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及启示
1
作者 辛一凡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15-20,共6页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胜利,赢得百年党史辉煌的重要法宝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统一战线工作有新的现实要求和时代释义,坚持推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开拓创新,应当以史为...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胜利,赢得百年党史辉煌的重要法宝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统一战线工作有新的现实要求和时代释义,坚持推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开拓创新,应当以史为鉴。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艰苦卓绝的统一战线探索和实践中汲取智慧,研究革命先烈们坚持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统一战线的系统性、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有助于统一战线更好地围绕国家战略和中心大局贡献力量;有助于统一战线在新时代中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边 照金苏区 统一战线 革命根据地
下载PDF
陕甘边、陕北红军的创建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严冰 任学岭 《榆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7-21,29,共6页
1919年五四运动后,陕北地区不但比较早地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很快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党的先驱者开始在各地建立党团组织。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之后,陕北党组织即开始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 1919年五四运动后,陕北地区不但比较早地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很快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党的先驱者开始在各地建立党团组织。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之后,陕北党组织即开始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适应形势的发展,适时地向陕西省委提出两项互相联系的重要战略,即创建陕甘边新苏区和红二十六军,之后,陕北各路红军也于1935年初改编为红二十七军。陕甘边和陕北红军的创建经历了一个由建立红军游击队进而形成大规模正规红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两支红军开创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并最终实现了两支红军、两个苏区的统一领导,为中共中央最终落脚陕北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边 陕北 红军 创建 革命
下载PDF
从毛泽东的评价看南梁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荣珍 《陇东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南梁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在陕甘乃至西北地区实践发展的最早精神产物,同时,又是延安精神的主要源泉之一,起承转合的作用十分明显。毛泽东十分珍惜和吸纳陕甘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他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和创建者的高度评价就是对南梁... 南梁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在陕甘乃至西北地区实践发展的最早精神产物,同时,又是延安精神的主要源泉之一,起承转合的作用十分明显。毛泽东十分珍惜和吸纳陕甘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他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和创建者的高度评价就是对南梁精神的最高认同,为继承和弘扬南梁精神指出了方向,从中可以看到南梁精神的真谛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南梁精神 陕甘边
下载PDF
略述红二十六军的创建历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红举 朱维冬 《陇东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11,共4页
红二十六军是陕西省委在正确执行了党的方针政策的情况下,由最初活动在陕甘地区的南梁游击队与晋西游击队合编而成,并经由西北反帝同盟军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再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的艰难创建历程。红二十六军成立后,在逐步... 红二十六军是陕西省委在正确执行了党的方针政策的情况下,由最初活动在陕甘地区的南梁游击队与晋西游击队合编而成,并经由西北反帝同盟军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再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的艰难创建历程。红二十六军成立后,在逐步壮大过程中发展成长为中国革命的一支劲旅,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以及党中央长征胜利落脚陕北和陕甘宁边区的开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边 游击队 红二十六军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畜牧业发展研究
5
作者 王飞 邹小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207,共6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畜牧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牲畜因寒冷而被冻死,因草料匮乏被饿死或因疫病死亡,亦或管理不善而导致牲畜死亡等诸多问题。基于此,边区政府通过控制和预防疫病传播、禁杀和禁出口母畜、种植和推广牧草以...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畜牧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牲畜因寒冷而被冻死,因草料匮乏被饿死或因疫病死亡,亦或管理不善而导致牲畜死亡等诸多问题。基于此,边区政府通过控制和预防疫病传播、禁杀和禁出口母畜、种植和推广牧草以及培育和改良畜种等诸多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牲畜存栏数量的增加,推动了边区畜牧业的发展,为增加边区财政收入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 边区 畜牧业
下载PDF
The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Practic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6
作者 化国宇 吕圣旺 XU Chao(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1年第3期364-373,共10页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the liberated areas,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kept deepening and developing the concepts and ideas of protecting human rights,promulgated a series of human right...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the liberated areas,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kept deepening and developing the concepts and ideas of protecting human rights,promulgated a series of human rights laws and related administrative programs,and put them into practice.The contents included not only the political rights of citizens but also their economic,social,and cultural rights,with emphasis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to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The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in the liberated areas has a wartime and class-based nature due to its social environment.It reflects the transi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rom a revolutionary party to a ruling party on the historical stage.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irecting,advancing,and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at that time and accumulated experience for the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History proves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lways been a political party dedicated to fighting for the human rights of the Chinese people,and onl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an lead China’s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to a deeper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in the liberated areas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of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Outline of China’s Land Law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生态购买设计与操作途径 被引量:28
7
作者 延军平 严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353,共11页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水土流失严重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于一身的陕甘宁边区为例,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途径,陕甘宁边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即建设“商品生态”和买卖“生态商品”,通过“生态购买”实现“...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水土流失严重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于一身的陕甘宁边区为例,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途径,陕甘宁边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即建设“商品生态”和买卖“生态商品”,通过“生态购买”实现“生态致富”,论述了实施生态购买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途径,提出了生态购买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建议国家启动生态购买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脱贫 生态购买 陕甘宁边区 水土流失
下载PDF
论南梁精神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治立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7-133,共7页
南梁精神是土地革命时期陕甘边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培育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是陕甘边革命者历史使命、道德情操的集中反映。南梁精神就是陕甘边苏区精神,与中央... 南梁精神是土地革命时期陕甘边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培育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是陕甘边革命者历史使命、道德情操的集中反映。南梁精神就是陕甘边苏区精神,与中央苏区精神及其他苏区精神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和特色;南梁精神与中央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同为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头;南梁精神是老区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庆阳老区精神的发展具有开创之功。研究和弘扬南梁精神对于推进现代政治文明、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梁精神 陕甘边区 刘志丹 苏区精神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陕甘宁27个城市为例 被引量:22
9
作者 左乃先 白永平 +2 位作者 左京平 周鹏 张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7-272,278,共7页
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和城市化系统共选取30个指标,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两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3年,2006年,2009年及2012年4个时段陕甘宁27个城市土... 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和城市化系统共选取30个指标,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两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3年,2006年,2009年及2012年4个时段陕甘宁27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偏低,远远滞后于城市化,制约城市化健康发展;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大多处于拮抗阶段且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显著的动态波动特征,但自2006年起呈良性发展态势并保持螺旋上升;耦合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先相似属性集聚分布后随机分布的特征,由不均衡发展状态逐渐转变为良性发展状态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城市化 耦合协调发展 陕甘宁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整合 被引量:18
10
作者 黄正林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65,共9页
抗日战争期间 ,边区存在着农业劳动力不足和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特别是大生产运动兴起后 ,边区展开了一个以增加粮食为主的垦荒运动 ,使劳动力更加显得不足。边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对农业劳动力资源进行整合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 抗日战争期间 ,边区存在着农业劳动力不足和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特别是大生产运动兴起后 ,边区展开了一个以增加粮食为主的垦荒运动 ,使劳动力更加显得不足。边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对农业劳动力资源进行整合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把分散的个体劳动组织起来 ,使其由个体劳动转变为集体劳动 ;二是通过移民政策 ,把地少人多地区的过剩农业劳动力迁移到人少地多的地区 ,同时把国统区和沦陷区流动到边区的难民安置到农业劳动力不足的地区。在对乡村农业劳动力进行整合时出现了曲折与反复 ,反映了国家政权在制定行政制度和法律时 ,如果不考虑民间社会传统 ,必然和民间固有的、约定成俗的惯行发生矛盾和冲突。当这种矛盾与冲突得到调适时 ,国家政策就容易被民间社会所接受 ,推行起来就顺利的多。通过研究表明 ,延安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对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整合 ,对建国以后农业以及农村政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陕甘宁边区 农业劳动力 垦荒运动 个体劳动 集体劳动 移民政策 整合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建设及历史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洪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9-113,共5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实验区。为了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致力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同时,对文化教育建设也给予了高度重视,颁布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实验区。为了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致力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同时,对文化教育建设也给予了高度重视,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边区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初步改变了边区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建设不仅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文化教育建设 历史作用
下载PDF
再论陕甘宁边区教育——中国特色和哲学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白均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9-125,共7页
陕甘宁边区教育的中国特色是在浓郁的政治化色彩和普及性的平民化色彩。陕甘宁边区教育的哲学价值体现为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教育 创新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林业发展史研究(1937—1950)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江心 王希群 +2 位作者 郭保香 胡涌 刘长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24,共24页
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的摇篮,其政权领域内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取得的成果、建设经验等对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均产生了长远影响,对现代来说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历史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陕甘宁边区林业(1937—1950)的演变... 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的摇篮,其政权领域内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取得的成果、建设经验等对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均产生了长远影响,对现代来说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历史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陕甘宁边区林业(1937—1950)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包括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域的演变、边区的林务机构及主管部门、边区的自然环境与森林的关系、边区原有的森林资源、边区政府的林业政策和法令、边区的林业建设、南泥湾垦殖、陕甘宁的农林教育及教育方针大讨论、陕甘宁边区主要林务人员简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林业 民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严艳 吴宏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3期12-16,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 ,随着边区成为人民抗日的总后方 ,边区人口净增 40~ 5 0万人。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使边区军民内外交困。为了度过困难时期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大生产运动 ,农业发展选择了大量的开垦荒地 ,... 抗日战争时期 ,随着边区成为人民抗日的总后方 ,边区人口净增 40~ 5 0万人。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使边区军民内外交困。为了度过困难时期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大生产运动 ,农业发展选择了大量的开垦荒地 ,虽然农业生产卓有成效 ,但林草的破坏造成整体环境质量下降 ,局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自然灾害频发。尽管边区政府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 ,并且兴修水利来改善农业环境 ,但收效甚微。欲使西部的“山川秀美”真正变为现实 ,必须要探明本区生态环境演化的历程 ,并以之为据制定本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环境保护 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陕甘宁接壤区气候暖干化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新 延军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应用陕甘宁接壤区1951—2000年气温、降水及1956—2000年陕甘宁接壤区7条主要河流径流量实测记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陕甘宁接壤区近年来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全区增温线性倾向值为0.194℃/10a,高于... 应用陕甘宁接壤区1951—2000年气温、降水及1956—2000年陕甘宁接壤区7条主要河流径流量实测记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陕甘宁接壤区近年来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全区增温线性倾向值为0.194℃/10a,高于全球近百年的趋势(0.05℃/10a),区内增温趋势强弱差异显著。陕甘宁接壤区气候变干表现在2个方面:①年降水量减少;②地表径流量减少。降水线性倾向值平均为-1.0759mm/a,地表径流总量1956—2000年减少速率为0.4844m3/a。陕甘宁接壤区生态环境在暖干化的气候背景下继续恶化,生态贫水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沙漠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暖干化 生态环境 陕西 甘肃 宁夏回族自治区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论陕甘宁边区婚俗改革与妇女地位的转变 被引量:8
16
作者 岳珑 秦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79-83,共5页
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进入边区,使边区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边区政府制定了一些新的法规,尤其是有关婚姻方面的规定。自由、文明、平等的婚... 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进入边区,使边区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边区政府制定了一些新的法规,尤其是有关婚姻方面的规定。自由、文明、平等的婚姻观念逐步为边区人民所接受,人们摈弃了旧式的封建婚姻习俗,建立了新的、平等的男女婚姻关系。陕甘宁边区的婚姻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风俗的改变为新中国婚姻法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婚姻观念 《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 婚俗改革 妇女地位
下载PDF
川陕甘地区卡林型金矿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喻光明 郭华 《四川地质学报》 2010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中生代造山带[1]。川陕甘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三角"地区,该区成矿条件好,金矿床(点)分布密集,成因类型多,规模大,是国内具有大型和超大... 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中生代造山带[1]。川陕甘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三角"地区,该区成矿条件好,金矿床(点)分布密集,成因类型多,规模大,是国内具有大型和超大型金矿成矿条件的成矿远景区。对比区内的典型矿床,总结成矿规律,对指导该区面上找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对比 川陕甘地区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禁毒斗争及其历史启示 被引量:7
18
作者 齐霁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抗战时期,为了肃清根据地内的毒品犯罪,粉碎日军的毒化阴谋,保卫边区人民的身心健康,维护边区政府的声誉,争取抗战的胜利,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专门的禁毒机构,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查禁烟毒的法规法令,发动和依靠广大人... 抗战时期,为了肃清根据地内的毒品犯罪,粉碎日军的毒化阴谋,保卫边区人民的身心健康,维护边区政府的声誉,争取抗战的胜利,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专门的禁毒机构,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查禁烟毒的法规法令,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边区境内开展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基本遏制了毒品在边区境内的蔓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卓有成效的禁毒斗争留下了可供后人借鉴的宝贵经验政治廉洁、组织高效,是有效开展禁毒斗争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证;禁毒必须有法可依,要加强禁毒立法,完善禁毒法制,是有效开展禁毒斗争的法律保证;禁毒要走群众路线,广泛教育、发动、依靠人民群众参加,开展禁毒的人民战争,是有效开展禁毒斗争的重要前提和群众基础;实行全面禁毒,重点打击制毒、贩毒,是有效开展禁毒斗争的重要方针;禁毒要与清除其他社会病害配合进行,是有效开展禁毒斗争的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日本毒化政策 陕甘宁边区 禁毒斗争 历史启示
下载PDF
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赈灾救灾 被引量:10
19
作者 梁严冰 岳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8,共5页
为了考察和梳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赈灾救灾情况,采用了文献资料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陕甘宁边区军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陕甘宁边区... 为了考察和梳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赈灾救灾情况,采用了文献资料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陕甘宁边区军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陕甘宁边区政府紧急划拨赈济粮款、妥善安置灾难民、防疫治病、兴修水利、开展节约和捐助运动、设立义仓、抢种、补种等措施,赈灾救灾成效显著。陕甘宁边区军民战胜灾荒依靠的是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有效组织和领导;注意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生产自救;边区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政府 自然灾害 赈灾救灾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及其启示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艳萍 杨延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2-36,共5页
20世纪40年代初中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劳模运动对陕甘宁边区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尤其是生产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边区发展生产和各项建设工作的一种新的、比较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工... 20世纪40年代初中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劳模运动对陕甘宁边区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尤其是生产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边区发展生产和各项建设工作的一种新的、比较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它改变了群众的劳动观念,使"劳动光荣"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它是改进工作、培养干部和联系群众的运动,是边区生产和各项工作发展的推动力。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劳模运动 生产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