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 被引量:136
1
作者 曾洪流 朱筱敏 +1 位作者 朱如凯 张庆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总结近年来中国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经验,结合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研究实例,探讨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地震沉积学所用基础资料包括三维叠后数据体、周边二维区域地震测线和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工区钻井、测井资料。工作流程强调... 总结近年来中国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经验,结合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研究实例,探讨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地震沉积学所用基础资料包括三维叠后数据体、周边二维区域地震测线和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工区钻井、测井资料。工作流程强调地震、地质资料综合解释以及地震沉积学分析、层序地层学分析和地震地层学分析的相互配合。工作流程包括井震对比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子波相位调整、追踪等时标志层、地震分辨率分析、岩石物理关系分析、地震参数筛选、地层切片处理、地震沉积相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等基本步骤。要求的成果图件则包括联井基干地震剖面、层拉平相对地质时间剖面、地层切片、沉积相图等十余种。这些步骤在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白垩系青山口组的实例研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研究思路、分析资料和成果图件可作为在其他陆相盆地,尤其是坳陷型盆地进行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型陆相盆地 地震沉积学 研究规范 工作流程 薄层 浅水三角洲
下载PDF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89
2
作者 韩永林 王成玉 +4 位作者 王海红 李士春 郑荣才 王昌勇 廖一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7-1064,共8页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偏西部地区,晚三叠世主要受北东、北西及南部三个方向的物源控制。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长8油层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物源方向、古生物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偏西部地区,晚三叠世主要受北东、北西及南部三个方向的物源控制。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长8油层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物源方向、古生物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长8沉积时期姬塬地区地形平缓,河流作用较弱,主要发育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沉积作用和砂体展布受湖平面升、降和物源方向控制明显,对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意义,表现为:①湖平面上升期,湖岸线快速向物源方向迁移,以发育长条状和鸟足状水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②下降期以发育三角洲平原为主,来自不同物源方向的前缘砂体在研究区中部交汇;③湖平面上升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席状发育以及岩性遮挡条件更好,因而比湖平面下降期发育的砂体更有利于形成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 长8油层组 浅水三角洲 岩性油藏
下载PDF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 被引量:87
3
作者 朱筱敏 赵东娜 +4 位作者 曾洪流 孙玉 朱如凯 黄薇 朱世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897,共9页
在现代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11口岩心资料和大量地球物理资料,将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确立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由成熟度较高的中细砂岩组... 在现代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11口岩心资料和大量地球物理资料,将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确立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由成熟度较高的中细砂岩组成,发育反映较强水流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以及间断正韵律,分支河道砂体发育,累计砂体厚度达数十米,分布范围广,向湖盆中央方向延伸数十公里。三角洲前缘可细分为內前缘和外前缘。三角洲內前缘水下分支河道连续性好、延伸远;三角洲外前缘水下分支河道连续性差,被改造后形成前缘席状砂。基于浅水三角洲发育主控因素分析,建立了干旱和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层切片刻画了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的枝状形态和大面积分布特征,指出近油源和临近断层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为有利勘探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 白垩系青山口组 浅水三角洲 沉积模式 地震沉积学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类型、特征与沉积动力学过程分析 被引量:72
4
作者 楼章华 袁笛 金爱民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通过充分利用开发检查全井段的取芯资料,结合开发井的水动力资料,系统总结出地形、河流与湖泊大小、气候变化和湖面升降对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动力学过程.浅水三角洲前缘平坦、开阔.三角洲平原上的分... 通过充分利用开发检查全井段的取芯资料,结合开发井的水动力资料,系统总结出地形、河流与湖泊大小、气候变化和湖面升降对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动力学过程.浅水三角洲前缘平坦、开阔.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向湖泊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发育很有特色的水下分流河道,且在湖面频繁波动过程中,河流、波浪和沿岸流的冲刷作用对沉积物的分布起到重要作用,导致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不同程度的席状化.随着气候变得潮湿,湖面相对稳定,季节性、周期性湖面波动的频率、幅度也减小,水动力对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改造和席状化强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浅水三角洲 水下分流河道 湖平面升降 砂体席状化 沉积动力学 砂体类型
下载PDF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地质学进展 被引量:50
5
作者 朱筱敏 钟大康 +5 位作者 袁选俊 张惠良 朱世发 孙海涛 高志勇 鲜本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0-829,共10页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含油气盆地沉积地质学的主要进展,探讨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系统论述粗粒沉积体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滩坝沉积体系、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细粒沉积体系、碳酸盐岩礁滩沉积体系、...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含油气盆地沉积地质学的主要进展,探讨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系统论述粗粒沉积体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滩坝沉积体系、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细粒沉积体系、碳酸盐岩礁滩沉积体系、混积沉积体系、微生物岩、地震沉积学、沉积物理模拟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中国沉积学的发展在微生物岩、沉积模拟方法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指出原型盆地沉积面貌和古地理格局恢复、重大构造变革期的多尺度构造古地理恢复、沉积学新理论在古老深埋老地层砂体发育规律及其与深埋新地层砂体发育规律的差异性解释中的应用、中国特色沉积体系组合和沉积模式的建立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指出未来在源-渠-汇、沉积动力学、区域中国沉积学等沉积学理论和地震沉积学、沉积模拟研究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重力流 滩坝 混积岩 微生物岩 地震沉积学 沉积学 中国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研究进展与陆相湖盆实例分析 被引量:49
6
作者 刘自亮 沈芳 +3 位作者 朱筱敏 廖纪佳 张修强 孟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604,共9页
通过总结浅水三角洲的研究进展,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浅水三角洲的研究,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稳定的构造背景、盆地面积大、古地形坡度缓、湖平面频繁升降变化、水体浅及物源供给充分是浅水三角洲发育的基本条件;... 通过总结浅水三角洲的研究进展,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浅水三角洲的研究,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稳定的构造背景、盆地面积大、古地形坡度缓、湖平面频繁升降变化、水体浅及物源供给充分是浅水三角洲发育的基本条件;总体而言,浅水三角洲沉积缺少传统三角洲三层式结构特征,不同类型浅水三角洲沉积体存在差异,如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粒度粗,水体能量强,垂向上相序不完整,河口坝微相难于保存,而在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则河口坝砂较为常见。实例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和浅水曲流河三角洲两种类型,具有三角洲平原分布范围小、三角洲前缘分布广的特征。河道宽深比大,沉积物相对较粗,平原分流河道沉积中可见多次叠置的冲刷面构造和大型槽状、楔状交错层理等。三角洲前缘延伸远,长度可达一百多千米,水下分流河道在平面上多分支和分叉,垂向上多为间断正韵律。最后,讨论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时空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机理 分类体系 浅水三角洲 沉积相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中地区须五段—须六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44
7
作者 刘柳红 朱如凯 +3 位作者 罗平 周川闽 张兴阳 翟文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7-675,共9页
针对川中地区须五段—须六段,在大量露头观察、岩心描述基础上,结合测井和地震分析,认为研究区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根据煤岩产状、砂岩中植物颈干与碎片、河道底部冲刷程度、滞留沉积类型、层理类型等特征将浅水三角洲划分为上三角洲... 针对川中地区须五段—须六段,在大量露头观察、岩心描述基础上,结合测井和地震分析,认为研究区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根据煤岩产状、砂岩中植物颈干与碎片、河道底部冲刷程度、滞留沉积类型、层理类型等特征将浅水三角洲划分为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4种亚相。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种浅水三角洲模式:一种为以须五段为代表的低物源供给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另一种为以须六段为代表的高物源供给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低物源供给型的下三角洲平原发育的煤是良好烃源岩,高物源供给型的下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决口沉积为优质储层发育相带,两者匹配,构成良好的生储组合,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辫状河 沉积模式 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
下载PDF
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以松辽盆地南部姚一段为例 被引量:43
8
作者 王立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3-1060,共8页
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的形成古地形背景、水动力学特征、平面形态、微相类型及三角洲内部结构等多个方面与正常三角洲有着极大的差异。姚一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古地形平坦并不具备明显的坡折带,水体浅、面积小并且湖泊能量较弱,湖岸线不... 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的形成古地形背景、水动力学特征、平面形态、微相类型及三角洲内部结构等多个方面与正常三角洲有着极大的差异。姚一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古地形平坦并不具备明显的坡折带,水体浅、面积小并且湖泊能量较弱,湖岸线不稳定并常常发生大范围的迁移,为典型的浅水沉积湖盆。浅水湖盆的沉积充填主要以浅水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主,深湖、半深湖相对不发育,浅水三角洲砂体是湖泊砂体的主要类型。根据供源水系的不同,松南的浅水三角洲可以分为浅水型扇三角洲、浅水型辫状河三角洲和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等。浅水型三角洲主要有以下特点:1.具高建设性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点,平面上呈鸟足状,前缘相带延伸较远,形成了大规模的湖盆中心砂体;2.浅水三角洲前缘主要以分流河道为主,河口坝极不发育;3.前缘分流河道呈网状展布,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砂化,依次划分为弱席状化、中等席状化、强席状化等3种类型;4.不具备典型三角洲的三层式沉积结构及向上变粗的反序列特征。松南姚一段沉积时期,总体表现为基准面上升的湖侵过程,I、II砂组低位和湖侵域的砂体为成藏提供了的有利储集空间,III砂组的湖侵为区域性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盆 浅水三角洲 姚一段 葡萄花油层 松辽盆地南部
下载PDF
断陷湖盆萎缩期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与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古近系沙三段上亚段和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42
9
作者 赵伟 邱隆伟 +1 位作者 姜在兴 陈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9-1027,共9页
通过对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上亚段和沙二段地层沉积体系的划分以及沉积体系与层序格架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在断陷湖盆的萎缩期也可以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与坳陷型湖盆浅水三角洲不同的是,它的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平面形态和砂体展... 通过对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上亚段和沙二段地层沉积体系的划分以及沉积体系与层序格架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在断陷湖盆的萎缩期也可以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与坳陷型湖盆浅水三角洲不同的是,它的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平面形态和砂体展布特征等具有明显阶段性的变化,并且该变化与湖盆体系域的演化有着密切联系。在低位和湖退体系域,三角洲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平面上形态与曲流河类似,有水下决口扇,单砂体厚度较大,但横向连续性差;而在湖进和高位体系域,三角洲主要发育分流河口砂坝微相,平面呈朵页状或舌状,单砂体厚度薄,但横向连续性好。浅水三角洲的形成主要受古物源、古地形、古水深和古水动力强度的共同影响,而构造运动引起的体系域和水深变化是造成三角洲阶段性发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断陷湖盆 牛庄洼陷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38
10
作者 操应长 韩敏 +2 位作者 王艳忠 谭明友 张营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582,601,共8页
车镇凹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地形相对平缓,普遍发育了浅水三角洲沉积。在钻井岩心描述及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分析,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沉积主体,可划... 车镇凹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地形相对平缓,普遍发育了浅水三角洲沉积。在钻井岩心描述及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分析,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沉积主体,可划分为内前缘和外前缘,具有相带宽、水下分流河道骨架砂体发育、席状砂大面积分布的特征。浅水三角洲砂体以中细砂岩、粉细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粒度概率图以滚动跳跃加悬浮式、一跳一悬式和两跳一悬式为主;发育反映河流作用的各种层理构造、反映湖浪改造作用的浪成层理和波痕以及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沙河街组 车镇凹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新立地区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结构解剖 被引量:35
11
作者 王家豪 陈红汉 +3 位作者 江涛 唐振兴 赵宝峰 徐东浩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6-564,共9页
上白垩统嫩江组三段时期,松辽盆地进入坳陷晚期演化阶段,浅水三角洲广泛发育.在新立地区,与III、II、I3个砂组对应,嫩三段由3个浅湖-三角洲前缘的沉积旋回组成,指示了湖盆水体逐渐变浅的过程.基于研究区密井网资料,通过对3个砂组沉积相... 上白垩统嫩江组三段时期,松辽盆地进入坳陷晚期演化阶段,浅水三角洲广泛发育.在新立地区,与III、II、I3个砂组对应,嫩三段由3个浅湖-三角洲前缘的沉积旋回组成,指示了湖盆水体逐渐变浅的过程.基于研究区密井网资料,通过对3个砂组沉积相平面展布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结构解剖表明,随着盆地坡度逐渐变缓和水体变浅,三角洲规模迅速增大,水下分流河道稳定性增强,单支水道延伸距离增加,分叉-合并频率降低,决口-漫溢作用增强,水下分支间湾面积比例增加,由此导致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连通性依次减弱,分别呈中厚席状、窄薄条带-斑块状、宽厚条带状,并控制了油藏类型由构造型向岩性油藏的转变.最终,归结出网状、枝状、似曲流河3种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浅水三角洲 水下分流河道 岩性油藏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湖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构型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野外露头为例 被引量:34
12
作者 付晶 吴胜和 +1 位作者 王哲 刘钰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74-4182,共9页
应用野外露头资料,通过选取与物源方向近于垂直观察剖面的精细描述、测量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河、仕望河露头延长组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分流河道储层构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按其分... 应用野外露头资料,通过选取与物源方向近于垂直观察剖面的精细描述、测量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河、仕望河露头延长组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分流河道储层构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按其分布位置和成因可分为主干分流河道(包括深切分流河道)、汊道和末端分流河道3种类型;除深切分流河道外,主干分流河道、汊道和末端分流河道砂体宽度、厚度呈正相关的双对数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7,即三者宽厚比相近,而深切分流河道宽厚比较小;其内部充填样式包括垂向加积充填和侧向加积充填2种,以垂向加积充填为主,且可进一步分为水平状、同心状和心滩—水道充填3种;分流河道存在侧向拼接—垂向切叠式、侧向拼接—垂向叠加式和孤立式3种复合叠置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浅水三角洲 分流河道 定量关系 构型模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浅水三角洲类型及其构造和气候指示意义 被引量:31
13
作者 房亚男 吴朝东 +2 位作者 王熠哲 马健 周天琪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37-756,共20页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砂体已成为我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中生代,准噶尔盆地开始全面进入陆相坳陷湖盆发展阶段,早-中侏罗世天山逐步的准平原化,为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浅水三角洲的发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地形条件....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砂体已成为我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中生代,准噶尔盆地开始全面进入陆相坳陷湖盆发展阶段,早-中侏罗世天山逐步的准平原化,为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浅水三角洲的发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地形条件.但目前准南中-下侏罗统沉积相研究仍缺乏系统性且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准南多条剖面中-下侏罗统地层进行了精细的沉积特征观察,并结合粒度分析,最终识别出3种不同的湖泊浅水三角洲相:(1)浅水辫状河平原三角洲,见于八道湾组,具有线状近物源,砂砾岩为主,发育广阔的水上和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欠发育;(2)浅水河口坝型曲流河三角洲,见于三工河组,河口坝非常发育,受湖浪影响横向延展性强;(3)极浅水曲流河三角洲,见于西山窑组,以发育广阔的三角洲平原为特征,前缘欠发育.中-下侏罗统三角洲相模式的转变体现了一个先湖侵后湖退的过程,与物源区持续后退、盆地持续扩张相矛盾,指示了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相较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相对干旱的气候或盆地基底的整体抬升.侏罗纪气候变化和盆地内部缓慢隆起共同控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可容纳空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坳陷湖盆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可容纳空间
原文传递
湖泊三角洲沉积露头精细解剖——以鄂尔多斯盆地裴庄剖面为例 被引量:30
14
作者 赵俊峰 屈红军 +3 位作者 林晋炎 刘祥 杨扬 林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6-1034,共9页
客观、精细刻画储集体内部结构已成为油气精细勘探开发的必然要求。沉积露头为地下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裴庄剖面延安组为例,采用沉积学和构型要素的分析方法,详细剖析了湖泊三角洲水下沉积的内部结... 客观、精细刻画储集体内部结构已成为油气精细勘探开发的必然要求。沉积露头为地下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裴庄剖面延安组为例,采用沉积学和构型要素的分析方法,详细剖析了湖泊三角洲水下沉积的内部结构。研究表明,裴庄剖面发育9种岩相类型,3类岩相组合,进而可识别出前三角洲、席状砂、远砂坝、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等6类沉积结构单元。在水下分流河道中可识别出5级界面。研究认为,浅水三角洲前缘的砂体并非仅有水下分流河道,还有河口坝、远砂坝以及席状砂等多种类型。裴庄剖面总体为一套向上变粗的沉积序列,三角洲前缘的前积结构表现不明显。加强露头研究并开展针对性的物理模拟实验,是解答浅水三角洲研究争论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头 岩相类型 沉积构型 沉积界面 浅水三角洲 延安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28
15
作者 田立新 余宏忠 +2 位作者 周心怀 彭文绪 王玉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9-321,共3页
黄河口凹陷是一个富生烃凹陷,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及含油气构造大多具有埋深中浅层、原油密度中等、油质好、产能高等特点。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油气主要分布于新近系中。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近源、晚期快速成藏;浅水三角洲... 黄河口凹陷是一个富生烃凹陷,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及含油气构造大多具有埋深中浅层、原油密度中等、油质好、产能高等特点。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油气主要分布于新近系中。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近源、晚期快速成藏;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优质油气藏形成提供了空间;晚期走滑伴生断层是中央构造带油气富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油气分布 富集规律 晚期成藏 浅水三角洲 走滑伴生断层
下载PDF
晋中北山西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聚煤作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郭英海 刘焕杰 +1 位作者 李壮福 何康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4-70,共7页
通过野外和室内综合研究,本文认为晋中北晚古生代山西组是以河控作用为主、兼受潮汐作用改造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并总结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点。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上三角洲平原泛滥盆地、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充填变浅、废弃三角洲朵... 通过野外和室内综合研究,本文认为晋中北晚古生代山西组是以河控作用为主、兼受潮汐作用改造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并总结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点。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上三角洲平原泛滥盆地、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充填变浅、废弃三角洲朵叶各部位发展起来的泥炭沼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组 浅水 三角洲 聚煤作用 煤系
下载PDF
浅水型三角洲沉积研究进展及问题讨论 被引量:27
17
作者 朱永进 尹太举 刘玲利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6,165,共5页
浅水型三角洲广泛发育于我国中、新生代地层中,勘探前景广阔。系统总结了浅水型三角洲在概念与分类、发育地质背景和动力机制、沉积相带组合与概念模式、储层发育规律与油气勘探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其主要研究进展;结合现代沉积实例,对浅... 浅水型三角洲广泛发育于我国中、新生代地层中,勘探前景广阔。系统总结了浅水型三角洲在概念与分类、发育地质背景和动力机制、沉积相带组合与概念模式、储层发育规律与油气勘探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其主要研究进展;结合现代沉积实例,对浅水盆地界定及河口区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现代沉积解剖、古沉积体精细描述及湖盆模拟校验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旨在为深入研究浅水型三角洲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型三角洲 沉积机理 概念模式 现代沉积调查 湖盆模拟
下载PDF
远源、细粒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演化——以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八道湾组为例 被引量:26
18
作者 孙靖 薛晶晶 +3 位作者 吴海生 吴爱成 宋明星 贾开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6,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央坳陷莫索湾地区八道湾组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湿润,地形相对平缓,物源供给充足,湖岸线变化相对频繁,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有利条件;由于距离物源区较远,沉积砂体以细砂岩、中—细砂岩为主,粒度相对较细,垂向上形成多期正旋...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央坳陷莫索湾地区八道湾组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湿润,地形相对平缓,物源供给充足,湖岸线变化相对频繁,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有利条件;由于距离物源区较远,沉积砂体以细砂岩、中—细砂岩为主,粒度相对较细,垂向上形成多期正旋回沉积序列。三角洲前缘分布广、延伸长、面积大,平面主要呈朵状,由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切割、叠置形成的复合砂体构成;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厚度较大,数量众多,垂向相互叠置,横向互相切割,连通性较好,单砂体具有不同叠置方式,构成了主要油气储集砂体,泥岩隔层较薄,河口坝砂体不发育;总体上,形成了该区远源型、分布广、粒度较细的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不同的沉积时期,来源于两个物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形态和范围发生变化,最终形成由宽阔的复合河道砂体为主构成的浅水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莫索湾地区 八道湾组 浅水三角洲 高亮体技术 沉积特征及演化
下载PDF
渤中25-1南油田浅水三角洲各微相粒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加东辉 吴小红 +1 位作者 赵利昌 周士科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87-94,共8页
本文以测井相为手段,通过对渤中25-1南油田某评价井粒度资料的分析,揭示了浅水三角洲各微相的粒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微相和同一微相不同部位的粒度特征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浅水三角洲的粒度累计曲线形态... 本文以测井相为手段,通过对渤中25-1南油田某评价井粒度资料的分析,揭示了浅水三角洲各微相的粒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微相和同一微相不同部位的粒度特征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浅水三角洲的粒度累计曲线形态和粒度C-M图特征有别于曲流河和普通河控三角洲,体现了浅水三角洲独特的水动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 浅水三角洲 微相 粒度分析
下载PDF
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以松辽盆地北部临江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20
20
作者 蔡全升 胡明毅 +3 位作者 胡忠贵 杨静静 岳鑫 邱小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3-914,共12页
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已经成为现今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进一步深化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对于加快该类砂岩储层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松辽盆地北部临江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 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已经成为现今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进一步深化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对于加快该类砂岩储层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松辽盆地北部临江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对湖盆扩张期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水体具有波动式上升的特征,沉积物粒度随着水体的加深逐渐变细,泥岩颜色自下至上逐渐由氧化色向还原色过渡,受水体短期波动影响,紫红色或灰绿色泥岩常交替出现。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仍然以三角洲平原和前缘沉积为主,随着沉积水体的加深,沉积相边界迅速向陆地迁移,但实际上在沉积演化过程中通常还存在着多次短期的湖平面升降和相带边界的双向迁移,从而使得在远离湖岸的区域出现河道沉积。河道沉积砂体是退积型浅水三角洲砂体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湖平面上升过程中河道砂体发育规模逐渐减弱,表现为纵向上连续沉积砂岩厚度逐渐变薄,并且河道砂体末端在湖浪作用下常呈现席状砂化。平面上由陆向湖河道砂体发育期次逐渐减少,湖平面大规模上升之前的三角洲平原和近岸三角洲前缘区域沉积砂体最为发育,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积 浅水三角洲 砂体展布 泉四段 临江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