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陈世骧中国抒情传统论的方法偏限
被引量:
9
1
作者
徐承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124,共9页
陈世骧所倡导的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学说,深受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影响,以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想为基准,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出了一种近似一元论的阐述与塑形。以学术发展的眼光来看,陈世骧的比较文学研究采取了以西律中的方式,并用一元论的...
陈世骧所倡导的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学说,深受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影响,以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想为基准,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出了一种近似一元论的阐述与塑形。以学术发展的眼光来看,陈世骧的比较文学研究采取了以西律中的方式,并用一元论的强势话语遮蔽了中西文学原有的复杂性。其说作为中西比较文学学科起步阶段吸引西方学者兴趣的权说可矣,但若被当作中国文学唯一的诠释系统加以无限制地扩展,把对具体文学现象的阐发皆归为此一诠释系统的子句或部件,那么文学史研究在有所见的同时必将产生更多"不见"。海外华人中国抒情传统学派后来的发展,便陷身于这种"见"与"不见"的往复轮回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世骧
抒情传统
比较文学
海外华人
汉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陈世骧抒情传统说对礼乐文化的误读
2
作者
李欣悦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为众多学者所声讨的抒情传统说对本土文化传统的忽视,可追溯至陈世骧的《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一书。书中,陈世骧力图借助西方浪漫主义理论,从中国文学史中抽绎出一条旨在抒情的历史脉络,以颠覆既有的儒家礼乐政教,建立可作为文学批评...
为众多学者所声讨的抒情传统说对本土文化传统的忽视,可追溯至陈世骧的《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一书。书中,陈世骧力图借助西方浪漫主义理论,从中国文学史中抽绎出一条旨在抒情的历史脉络,以颠覆既有的儒家礼乐政教,建立可作为文学批评标准的本土文学理论。为重新书写以抒情为底色的文学传统,他不得不对含融博大的礼乐文化加以误读。但礼教、乐教与抒情言志间并非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彼此交缠的两条脉络。陈氏引为抒情传统基石的《诗经》等文学著述,皆是在其力图颠覆的儒家政教文化影响下创作的。陈世骧在书中未对抒情传统与礼乐教化的关系进行详细辨析,这就注定了他通过构建抒情脉络颠覆礼乐教化传统的尝试很难实现。抒情传统说若要摆脱脱离传统、趋于僵化的风险,对礼乐的再定义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传统
陈世骧
礼乐
政教
儒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物感”说与陈世骧“抒情传统”论反思
3
作者
李自雄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50,共9页
陈世骧“抒情传统”论从西方浪漫主义的文学抒情观出发,对中国文学传统做出自我个体的内心自白与倾诉的言说与解读。西方浪漫主义的文学抒情观以其主体性哲学为基础,认为情感的表达与抒发并不缘于心物感应的自然触发,而是主体的自我表现...
陈世骧“抒情传统”论从西方浪漫主义的文学抒情观出发,对中国文学传统做出自我个体的内心自白与倾诉的言说与解读。西方浪漫主义的文学抒情观以其主体性哲学为基础,认为情感的表达与抒发并不缘于心物感应的自然触发,而是主体的自我表现,这与建立在中国传统气类感应哲学基础之上的“物感”说有本质不同。陈世骧“抒情传统”论对中国文学传统做出的言说与解读实际上是一种西方理论话语的预设及推演,造成对中国文学“感物兴发”的情感表达特点及传统的误解与误读,并有违中国文学史事实。这使其学说缺乏文学史实的有力支撑,而最终走向自身理论的瓦解。中国文学传统研究应该基于对中国传统话语体系及文学史事实的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而不是仅仅从某种先在预设的西方理论话语做出推演,这是陈世骧“抒情传统”论及其“汉学主义”理论范式的问题与误区所在。联系中国传统的“物感”说,反思与检视陈世骧“抒情传统”论的问题得失,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文学传统的正确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感”说
陈世骧
“抒情传统”论
汉学主义
中国文学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世骧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抒情诗”辨
4
作者
石了英
《华文文学》
2023年第4期72-80,共9页
作为“中国抒情传统”论的肇始者和奠基者,陈世骧最大的学术兴趣是文学批评。从早期的新诗批评到后期的古典诗批评,陈世骧保持了对“形式批评”的偏爱,精心于具体的批评实践。其“中国抒情传统”论断的提出与其长期的文学批评实践密切...
作为“中国抒情传统”论的肇始者和奠基者,陈世骧最大的学术兴趣是文学批评。从早期的新诗批评到后期的古典诗批评,陈世骧保持了对“形式批评”的偏爱,精心于具体的批评实践。其“中国抒情传统”论断的提出与其长期的文学批评实践密切相关。在“有机形式”观的指导下,陈世骧以大量的批评实践发掘中国抒情诗在“言词乐章”和“自抒胸臆”两方面的特质,表达他对于诗歌“抒情性”的独特理解,搭建其关于“中国抒情传统”的论述框架。陈世骧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抒情诗”,本质上是一个以西方理论与方法观照中国文学特殊性的再发现。从文学批评角度考察陈世骧对于“抒情诗”及“抒情传统”的理解,是还原其学术原点、追踪其理论生成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世骧
文学批评
抒情诗
抒情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文类研究”到“文化政治”:“中国抒情传统”论述的典范建构及话语更迭
被引量:
2
5
作者
沈一帆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31,共9页
在有关“中国抒情传统”论题的论争中,研究者常常混淆两个关键概念——“抒情传统”与“抒情传统”论述。前者是对中国文学史事实的一种判断和归纳;后者则是围绕这种判断和归纳而形成的一整套知识话语、认知框架乃至诗思方式。从“抒情...
在有关“中国抒情传统”论题的论争中,研究者常常混淆两个关键概念——“抒情传统”与“抒情传统”论述。前者是对中国文学史事实的一种判断和归纳;后者则是围绕这种判断和归纳而形成的一整套知识话语、认知框架乃至诗思方式。从“抒情传统”到“抒情传统”论述的转变,推动了近年来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中所谓“建构论”的兴起。在“建构论”的视野下,“抒情传统”论述自陈世骧、高友工至王德威的学术谱系之生成,正反映出该理论所经历的由“文类研究”到“文化政治”的范式更迭。由此而形成的两种形态迥异的现代性方案,显示出“抒情传统”论述,由内缘而外缘、由捍卫审美自律而重归意识形态的发展路向,为重思近代以来中国文论现代转化的曲折过程及不同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传统
文类研究
文化政治
话语范式
谱系建构
文学现代性
陈世骧
高友工
王德威
原文传递
题名
陈世骧中国抒情传统论的方法偏限
被引量:
9
1
作者
徐承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12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海外华人‘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研究"[项目编号:10CZW052]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攀登项目[项目编号:pd201336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陈世骧所倡导的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学说,深受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影响,以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想为基准,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出了一种近似一元论的阐述与塑形。以学术发展的眼光来看,陈世骧的比较文学研究采取了以西律中的方式,并用一元论的强势话语遮蔽了中西文学原有的复杂性。其说作为中西比较文学学科起步阶段吸引西方学者兴趣的权说可矣,但若被当作中国文学唯一的诠释系统加以无限制地扩展,把对具体文学现象的阐发皆归为此一诠释系统的子句或部件,那么文学史研究在有所见的同时必将产生更多"不见"。海外华人中国抒情传统学派后来的发展,便陷身于这种"见"与"不见"的往复轮回之中。
关键词
陈世骧
抒情传统
比较文学
海外华人
汉学
Keywords
shih
-
hsiang
chen
lyrical
traditi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overseas
Chinese
Sinology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陈世骧抒情传统说对礼乐文化的误读
2
作者
李欣悦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审美意象的历史发展及其理论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1&ZD067。
文摘
为众多学者所声讨的抒情传统说对本土文化传统的忽视,可追溯至陈世骧的《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一书。书中,陈世骧力图借助西方浪漫主义理论,从中国文学史中抽绎出一条旨在抒情的历史脉络,以颠覆既有的儒家礼乐政教,建立可作为文学批评标准的本土文学理论。为重新书写以抒情为底色的文学传统,他不得不对含融博大的礼乐文化加以误读。但礼教、乐教与抒情言志间并非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彼此交缠的两条脉络。陈氏引为抒情传统基石的《诗经》等文学著述,皆是在其力图颠覆的儒家政教文化影响下创作的。陈世骧在书中未对抒情传统与礼乐教化的关系进行详细辨析,这就注定了他通过构建抒情脉络颠覆礼乐教化传统的尝试很难实现。抒情传统说若要摆脱脱离传统、趋于僵化的风险,对礼乐的再定义势在必行。
关键词
抒情传统
陈世骧
礼乐
政教
儒家
Keywords
Lyrical
tradtion
shih
-
hsiang
chen
ritual
and
music
state
and
church
Confucianism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物感”说与陈世骧“抒情传统”论反思
3
作者
李自雄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5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文学理论创新发展的中国问题研究”(22BZW002)。
文摘
陈世骧“抒情传统”论从西方浪漫主义的文学抒情观出发,对中国文学传统做出自我个体的内心自白与倾诉的言说与解读。西方浪漫主义的文学抒情观以其主体性哲学为基础,认为情感的表达与抒发并不缘于心物感应的自然触发,而是主体的自我表现,这与建立在中国传统气类感应哲学基础之上的“物感”说有本质不同。陈世骧“抒情传统”论对中国文学传统做出的言说与解读实际上是一种西方理论话语的预设及推演,造成对中国文学“感物兴发”的情感表达特点及传统的误解与误读,并有违中国文学史事实。这使其学说缺乏文学史实的有力支撑,而最终走向自身理论的瓦解。中国文学传统研究应该基于对中国传统话语体系及文学史事实的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而不是仅仅从某种先在预设的西方理论话语做出推演,这是陈世骧“抒情传统”论及其“汉学主义”理论范式的问题与误区所在。联系中国传统的“物感”说,反思与检视陈世骧“抒情传统”论的问题得失,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文学传统的正确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
“物感”说
陈世骧
“抒情传统”论
汉学主义
中国文学传统
Keywords
the“Wu
Gan”theory
shih
-
hsiang
chen
the“Lyrical
Tradition”theory
Sinologism
Chinese
literary
traditio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世骧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抒情诗”辨
4
作者
石了英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
出处
《华文文学》
2023年第4期72-8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265。
文摘
作为“中国抒情传统”论的肇始者和奠基者,陈世骧最大的学术兴趣是文学批评。从早期的新诗批评到后期的古典诗批评,陈世骧保持了对“形式批评”的偏爱,精心于具体的批评实践。其“中国抒情传统”论断的提出与其长期的文学批评实践密切相关。在“有机形式”观的指导下,陈世骧以大量的批评实践发掘中国抒情诗在“言词乐章”和“自抒胸臆”两方面的特质,表达他对于诗歌“抒情性”的独特理解,搭建其关于“中国抒情传统”的论述框架。陈世骧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抒情诗”,本质上是一个以西方理论与方法观照中国文学特殊性的再发现。从文学批评角度考察陈世骧对于“抒情诗”及“抒情传统”的理解,是还原其学术原点、追踪其理论生成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陈世骧
文学批评
抒情诗
抒情传统
Keywords
shih
-
hsiang
chen
literary
criticism
lyrical
poetry
lyrical
traditio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文类研究”到“文化政治”:“中国抒情传统”论述的典范建构及话语更迭
被引量:
2
5
作者
沈一帆
机构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3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265)。
文摘
在有关“中国抒情传统”论题的论争中,研究者常常混淆两个关键概念——“抒情传统”与“抒情传统”论述。前者是对中国文学史事实的一种判断和归纳;后者则是围绕这种判断和归纳而形成的一整套知识话语、认知框架乃至诗思方式。从“抒情传统”到“抒情传统”论述的转变,推动了近年来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中所谓“建构论”的兴起。在“建构论”的视野下,“抒情传统”论述自陈世骧、高友工至王德威的学术谱系之生成,正反映出该理论所经历的由“文类研究”到“文化政治”的范式更迭。由此而形成的两种形态迥异的现代性方案,显示出“抒情传统”论述,由内缘而外缘、由捍卫审美自律而重归意识形态的发展路向,为重思近代以来中国文论现代转化的曲折过程及不同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启示。
关键词
抒情传统
文类研究
文化政治
话语范式
谱系建构
文学现代性
陈世骧
高友工
王德威
Keywords
lyrical
tradition
genre
studies
cultural
politics
discourse
paradigm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genealogy
modernity
of
literature
shih
-
hsiang
chen
Yu-kung
Kao
David
Der-wei
Wang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陈世骧中国抒情传统论的方法偏限
徐承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评陈世骧抒情传统说对礼乐文化的误读
李欣悦
《华文文学》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物感”说与陈世骧“抒情传统”论反思
李自雄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陈世骧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抒情诗”辨
石了英
《华文文学》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文类研究”到“文化政治”:“中国抒情传统”论述的典范建构及话语更迭
沈一帆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