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书行政与金元时期宰相机构的日常运行
1
作者 冯盛 《唐宋历史评论》 2023年第2期243-259,共17页
通过梳理金元时期宰相机构处理政务时所使用的各类指挥,发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都堂钧旨(或台旨)、省札与省批。从行政层级上看,都堂钧旨(或台旨)直接体现了宰执对政务的决策,省批则是省掾奉都堂钧旨(或台旨)对相关文书做出的批示,至于省... 通过梳理金元时期宰相机构处理政务时所使用的各类指挥,发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都堂钧旨(或台旨)、省札与省批。从行政层级上看,都堂钧旨(或台旨)直接体现了宰执对政务的决策,省批则是省掾奉都堂钧旨(或台旨)对相关文书做出的批示,至于省札代表的是经过宰相机构批准的正式行政命令。都堂钧旨(或台旨)前代并无,其出现与金元时期宰臣采用集议的理政方式有关。在金朝,都堂钧旨(或台旨)不能直接行下,需由省掾转写成省批文字下达有司。入元以后,都堂钧旨的行用机制有了新的变化,其传送形式不再拘泥于文字,可由省掾直接口传至有司。这表明元朝宰臣在下达行政指挥时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对庶务的干涉更为主动、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书行政 省札 省批 都堂钧旨 相权
下载PDF
熊大经教授治疗声疲验案举隅
2
作者 蔡青 谢慧 +1 位作者 王俊臻 韩闯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1年第4期236-237,共2页
中医名家熊大经教授临床四十余年,对耳鼻喉科疾病的诊疗造诣精深,尤其擅长鼻渊,嗓音疾病等的诊治.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文章主要分析了导师熊大经教授治疗声疲的验案,及该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对该病的治疗... 中医名家熊大经教授临床四十余年,对耳鼻喉科疾病的诊疗造诣精深,尤其擅长鼻渊,嗓音疾病等的诊治.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文章主要分析了导师熊大经教授治疗声疲的验案,及该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对该病的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疲 验案 熊大经
下载PDF
自拟生皮散油纱在ICU重症患者压疮中的多中心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溉 郭寒 毛林 《四川中医》 2016年第8期147-149,共3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探究生皮散油纱对ICU重症患者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崇州市中医医院、金堂县中医院及合江县中医院ICU收治且有压疮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营养支持必要的清...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探究生皮散油纱对ICU重症患者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崇州市中医医院、金堂县中医院及合江县中医院ICU收治且有压疮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营养支持必要的清创及抗感染等对症常规基础治疗。基础组给予基础护理及换药;对照组在加用表皮生长因子;实验组在加用生皮散油纱。治疗结束后对比患者压疮治疗效果、每处压疮平均治疗费用、平均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以及每例压疮更换床单的次数等。并在应用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每处压疮治疗费用、平均换药次数以及更换床单的次数较对照组比较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与基础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疮平均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压疮平均愈合时间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均较基础组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相差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无因药物使用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生皮散油纱能够明显改善ICU重症患者压疮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生皮散 压疮 多中心 应用研究
下载PDF
生皮散对大鼠压疮创面TNF-α、IL-6表达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溉 吴祖兰 刘怀伟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9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生皮散对大鼠压疮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七厘散)组,生皮散高、中、低剂量组(1.8g/kg、0.9g/kg、0.45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造模成功后,连续15d于创面...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生皮散对大鼠压疮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七厘散)组,生皮散高、中、低剂量组(1.8g/kg、0.9g/kg、0.45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造模成功后,连续15d于创面处经皮给药,分别在给药后第0、3、7、10、15天测量创面面积;末次给药后处死大鼠,取创面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测定。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生皮散各剂量组均显著缩小创面面积(P<0.01),创面组织中TNF-α、IL-6的水平降低(P<0.01);HE染色结果显示炎性浸润程度明显减轻,新生肉芽组织明显增多。结论:生皮散具有促进大鼠压疮创面愈合和抗炎的作用,这可能是生皮散治疗大鼠压疮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皮散 压疮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生皮散对大鼠感染性创面微循环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阳梅 廖诗平 +2 位作者 郑焱江 植茂辉 何张裕 《西部医学》 2021年第6期818-822,共5页
目的观察生皮散对大鼠感染性创面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七厘散)组,生皮散高、中、低剂量组(1.8 g/kg、0.9 g/kg、0.45 g/kg)。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制备皮肤全层缺损,且创面... 目的观察生皮散对大鼠感染性创面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七厘散)组,生皮散高、中、低剂量组(1.8 g/kg、0.9 g/kg、0.45 g/kg)。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制备皮肤全层缺损,且创面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感染性创面。除模型组外,各组大鼠创面处分别于术后第3 d外敷七厘散和各剂量的生皮散,连续12 d于创面处给药,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第3、5、7、10、15 d测量创面面积。并观察创面造模前和给药后(15 d)微循环血流灌注量(PU)、血细胞聚集程度(CMBC)以及运动血细胞的速率(Velocity)。15 d后处死大鼠,取创面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七厘散组和生皮散各剂量组均显著缩小创面面积(P<0.01);HE染色结果显示经过生皮散治疗后,创面的炎性浸润程度明显减轻,新生肉芽组织明显增多;生皮散显著降低创面微循环PU、CMBC及V的变化率(P<0.05)。结论生皮散通过改善创面的微循环而促进组织修复,具有明显的生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皮散 感染性创面 创面面积 血流灌注量 运动血细胞聚集程度 运动血细胞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