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进共同性: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方向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超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6,182,共11页
增进共同性是新时代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方向,而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意识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实体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就意味着增进共同性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要求。从关系实在论的视角看,共同... 增进共同性是新时代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方向,而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意识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实体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就意味着增进共同性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要求。从关系实在论的视角看,共同体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生共在的社会关系模式,由具有共同性的多元主体联结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基于多维关系联结而成的复合型共同体,不管是从民族关系、地方与整体关系,还是从个体与国民共同体关系来看,共同性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和命脉。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进一步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助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共同体。因此,需要以国家认同和国民身份为关系纽带,增进政治之维的共同性;以共同富裕和共同利益为关系纽带,增进经济之维的共同性;以共有精神家园和文化认同为关系纽带,增进文化之维的共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增进共同性 国家认同 共同富裕 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文炯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共14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的文化基建,它既是基于文化自觉的、深谋远虑的文化忧患意识,又是基于文化自信、文明互鉴的精神绸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承前启后、高瞻远瞩的文化谋划与精神储备,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的文化基建,它既是基于文化自觉的、深谋远虑的文化忧患意识,又是基于文化自信、文明互鉴的精神绸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承前启后、高瞻远瞩的文化谋划与精神储备,旨在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石。在回顾、借鉴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十三个方面提出多维度的合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一个有容乃大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安顿下自己又容下世界的“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伏羲: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 被引量:3
3
作者 崔明德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9,共9页
传世和出土的文献记载、多民族流传的神话故事、分布各地的文化遗存及各民族的祭拜传统,使伏羲成为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多民族的共同祖先和华夏文明的始祖是伏羲成为多民族共享共有文化符号的基础,与伏羲具有很强关联性的多民族... 传世和出土的文献记载、多民族流传的神话故事、分布各地的文化遗存及各民族的祭拜传统,使伏羲成为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多民族的共同祖先和华夏文明的始祖是伏羲成为多民族共享共有文化符号的基础,与伏羲具有很强关联性的多民族神话故事是共享共有文化符号形成的纽带,分布多地的文化遗迹是对共享共有文化符号的凸显,多民族共同祭拜是对共享共有文化符号的巩固。伏羲之所以会成为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号,既与伏羲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有关,又与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由低级文明走向高级文明这一各民族社会发展总趋势有关,也与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民众对伏羲祭拜有关,还与伏羲文化极强的传播力和没有负面影响的完美伏羲形象有关,更与伏羲造福各族人民、各民族都受惠于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 共享共有 文化符号 中华文化认同 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桂萍 田源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1期5-19,M0003,共16页
从2014年首次提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集大成”,到2021年系统阐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阶段。以习近平... 从2014年首次提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集大成”,到2021年系统阐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阶段。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要是以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在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构筑“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共有历史文化的学理阐释体系、宣教叙事体系和社会浸润体系,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阐释好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蕴育的共有精神,深化各民族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精神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甘肃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宏伟 虎有泽 林雪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5,共7页
文化实践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是文化创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空间、文化资源、实践主体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甘肃是多民族及其文化聚集融合的典型场域,近年来致力营造融历史性与现实性、共同性与差异性... 文化实践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是文化创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空间、文化资源、实践主体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甘肃是多民族及其文化聚集融合的典型场域,近年来致力营造融历史性与现实性、共同性与差异性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整合空间内的历史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多样文化资源,通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使作为实践主体的各族人民在文化空间中深度参与、意义交织和文化共享。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内在认同,对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实践个案和区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实践 共有精神家园 地方实践与经验
原文传递
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创造性转化研究
6
作者 任洁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创造性转化过程中深刻体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近年来,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态地展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呈现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成果。民族优秀传统音乐... 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创造性转化过程中深刻体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近年来,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态地展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呈现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成果。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变迁反映音乐创作中关系主体之间的流变,助推各民族之间不断深化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进一步强化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传统音乐 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涵化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与铸牢路径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鹍飞 余虹雨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23,154,共12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经济生产活动、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涉及经济交往、政治认同、文化交融的心理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经济生产活动、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涉及经济交往、政治认同、文化交融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核心要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自强意识与使命意识;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共有精神家园的自豪意识与守护意识;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的政治意识;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自尊意识与责任意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的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有精神家园 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下载PDF
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十年动态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郭亮 刘奇 龚永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7-143,共7页
从2008到2017的十年之间,学术界相继搭建了立体化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理论构架,勾勒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的基本轮廓;同时,"各民族(多元)"与"共有(一体)"的辩证关系还需要厘清,... 从2008到2017的十年之间,学术界相继搭建了立体化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理论构架,勾勒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的基本轮廓;同时,"各民族(多元)"与"共有(一体)"的辩证关系还需要厘清,"片面一体化"和"片面多元化"两种思潮的消极影响需要清除,研究方法也需要协同创新。全面回应这三种需要,可突破历史局限,进入新时代的拓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 三个"需要"
原文传递
向内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主体性意蕴 被引量:2
9
作者 俞贺 魏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2,共13页
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表现为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独立自主的主人翁意识与自信、自觉、自为的历史主动精神。巩固文化主体性,应在“第二个结合”中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不断建设中... 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表现为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独立自主的主人翁意识与自信、自觉、自为的历史主动精神。巩固文化主体性,应在“第二个结合”中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不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巩固文化主体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耦合,旨在巩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中华文化的一体性,并为“五个认同”提供坚实保障、为“四个与共”开拓精神磁场、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造思想城墙、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通时空场域。发挥中华文化“向内凝聚”的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量赋能,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融通、有机统一,不断建设中华文化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向内凝聚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丹 闫冬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要旨涵盖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内涵意蕴在学界热烈而持久的讨论中由文化视角逐渐拓展到认同、现实、家园、国家和共同体等视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聚焦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要旨涵盖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内涵意蕴在学界热烈而持久的讨论中由文化视角逐渐拓展到认同、现实、家园、国家和共同体等视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聚焦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共有精神家园等维度。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有效实现方式和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方向,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相辅相成,共同体意识在精神家园中孕育滋养,精神家园在共同体意识指引下建设发展,聚力凝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路径研究
11
作者 曹舒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15,共6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世界,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道德规范、情感观念等精神文化属性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共同进步的动力之源[1]。本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世界,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道德规范、情感观念等精神文化属性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共同进步的动力之源[1]。本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根本指导思想,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特征及其价值意义;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现阶段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存在的不足,指出暴露出的相关问题;坚持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引领,汇总相关理论和资源,系统化地探究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建设路径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建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在历时性的延续性和共时性的受众面两个维度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在历时性的延续性和共时性的受众面两个维度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形塑着中华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需要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甄别标准,以及如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精神
下载PDF
中缅边境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施路径
13
作者 欧运波 郭绍智 李永超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6-102,共7页
中小学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意义。在中缅边境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遵循文道合一、与语文实践融为一体、潜移默化的原则。应依托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 中小学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意义。在中缅边境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遵循文道合一、与语文实践融为一体、潜移默化的原则。应依托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主题课程资源以及语文实践活动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这些途径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课程 构筑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路径
下载PDF
以语言的内聚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建军 张玉亮 李宗赫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9-96,共8页
语言具有交际、思维、教化、情感和凝聚等功能,对促进中华文化普及,强化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重要的载体、纽带和价值彰显作用。要准确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 语言具有交际、思维、教化、情感和凝聚等功能,对促进中华文化普及,强化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重要的载体、纽带和价值彰显作用。要准确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语族与民族、差异性与共同性、语言的工具性和内聚性的关系,切实发挥国家通用语言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语言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桥梁功能,强化中华文化站位和中华文化认同,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切实发挥语言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内聚性和向心力,使各民族在共创中华文化基础上,共享中华文化、共传中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聚性
下载PDF
新疆职业院校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究——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
15
作者 唐晓冰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在人,“向心”还是“离心”,关键在教育。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阵地。本文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为例,从完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在人,“向心”还是“离心”,关键在教育。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阵地。本文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为例,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个方面阐释了新疆职业院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依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筑牢团结奋进之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全面构建各族师生互嵌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模式等方面,探究新疆职业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遗产旅游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16
作者 桂榕 杨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4,184,185,共10页
在当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阶段,如何使遗产旅游促进精神家园建设持续深入,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社会考察、政策分析和学理探究,对遗产旅游与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关联以及遗产旅游促进精神家园建设的作用原理、实效体现... 在当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阶段,如何使遗产旅游促进精神家园建设持续深入,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社会考察、政策分析和学理探究,对遗产旅游与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关联以及遗产旅游促进精神家园建设的作用原理、实效体现等关键问题进行阐释,以期对遗产旅游与精神家园建设议题进行初步的学术话语建构。遗产旅游与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关联,体现在国家意识形态、学术理论和国际经验三个层面。遗产旅游促进精神家园建设的作用原理体现在表征与非表征两个系统的相互依存与共同作用。遗产旅游促进精神家园建设的效果体现,可简要归纳为夯实精神家园建设的物质基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和培育共有精神家园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意识形态 人民美好生活
下载PDF
武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17
作者 解乒乒 何飞虎 苑文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3,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武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价值与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困境:武术传播失真,武德教育式微,尚武精神缺乏。路径:加强武术精准传播,...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武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价值与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困境:武术传播失真,武德教育式微,尚武精神缺乏。路径:加强武术精准传播,凝聚文化思想;提升武德规范教育,践行中华美德;深化爱国尚武教育,厚植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化共生视域下中华文化的生成逻辑与教育路径
18
作者 海路 谢唯唯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8-144,共7页
学校作为中华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增进各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知、培育中华文化认同和实现中华文化自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文化共生理论视角,中华文化根植于多民族文化共生,是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创新的结晶。这一从多样性的民族文... 学校作为中华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增进各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知、培育中华文化认同和实现中华文化自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文化共生理论视角,中华文化根植于多民族文化共生,是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创新的结晶。这一从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到共生性的中华文化,并最终指向共同性的中华文化认同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逻辑层次,有助于实现各民族学生由中华文化认知内化为中华文化认同,最终外化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塑造行为自觉。因此,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应贯穿于学校中华文化教育的始终,包括开展共生性文化认知教育,增进文化自觉;深化交融性文化情感教育,增强文化认同;强化规范性文化实践教育,实现文化自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生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