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东中心主义的再认识 被引量:41
1
作者 刘俊海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95,共13页
公司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股东中心主义的法理基础源于公司营利性、股权资本、剩余索取权和人民主权思想。重新认识并坚持发展股东中心主义有助于建设股东友好型社会,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治理权源于股东,股东剩余索取... 公司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股东中心主义的法理基础源于公司营利性、股权资本、剩余索取权和人民主权思想。重新认识并坚持发展股东中心主义有助于建设股东友好型社会,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治理权源于股东,股东剩余索取权的实现离不开公司终极控制权。但是,除非法律另有特别规定且获全体债权人同意,股东角色不能由剩余索取权人转变为优于债权人受偿的特权债权人。建议《公司法》专章规定股权保护,坚持和完善股东会作为公司权力机构的制度设计。为预防公司自治失灵或异化,建议《公司法》导入闭锁型公司的司法强制分红制度及公众公司的法定强制分红和审计制度。既然股东选任董事、监事,董监高就应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公司社会责任与股东中心主义和而不同,相辅相成。要遏制董监高既不对股东利益负责,也不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双重道德风险。裁判者应确立股东中心主义裁判理念,健全股东友好型救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中心 剩余索取权 强制分红 公司治理 公司终极控制权
原文传递
生生不息:破解绩效导向的悖论 被引量:24
2
作者 罗肖依 孙黎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8-140,共13页
基于经济学正统的股东至上主义形成的绩效导向,过于强调利润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福祉,会加重管理者的"短视",强化对已有资源能力的利用,降低探索等风险高的创新性活动,从而陷入马奇所强调的"... 基于经济学正统的股东至上主义形成的绩效导向,过于强调利润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福祉,会加重管理者的"短视",强化对已有资源能力的利用,降低探索等风险高的创新性活动,从而陷入马奇所强调的"能力陷阱"或者米勒的"伊卡洛斯悖论",降低企业的韧性及适应能力,增加企业失败的风险。迄今,西方一些学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并未跳出绩效导向的悖论框架。本文基于阴阳理论、组织韧性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一个生生不息导向的理论框架,让组织目标回到"道"——中国元典哲学中核心、本质的能量,"道"的创生、"道"的不断涌动和持续变化,即《易经》所谓的"生生之大德"。本文进一步识别了前置因素——董事会的天下思维如何通过影响中介变量,进而影响生生不息导向及其可能引致的战略后果,增强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程度以及更好地平衡企业间的竞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不息导向 绩效导向 利益相关者理论 股东至上主义 悖论
原文传递
基于不同理论框架下的公司治理——兼论我国国有企业治理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海航 熊小彤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5-111,共7页
本文在对当前几种公司治理理论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实践,指出各种治理理论在国有企业治理过程中的局限性,我国的国有企业治理只能依据特殊国情,逐步通过制度演进来实现治理目标。
关键词 股东至上 共同治理 内部人控制 双重委托代理
原文传递
我国股东会中心主义的历史成因——以国有企业改制为线索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凯湘 刘晶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60,共10页
我国首部《公司法》诞生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是一部服务于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大局的时代产物。转轨时期复杂的行政关系、国家独特的财产利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保守认知都深深的嵌入在《公司法》之中,... 我国首部《公司法》诞生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是一部服务于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大局的时代产物。转轨时期复杂的行政关系、国家独特的财产利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保守认知都深深的嵌入在《公司法》之中,并且促成了"极致的股东会中心主义"成为范式的公司权力配置模式。同时,国家股一股独大的证券市场结构以及长期的行政干预禁锢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自然生长,使得上市公司同样继续维系着所有权高度集中的股东会中心主义治理格局。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股东会中心主义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其减少了转轨时期的公司治理成本,并确保国家行使国有企业控制权。国家通过股东会中心主义的公司治理参与到微观的企业决策,从而保障改革大局的平稳发展。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股东会中心主义显然不宜一刀切的适用于所有公司。封闭公司宜继续保留股东会中心主义的治理结构。国有上市公司可以部分借鉴董事会中心主义的管理技术来优化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非国有上市公司则应当建立契合现代化大型企业管理需求的"董事会中心主义"公司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会中心主义 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本位
原文传递
公司目的之演变与制度实现 被引量:8
5
作者 林少伟 《法治研究》 2023年第4期18-32,共15页
公司目的不仅关乎公司内部权力配置之关键性根底,更指涉公司法律制度体系之结构性基础,但学界对此尚未形成共识。公司目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差异化内涵,一开始呈现出浓厚的公共目的色彩,后在工业化发展与普通公司法背景下逐步衍生出私... 公司目的不仅关乎公司内部权力配置之关键性根底,更指涉公司法律制度体系之结构性基础,但学界对此尚未形成共识。公司目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差异化内涵,一开始呈现出浓厚的公共目的色彩,后在工业化发展与普通公司法背景下逐步衍生出私人目的。传统股东至上论与利益相关者论长期以来争执不休,开明的股东价值则因救济机制的缺位而难掩股东至上之实。为克服传统二分法路径弊端,有必要重塑公司目的,以可持续性营利作为公司目的新型模式。在具体实现路径上,可从宏观上构建以公司目的为主动型的公司法律生态,并在此法律生态环境下植入目的条款、对目的性股东予以赋权、在股东与董事之间设置隔离区、扩大董事义务和优化公司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目的 股东至上 利益相关者 可持续性营利 社会责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目标设定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叶丰滢 黄世忠 《财务研究》 2023年第1期15-25,共11页
本文从主要使用者、报告范围和报告作用三个维度出发,对比分析了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ISDS)、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ESRS)以及GRI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GRI准则)这三大代表性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设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目标的... 本文从主要使用者、报告范围和报告作用三个维度出发,对比分析了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ISDS)、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ESRS)以及GRI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GRI准则)这三大代表性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设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目标的合理性及其背后的原因。本文的研究表明,ISDS和GRI准则的主要使用者群体和报告范围高度互补,ESRS则自成一体,可视为前两者的集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报告所秉承的敬天爱人、从善向善的初心使命,准则制定机构必须淡化股东至上主义治理模式,采纳利益相关者至上主义治理模式,既要披露具有财务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信息,以满足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评价企业价值受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信息需求,也要披露具有影响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信息,以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评价企业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的信息需求。唯有如此,才能构建名副其实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体系,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的实现,促进经济、环境、社会的全面、和谐与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报告 主要使用者 报告范围 报告作用 股东至上主义 利益相关者至上主义
原文传递
美国董事会中心主义历史溯源及其对我国《公司法》修改的启示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晶 《经贸法律评论》 2021年第3期123-141,共19页
以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为核心特质的董事会中心主义作为美国公众公司范式的公司治理形态,是美国经济发展和特殊政治国情下的产物,是美国各州公司法对经济政治发展的立法回应。19世纪末期,美国工业化和规模经济的高涨、深度流通证券市场... 以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为核心特质的董事会中心主义作为美国公众公司范式的公司治理形态,是美国经济发展和特殊政治国情下的产物,是美国各州公司法对经济政治发展的立法回应。19世纪末期,美国工业化和规模经济的高涨、深度流通证券市场的出现是董事会中心主义诞生的经济根源;在权利平等、权力分散的政治思想主导下,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弱化和分割机构股东,为董事会中心主义扫清了发展障碍;至此,董事会中心主义成为美国公众公司治理的商业现实。最后,美国各州公司法逐步进行了以“董事会中心主义”为内容的法律变革,其为商业实践的成果提供了合法化及正当化依据。与美国相比,我国正式的公司化治理开始于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公司法的早期发展是自上而下推进的,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的改革、国家与国有资产关系的重新建构催生了我国首部《公司法》,并且形塑了股东会中心主义的公司权力分配格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上市公司迎来了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外部环境,并且经历着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实践变革,公司法所确立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需要回应公司组织与商事关系的发展变化,并遵循商事法律自下而上的变革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会中心主义 股东会中心主义 《公司法》修改 经济根源 政治土壤
下载PDF
论美国共益公司的制度构成与借鉴价值
8
作者 李政辉 童鑫宇 《荆楚法学》 2023年第4期146-160,共15页
共益公司是美国近年来兴起的新商业公司形态,已有相当数量的州对该类型公司立法。共益公司具有相对独特的目的,并在董事义务、信息披露、共益履行诉讼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公益目的在商业公司中的制度化,有力挑战了公司法上的股... 共益公司是美国近年来兴起的新商业公司形态,已有相当数量的州对该类型公司立法。共益公司具有相对独特的目的,并在董事义务、信息披露、共益履行诉讼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公益目的在商业公司中的制度化,有力挑战了公司法上的股东至上主义理论。共益公司是资本主义基本原理在后产业资本主义时期发展的结果。对我国而言,共益公司关注公司利益相关者、强调价值创造与分享符合新时代经济发展趋势,适时将共益公司纳入我国《公司法》将有利于提升我国公司制度的包容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益公司 股东至上主义 利益相关者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衍生金融工具的演变对公司法股东至上原则的影响及修正 被引量:4
9
作者 叶德珠 梁涛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共5页
传统公司法以股东至上为基本原则,并以此为轴心进行系列制度安排。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使股票与债券等原生金融工具蕴涵的收益与风险要素得以重新打包组合,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但是附着原生金融工具上的法律的权利与义务却未能完全... 传统公司法以股东至上为基本原则,并以此为轴心进行系列制度安排。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使股票与债券等原生金融工具蕴涵的收益与风险要素得以重新打包组合,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但是附着原生金融工具上的法律的权利与义务却未能完全对应地转移,使得股权与债权的界线逐渐模糊,形成公司法对除股东以外的其他类型投资者保护的缺口。公司法应该对这些新型的交易关系进行确认,对股东至上原则进行修正,调整保护对象和范围,容纳更多的与公司发展攸关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投资者保护缺口 公司法 股东至上 利益相关者
下载PDF
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股东本位模式评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青松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257,共6页
传统的所有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股东"同质化"假定使得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股东本位模式具有其形式上的合理性;公司立法所赋予股东的某些特殊权利和资格也极易被解读为实在法采纳股东本位模式的有力佐证。但通过对股东... 传统的所有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股东"同质化"假定使得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股东本位模式具有其形式上的合理性;公司立法所赋予股东的某些特殊权利和资格也极易被解读为实在法采纳股东本位模式的有力佐证。但通过对股东本位模式的理论基础、实在法依据和内在缺陷的剖析与反思,将会发现其理论之基绝非坚不可摧,实在法佐证只是臆断误读,而其内在诸多缺陷也表明股东本位模式无法成为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最佳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本位 公司内部权力 剩余索取权 股东“异质化”
下载PDF
公司目的新型模式之提出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少伟 《荆楚法学》 2022年第3期18-31,共14页
公司目的传统上存在股东至上与利益相关者两种观点,此种二分路径各有弊端,其背后原因主要在于运营效率与分配公平之潜在冲突、公司营利与社会责任之可能悖论双重困境。而公司目的的塑造应遵循公司负有服务于提升社会福祉之责任以及公司... 公司目的传统上存在股东至上与利益相关者两种观点,此种二分路径各有弊端,其背后原因主要在于运营效率与分配公平之潜在冲突、公司营利与社会责任之可能悖论双重困境。而公司目的的塑造应遵循公司负有服务于提升社会福祉之责任以及公司应通过创造财富提升社会福祉这两大原则,故可以持续性营利作为公司目的新型模式,因其一方面可有效克服传统二分法弊端和化解双重困境,另一方面公司实体论也可为其提供理论基础。此外,可持续性营利内涵丰富、外延宽阔,该模式中的营利主要是指公司作为主体的利,且是不违反法律、不局限于经济上的利,而可持续性则意味着公司须运营合规、内部和谐、注重长远。可持续性营利目的的提出,既能满足公司营利性和道德性双重需要,也能回应势不可挡的社会经济结构变革,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公司法的智慧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目的 股东至上 利益相关者 可持续性营利 社会责任
原文传递
股东本位主义再审思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耕坤 《经济论坛》 2022年第3期107-119,共13页
我国公司立法所遵循的传统“股东本位主义”思想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体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应构建以维护公司多元利益主体权益,重视公司社会责任,追求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现代“股东本位主义”。新《公司法》应及时调整... 我国公司立法所遵循的传统“股东本位主义”思想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体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应构建以维护公司多元利益主体权益,重视公司社会责任,追求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现代“股东本位主义”。新《公司法》应及时调整立法逻辑,从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到“公司利益最大化”,注重公司多元利益主体的权益保护;完善公司治理,促使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经营观念从短期到长期,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区分不同公司类型谨防一刀切式立法。完善公司设立、运营、退出环节中的相关法律制度,维护中小股东、债权人及其他相关者权益,完善公司治理落实公司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本位主义 公司宗旨 中小股东 债权人 公司社会责任
下载PDF
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公司利益厘清——以非股东利益群体的保护为中心
13
作者 王金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21年第2期98-105,共8页
股东派生诉讼是对公司整体利益受到管理层或第三人侵害的事后救济,而绝非股东至上主义认为的用于维护股东最佳利益的制度安排。股东至上主义对派生诉讼的误解所产生的后果是公司利益被单一化,即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相混同。事实上,派生... 股东派生诉讼是对公司整体利益受到管理层或第三人侵害的事后救济,而绝非股东至上主义认为的用于维护股东最佳利益的制度安排。股东至上主义对派生诉讼的误解所产生的后果是公司利益被单一化,即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相混同。事实上,派生诉讼与股东至上主义之间并无关联,提起派生诉讼的预设前提是维护公司整体利益。非股东利益群体的利益被包含在公司整体利益中,这是出于非股东利益群体在公司法中无法自我保护以及容易被公司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考虑。具体到管理层的勤勉义务,基于派生诉讼威慑与惩戒的双重作用,管理层在行为时会将非股东利益群体的利益纳入其考虑范围内,一味强调短期股东利益所产生的违反勤勉义务的责任反而无法被派生诉讼所豁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派生诉讼 公司整体利益 股东至上主义 股东利益 勤勉义务
下载PDF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骆光宗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82,共4页
在企业应当对谁负责的问题上,"股东至上"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对股东负责;"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要对所有利益相关的群体负责,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其实,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合法地增加利润。政府作为社会管... 在企业应当对谁负责的问题上,"股东至上"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对股东负责;"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要对所有利益相关的群体负责,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其实,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合法地增加利润。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是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责任人。政府不应当寄希望于企业主动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应加强规范和引导,让"有德"的企业不吃亏,"缺德"的企业跌跟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至上 利益相关者 社会责任
下载PDF
剩余索取权分配的理论依据比较研究
15
作者 姚圣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6年第3期6-8,共3页
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是企业治理结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企业的治理效率和企业目标的实现。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各自的回答,然而,长期利益共同体理论却以资产专有性为依据,认为核心要素才是剩余索取权的分... 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是企业治理结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企业的治理效率和企业目标的实现。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各自的回答,然而,长期利益共同体理论却以资产专有性为依据,认为核心要素才是剩余索取权的分配主体,同时这个主体既可能是一元的,也可能是多元的,从而建构了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理论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索取权分配 股东至上 利益相关者理论 长期利益共同体 资产专有性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主流企业理论的分歧与评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22-29,共8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在对主流企业理论的质疑和批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主流企业理论有着天然的分歧和差异,两种理论都不是十分完善的理论,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两种理论各有所长,各有可取之处,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两种理论的...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在对主流企业理论的质疑和批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主流企业理论有着天然的分歧和差异,两种理论都不是十分完善的理论,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两种理论各有所长,各有可取之处,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两种理论的运用都是有效的制度安排,都是基于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所作出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理论 股东至上理论 公司治理模式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美国公司法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曦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76-80,共5页
股东利益至上理论是长期以来统治美国公司法立法与实践的理论。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公司不仅仅要为股东服务,还要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服务。基于此,利益相关者理论也逐步兴起,并对美国公司法产生了影响。判例法上表现为确立了一些更加有利... 股东利益至上理论是长期以来统治美国公司法立法与实践的理论。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公司不仅仅要为股东服务,还要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服务。基于此,利益相关者理论也逐步兴起,并对美国公司法产生了影响。判例法上表现为确立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公司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的新规则,制定法上则表现为大多数州的公司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利益相关者条款。这表明在美国股东利益至上原则受到了动摇,立法和实践正倾向于公司决策可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 股东利益至上 利益相关者 社会责任
下载PDF
论企业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兼顾问题——基于企业治理模式的视角
18
作者 程承坪 罗栋 《改革与战略》 2012年第12期33-37,共5页
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分配的两极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微观企业层面上,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企业长期受英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奉行"股东至上主义"的企业治理模式,导致初次分配中的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失衡问... 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分配的两极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微观企业层面上,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企业长期受英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奉行"股东至上主义"的企业治理模式,导致初次分配中的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当前的初次分配制度改革中,我国企业应适时转变"股东至上主义"的企业治理模式为"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特别是劳动者作为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应当拥有企业的治理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初次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初次分配 公平 效率 股东至上主义 利益相关者理论
下载PDF
董事会中心主义神话破灭后的董事会角色定位:兼评《公司法(修订草案二审稿)》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俊海 《财经法学》 2023年第4期3-22,共20页
董事会角色定位是《公司法》修改的重中之重。建议超越股东会中心主义、董事会中心主义与总经理中心主义之争,重构基于股东中心主义价值观的董事会制度,确认董事会是公司业务执行机构,并对股东会负责。董事会或总经理的中心主义均有悖... 董事会角色定位是《公司法》修改的重中之重。建议超越股东会中心主义、董事会中心主义与总经理中心主义之争,重构基于股东中心主义价值观的董事会制度,确认董事会是公司业务执行机构,并对股东会负责。董事会或总经理的中心主义均有悖信托关系与代理关系的基本逻辑。董事会职权不源于天授神赐或立法者恩典,而是源于股东委托授权。董事会(经理人)中心主义仅是美国大公司经历的三大治理模式之一。畸形的两权分离模式与董事会中心主义模式并非全球公司的标配模式。在不剥夺或减损股东会固有法定职权的前提下,章程可视公司具体情况适度扩充或缩减董事会职权。董事会职权的法律规定是任意性规范。章程与股东协议可限制董事会职权的范围与行使方式,股东会有权推翻董事会的不当决策,但不能对抗善意相对人。股东会特别决议可要求董事会实施或不实施特定行为,但这不导致董事会在特别决议作出前已实施的行为无效,也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限制董事会的章程、股东会决议只要在公司登记机构登记、备案或公示,即可自动对抗任何相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会中心主义 股东中心主义 执行机构 最高权力机构 股东会
下载PDF
双重股权公司治理制度改革研究——基于控股股东与独立董事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瑞乾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80,共18页
对双重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的研究应当主要分析股权与控制权结构变化对权力决策机制的影响,而不能直接套用传统治理模式。研究发现:第一,引发内部利益冲突的原因包括:控股股东表决权与经济权利的分离、外部控制权市场消失,以及董事会与监... 对双重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的研究应当主要分析股权与控制权结构变化对权力决策机制的影响,而不能直接套用传统治理模式。研究发现:第一,引发内部利益冲突的原因包括:控股股东表决权与经济权利的分离、外部控制权市场消失,以及董事会与监事会结构性失去监督作用。第二,双重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可以取得完全控制权,促进控股股东中心主义的形成,同时打破原有的权力制衡结构,引发控股股东权力滥用问题。从代理成本理论角度分析,独立董事作为唯一的内部监督主体,可以通过行使类似积极股东权利的方式来降低控股股东中心主义导致的成本超限风险,形成独立董事积极主义与控股股东中心主义的博弈,避免公司长期融资能力减弱。为保障独董履行监督职能的积极性,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分置独董提名权来优化董事会结构,设置独董控制型日落条款,以多元化方式激励独董履职,审慎要求独董承担连带责任并避免过分责任,合理设置免责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股权 控股股东中心主义 利益冲突 独董积极主义 监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