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疙瘩皮肤病概述 被引量:15
1
作者 芦晓立 颜新敏 张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8-121,共4页
牛疙瘩皮肤病是20世纪发现的在牛群中传播的一种皮肤传染病,该病1929年最早发现于非洲,后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常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论文综述了牛疙瘩皮肤病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技术。
关键词 牛疙瘩皮肤病 羊痘病毒 诊断 防控
下载PDF
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及羊口疮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何亚鹏 张琪 +2 位作者 史怀平 付明哲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5,共5页
为了建立鉴别绵羊痘病毒(SPPV)、山羊痘病毒(GTPV)和羊口疮病毒(ORF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针对GenBank中3种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合成了3对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鉴别检测3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应用该方法可... 为了建立鉴别绵羊痘病毒(SPPV)、山羊痘病毒(GTPV)和羊口疮病毒(ORF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针对GenBank中3种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合成了3对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鉴别检测3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应用该方法可分别扩增出3种病毒对应的目的片段,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Vero细胞、正常羊组织的DNA和灭菌双蒸水均无扩增;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量分别为30.46pg/μL的绵羊痘病毒、28.9pg/μL的山羊痘病毒和26.94pg/μL的羊口疮病毒基因组DNA;应用本方法对85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与其他已建立的单项PCR检测方法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临床上SPPV、GTPV和ORFV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绵羊痘病毒 山羊痘病毒 羊口疮病毒 检测
下载PDF
绵羊痘病毒甘肃流行株糖蛋白基因ORF117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晓霞 郑亚东 +5 位作者 骆学农 陈轶霞 李辉 侯俊玲 于三科 才学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7-341,共5页
以甘肃景泰疑似羊痘(SP)患病绵羊的皮肤组织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SP病毒(SPV)ORF117基因。测序后分析表明,该基因由591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96个氨基酸;将该基因克隆于pET32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ORF117,用IPTG在不同... 以甘肃景泰疑似羊痘(SP)患病绵羊的皮肤组织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SP病毒(SPV)ORF117基因。测序后分析表明,该基因由591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96个氨基酸;将该基因克隆于pET32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ORF117,用IPTG在不同条件下诱导表达,确定其最佳表达条件。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42 ku,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在IPTG浓度为0.1 mM、温度为37℃、诱导6 h时表达量最大,约占菌体蛋白的30%。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融合蛋白可被羊痘阳性血清识别,这为研究其在新型疫苗和诊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ORF117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绵羊痘病毒甘肃流行株糖蛋白基因orf118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冬峰 郑亚东 +9 位作者 骆学农 王晓霞 陈轶霞 李辉 侯俊玲 潘晓梅 刘琼 景志忠 岳城 才学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0-203,共4页
从甘肃景泰疑似羊痘患病绵羊的皮肤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克隆糖蛋白orf118基因.比较分析表明,该基因由51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7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9500,其碱基组成极不平衡,其中A+T含量占72.48%,G+C含量仅占27.52%.... 从甘肃景泰疑似羊痘患病绵羊的皮肤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克隆糖蛋白orf118基因.比较分析表明,该基因由51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7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9500,其碱基组成极不平衡,其中A+T含量占72.48%,G+C含量仅占27.52%.甘肃景泰株orf118基因同绵羊痘病毒TU-V02127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达99.8%,氨基酸的同源性为100%;与疙瘩皮肤病病毒肯尼亚株和山羊痘病毒G20-LKV株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6.5%和94.8%.结构预测结果显示,orf118蛋白为分泌蛋白,具有2个N键连结糖基化位点和1个跨膜区.以上结果表明,orf118蛋白在不同的绵羊痘病毒流行株之间非常保守,具有潜在的疫苗和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orf118基因 糖蛋白 PCR
下载PDF
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肖雯 聂福平 +6 位作者 王昱 肖进文 周雪梅 丁森 周庆 李应国 刘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1-554,共4页
为建立鉴别绵羊痘病毒(SPPV)和山羊痘病毒(GTP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这2种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的优化,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SPPV和GTPV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分别扩增出SPPV长度为177 bp... 为建立鉴别绵羊痘病毒(SPPV)和山羊痘病毒(GTP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这2种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的优化,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SPPV和GTPV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分别扩增出SPPV长度为177 bp和GTPV长度为222 bp的目的片段。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牛疙瘩皮肤病病毒、犬细小病毒、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健康羊组织和牛组织均无扩增。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最低可检测1.725×107copies/μL的SPPV和1.71×106copies/μL的GTPV。应用该方法对50份临床病料样品进行检测的结果与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一致,均检出5份感染GTPV的病料和2份感染SPPV的病料,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临床病料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山羊痘病毒 双重PCR
下载PDF
一组绵羊OLA Ⅰ蛋白与绵羊痘病毒多肽的复性组装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战红 赵志荀 +5 位作者 吴国华 邓阳 朱国强 赵芳燕 卢曾军 张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47,共9页
本研究旨在体外组装小尾寒羊OLA Ⅰ蛋白与绵羊痘病毒多肽复合物,筛选绵羊痘病毒CTL表位肽。首先克隆小尾寒羊OLA Ⅰ重链基因胞外区OLA Ⅰα-BSP和轻链基因OLA Ⅰ-β2m,将获得的轻、重链基因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至BL21(... 本研究旨在体外组装小尾寒羊OLA Ⅰ蛋白与绵羊痘病毒多肽复合物,筛选绵羊痘病毒CTL表位肽。首先克隆小尾寒羊OLA Ⅰ重链基因胞外区OLA Ⅰα-BSP和轻链基因OLA Ⅰ-β2m,将获得的轻、重链基因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至BL21(DE3)细胞进行诱导表达,收集菌体超声破碎,过镍柱纯化获得一定纯度的OLA Ⅰ重链和轻链β2m包涵体蛋白,稀释复性法将获得的轻、重链包涵体蛋白与绵羊痘病毒多肽PV4按摩尔比为1︰1︰1的比例进行共复性,分子筛层析验证复性情况,ELISPOT试验评价OLA Ⅰ分子限制性多肽引起的T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重、轻链基因正确表达,大小分别为36.3 kDa和16.7 kDa,分子筛和SDS-PAGE结果表明,绵羊痘病毒多肽PV4与OLA Ⅰ分子稳定结合,ELISPOT试验确定该多肽可刺激引起T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建立了小尾寒羊OLA Ⅰ分子轻、重链的原核表达体系,实现该轻、重链与绵羊痘病毒多肽PV4的复性,确定了1个绵羊痘病毒CTL表位肽,为下一步解析该复合物的结构及对羊痘CTL表位筛选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AⅠ 绵羊痘病毒 分子筛 CTL表位
原文传递
感染绵羊痘病毒的绵羊睾丸细胞外泌体源性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金恩 郑亚东 +3 位作者 孔贺磊 刘晓娟 马正海 丁军涛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9-265,共7页
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为了探究外泌体源性相关蛋白在绵羊痘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试验利用绵羊痘病毒感染绵羊睾丸细胞,分离外泌体,并对分离的外泌体源性... 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为了探究外泌体源性相关蛋白在绵羊痘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试验利用绵羊痘病毒感染绵羊睾丸细胞,分离外泌体,并对分离的外泌体源性蛋白进行质谱和蛋白组分析。将获得的原始数据与蛋白质数据库进行匹配和质检筛选,共鉴别出453种宿主细胞相关蛋白和6种绵羊痘病毒蛋白。GO通路分析表明,感染绵羊痘病毒的绵羊睾丸细胞外泌体源性蛋白参与复杂的细胞生理过程,主要包括免疫反应、内吞途径、代谢及生物调控等过程,在绵羊痘病毒的感染和扩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有望为绵羊痘疫病的诊断试剂、新型疫苗及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外泌体 蛋白组学 绵羊睾丸细胞
原文传递
绵羊痘种毒保存期试验
8
作者 陈延飞 孙淼 +2 位作者 陈建 李岭 薛青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2,共5页
鸡胚化绵羊痘羊体反应细胞毒(以下简称“绵羊痘种毒”)是制备绵羊痘活疫苗的基础种子,对于预防和控制绵羊痘疫情具有重要意义,定期对其检定十分必要。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绵羊痘种毒... 鸡胚化绵羊痘羊体反应细胞毒(以下简称“绵羊痘种毒”)是制备绵羊痘活疫苗的基础种子,对于预防和控制绵羊痘疫情具有重要意义,定期对其检定十分必要。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绵羊痘种毒在-30℃以下,保存期为10年。为进一步探究绵羊痘种毒的保存期,本试验选取1981年1月、1983年1月、1990年4月和2006年2月冻干并于-70℃保存至今的4株绵羊痘种毒,进行病毒含量测定和最小发痘量测定。结果显示,4株绵羊痘种毒的最小发痘量均达到10^(-5)/0.5 mL,符合《规程》之规定;病毒含量分别为10^(3.3)、10^(3.8)、10^(4.8)和10^(5.5) TCID_(50)/0.1 mL,且与最小发痘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冻干绵羊痘种毒在-70℃条件下保存39年仍符合生产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标准,因此可将绵羊痘种毒的保存期延长至-70℃保存30年,本试验为绵羊痘种毒的保藏检定和疫苗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种毒 保存期试验 病毒含量 最小发痘量
下载PDF
山羊痘病毒属成员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霞 张新 +4 位作者 王秋霞 林青青 于孔森 周茜 刘兴友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4-29,共6页
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CaPV)成员包括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GTPV)和绵羊痘病毒(Sheeppox virus,SPPV),这三种病毒可跨界传播,已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出现暴发或流行,严重影... 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CaPV)成员包括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GTPV)和绵羊痘病毒(Sheeppox virus,SPPV),这三种病毒可跨界传播,已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出现暴发或流行,严重影响了牛羊养殖业发展。由于CaPV成员的核苷酸相似性高达96%~97%,且不具有严格宿主特异性,一般检测方法很难鉴别CaPV成员,因此建立早期、快速、准确鉴别CaPV成员的方法将有助于阻止疫病传播。笔者综述了国内外CaPV成员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病毒中和试验(virus neutralization test,VNT)、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分析(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nalysis,IPM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环介导等温扩增试验(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st,LAMP)、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等,并论述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进一步探索CaPV成员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属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 山羊痘病毒 绵羊痘病毒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绵羊痘病毒固原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曼 叶奕优 +7 位作者 赵志荀 吴国华 颜新敏 朱学亮 李应国 朱海霞 李健 张强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取发病绵羊的皮肤痘疹研磨制成病料样品悬液,将该悬液感染未免疫的健康绵羊,同时接种原代绵羊羔羊睾丸(LT)细胞,盲传5代后,转接Vero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PCR鉴定。样品悬液感染未免疫的健康绵羊后出现绵羊痘的典型发病症状,经过L... 取发病绵羊的皮肤痘疹研磨制成病料样品悬液,将该悬液感染未免疫的健康绵羊,同时接种原代绵羊羔羊睾丸(LT)细胞,盲传5代后,转接Vero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PCR鉴定。样品悬液感染未免疫的健康绵羊后出现绵羊痘的典型发病症状,经过LT细胞传代后转接Vero细胞,出现了特征性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PCR均检测出病毒存在。PCR产物的核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毒株的RPO30基因与已发表的绵羊痘病毒毒株的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在99%以上。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从宁夏固原市疑似绵羊痘病毒感染的绵羊体内成功分离到1株绵羊痘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绵羊痘病毒固原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分离鉴定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PCR
原文传递
绵羊痘病毒多表位基因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轶霞 王明明 +2 位作者 龙玲 邵忠伟 刘俊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90,共5页
通过计算机软件筛选出绵羊痘病毒基因组中心编码区的ORF90核蛋白、ORF112融合蛋白、ORF117糖蛋白、ORF55膜蛋白和基因组末端的ORF134宿主范围相关基因的6段T、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以柔性氨基酸(GPGPG)作为接头,串联合成1条全新的多表位... 通过计算机软件筛选出绵羊痘病毒基因组中心编码区的ORF90核蛋白、ORF112融合蛋白、ORF117糖蛋白、ORF55膜蛋白和基因组末端的ORF134宿主范围相关基因的6段T、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以柔性氨基酸(GPGPG)作为接头,串联合成1条全新的多表位嵌合基因mE,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中,采用酶切分析与序列测定方法筛选鉴定阳性重组质粒,构建pET32-mE质粒;用IPTG在不同条件下诱导表达,确定最佳表达条件,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是分子质量为41ku的融合蛋白。在IPTG浓度为0.5mmol/L,温度为37℃、诱导4h时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最大,约占菌体的32%。Western-blotting试验表明,目的蛋白可被羊痘血清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抗原表位 多表位 嵌合基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羊痘病毒属病毒ORF132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森 聂福平 +8 位作者 王昱 肖进文 周雪梅 肖雯 黄鹤 刘生峰 周庆 李应国 蔡家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3-786,共4页
目的为得到实验室现有的山羊痘、绵羊痘、疙瘩皮肤病病毒的ORF132基因序列,以便于后续研究。方法本实验在参考GenBank公布的羊痘病毒、疙瘩皮肤病病毒ORF132基因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了3对引物,对1株山羊痘病毒,1株绵羊痘病毒,两株疙瘩皮... 目的为得到实验室现有的山羊痘、绵羊痘、疙瘩皮肤病病毒的ORF132基因序列,以便于后续研究。方法本实验在参考GenBank公布的羊痘病毒、疙瘩皮肤病病毒ORF132基因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了3对引物,对1株山羊痘病毒,1株绵羊痘病毒,两株疙瘩皮肤病病毒进行PCR扩增,克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测序结果在NCBI网站进行比对后发现其与标准毒株有较大相似性,同时存在不同的变异现象。结论羊痘病毒属的3种病毒同源性极高,相比之下,ORF132基因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通过该次的基因分析,可为PCR引物设计和基因芯片探针设计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痘病毒 疙瘩皮肤病病毒 ORF132 测序分析
下载PDF
绵羊痘病毒P32基因克隆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海龙 李雪强 +1 位作者 金方园 尹才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3年第6期41-42,共2页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羊痘病毒结构蛋白P32基因,并进行同源性比对及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与其他绵羊痘病毒与山羊痘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9%与96%。
关键词 绵羊痘 基因克隆 进化分析
下载PDF
绵羊痘病毒E3L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少雄 颜新敏 +6 位作者 吴国华 赵志荀 卢昌 叶奕优 朱海霞 李健 张强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4-929,共6页
以绵羊痘病毒古浪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绵羊痘病毒E3L基因,将其克隆至pGEX4T-1表达载体,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菌株为宿主菌进行了诱导表达。结果显示,重组菌可以表达出大小约为46ku的重组融合蛋白,表达的蛋白绝大部分... 以绵羊痘病毒古浪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绵羊痘病毒E3L基因,将其克隆至pGEX4T-1表达载体,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菌株为宿主菌进行了诱导表达。结果显示,重组菌可以表达出大小约为46ku的重组融合蛋白,表达的蛋白绝大部分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菌体中;表达产物经GST结合树脂纯化后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经Western-blot分析,所纯化的蛋白能与绵羊痘病毒阳性血清进行特异的免疫印迹反应,证明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用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鼠抗血清,经间接ELISA测定效价为1∶100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苗病毒 E3L基因 绵羊痘病毒 表达 结构分析
原文传递
绵羊痘病毒ORF121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轶霞 乔自林 +4 位作者 刘俊林 王明明 陆会宁 郑亚东 陈智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8,共3页
选取GenBank上4株不同绵羊痘毒株ORF121基因序列,采用DNASTAR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以B细胞表位分析参数及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数据,综合预测ORF121蛋白B细胞表位。结果表明:4株不同绵羊痘毒株ORF12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 选取GenBank上4株不同绵羊痘毒株ORF121基因序列,采用DNASTAR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以B细胞表位分析参数及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数据,综合预测ORF121蛋白B细胞表位。结果表明:4株不同绵羊痘毒株ORF12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在ORF121蛋白的肽链中,35~46、76~82、160~167区段亲水性强,35~45、54~83、90~124、130~139、144~158和160~167区段柔韧性好,37~45、112~116、129~137和143~167区段抗原指数高,33~45、78~83和159~167区段表面可及性高,30~57和151~170区段可形成一定的空间构象。结果说明ORF121基因在不同的绵羊痘病毒流行株之间非常保守,ORF121蛋白35~45、160~167区段可能是B细胞表位优势区,具有潜在的疫苗或/和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ORF121 序列分析 B细胞表位
下载PDF
绵羊痘病毒A11R基因的优化表达及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朱学亮 赵志荀 +1 位作者 蒙学莲 曾巧英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78-984,共7页
本研究旨在对免疫原性目的蛋白基因A11R优化表达的基础上建立羊痘血清学检测方法,为羊痘防控提供技术支撑。绵羊痘病毒A11R基因经密码子优化后合成目的基因,连入pET-28a(+)载体,并转化至BL21(DE3)大肠杆菌,pET28a-A11R经鉴定后进行诱导... 本研究旨在对免疫原性目的蛋白基因A11R优化表达的基础上建立羊痘血清学检测方法,为羊痘防控提供技术支撑。绵羊痘病毒A11R基因经密码子优化后合成目的基因,连入pET-28a(+)载体,并转化至BL21(DE3)大肠杆菌,pET28a-A11R经鉴定后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显示,经密码子优化后的A11R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加,更易从转化的大肠杆菌裂解上清液和经过复性的包涵体中大量纯化获得。将该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羊痘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用该方法与商业化试剂盒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11R蛋白的最佳包被剂量为0.5μg/孔,待检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100,家兔抗羊Ig G最适稀释度为1∶20 000。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反刍兽疫、羊口疮、口蹄疫的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当羊痘阳性血清稀释到1∶1 600时抗体检测仍为阳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用该ELISA方法与商业化试剂盒检测临床样品,符合率为98.71%,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基于A11R蛋白的羊痘血清学免疫诊断方法,同时表明了密码子偏好性的优化可显著提高蛋白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A11R基因 密码子优化 诱导表达 ELISA方法
原文传递
绵羊痘病毒甘肃流行株膜蛋白ORF23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7
作者 张冬峰 郑亚东 +6 位作者 骆学农 王晓霞 陈轶霞 李辉 侯俊玲 景志忠 才学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从甘肃景泰县疑似患羊痘的绵羊皮肤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膜蛋白ORF23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由1113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70个氨基酸,A+T含量占69.90%,G+C含量仅占30.10%.绵羊痘病毒甘肃株ORF23基因与A株、NISKHI株之间的核苷酸... 从甘肃景泰县疑似患羊痘的绵羊皮肤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膜蛋白ORF23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由1113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70个氨基酸,A+T含量占69.90%,G+C含量仅占30.10%.绵羊痘病毒甘肃株ORF23基因与A株、NISKHI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6%和99.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7%和98.4%;与皮肤疙瘩病病毒NW-LW株和山羊痘病毒Pellor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8.2%.结构预测显示,ORF23膜蛋白为非分泌蛋白,具有一个O连结糖基化位点.可见,ORF23膜蛋白在不同的绵羊痘病毒流行株之间非常保守,具有潜在的疫苗和诊断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ORF23 膜蛋白
下载PDF
绵羊痘病毒甘肃古浪株RING finger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晓倩 吴国华 +6 位作者 郭小腊 杨静 吴金恩 颜鲁军 周雪雁 郑亚东 陈轶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目的】对绵羊痘病毒甘肃古浪株RING finger蛋白的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以及序列分析,初步探究绵羊痘病毒RING finger蛋白是否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为阐明其在绵羊痘病毒感染过程中对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绵羊... 【目的】对绵羊痘病毒甘肃古浪株RING finger蛋白的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以及序列分析,初步探究绵羊痘病毒RING finger蛋白是否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为阐明其在绵羊痘病毒感染过程中对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绵羊痘病毒甘肃古浪株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 RING finger 基因.利用Pfam数据库、DNAstar等软件进行序列及遗传进化分析;将 RING finger 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pGEX-SPPVRFP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进行SDS-PAGA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绵羊痘病毒 RING finger 基因由723个核苷酸组成,编码的240个氨基酸的分子量约为28.5 ku,具有RING finger结构域.不同羊痘病毒株间 RING finger 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8.3%.不同的RING finger蛋白都含有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和组氨酸.SDS-PAGA分析显示,重组SPPVRFP大小约为55 ku,Western-blot分析显示,重组SPPVRFP不能与绵羊痘病毒阳性血清反应.【结论】成功克隆、表达并纯化了绵羊痘病毒 RING finger 基因,对SPPV GS-GL株RING-finger蛋白进行序列分析,推测其可能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RING finger蛋白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绵羊痘病毒E3L基因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
19
作者 于少雄 颜新敏 +8 位作者 赵志荀 吴国华 叶奕优 卢昌 王曼 吴娜 朱海霞 李健 张强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1-445,共5页
为了构建组成型表达绵羊痘病毒E3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E3蛋白在Vero细胞中瞬时表达的情况,将绵羊痘病毒E3L基因亚克隆至pcDNA3.1(+)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E3L,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至Vero细胞,利用Western-blot... 为了构建组成型表达绵羊痘病毒E3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E3蛋白在Vero细胞中瞬时表达的情况,将绵羊痘病毒E3L基因亚克隆至pcDNA3.1(+)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E3L,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至Vero细胞,利用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E3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转染后第48小时可检测到E3L基因高水平的表达。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绵羊痘病毒E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E3L基因 VERO细胞 真核表达
原文传递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Sheeppox Virus RPO30 Gene
20
作者 赵志荀 吴国华 +3 位作者 颜新敏 李健 朱海霞 张强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1期1721-1723,1728,共4页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clone RPO30 gene from Sheeppox virus (SPPV) and predict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equence. [Method] RPO30 gene of SPPV was cloned with PCR, linked into pMD18-T simple vector a...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clone RPO30 gene from Sheeppox virus (SPPV) and predict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equence. [Method] RPO30 gene of SPPV was cloned with PCR, linked into pMD18-T simple vector and then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DH5a. In blue-white screen, the white colonies were selected to prepare plasmids. The positive plasmids were selected by double digestion and PCR, and then sequenced. Finally,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equence obtained were predicted by bioinformatics methods. [Results] The RPO30 gene was successfully obtained; its ORF was 585 bp, encoding 193 amino acids and containing a recognition site for Hind III. Moreover, the SPPV RPO30 gene shared different homologies with the RPO30 gene sequences of other pox virus strains from GenBank database. Further analysis by biological software showed that in RPO30 protein, amino acids 4-12, 18-26, 50- 61, 68- 92 and 176-190 had a high possibility to form the active center, and acting to these regions was likely to inactivate the enzyme encoded by the sequence, thus to inhibit viral replication efficiently. [Conclusion] This study will lay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RPO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eppox virus RPO30 gene Sequence analysis BIOINFORMAT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