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湮没的莎士比亚戏剧译者与研究者——曹未风的译莎与论莎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伟民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曹未风是中国早期计划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译者之一,由于在战乱和动荡的年代,使他不可能安静地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他所译莎剧也有瑕疵,但仍有自己的特色和研究价值。曹未风堪称一位严肃的莎作译者。同时,他在莎学研究上也表... 曹未风是中国早期计划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译者之一,由于在战乱和动荡的年代,使他不可能安静地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他所译莎剧也有瑕疵,但仍有自己的特色和研究价值。曹未风堪称一位严肃的莎作译者。同时,他在莎学研究上也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特色,拨开其具有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的莎学论述,仍能看到曹未风论莎的真知灼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未风 莎士比亚 翻译 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知网与万方数据库的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宏 王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93-97,共5页
莎士比亚研究在中国已历经170年,中国学者从多视角对其进行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卓著,促进了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乃至世界莎士比亚研究的蓬勃发展,正在逐渐形成中国的莎学研究特色。但依据中国目前两大数据库(即知网与万方数据库)有关查询结... 莎士比亚研究在中国已历经170年,中国学者从多视角对其进行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卓著,促进了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乃至世界莎士比亚研究的蓬勃发展,正在逐渐形成中国的莎学研究特色。但依据中国目前两大数据库(即知网与万方数据库)有关查询结果来看,在研究模式、译本出版研究与译本修订、版本及注释本研究、译本研究、莎剧演出研究上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研究中引起学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知网与万方数据库 研究模式 译本 版本与注释本 演出
下载PDF
中国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之滥觞 被引量:3
3
作者 宁平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34-37,共4页
从清朝末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的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该历程虽然并非短暂,但在中国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对莎翁历史剧的研究只是初始阶段。尽管如此,我国的研究水准并不低于国际莎学界同时代的研究水平,并表现... 从清朝末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的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该历程虽然并非短暂,但在中国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对莎翁历史剧的研究只是初始阶段。尽管如此,我国的研究水准并不低于国际莎学界同时代的研究水平,并表现出了一些特色。将对这一时期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领域及其特点进行回顾与评论,追本溯源,从而思考如何拓宽与加深这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历史剧 研究 中国
下载PDF
我国近25年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述评 被引量:3
4
作者 宁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6-89,共4页
我国的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自1978年以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里将对这25年来的研究状况及其特点进行回顾与评述,以明确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历史剧 研究 回顾 述评
下载PDF
为莎士比亚跨文化研究开辟新路--评黄诗芸《莎士比亚与东亚》
5
作者 冯伟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4年第1期171-179,共9页
黄诗芸的专著《莎士比亚与东亚》从形式、政治、接受和离散四个角度探讨了日本、中国、韩国、新加坡四国的莎士比亚舞台和电影改编。该书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研究莎士比亚与东亚的专论,为日益丰富的东亚色彩的莎士比亚剧场和研究提供了... 黄诗芸的专著《莎士比亚与东亚》从形式、政治、接受和离散四个角度探讨了日本、中国、韩国、新加坡四国的莎士比亚舞台和电影改编。该书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研究莎士比亚与东亚的专论,为日益丰富的东亚色彩的莎士比亚剧场和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案例和指导,拓宽了莎士比亚跨文化传播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东亚 戏剧 电影 跨文化研究 改编研究
下载PDF
莎学书简 被引量:2
6
作者 曹禺 王元化 李伟民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7年第1期22-43,共22页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于1984年12月正式成立于上海。中莎会成立后先后于1986、1994和2016年举行了三届莎士比亚戏剧节和多次国际、全国性的莎学学术研讨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莎士比亚研究、演出和翻译。但...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于1984年12月正式成立于上海。中莎会成立后先后于1986、1994和2016年举行了三届莎士比亚戏剧节和多次国际、全国性的莎学学术研讨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莎士比亚研究、演出和翻译。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莎学研究较为沉寂,举行的学术活动不多。很多老一辈莎学研究者目睹这一局面,担忧日甚一日。但是他们仍然积极推动中国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并对中国莎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和中莎会组成人员以书信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通过“莎学书简”的往环,可以看到老一辈莎学学者对莎学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热爱。在电子邮箱、短信、微信、QQ如此泛滥的今天,书信已成为稀有的交流勾通方式。《莎学书简》也成为中国莎学研究史料的绝响之一,在中国莎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文献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书简 莎学研究
下载PDF
莎士比亚在印度 被引量:1
7
作者 尹锡南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7年第1期6-21,共16页
从莎士比亚作品在印度的翻译改编、印度的莎士比亚研究两个方面出发,对莎士比亚在印度的跨文化传播进行初步介绍。印度的莎剧翻译和改编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带有明显的文化挪用痕迹。印度学者的莎学研究既受到西方同行的影响,也有... 从莎士比亚作品在印度的翻译改编、印度的莎士比亚研究两个方面出发,对莎士比亚在印度的跨文化传播进行初步介绍。印度的莎剧翻译和改编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带有明显的文化挪用痕迹。印度学者的莎学研究既受到西方同行的影响,也有自己的特色即“逆写帝国”似的梵语诗学批评或印度视角下的跨文化批评,他们的莎学研究增添了世界莎学的活力,极大地丰富了世界莎学内容。本文在比较印度、中国莎学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21世纪中国莎学的创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学 跨文化 梵语诗学
下载PDF
Reading Shakespeare’s Sonnet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Love and Time as A Drama
8
作者 庄平贤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1期230-231,共2页
There is special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Shakespeare’s sonnet 115&116,each of which contributes to make up a complete mosaic of the speaker’s passionate but philosophical process of rumination on the relationshi... There is special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Shakespeare’s sonnet 115&116,each of which contributes to make up a complete mosaic of the speaker’s passionate but philosophical process of rumin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 and time.When juxtaposing these two sonnets,we can find an organic entirety very similar to“a drama”under the same theme,and each sonnet,like a scene for the drama,is indispensable in constructing a process of ponder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 and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NET shakespeare INTERTEXTUALITY STYLISTICS comparative study
下载PDF
“莎暴”之嬗变——世界“莎学”之现状
9
作者 陈乃新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9-72,共4页
举世闻名的"莎学"发展历经沧桑,百家争鸣,硕果累累。但随着"莎学"不断深入发展,更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各种挑战此起彼伏,各种思潮日新月异,原有的学说急需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应取何种态度,颇费思量。本文分析了... 举世闻名的"莎学"发展历经沧桑,百家争鸣,硕果累累。但随着"莎学"不断深入发展,更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各种挑战此起彼伏,各种思潮日新月异,原有的学说急需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应取何种态度,颇费思量。本文分析了当今世界众多"莎学"各家不同观点,追踪朔源,对比分析,剖析"莎学"面临困境与机遇,试图寻找新答案,作出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学 嬗变
下载PDF
近十年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基于CSSCI收录期刊(2011~2020年)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遇美娜 王钢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8-83,共6页
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热度有增无减,不仅是莎士比亚西方经典中心地位持续辐射效应的表征,同时也是国内学术界坚持积极参与世界文学建构、争取和把握国际学术话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研究的体现。通过对近十年(2011~2020年)CSSCI期刊莎士比亚... 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热度有增无减,不仅是莎士比亚西方经典中心地位持续辐射效应的表征,同时也是国内学术界坚持积极参与世界文学建构、争取和把握国际学术话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研究的体现。通过对近十年(2011~2020年)CSSCI期刊莎士比亚研究论文进行量化统计与分析,从作品研究分布情况、批评方法、研究热点三个方面总结国内莎学研究现状,并以国外研究为参照,就方法视角与整体走向等方面预见新的学术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研究 CSSCI期刊论文(2011-2020) 文献计量学分析
下载PDF
浅析汤显祖临川四梦与莎士比亚传奇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智丹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33-435,510,共4页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后期的戏剧都称为"传奇",二者戏剧属性相似,戏剧取材相同,为其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基础。通过比较发现二者采用了多种相似的戏剧创作手法,而其背后又隐藏着相似的戏剧创作根源,证明二者的比较研...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后期的戏剧都称为"传奇",二者戏剧属性相似,戏剧取材相同,为其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基础。通过比较发现二者采用了多种相似的戏剧创作手法,而其背后又隐藏着相似的戏剧创作根源,证明二者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莎士比亚 传奇剧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莎士比亚与白朴爱情戏剧的比较
12
作者 聂微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3期129-133,共5页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与中国杂剧家白朴皆有以爱情为主题的戏剧传世,两位剧作家擅长在前人作品和历史中汲取灵感,通过爱情戏剧中的时空设置为价值观念和矛盾冲突作铺垫,塑造涉及贵族、帝王乃至跨越阶级的男女主角的人物形象,彰显自由恋爱...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与中国杂剧家白朴皆有以爱情为主题的戏剧传世,两位剧作家擅长在前人作品和历史中汲取灵感,通过爱情戏剧中的时空设置为价值观念和矛盾冲突作铺垫,塑造涉及贵族、帝王乃至跨越阶级的男女主角的人物形象,彰显自由恋爱与父权统治的冲突,爱情忠贞与私欲背叛的冲突,人的奋起抗争与命运反复无常的冲突,启迪后世爱情戏剧的时空设置,人物塑造和冲突构成。莎士比亚爱情戏剧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承前启后的爱情理念和复杂人性,白朴爱情杂剧反映了人类爱情本能和个体与封建礼教和命运的对抗,都充满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白朴 爱情戏剧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中国莎学百年的见证——拜望莎学世纪老人散记
13
作者 杨林贵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7年第1期44-45,共2页
从张泗洋教授和任明耀教授对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贡献出发,回顾了他们各自对中国莎学研究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他们难以泯灭的莎学情结。
关键词 张泗洋 任明耀 莎士比亚研究
下载PDF
何谓“基于”?莎士比亚、渊源研究与原创性
14
作者 戴维·斯科特·卡斯顿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19年第2期3-21,共19页
莎士比亚代表着英语文学原创性的最高水准,他的伟大也激起了人们对于他创作渊源的最执着的探询,也就是说,激发人们寻找其非原创性的证据。莎士比亚显然从别处借鉴了情节、人物乃至整段对话,但为何他的一名同时代人还会说他"所写的... 莎士比亚代表着英语文学原创性的最高水准,他的伟大也激起了人们对于他创作渊源的最执着的探询,也就是说,激发人们寻找其非原创性的证据。莎士比亚显然从别处借鉴了情节、人物乃至整段对话,但为何他的一名同时代人还会说他"所写的一切都是独出机杼的",本文对这一悖论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渊源研究 文学传统 原创性 悖论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普鲁塔克
下载PDF
二十一世纪初的莎士比亚文本争议
15
作者 威廉·贝克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19年第2期22-38,共17页
笔者将在文中讨论围绕着一些莎士比亚"文本"而来的重大问题和争议,介绍一些主要参与者的名字。笔者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涉及的五个文本为:《卡德尼奥或双重错误》《新牛津版莎士比亚》《李尔王》《哈姆雷特》及《爱的胜... 笔者将在文中讨论围绕着一些莎士比亚"文本"而来的重大问题和争议,介绍一些主要参与者的名字。笔者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涉及的五个文本为:《卡德尼奥或双重错误》《新牛津版莎士比亚》《李尔王》《哈姆雷特》及《爱的胜利》。在分析完这些作品之后,笔者会试着找出其中的共同点,总结出有何所得,并探寻它们对当今莎士比亚"文本"研究的现状有何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文本研究 作者身份 二十一世纪 争议 《卡德尼奥或双重错误》 “爱的胜利”
下载PDF
诗译莎剧滥觞:新月派的新文学试验
16
作者 黄焰结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97,共10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莎学探索期,莎剧的白话散体翻译盛行,但邓以蛰、徐志摩、孙大雨、朱维基等新月同人先后以白话诗体形式翻译了莎剧片段,开创了诗译莎剧的先河。本文首先从文体、形式、语言等层面描写分析新月派翻译的诗体莎剧,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莎学探索期,莎剧的白话散体翻译盛行,但邓以蛰、徐志摩、孙大雨、朱维基等新月同人先后以白话诗体形式翻译了莎剧片段,开创了诗译莎剧的先河。本文首先从文体、形式、语言等层面描写分析新月派翻译的诗体莎剧,然后结合副文本材料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探讨新月派诗译莎剧的目的与策略。研究发现,新月成员诗译莎剧的滥觞活动既是反思反拨五四以来"浪漫式"的文学翻译与创作,亦是用中文试验新文学的文体与诗体,以丰富中国新剧与新诗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从而建设成熟的中国新文学。本研究不仅揭示了诗译莎剧的源头,而且进一步透视了新月派的翻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派 莎剧 诗体翻译 新文学建设 文化考量
原文传递
旅美访莎学
17
作者 胡鹏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有幸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语系进行访学,对美国的莎学研究和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借此机会谈谈有关莎学研究的感想。
关键词 莎学研究 美国 英国 中国
下载PDF
比较文学视野观照下的莎士比亚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伟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0-174,共5页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把莎士比亚及其作品与中国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平行比较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综述,充分展示了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成果不同于西方的审美特色,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戏曲与莎士比亚戏剧的异同。
关键词 中国戏曲 莎士比亚戏剧 比较文学研究
下载PDF
借鉴与创新:中国莎士比亚研究和演出的独特气韵——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伟民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7,共10页
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莎作的翻译、研究和莎剧的演出中。莎学研究已经超越了外国文学、英国文学和戏剧研究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中国莎学有不同于欧美莎学的独特之处,融入了中国文化、艺术和戏剧精神以及伦理道德... 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莎作的翻译、研究和莎剧的演出中。莎学研究已经超越了外国文学、英国文学和戏剧研究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中国莎学有不同于欧美莎学的独特之处,融入了中国文化、艺术和戏剧精神以及伦理道德思想。中国戏剧(戏曲)演出莎剧是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叙述莎士比亚,"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在与莎剧的遇合过程中,显示出中国戏曲独有的审美与认识价值,中国莎剧体现出来的独特审美价值是我们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文化大国应有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中国莎学 戏剧 戏曲 特色
原文传递
译本解读:《吟边燕语》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焰结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7-43,共7页
《吟边燕语》作为林纾重要的翻译作品对莎士比亚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居功至伟。从历史的描写角度考察这个译本可以看出,意识形态、诗学、出版机构(赞助人)、读者以及译者的个人特殊经历和思想状况等内外部因素对它的产生和传播的干预不... 《吟边燕语》作为林纾重要的翻译作品对莎士比亚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居功至伟。从历史的描写角度考察这个译本可以看出,意识形态、诗学、出版机构(赞助人)、读者以及译者的个人特殊经历和思想状况等内外部因素对它的产生和传播的干预不仅影响到译者对翻译动机、翻译策略、翻译语言、翻译文本、文本信息等方面的选择,而且译本作为原作"生命的延续"在目的语社会的影响和反响也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吟边燕语》 文化解读 个案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