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官衔带“新授”现象研究
1
作者 周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7,共11页
宋代官员凡新授职务,最早收到省札后就可称“新授某官”,这很普遍。其意义一则突显中央权威;二则官员提前注授职务并允许入衔,有利于稳定日益膨胀的官僚队伍。按道理新官上任后应去掉“新授”字样,直接称“某官”,但地方官往往上任半年... 宋代官员凡新授职务,最早收到省札后就可称“新授某官”,这很普遍。其意义一则突显中央权威;二则官员提前注授职务并允许入衔,有利于稳定日益膨胀的官僚队伍。按道理新官上任后应去掉“新授”字样,直接称“某官”,但地方官往往上任半年内,在与中央的往来文书中,仍称“新授某官”。这一时段类似“试用观察期”,一方面新官用来适应新岗位,亦享有“免责”的优待;另一方面所在机构、监司、台谏会监督新官的表现,及时淘汰问题官员,作为对以文书、资历为主要依据的选任制度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官衔 新授 徐谓礼文书 省札 告身
原文传递
文书行政与金元时期宰相机构的日常运行
2
作者 冯盛 《唐宋历史评论》 2023年第2期243-259,共17页
通过梳理金元时期宰相机构处理政务时所使用的各类指挥,发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都堂钧旨(或台旨)、省札与省批。从行政层级上看,都堂钧旨(或台旨)直接体现了宰执对政务的决策,省批则是省掾奉都堂钧旨(或台旨)对相关文书做出的批示,至于省... 通过梳理金元时期宰相机构处理政务时所使用的各类指挥,发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都堂钧旨(或台旨)、省札与省批。从行政层级上看,都堂钧旨(或台旨)直接体现了宰执对政务的决策,省批则是省掾奉都堂钧旨(或台旨)对相关文书做出的批示,至于省札代表的是经过宰相机构批准的正式行政命令。都堂钧旨(或台旨)前代并无,其出现与金元时期宰臣采用集议的理政方式有关。在金朝,都堂钧旨(或台旨)不能直接行下,需由省掾转写成省批文字下达有司。入元以后,都堂钧旨的行用机制有了新的变化,其传送形式不再拘泥于文字,可由省掾直接口传至有司。这表明元朝宰臣在下达行政指挥时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对庶务的干涉更为主动、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书行政 省札 省批 都堂钧旨 相权
下载PDF
从堂帖到省札——略论唐宋时期宰相处理政务的文书之演变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全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以文书御天下是传统中国政治运作的重要特点之一,文书的变化经常与政治的变化相适应。堂帖是适应中晚唐政治变化而出现的宰相独立处理政务的文书类型,历经五代、两宋,堂帖也经历了向中书札子、省札的演变。这种演变凸显了君相权力之争... 以文书御天下是传统中国政治运作的重要特点之一,文书的变化经常与政治的变化相适应。堂帖是适应中晚唐政治变化而出现的宰相独立处理政务的文书类型,历经五代、两宋,堂帖也经历了向中书札子、省札的演变。这种演变凸显了君相权力之争以及君主权力对日常行政事务的日益渗透;但经由对这些文书实际运作的考察,我们也发现以宰相为首的官僚体制依然具有较为充分的权力运作空间,使得君主实际上难以实现对政治权力的全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堂帖 札子 省札 政务运行
原文传递
彝语北部方言哈土圣乍话的接触音变及其成因
4
作者 刘正发 鲁阿呷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6,共8页
彝语北部方言西昌黄联关镇哈土圣乍话在与当地所地话接触的过程中发生了语音上的变化,与同属一个土语的喜德圣乍话相比存在语音变异现象。其中,韵母的变化较为突出,而声母的变化程度相对较小,个别词汇属于声母和韵母同时发生变化。现在... 彝语北部方言西昌黄联关镇哈土圣乍话在与当地所地话接触的过程中发生了语音上的变化,与同属一个土语的喜德圣乍话相比存在语音变异现象。其中,韵母的变化较为突出,而声母的变化程度相对较小,个别词汇属于声母和韵母同时发生变化。现在的哈土圣乍话已发展成一种既不像喜德圣乍话,也不全像所地话的区域性变体。其成因主要是由于方言接触所造成的,是强势方言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语 音变 哈土圣乍话 哈土所地话 喜德圣乍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