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什刹海区域水体富营养化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坤朋 刘阳春 王崇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通过现场调研及资料收集,对北京什刹海区域东小村桥、松林闸、后海、前海、北海等5个监测点水体的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7... 通过现场调研及资料收集,对北京什刹海区域东小村桥、松林闸、后海、前海、北海等5个监测点水体的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3年间什刹海区域水体TN和TP浓度偏高,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水体TP浓度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即磷为水体富营养限制性因素.从时间演变趋势角度分析,2008年前后,该区域整体水质良好,营养化水平降低,其后水质状况呈恶化趋势.同时,什刹海水质变化具有显著空间变化特征,生态修复措施较为到位的后海和前海水质明显优于其上下游监测点,而这种空间变化特征主要源于什刹海及其上下游不同区段水体的相对独立性和各段水体受污染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刹海 富营养化 时空变化 北京
下载PDF
基于图像深度学习的街区更新后评估方法研究——以北京什刹海街区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昭雨 庄惟敏 《新建筑》 2022年第3期5-8,共4页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工具的发展,网络数据成为越来越多的使用后评估研究的依据,机器学习等技术也在研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文章结合线上街景图像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对街景元素和感性评价值的关系构建,提出对街区更新的使...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工具的发展,网络数据成为越来越多的使用后评估研究的依据,机器学习等技术也在研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文章结合线上街景图像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对街景元素和感性评价值的关系构建,提出对街区更新的使用后评估方法,并以什刹海历史街区为例进行应用;以热力图和基于街景照片的问卷调查,对评估结论进行检验,从而确定该评估方法的可靠性;同时总结基于线上图像的街区更新后评估的意义,探讨可进行拓展的相关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该方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街区更新 使用后评估 图像语义分割 北京什刹海
下载PDF
多种文学地理学研究路径的交汇——以什刹海地区文学作品分析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尚意 刘晓凤 《临沂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50-55,共6页
文学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学科分支,由于国内外研究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者主要来自文学和地理学,所以有学者强调文学地理学为交叉学科。暂搁置学科属性的讨论,从目前发表的研究来看,由于研究者学科训练的背景不同,对文化地理学的定义或理... 文学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学科分支,由于国内外研究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者主要来自文学和地理学,所以有学者强调文学地理学为交叉学科。暂搁置学科属性的讨论,从目前发表的研究来看,由于研究者学科训练的背景不同,对文化地理学的定义或理解不同,目前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展现出不同的研究路径。即便是受过文学学科训练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研究路径。这是否意味着文学地理学会呈现多研究路径并行的现象,甚至是分裂的可能?目前学者研究文学地理的路径大致有景观、区域和地方三种,分析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文学作品,其结果便可回答这个问题。该案例研究的结论为:第一,地理学有不同视角,因此导致文学地理学有不同研究路径;第二,三种主要研究途径的共同目标是发掘地方景观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研究路径 北京什刹海
下载PDF
基于视觉感知数据的历史地段城市意象研究——以北京老城什刹海滨水空间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祎绯 牟婷婷 +2 位作者 郑红彬 孙平天 李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1-56,共6页
视觉感知是人们感受环境并对环境产生意象的最直接的方式,亦是城市意象研究的重要新型数据来源。城市意象研究方法已从最初的认知地图法拓展至与新型数据相结合,但视觉感知数据在历史地段意象研究中的应用较少。文章以北京老城什刹海滨... 视觉感知是人们感受环境并对环境产生意象的最直接的方式,亦是城市意象研究的重要新型数据来源。城市意象研究方法已从最初的认知地图法拓展至与新型数据相结合,但视觉感知数据在历史地段意象研究中的应用较少。文章以北京老城什刹海滨水空间为例,基于视觉感知数据进行历史地段的意象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在历史地段中对标志物的视觉感知最强并形成主导意象,其次是节点和区域,对边界和道路的感知最弱。根据研究结果,文章建议在历史地段的保护规划中更加注意整体风貌的营造及重要标志物的打造,打通景观视线廊道,构建完整的眺望景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意象 视觉感知 历史地段 什刹海滨水空间 北京老城
下载PDF
基于“评估-优化”的历史城区小微公共空间更新方法--以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陶煜 刘宛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9,共9页
根据“安全、方便、舒适、美观”4个原则,构建基于“评估—优化”的历史城区小微公共空间更新方法。以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量”与“质”的维度对空间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分析各社区在公共空间人口承载压力、机会空... 根据“安全、方便、舒适、美观”4个原则,构建基于“评估—优化”的历史城区小微公共空间更新方法。以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量”与“质”的维度对空间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分析各社区在公共空间人口承载压力、机会空间潜力、空间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据此分社区制定公共空间提升目标,从安全韧性、便捷利民、舒适健康和美观整洁等4个方面提出各自的重点提升方向。同时,根据评估结果,从总量提升的角度对街区内的潜在小微公共空间进行补充与筛选,并运用典型小微公共空间个体要素的提取和对比方法对小微公共空间的规模属性、空间设施属性及经营管理属性进行干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小微公共空间更新优化策略,以期从整体到个体系统地提升历史城区小微公共空间更新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小微公共空间 历史城区 更新方法 北京什刹海地区
下载PDF
中轴线遗产视角下的什刹海历史文脉传承研究
6
作者 王克敏 付志伟 周鑫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19年第10期1332-1336,共5页
在历史发展变迁过程中,旅游地文脉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构建了立足区域研究历史文脉的方法,以北京什刹海为案例,立足中轴线遗产视角,研究了什刹海与中轴线关系,阐释了什刹海在中轴线遗产系统中的文脉价值,分析了文脉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在历史发展变迁过程中,旅游地文脉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构建了立足区域研究历史文脉的方法,以北京什刹海为案例,立足中轴线遗产视角,研究了什刹海与中轴线关系,阐释了什刹海在中轴线遗产系统中的文脉价值,分析了文脉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脉 传承 什刹海 北京中轴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