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低实体税负能否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 被引量:80
1
作者 徐超 庞保庆 张充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53,共12页
我国制造业金融化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借助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准自然实验捕捉实体税负的外生变化,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 我国制造业金融化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借助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准自然实验捕捉实体税负的外生变化,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实体税负与制造业金融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引发的实体税负下降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水平;改革对于重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影响较大,对于轻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影响则相对不明显。激励机制检验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相对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实体资产收益率,并引导企业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创新投入。本文将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去金融化的相关税收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税负 增值税转型改革 “脱实向虚” 金融化
下载PDF
产业政策与企业资产金融化 被引量:39
2
作者 步晓宁 赵丽华 刘磊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8-92,共15页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其实施效果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文章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作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从企业资产金融化的角度检验了产业政策对资金脱虚向实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十大...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其实施效果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文章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作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从企业资产金融化的角度检验了产业政策对资金脱虚向实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显著促进了非金融企业的资产金融化水平,导致资金由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这一结论在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渠道加剧了非金融企业的资产金融化程度,而且其影响程度呈现逐年增强的态势;(3)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小型和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以后,其资产金融化程度显著提高。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从产业政策视角理解经济脱实向虚现象,可为政府设计差异化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资产金融化 脱实向虚 融资约束 产业政策
原文传递
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能够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吗? 被引量:30
3
作者 黄贤环 杨钰洁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44,共14页
留抵退税是降低企业税负的重要举措,而这一举措能否抑制由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利差扩大所导致的“脱实向虚”风险,不仅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更关系到宏观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财税[2018]70号文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选取我... 留抵退税是降低企业税负的重要举措,而这一举措能否抑制由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利差扩大所导致的“脱实向虚”风险,不仅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更关系到宏观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财税[2018]70号文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6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1季度的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通过“现金流效应”和“主业投资效应”两条路径,削弱了金融化的预防储蓄动机和逐利动机,进而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金融与法制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更明显。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减税政策和防范化解微观层面“脱实向虚”风险、实现“六稳”“六保”目标提供必要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抵退税 金融化 脱实向虚 减税降费 增值税
原文传递
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金融“脱实向虚”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冯涛 吴茂光 张美莎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0-181,共12页
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本文采用2000至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然而,金融发展... 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本文采用2000至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然而,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交互效应却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种反差机制主要是由于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脱实向虚”现象,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导致金融发展阻碍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的研究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即着力于扭转金融“脱实向虚”,从而使得金融发展真实耦合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最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实向虚 金融发展 产业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
原文传递
产业政策抑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韩超 闫明喆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9,157,共10页
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是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制造业存在的“脱实向虚”迹象则需要及时抑制。对于如何抑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尤其是政府干预行为如何引导制造业企业更集中主业,依然未见清晰的答案。本文依托上市公... 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是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制造业存在的“脱实向虚”迹象则需要及时抑制。对于如何抑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尤其是政府干预行为如何引导制造业企业更集中主业,依然未见清晰的答案。本文依托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探究“五年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政策可能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产生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扶持显著抑制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趋势,这一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通过贷款支持、缓解税收负担的路径抑制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本文还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较高企业以及较低政府财力地区企业更为显著。由此推断中国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主要动机来自预防性储蓄。本文研究为政府进一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抑制企业金融化给出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制造业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下载PDF
中国式金融分权何以加剧经济“脱实向虚”?--基于实体企业金融化的视角 被引量:6
6
作者 谢家智 张博 吴静茹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7-134,共8页
经济权力结构变革对微观企业行为具有不容忽视的引导效应。基于中国金融发展和管理逐步由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化的典型事实,根据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式金融分权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式金融分权... 经济权力结构变革对微观企业行为具有不容忽视的引导效应。基于中国金融发展和管理逐步由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化的典型事实,根据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式金融分权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式金融分权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金融化。机制和异质性检验表明,金融分权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增加企业代理成本加剧实体企业金融化;金融分权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在高管持股比例和地区法制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激励对金融分权加剧企业金融化起到了促进作用。鉴于此,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偏向,未来需进一步规范金融分权,优化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以确保金融分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分权 脱实向虚 金融化 实体企业 中国式分权
原文传递
经济“脱实向虚”与最优货币政策——基于资产组合视角的理论分析
7
作者 彭俞超 郭豫媚 沈吉 《经济管理学刊》 2024年第4期119-154,共36页
近年来,中国货币供给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大量货币流入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市场长期繁荣。然而,2022年开始的房价快速回落也客观说明了此前房地产价格上涨是一种泡沫,是经济“脱实向虚”的后果。为了探究经济“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本... 近年来,中国货币供给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大量货币流入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市场长期繁荣。然而,2022年开始的房价快速回落也客观说明了此前房地产价格上涨是一种泡沫,是经济“脱实向虚”的后果。为了探究经济“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货币、生产资本和泡沫资产三种资产的“经济增长—资产组合”模型,探索泡沫资产对货币流向及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提高货币增长率具有二重效应。第一重是总量效应,即通过降低货币的实际收益率来提高家庭的非货币资产持有,进而推高储蓄率,推动经济增长。第二重是结构效应,通过影响资产组合来降低生产资本与泡沫资产的比例,加剧“脱实向虚”,抑制经济增长。当泡沫资产的风险较小时,结构效应将占主导,货币增长率的提升只会导致资金不断流向泡沫资产,阻碍经济增长。进一步的政策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相搭配,将能够防范经济“脱实向虚”,最大化社会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实向虚” 货币政策 资产组合 宏观审慎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投资“脱实向虚”
8
作者 邹文理 谢小平 叶俊凯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4,共10页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激励效应”和“约束效应”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本文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总量和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总量有抑制作用,对企...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激励效应”和“约束效应”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本文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总量和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总量有抑制作用,对企业金融投资有刺激作用,说明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是引起企业投资“脱实向虚”的重要原因。考虑到企业生命周期差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成长期企业投资总量下降最多,其次为成熟期企业,最后为衰退期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衰退期企业金融投资上升最多,其次为成长期企业,最后为成熟期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企业生命周期 投资 脱实向虚
下载PDF
“脱实向虚”精准治理所需的类别划分与正确判定
9
作者 李枫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1年第2期72-80,共9页
“脱实向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多种情形,但已有研究在认定上往往比较笼统,偏于一概否定。正确判断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具体状况尤其是判定是否发生了政府应予治理的脱实向虚,对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脱... “脱实向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多种情形,但已有研究在认定上往往比较笼统,偏于一概否定。正确判断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具体状况尤其是判定是否发生了政府应予治理的脱实向虚,对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脱实向虚”可以划分为“资金脱实向虚”与“资源脱实向虚”、“微观主体脱实向虚”与“宏观经济脱实向虚”、“有害的脱实向虚”与“无害的脱实向虚”。资金脱实向虚不一定导致资源脱实向虚。微观主体脱实向虚不一定引起宏观经济脱实向虚。损害实体经济或积累金融风险的脱实向虚才是有害的脱实向虚。脱实向虚是否损害经济,要结合实体经济总体态势和虚拟经济总体态势等进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实向虚 虚拟经济 脱实向虚分类 脱实向虚判定
下载PDF
金融科技与企业“脱实向虚”--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24
10
作者 辛大楞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5-76,共12页
金融科技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综合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竞争效应和成本效应两个渠道影响了... 金融科技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综合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竞争效应和成本效应两个渠道影响了企业“脱实向虚”行为;即金融科技使得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和企业财务管理费用下降,从而促进了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此外,相比于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金融科技对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脱实向虚”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而且,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抑制了企业对投机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对企业保值性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金融科技的支撑作用,同时给予中西部地区一定的政策优惠,进而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脱实向虚 竞争效应 成本效应
原文传递
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的逆周期效应及“脱实向虚”风险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彭佳颖 郑玉航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5,共9页
基于2002-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结果显示: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效应,但受企业异质性影响,不同类型企业金融化行为逆周期效应具有差异性,属于轻资产、国有制、制... 基于2002-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结果显示: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效应,但受企业异质性影响,不同类型企业金融化行为逆周期效应具有差异性,属于轻资产、国有制、制造业以及非东部的企业,其金融化行为的逆周期效应较为突出。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会抑制固定资产及研发创新的投入,进而挤出实体资产收益。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潜在动机表现不同。在经济上行期,企业金融化是套利投资行为;在经济下行期,企业金融化可以起到平滑资金作用,但需防范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可能带来的“脱实向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经济周期 “脱实向虚”风险
下载PDF
市场分割与实体企业的脱实向虚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增福 杨文超 韩志丽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1,共11页
国内市场分割是对内循环的重大阻碍,其对经济的影响在当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现实背景下尤为突出。文章选取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检验市场分割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市场分... 国内市场分割是对内循环的重大阻碍,其对经济的影响在当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现实背景下尤为突出。文章选取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检验市场分割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市场分割提高了企业的金融化水平,特别是对长期金融资产的持有。随后的机制检验发现,市场分割通过对内提高交易成本、对外阻碍异地子公司设立两个路径提高了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同时,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市场分割下的企业金融化会对企业实体投资带来何种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分割下的企业金融化能够改善经营业绩,但对实体投资形成“挤出效应”。文章结论表明,当前国内存在的市场分割现象会导致企业降低实体投资,提高对金融资产的配置,从而加剧企业的“脱实向虚”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分割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原文传递
企业“脱实向虚”:未雨绸缪还是投机逐利——基于宏观视角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李天宇 齐亚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6,共14页
近年来,中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现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企业“脱实向虚”的动机究竟是预防性储蓄还是投机逐利,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共识。基于宏观视角,利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 近年来,中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现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企业“脱实向虚”的动机究竟是预防性储蓄还是投机逐利,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共识。基于宏观视角,利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宏观经济变化对中国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对这一问题作出解答。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在经济下行、货币政策紧缩以及资本市场萎靡时期,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总量占比下降,且金融资产内部配置也受到影响,即稳健型金融资产占总金融资产比重上升,而风险型金融资产占比下降;分行业和地区看,这一抑制现象在东部地区和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弱融资约束企业,强融资约束企业的金融资产持有对宏观经济变化更为敏感,这表明中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的主要动机是预防性储蓄,而非投机逐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金融资产配置 融资约束 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 实体经济
下载PDF
企业“脱实向虚”的动机及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来自上市公司金融业股权投资的证据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思龙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57,共13页
利用2007年~2015年非金融非房地产行业(NFRE)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业股权投资总额对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业股权投资会导致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说明上市公司会利用正规金融渠道的融... 利用2007年~2015年非金融非房地产行业(NFRE)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业股权投资总额对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业股权投资会导致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说明上市公司会利用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优势及对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从银行体系套取资金,投资金融业企业赚取利润;由于银行体系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对称程度较高,还款风险较低,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来投资金融股权并不会增加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金融业股权投资行为,使资金从实体经济回流到金融体系,造成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提升了股票市场风险以及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实体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监管,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以减少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经济 上市公司 股权投资 过度融资 系统性金融风险 脱实向虚 金融压力指数
下载PDF
偏向性的土地供给政策是否抑制了金融深化的经济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媛 邱丽 +1 位作者 徐德贵 王世尧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113,共16页
以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对企业生产技术的选择作为分析起点,采用信贷配置效率度量金融深化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的程度,利用199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就偏向性土地供给政策下西部地区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以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对企业生产技术的选择作为分析起点,采用信贷配置效率度量金融深化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的程度,利用199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就偏向性土地供给政策下西部地区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土地供给偏移的政策背景下,人口密度与房地产投资的匹配对区域间信贷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增加中部地区建设用地指标所引致的房地产投资与地区人口规模匹配,有助于信贷配置效率的提高;紧缩的用地政策提高了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房地产投资成本,抑制了该地区信贷配置效率;西部地区人口规模小,富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引致房地产过度投资,降低了信贷配置效率。总体来看,以公平为目标的土地要素区域平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地区金融深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向性土地供给政策 信贷配置效率 信贷脱实向虚 金融深化
下载PDF
创新驱动政策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了吗——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博 谢家智 吴静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4-122,共9页
如何从政策层面推动实体经济“脱虚向实”,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以200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 如何从政策层面推动实体经济“脱虚向实”,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以200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发现,试点政策能有效增加企业创新投入、降低企业税负和交易成本,进而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政策效应在管理层语调悲观、区域营商环境较差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政策,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也为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政策 脱实向虚 金融化 试点政策 国家创新型城市
下载PDF
我国金融“脱实向虚”的综合判断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小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80,共17页
本文界定了金融"脱实向虚"的内涵,设计了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挂钩变量和标准。本文以1990—2019年78个国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金融出现"脱实向虚",2012—2014年处于低度"脱实向虚&qu... 本文界定了金融"脱实向虚"的内涵,设计了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挂钩变量和标准。本文以1990—2019年78个国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金融出现"脱实向虚",2012—2014年处于低度"脱实向虚"状态,2015—2018年出现了中度"脱实向虚",2019年又回落到低度"脱实向虚",但未来5年金融杠杆会回升。这意味着未来经济运行仍将面临高杠杆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金融杠杆波动性不断加剧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负面冲击。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和首要任务仍是"降杠杆"和"稳增长"。针对该形势,本文提出:一是亟须建立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机制,将金融杠杆作为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将均衡金融杠杆作为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标准,前瞻性地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职能。二是改革现有存款基准利率的"双轨制",实施货币政策"锁短放长"的创新性操作来消除导致金融"脱实向虚"的政策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脱实向虚” 审慎监管 “锁短放长”
下载PDF
最低工资标准会诱发企业金融化吗?——来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建宇 杨旭 邢晓辉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9-75,共17页
最低工资标准的逐年提高让企业面临日益增加的劳动成本压力,可能诱发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金融化倾向,导致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本文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筛选2007-2019年共2104家制造企业所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挖掘了最低工... 最低工资标准的逐年提高让企业面临日益增加的劳动成本压力,可能诱发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金融化倾向,导致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本文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筛选2007-2019年共2104家制造企业所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挖掘了最低工资标准变动对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机制。实证数据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会因实业投资回报率下降而显著增加企业金融化水平,但以上作用机制在强创新导向、高生产效率及市场份额占优的制造企业中会明显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企业金融化 高质量发展 脱实向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