝氏体组织变得细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36船板钢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原文传递
AH36船用钢海水加速腐蚀试验研究
16
作者 白雪寒 丁康康 +3 位作者 张彭辉 范林 张慧霞 刘少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6,共10页
针对海水环境加速腐蚀试验无标准方法可循,现有加速腐蚀试验方法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以前期研究为基础,通过增大H2O2溶度和添加稳定剂,对AH36船用钢开展了海水加速腐蚀试验研究,并从腐蚀相关性和加速性上与西沙自然环境腐蚀试验结果进行... 针对海水环境加速腐蚀试验无标准方法可循,现有加速腐蚀试验方法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以前期研究为基础,通过增大H2O2溶度和添加稳定剂,对AH36船用钢开展了海水加速腐蚀试验研究,并从腐蚀相关性和加速性上与西沙自然环境腐蚀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0.6 mol/LNaCl+1.8 mol/L H_(2)O_(2)+0.2 mol/L H_(3)PO_(4)-NaH_(2)PO_(4)缓冲溶液(pH=2.5)为溶液的加速腐蚀试验与西沙自然环境试验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加速性。AH36钢发生不均匀的全面腐蚀,并表现出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的电化学和动力学规律。腐蚀产物由Fe的氧化物和羟基氧化物组成,对中长期腐蚀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Fe_(3)(PO_(4))_(2)(OH)_(2)难溶盐的生成,增强了锈层的保护性。H_(2)O_(2)通过缩短反应历程和增加溶液溶氧量,促进阴极去极化,加速钢的腐蚀。相对于西沙自然环境试验1a的暴露试验,加速倍率达到约40倍。本研究为海洋材料海水腐蚀的快速评价探索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36船用钢 海水环境 加速腐蚀试验 腐蚀产物 电化学行为
原文传递
低预热焊接高强度舰船结构钢的发展途径
17
作者 王献钧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1997年第4期22-26,共5页
综述了低预热焊接的高强度舰船结构钢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途径。指出其发展途径主要是改进现役钢种、开发沉淀硬化型舰船结构钢、研究超低碳贝氏体舰船结构钢及采用新的生产工艺。
关键词 预热 焊接 结构钢 沉淀硬化 舰船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大型船体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裴海祥 李欣田 常可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1999年第8期348-350,共3页
研究船体用钢的正火和回火温度及其时间对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热处理工艺。
关键词 船体用钢 正火 回火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时效温度对HSLA高强船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罗小兵 杨才福 +1 位作者 苏航 柴锋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77,共5页
采用固溶+时效的热处理方法研究了时效温度对HSLA(High Strength Low Alloy)高强船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450℃处出现强度峰值,这是由大量纳米级的Cu析出物(<5 nm)和少量Nb(C,N)粒子的共同强化造成。过时效状态下,... 采用固溶+时效的热处理方法研究了时效温度对HSLA(High Strength Low Alloy)高强船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450℃处出现强度峰值,这是由大量纳米级的Cu析出物(<5 nm)和少量Nb(C,N)粒子的共同强化造成。过时效状态下,基体的软化作用加强,且Cu析出粒子尺寸显著增大(10~30 nm),沉淀强化作用也逐渐减弱,钢的强度下降。时效过程中基体软化和析出相沉淀强化的共同作用决定了HSLA高强船体钢的性能变化规律。试验钢在650~670℃范围内时效不仅获得了670~780 MPa的强度,而且保证-40℃冲击功在80 J以上,体现出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温度 HSLA CU 沉淀强化 船体钢
原文传递
Performance Study of Copper-Bearing High Strength Ship-Hull Steel 被引量:1
20
作者 LUO Xiao-bing,YANG Cai-fu,SU Hang,CHAI Feng (Central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Institute for Structural Materials,Beijing 100081,China)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S1期422-426,共5页
The variation in microstructures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Copper-bearing high strength ship-hull steel at different aging temperature was studied.The peak strength was obtained at the aging temperature of 4... The variation in microstructures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Copper-bearing high strength ship-hull steel at different aging temperature was studied.The peak strength was obtained at the aging temperature of 450 ℃,which was attribute to the plentiful Cu precipitates and a bit of Nb(C,N).In the over-aged condition,both the partial recovery of matrix and the coarsening of Cu particles (10-60 nm) caused the loss of the yield strength (Y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oughness.The increase of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UTS) at aging temperature above 660℃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alloy-rich island structure transformed from the austenite phase upon cooling,and complied with the mixture law.The copper-bearing ship steel can exhibit an excellent combination of high strength and toughness while aging at 660 ℃ for 2 hours (UTS-818 MPa,YS-745 MPa,Akv-161 J at-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bearing AGING HSLA ship-hull ste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