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霍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和1303年洪洞8级地震 被引量:44
1
作者 徐锡伟 邓起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1-30,T002,共11页
霍山山前断裂是山西临汾盆地北半部主边界断裂。本文根据沿断裂带的1:1万地质填图结果,详细地研究了霍山山前断裂的活动历史、断裂的分段性及其构造活动特征、不同时期以来的右旋错动幅度和滑动速率以及与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关系。最后... 霍山山前断裂是山西临汾盆地北半部主边界断裂。本文根据沿断裂带的1:1万地质填图结果,详细地研究了霍山山前断裂的活动历史、断裂的分段性及其构造活动特征、不同时期以来的右旋错动幅度和滑动速率以及与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关系。最后,根据山西地堑系内已获得滑动速率值的几条北北东向主干断裂的构造特殊性,讨论了地堑系两侧的一级右旋运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地震 第四纪 走滑断裂 分段性
下载PDF
山西地堑系强震的活动规律和危险区段的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徐锡伟 邓起东 +2 位作者 董瑞树 张崇立 高维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5-316,共12页
山西地堑系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强震活动带之一。作者系统地分析了山西地堑系历史强震的重复和迁移现象、M≥7级地震前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蠕变曲线的线性分段性,并根据近期地震活动的特点,判断了现今地震活动暂态和未来地震活动性;最后,... 山西地堑系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强震活动带之一。作者系统地分析了山西地堑系历史强震的重复和迁移现象、M≥7级地震前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蠕变曲线的线性分段性,并根据近期地震活动的特点,判断了现今地震活动暂态和未来地震活动性;最后,在现有的形变测量资料、历史地震和古地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山西地堑系内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地堑 地震活动性 活动规律
下载PDF
山西南部1.2MaB.P.的地貌转型事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有利 史兴民 +1 位作者 傅建利 杨景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研究山西南部柴庄剖面和杨范剖面上部的黄土地层的磁化率、古地磁、黄土古土壤序列,发现这两个剖面记录了发生于120×104aB.P.的由河流湖泊环境转变为黄土环境的转型事件。分析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认为这次事件是山西地堑系盆地间... 研究山西南部柴庄剖面和杨范剖面上部的黄土地层的磁化率、古地磁、黄土古土壤序列,发现这两个剖面记录了发生于120×104aB.P.的由河流湖泊环境转变为黄土环境的转型事件。分析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认为这次事件是山西地堑系盆地间横向隆起发生强烈构造抬升的结果,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本地区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沉积 黄土 构造运动 山西地堑系 黄河
下载PDF
山西地堑系一类特殊的剪切-挤压型地裂缝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彦辉 彭建兵 +1 位作者 卢全中 李忠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448-452,共5页
阐述了山西地堑系的构造背景及现今应力场状态,对该地区发育的地裂缝特点进行了概括性描述。根据实际调查,在该地区发现了一类特殊的剪切-挤压型地裂缝——万荣县城关变电所地裂缝,该地裂缝地貌上位于山西地堑系峨嵋台地,发育特征表现... 阐述了山西地堑系的构造背景及现今应力场状态,对该地区发育的地裂缝特点进行了概括性描述。根据实际调查,在该地区发现了一类特殊的剪切-挤压型地裂缝——万荣县城关变电所地裂缝,该地裂缝地貌上位于山西地堑系峨嵋台地,发育特征表现为强烈的剪切、挤压变形,地面、墙体拱曲、翘起,并出现明显的水平位错现象。与该区发育的其他地裂缝有明显的不同。根据地裂缝发育的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讨论了该地裂缝的力学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堑系 地裂缝 峨嵋台地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山西地区近期垂直形变场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秀文 郭跃宏 范雪芳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1年第2期64-69,共6页
利用山西及太原地区最新的 5 0年尺度的形变资料 ,分析、研究了区域形变场及其时空演化特征 ,认为山西地堑系的垂直形变场反映出其周围山区及次级隆起主要表现为持续上升 ,盆地主要呈趋势下降的总体特征。太原地区的地面沉降主要是由超... 利用山西及太原地区最新的 5 0年尺度的形变资料 ,分析、研究了区域形变场及其时空演化特征 ,认为山西地堑系的垂直形变场反映出其周围山区及次级隆起主要表现为持续上升 ,盆地主要呈趋势下降的总体特征。太原地区的地面沉降主要是由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 ,南部地区的沉降速率大于北部。地堑系内这种垂直形变场的态势 ,说明本区构造的垂直差异活动既有继承性、又有新生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堑系 垂直形变 演化特征 地面沉降 地下水超采 沉降速率
下载PDF
山西地堑系太原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及物源分析
6
作者 庄其天 何宏林 +3 位作者 魏荣珠 王忠梅 石峰 闫纪元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501,共16页
【目的】山西地堑系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成为研究中国东部晚新生代变形的热点地区,然而受露头剖面的局限,目前少有报道地堑系盆地完整的沉积环境演化的工作,对进一步认识地堑系演化过程造成了困难。【方法】通过太原盆地ZK01钻孔揭... 【目的】山西地堑系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成为研究中国东部晚新生代变形的热点地区,然而受露头剖面的局限,目前少有报道地堑系盆地完整的沉积环境演化的工作,对进一步认识地堑系演化过程造成了困难。【方法】通过太原盆地ZK01钻孔揭露的约8.1 Ma以来的详细沉积记录,开展了沉积环境和物源分析工作。【结果和结论】沉积环境分析表明太原盆地经历了河流—三角洲/湖泊—河流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其中分别在5.8~4.4 Ma和2.2~1.6 Ma发育两期覆盖整个太原盆地的湖泊。物源分析表明在5.8 Ma前后存在物源转变。5.8 Ma以前物源主要来自东部太行山脉的侏罗系石英砂岩;5.8 Ma以后物源转为以三叠系长石砂岩为主,同时吕梁山北部的变质岩和火山岩碎屑进入盆地,表明汾河开始流入太原盆地。太原盆地沉积环境演化与区域古气候和构造的关系,表明盆地的湖泊扩展过程主要受构造沉降控制,是青藏高原东向扩展作用的构造—地貌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堑系 太原盆地 沉积环境 物源分析 古气候
下载PDF
Analyse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Strain Field and Risk of Moderate and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Shanxi Seismic Belt 被引量:4
7
作者 WangXiuwen ZhaoLihu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2年第4期396-410,共15页
Using the four phases (1996~1999) of re-surveying data from the GPS network along the Shanxi fault zone, the recent state of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fault zone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Datong-Yanggao M5.6 earthqu... Using the four phases (1996~1999) of re-surveying data from the GPS network along the Shanxi fault zone, the recent state of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fault zone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Datong-Yanggao M5.6 earthquake (November 1, 1999), which took place on the north end of the monitored area, are analyzed. In the focal region, three areas with relatively higher strain (1×10 -6) appeared in Xinzhou and to the northeast of Jiexiu. The Shanxi fault zone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WNW-ESE-trending compressive stress field and the NNE-SSW-trending tensile stress field, and it does not have strike-slip movement. When examined for long-term tendency,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junctures between the three moving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xi graben system Crustal horizontal movement Vertical deformation Seismic risk analysis
下载PDF
山西地区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塔拉 陈阜超 +2 位作者 周海涛 郭宝震 郭良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7,共6页
对山西地区1980-2010年的水准观测资料计算,获得垂直形变速率,并按照地质构造单元分块拟合,得到块体运动速率和块体边界断裂带的活动速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山西地区近30年来的地壳垂直变化和构造活动。结果表明,山西地区西部上升... 对山西地区1980-2010年的水准观测资料计算,获得垂直形变速率,并按照地质构造单元分块拟合,得到块体运动速率和块体边界断裂带的活动速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山西地区近30年来的地壳垂直变化和构造活动。结果表明,山西地区西部上升,东部下降。吕梁山块体掀斜抬升,太行山块体为掀斜活动,山西断陷带为掀斜下降。地壳垂直形变揭示出山西断陷带现代构造活动为裂陷运动,裂陷速率为2.68mm/a,边界断裂带活动速率为1.14~4.33mm/a,均为正断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形变速率 块体掀斜 断裂活动 山西断陷带 裂陷运动
下载PDF
山西地堑系北部六棱山北麓断裂西段晚第四纪右旋走滑速率的约束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全星 李有利 +3 位作者 胡秀 郭爱伦 刘晴日 姜珊汝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7-731,共15页
山西地堑系是华北中部的一个不连续的右旋剪切拉张构造带,这一观点似乎早已被学界所广泛认同。然而,目前仍缺乏对山西地堑系内部NNE向断裂右旋走滑特征的深入认识。本研究主要以山西地堑系北部六棱山北麓断裂的西段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 山西地堑系是华北中部的一个不连续的右旋剪切拉张构造带,这一观点似乎早已被学界所广泛认同。然而,目前仍缺乏对山西地堑系内部NNE向断裂右旋走滑特征的深入认识。本研究主要以山西地堑系北部六棱山北麓断裂的西段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无人机摄影测量和光释光测年等手段对断裂的晚第四纪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厘定。跨断裂冲沟的一致性右旋偏转等表明断裂具有右旋走滑活动,断裂露头的构造解析及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和冲沟裂点等指示断裂还具有正断分量。对断错地貌面和地质体的精确测量结果表明断裂应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正断分量,且走滑分量远大于垂直分量。结合年代学估算出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右旋走滑速率为1.6±0.3 mm/a,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2 mm/a。六棱山北麓断裂西段的右旋走滑速率与GPS测量的山西地堑系的右旋剪切速率大体相当,表明六棱山北麓断裂西段在山西地堑系的右旋剪切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六棱山北麓断裂西段的右旋走滑运动未被六棱山北麓断裂中段的水平拉张作用完全吸收和调节,剩余的应变分量可能继续向NE方向传递,故与六棱山北麓断裂西段走向基本一致的六棱山北麓断裂的东段也可能具有右旋走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堑系 右旋走滑 六棱山北麓断裂 滑动速率
原文传递
山西地震带形变应变场及中强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秀文 赵新平 +1 位作者 赵丽华 彭浩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24,共11页
利用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 GPS监测网的四期复测资料 (1 996~ 1 999年 ) ,分析了山西断裂带近期水平运动状态及与位于监测区北端 1 999年 1 1月 1日大同 -阳高 5.6级地震的关系 ,在震源区、忻州地区和介休东北地区出现了 3处相对较高的... 利用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 GPS监测网的四期复测资料 (1 996~ 1 999年 ) ,分析了山西断裂带近期水平运动状态及与位于监测区北端 1 999年 1 1月 1日大同 -阳高 5.6级地震的关系 ,在震源区、忻州地区和介休东北地区出现了 3处相对较高的应变区 (1× 1 0 - 6)。山西断裂带主要受来自于 NWW- SEE向压应力场、NNE- SSW向张应力场的控制 ,不存在走滑运动。从长趋势看 ,今后应注意的是上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地壳水平运动 垂直形变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活动
下载PDF
阳高-天镇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滑动速率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全星 李传友 +3 位作者 任光雪 李新男 马字发 董金元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9-413,共15页
山西地堑系北部的晋冀蒙盆岭构造区历史上无7级以上强震记录,但该区地处多个Ⅱ级活动地块的接合部位,具有孕育强震的构造条件,对其开展活动构造研究对区内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晋冀蒙盆岭构造区内研究相对薄弱的阳... 山西地堑系北部的晋冀蒙盆岭构造区历史上无7级以上强震记录,但该区地处多个Ⅱ级活动地块的接合部位,具有孕育强震的构造条件,对其开展活动构造研究对区内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晋冀蒙盆岭构造区内研究相对薄弱的阳高-天镇断裂为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构造地貌调查对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阳高-天镇断裂多沿基岩山体与盆地内沉积物之间的接触带展布,在局部断裂几何结构不规则处向盆地内部生长;第四纪以来断裂以正断运动为主,但其运动性质沿走向存在差异。NEE和NE向为纯正断性质,而NWW向以正断为主,兼具左旋走滑运动分量;对沿断裂断错的地质体、地貌面进行了位移测量和光释光定年工作,得到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滑动速率为0.12~0.20mm/a,对应的拉张速率约占山西地堑系北部地壳伸展速率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高-天镇断裂 山西地堑系 晋冀蒙盆岭构造区 正断层 滑动速率
下载PDF
中更新世晚期以来中条山北麓断层滑动速率研究
12
作者 张秀丽 熊建国 +5 位作者 张培震 刘晴日 姚勇 钟岳志 张会平 李有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3-1420,共18页
约束断层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滑动速率,有利于认识其活动性和区域构造特征。文中以山西地堑系南部中条山北麓断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小李村河断错地貌的高精度DEM,通过光释光和AMS^(14)C年代学约束河流阶地序列的废... 约束断层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滑动速率,有利于认识其活动性和区域构造特征。文中以山西地堑系南部中条山北麓断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小李村河断错地貌的高精度DEM,通过光释光和AMS^(14)C年代学约束河流阶地序列的废弃年代和地层的沉积时代,建立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小李村河地貌演化与中条山北麓断层活动的关系。结合断层上盘钻孔所揭露的沉积地层和光释光年龄,约束中条山北麓断层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2个不同时段的垂直断距,获得的相应滑动速率为0.3~0.4mm/a,并简要讨论了晚新生代以来该断层滑动速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速率 河流阶地 中更新世 中条山北麓断层 山西地堑系
下载PDF
山西地堑系甸子梁期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成因及新构造演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鹏 何宏林 +3 位作者 石峰 谭锡斌 邹俊杰 孙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8-1357,共10页
在山西地堑系的山地顶部广泛发育着一级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即甸子梁面。认识甸子梁面的形成模式,是能否以其作为地貌标志进行区域地貌演化和构造变形研究的关键。文章在阐述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形成模式的基础上,以蔚县-广灵盆地南... 在山西地堑系的山地顶部广泛发育着一级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即甸子梁面。认识甸子梁面的形成模式,是能否以其作为地貌标志进行区域地貌演化和构造变形研究的关键。文章在阐述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形成模式的基础上,以蔚县-广灵盆地南缘山地上发育的甸子梁面为例,探索该级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甸子梁面是残留的准平原,其被准平原化后分别经历了新近纪早期构造抬升、新近纪晚期断裂形成、唐县期山麓剥蚀以及第四纪断陷等4个时期。蔚县-广灵盆地南缘断裂自开始正断运动以来,该断裂总的水平断错量约902±71 m,总的垂直断错量约1567±5 m,其中在唐县期之前(〉3 Ma)的垂直断错量约276±16 m,在唐县期之后(〈3 Ma)的垂直断错量约1291±15 m。蔚县-广灵盆地南缘断裂在距今3 Ma以来的活动性稳定,不同时间尺度的垂直断错速率均约0.4~0.5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平面 甸子梁面 山西地堑系 地貌演化 构造活动性
原文传递
山西霍山山脉河流地貌定量参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6
14
作者 徐岳仁 何宏林 +3 位作者 邓起东 魏占玉 毕丽思 孙浩越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6-759,共14页
河流地貌形态定量研究是了解构造活动与地表过程耦合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霍山山脉位于山西地堑系中部,介于临汾盆地和太原盆地之间,以发育霍山山前断裂带和1303年洪洞M_S8级地震而著名,通过分析跨断裂带及周边的48条河流的纵剖面形态... 河流地貌形态定量研究是了解构造活动与地表过程耦合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霍山山脉位于山西地堑系中部,介于临汾盆地和太原盆地之间,以发育霍山山前断裂带和1303年洪洞M_S8级地震而著名,通过分析跨断裂带及周边的48条河流的纵剖面形态、SL参数、Hack剖面、面积高程积分曲线以及HI值等,得到以下认识:1)跨断裂带的河流,其纵剖面在断层两侧的形态具明显差异,反映其受断层活动控制,而其他河流,除极少部分在上游存在局部陡变外,纵剖面为近似下凹的指数曲线形态显示近均衡状态;2)河流的HI值及积分曲线显示了霍山地区新生代以来整体处于强抬升弱侵蚀状态,即所有河流均处于壮年或幼年期;3)48条河流一致上凸的Hack剖面也表明霍山地区新生代以来处于强烈的构造抬升阶段,跨断裂带的Hack剖面形态以陡变下降而区别与其他河流的近似圆弧形;4)跨断裂带河流的SL/K参数在断层附近出现异常高值,反映了SL/K参数与断层垂直差异运动的相关性,周边其他河流的SL/K参数反映了没有差异运动的准均衡状态,局部的异常高值可能对应不同基岩的抗风化能力差异。河流地貌定量参数与构造环境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河流地貌定量参数特征揭示霍山山前断裂带在新生代以来的强烈垂向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地貌参数 构造地貌 Hack剖面 霍山山前断裂带 山西地堑系
原文传递
山西地区应力场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秀文 宋美琴 +2 位作者 杨国华 李斌 杨晓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7-1133,共7页
收集了1970~2006年37年的小震初动符号建立了震源机制解数据库,研究了山西断陷带小震综合机制解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断陷带小震综合机制解以走滑正断层为主,断陷带两端以拉张作用为主,中部地区以剪切作用为主,忻定盆地、太原盆... 收集了1970~2006年37年的小震初动符号建立了震源机制解数据库,研究了山西断陷带小震综合机制解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断陷带小震综合机制解以走滑正断层为主,断陷带两端以拉张作用为主,中部地区以剪切作用为主,忻定盆地、太原盆地的区域应力场与华北区域应力场差异较大.利用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1996~2007年12期复测资料,分析了山西断裂带水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断裂带现主要受NWW-SEE向压应力场、NNE-SSW向张应力场的控制.1998~1999年有一次较为明显的应力扰动,空间上表现为北强南弱,接着发生了1999年11月1日大同—阳高5.6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堑系 地震应力场 地壳水平运动
下载PDF
山西地堑系地裂缝发育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景春 胡晓猛 +1 位作者 李有利 马志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10-14,32,共6页
研究了山西地堑系地裂缝的平面分布、剖面特征及其与断层、地下水变化和暴雨过程的关系,并讨论了地裂缝发育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山西地堑系的地裂缝有很强的方向性,与区域构造线走向一致,许多地裂缝向下与活动断层相通,它们的形成与构造... 研究了山西地堑系地裂缝的平面分布、剖面特征及其与断层、地下水变化和暴雨过程的关系,并讨论了地裂缝发育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山西地堑系的地裂缝有很强的方向性,与区域构造线走向一致,许多地裂缝向下与活动断层相通,它们的形成与构造运动有密切的关系。一些地裂缝的发育与暴雨过程密切相关,这些地裂缝主要发育在黄土地层中,它们的形成与黄土易于发生潜蚀有关。黄土潜蚀形成的地裂缝的发育过程是山西地堑系一种普遍存在、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黄土湿陷 水土流失 山西地堑系
下载PDF
山西1303年大地震破裂对相邻断裂段地震复发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闻学泽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7,共6页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山西断陷带中 3个相连接断裂段的地震复发过程及其与130 3年 8级地震的联系。结果发现 :130 3年大地震破裂曾造成相邻断裂段上地震复发行为发生改变 ,其中 ,北邻断裂段的一次地震被提前了 30 0~ 4 0 0a发生 ,南...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山西断陷带中 3个相连接断裂段的地震复发过程及其与130 3年 8级地震的联系。结果发现 :130 3年大地震破裂曾造成相邻断裂段上地震复发行为发生改变 ,其中 ,北邻断裂段的一次地震被提前了 30 0~ 4 0 0a发生 ,南邻断裂段的另一次地震则被推迟了约 30 0a发生 ,而 130 3年破裂过的一部分断裂面很可能长期处于较低的破坏应力下并以中强地震作调整性活动。在未受到 130 3年破裂影响的时期 ,各断裂段的地震复发均表现出时间可预测行为。通常认为 ,一个断裂段的破裂将会造成相连接的邻段至下一次地震时间间隔的缩短 ,但本文却发现这也可造成邻段至下一次地震时间间隔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地震复发行为 山西断陷带 地震破裂
下载PDF
Recent tectonic stress field research in Shanxi graben system
18
作者 安美建 李方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1998年第5期17-23,共7页
By comprehension of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the data of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Shanxi region has been summarized,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stress state in this region... By comprehension of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the data of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Shanxi region has been summarized,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stress state in this reg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its eastern surrounding regions. The next, by fitting the measured data, the boundary forces that influenc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tress field in this region has been studied using inversion method. The inversion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 messages: the effect of the boundary force between the blocks is the main determinative factor for the recent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Shanxi and the regional material and its property is a secondary factor; the horizontal main stress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Shanxi reg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tretch of fault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xi graben system recent tectonic stress fiel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 genetic algorithm-finite element method inver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