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2006-2010年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187
1
作者 黑发欣 王璐 +4 位作者 秦倩倩 王岚 郭巍 李东民 丁正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2006—2010年中国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疫情特征。方法分析2006-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中男男性传播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及哨点监测系统中MSM的HIV抗体检出率及安全套使用率。结果艾滋病病例报告... 目的分析2006—2010年中国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疫情特征。方法分析2006-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中男男性传播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及哨点监测系统中MSM的HIV抗体检出率及安全套使用率。结果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显示,2006-2010年男男性传播病例构成比从1.5%增长到10.8%,是增长最快的传播途径。与其他传播途径相比,男男性传播HIV/AIDS病例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15~29岁为主(54.6%)、文化程度较高(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占69.8%)、未婚为主(64.8%)、干部/教师/医生/离退休人员(14.3%)及学生(7.9%)等职业占相当高的比例、流动性强(流动人口占36.2%)、城市为主(城市人口占72.6%)、专题调查(26.7%)及无偿献血(6.4%)检出比例较高。地区分布差异大,主要分布在北京、四川、广东、重庆、江苏、辽宁、上海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哨点监测系统显示,2006-2010年中国MSM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为3.4%,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中位数)为73.2%。结论2006—2010年中国男男性传播艾滋病报告病例构成比增长快速,哨点监测发现MSM感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表明MSM艾滋病流行严重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15~29岁青年学生及无偿献血人员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性传播疾病
原文传递
2008-2015年中国性病监测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72
2
作者 岳晓丽 龚向东 +4 位作者 滕菲 蒋宁 李婧 门佩旋 王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8-313,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5年中国105个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由200... 目的了解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5年中国105个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由2008年的32.48/10万增长到2015年的37.18/10万,年均增长1.95%。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很大,最高达615.99/10万,最低〈1/10万。高发监测点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和西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的监测点主要分布于华北部分地区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各年报告发病率女性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有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0.61:1下降至2015年的OA6:1。高发年龄段为20~44岁性活跃人群,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5—29岁(116.72/10万-142.98/10万),以15~19岁年龄组增幅最大(10.06%)。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66.00%~74.22%),其次为妇科医院与妇幼保健院、皮肤性病专科医院。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重视该病的防治,根据其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生殖道感染 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 人群监测
原文传递
2008-2016年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7
3
作者 岳晓丽 龚向东 +7 位作者 李婧 滕菲 蒋宁 门佩璇 王建 王雅洁 陈祥生 顾恒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 了解中国尖锐湿疣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中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尖锐湿疣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的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29.47/10万下降到2016年2... 目的 了解中国尖锐湿疣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中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尖锐湿疣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的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29.47/10万下降到2016年24.26/10万,年均下降2.21%。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207.36/10万,最低 〈 1/10万。高发监测点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和西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的监测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2008—2010年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2011—2016年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0.97∶1上升至2016年的1.11∶1。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以25~29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68.78/10万 ~ 91.12/10万)。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0.44% ~ 79.48%,其次为皮肤性病专科医院、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 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发病总体上呈稳中有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些低发地区监测点仍呈增长趋势,应引起重视,根据其流行特定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 人群监测 发病率
原文传递
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52
4
作者 薛凤霞 刘宏图 刘朝晖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4-897,共4页
1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概述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属于性传播感染。直接的皮肤-皮肤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目前发现,HPV病毒有100多个型别,其中40个以上的型别与生殖道感染有关。根据其引起宫颈癌的... 1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概述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属于性传播感染。直接的皮肤-皮肤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目前发现,HPV病毒有100多个型别,其中40个以上的型别与生殖道感染有关。根据其引起宫颈癌的可能性,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分为高危型、疑似高危型和低危型。前两者与宫颈癌及高级别外阴、阴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相关,后者与生殖器疣及低级别外阴、阴道、宫颈SIL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 人乳头瘤病毒 性传播疾病
原文传递
重视中国女性生殖道感染及阴道微生态诊治 被引量:52
5
作者 陈锐 廖秦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1-253,共3页
女性生殖道感染是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部分,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近年的研究表明,女性生殖道感染与肿瘤的发生、不孕不育、异位妊娠、胎膜早破、早产等均密切相关,而几乎所有的生殖道感染都伴随着女性生殖道微环... 女性生殖道感染是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部分,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近年的研究表明,女性生殖道感染与肿瘤的发生、不孕不育、异位妊娠、胎膜早破、早产等均密切相关,而几乎所有的生殖道感染都伴随着女性生殖道微环境的改变。阴道微生态检测系统的开发及下生殖道炎症诊断平台的应用,为准确治疗女性生殖道感染提供可能。故女性生殖道感染及阴道微生态的规范化检验也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感染 阴道 微生物群 阴道炎 宫颈炎 性传播疾病
原文传递
重庆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9
6
作者 冯连贵 丁贤彬 +5 位作者 卢戎戎 潘传波 易辉容 刘宏虹 欧阳琳 徐静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70-874,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男男性接触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7—9月在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和沙坪坝区通过滚雪球方式招募1044名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以HIV感染状况为应变量,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 目的了解重庆市男男性接触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7—9月在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和沙坪坝区通过滚雪球方式招募1044名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以HIV感染状况为应变量,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性行为状况、接受干预服务、梅毒感染状况等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向前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与HIV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调查的1044名MSM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89.5%),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无保护性的肛交比例为63.8%;梅毒感染率为8.5%(89/1044),HIV感染率为12.5%(131/1044)。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OR=1.69,95%CI:1.13—2.52)、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OR=1.89,95%CI:1.17~3.05)、首次性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OR=3.11,95%CI:1.20~8.02)、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在10个以上(OR=2.24,95%CI:1.24—4.02)、近6个月与女性有性行为史(OR=2.40,95%C1:1.64—3.51)和梅毒感染(OR=4.52,95%CI:2.77~7.38)是HI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SM人群无保护性性行为发生率、梅毒和HIV感染率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HIV 危险性行为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城市流动人口的生育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金辉 陆杰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5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通过对流动人口生育健康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了解大城市流动人口生育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特点,为提高流动人口生育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省份的6个城市流动人口进行生育健康状况抽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个人情况、婚... 目的通过对流动人口生育健康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了解大城市流动人口生育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特点,为提高流动人口生育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省份的6个城市流动人口进行生育健康状况抽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个人情况、婚姻、生育、避孕节育、性与生育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内容。结果受访者中89.0%(4362/4900)的人表示听说过性传播疾病(男性92.7%,女性85.6%),95.3%(4669/4900)的人表示听说过艾滋病,7.2%(351/4900)的人不认为艾滋病是性传播疾病。在对常见性传播疾病辨别回答中表示不知道或者回答完全错误的人占58.2%(2854/4900)(男性56.3%,女性60.1%)。在艾滋病传播途径回答中,全部答对的人占19.4%(953/4900)(男性22.1%,女性17.0%)。获知渠道集中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和街头广告,接受过培训讲座的人只占6.7%(291/4362)。9.7%(475/4900)的人认为艾滋病病人没有好人,37.4%(1834/4898)的人认为自慰属于不道德行为。男性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21.8岁,女性为21.0岁,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12.8%(437/3424)的人首次性行为采取了避孕措施。男女性生活频率平均为每月4.4次,同居者最高为5.5次。女性中有43.1%(1096/2540)打工期间出现生殖系统疾病症状,其中仅有一半左右的人去医院检查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流动人口 生育健康状况 抽样调查 性传播疾病
下载PDF
广东省2014年性病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陈磊 黎英 +7 位作者 沈鸿程 刘凤英 张晔 赵培祯 任旭琦 唐卫明 黄澍杰 郑和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7,12,共6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4年性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5种性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全省梅毒、淋病、尖...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4年性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5种性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全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合计报告发病率为149.34/10万,较2013年增长0.01%;5种性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2.55/10万、15.74/10万、22.09/10万、7.68/10万和51.27/10万,较2013年增减幅度分别为4.57%、-19.80%、2.55%、-3.39%和2.65%。高发地区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其中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5种性病报告数均在1万例以上。男性5种性病发病率分别为53.79/10万、26.23/10万、20.93/10万、8.64/10万和25.86/10万,女性分别为51.21/10万、4.32/10万、23.36/10万、6.63/10万和78.95/10万,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14∶1、6.62∶1、0.98∶1、1.42∶1和0.36∶1。高发年龄段为20-45岁,占总报病数的72.17%。结论:性病仍是我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梅毒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为本年度性病主要的发病病种,隐性梅毒在各期梅毒中占比最大,需根据疫情发展特点制定相应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 流行 预防控制
下载PDF
广西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被引量:39
9
作者 徐永芳 周吉 +4 位作者 莫秀娟 朱建靖 梁红慧 周芳华 李萍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74-975,共2页
目的了解广西在校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被试,对抽取的2015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8.73%有过性行为,其中34.... 目的了解广西在校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被试,对抽取的2015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8.73%有过性行为,其中34.96%存在多性伴关系,最近1次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31.47%;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均超过95%;对于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有一定了解,57.82%的人认为艾滋病对每一个人和家庭都存在威胁。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性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学生
下载PDF
Global epidemiology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被引量:38
10
作者 Carlos T. Da Ros Caio da Silva Schmitt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0-114,共5页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s) are among the first ten causes of unpleasant diseases in young adult mal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second major cause of unpleasant diseases in young adult women. Adolesc...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s) are among the first ten causes of unpleasant diseases in young adult mal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second major cause of unpleasant diseases in young adult wome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15-24 years old) make up only 25% of the sexually active population, but represent almost 50% of all new acquired STDs. In general, STDs are epidemics and present an enormous health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An adequate screening for STDs should be done on a routine basis in every part of the world. Many STDs are asymptomatic and therefore can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purpose of reporting of STDs is to ensure that persons who are infected will be quickly diagnosed and appropriately treated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infection and also so that partners are notified, tested and appropriately treated. It is estimated that reported cases of STDs represent only 50%-80% of reportable STD infec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flecting limited screening and low disease reporting. High-risk sexual behavior is a highly contributive factor of this process as it often leads to teenage pregnancies and HIV/AIDS. One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is behavior is that people do not have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 the transmission of STDs or ignore the precautions required for safe sex. Approximately 60% of new HIV infections worldwide occur in young people. The frequency of high-risk behaviors among youths may also be influenced by opportunity to engage in them, particularly the amount of time that they are unsupervised by adults. However, in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these patients, w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spread of HIV/AIDS. Individuals infected with STDs are 5-10 times more likely than uninfected individuals to acquire or transmit HIV through sexual contact. The breaking of the genital tract lining or skin creates a portal of entry for HIV and, hence,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with other STDs are more likely to shed HIV in their genital secretions. To date, the condom is the most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afe sex CONDOM young people
下载PDF
重庆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和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9
11
作者 李春枸 萧燕 +2 位作者 刘建波 丁贤彬 贾玉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2006年和2007年两次横断面调查,收集包括人口学、行为学、艾滋病知识、继往性传播疾病相关症状及HIV有关干预接受相关情况信息,并采集血液标... 目的了解重庆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2006年和2007年两次横断面调查,收集包括人口学、行为学、艾滋病知识、继往性传播疾病相关症状及HIV有关干预接受相关情况信息,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1773名MSM,H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0.6%和8.4%。在近6个月,约1/3的MSM有多性伴和无保护肛交行为;1/5的MSM有异性性行为。感染H1V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大龄(26-35岁:AOR=1.7,95%CI:1.1-2.6;〉35岁:AOR=2.3,95%CI:1.4-3.8)、文化程度低(AOR=2.3,95%CI:1.5-3.5)、多性伴(AOR=1.8,95%CI:1.2-2.8)、浴池/桑拿招募(AOR=2.3,95%CI:1.1-4.7)、有既往性病相关症状(AOR=1.8,95%CI:1.2-2.7)及梅毒感染(AOR=1.7,95%CI:1.1-2.9)。结论重庆市MSM人群HIV及梅毒感染率已达较高水平,多性伴、无保护肛交和异性性行为多见,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病毒 梅毒 性传播疾病
原文传递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在急性盆腔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12
作者 周白 丛林 沙玉成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39-541,共3页
目的 研究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在急性盆腔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13 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采用分离培养法进行细菌培养及性传播疾病系列检查。结果  13 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中 ,有 5 5例培养出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其中淋病奈瑟... 目的 研究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在急性盆腔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13 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采用分离培养法进行细菌培养及性传播疾病系列检查。结果  13 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中 ,有 5 5例培养出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其中淋病奈瑟菌检出率为 6 9% ( 9/ 13 0 ) ,约半数病例混有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及白色念珠菌感染 ;沙眼衣原体检出率为 4 6% ( 6/ 13 0 ) ,均为混合感染 (淋病奈瑟菌、解脲支原体及厌氧菌 ) ;解脲支原体检出率为 3 7 7% ( 4 9/ 13 0 ) ,三分之一病例存在混合感染。结论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可为急性盆腔炎的发病因素 ,但也可能仅在急性盆腔炎发病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附件炎 性传播疾病 疾病发生 急性 盆腔炎
原文传递
进城民工对性病/艾滋病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3
13
作者 叶旭军 施卫星 李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6-320,共5页
目的 了解进城民工对性病 /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的认知状况。方法  2 0 0 2年 8月3~ 19日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杭州市进城民工的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对性病和艾滋病的认知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30 0 1名进城民工中 ,... 目的 了解进城民工对性病 /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的认知状况。方法  2 0 0 2年 8月3~ 19日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杭州市进城民工的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对性病和艾滋病的认知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30 0 1名进城民工中 ,大多数对性病 /艾滋病认识不全面。 5 5 6人(18 8% )认为安全套不能预防性病 ,75 9人 (2 5 3% )不知道是否可以预防。 35 7人 (11 9% )认为艾滋病不可以预防 ,74 6人 (2 4 9% )认为艾滋病可以治愈 ,6 37人 (2 1 2 % )并不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 ,72 5人 (2 4 2 % )认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可以感染艾滋病。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对性病 /艾滋病的认知状况有影响。结论 进城民工缺乏有关性病 /艾滋病的知识。应以社区为基地 ,切实做好该高危人群性病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艾滋病 认知状况 健康教育 安全套 预防 不同性别 社会学特征 结论 问卷调查 知识
原文传递
北京市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35
14
作者 刘宝花 王培玉 +4 位作者 吕姿之 张桂芝 张华明 钮文异 高源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评价北京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AIDS)、性病(STDs)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北京市13所高校的2 173名在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并由他们对大学生... 目的评价北京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AIDS)、性病(STDs)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北京市13所高校的2 173名在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并由他们对大学生实施同伴教育。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6.9%的大学生有过性交行为。干预后,大学生对生殖健康、AIDS/STDs知识的得分从(35.2±5.3)分提高到(40.9±5.1)分(P<0.05);男、女学生AIDS知识知晓率分别增加了10.0%和10.8%,STDs知识知晓率分别增加了9.8%和10.0%,对AIDS/STDs病人的态度也随AIDS/STDs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善。结论同伴教育适用于大学生,近期效果明显,可以在大学生中继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性传播疾病 教育 非专业 评价研究 学生
下载PDF
中国经性传播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控策略进展 被引量:37
15
作者 李艳 林梓铭 +1 位作者 谢颖倩 林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9-1314,共6页
性传播是目前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它在艾滋病疫情流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一直在演变,性传播中各种传播方式和我国所采取的防控策略也不断变化。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我国经性传播艾滋病不同时期、不同性传播形式的流行特征进行了总结... 性传播是目前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它在艾滋病疫情流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一直在演变,性传播中各种传播方式和我国所采取的防控策略也不断变化。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我国经性传播艾滋病不同时期、不同性传播形式的流行特征进行了总结,并从开展健康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扩大检测、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暴露前预防用药、暴露后预防用药、社会组织参与和性病防治7个方面对防控策略进行了阐述。只有根据艾滋病疫情演变采取创新性和针对性的措施多管齐下,使各种方法互为补充,才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通过性途径在人群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性传播疾病 防控策略
原文传递
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现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16
作者 郭浩岩 段松 +9 位作者 庞琳 项丽芬 叶润华 杨跃诚 陆继云 罗巍 曹卫华 邢彦 卢小鹏 孙江平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62-865,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云南省德宏州2005-2007年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2003-2007年吸毒和暗娼人群监测数据等资料,并于2007年10月26日-11月7日开展专项调查,对暗娼、嫖客、感染者及...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云南省德宏州2005-2007年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2003-2007年吸毒和暗娼人群监测数据等资料,并于2007年10月26日-11月7日开展专项调查,对暗娼、嫖客、感染者及其配偶、关键知情人等共计685人进行定性访谈,了解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2007年1月1日—9月20日报告的1636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患者)中,经性传播的比例占52%。586例经性传播感染的人群中,40.6%有商业性性行为,28.6%有婚外非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均低于30%。2003—2007年暗娼哨点监测结果显示,娱乐场所暗娼HIV阳性检出率为3.3%-5.5%,最近1个月与客人的安全套使用率为29.4%~84.4%,但与固定性伴的安全套使用率仅为9.5%~34.8%。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5.0%,但在部分预防知识上仍存在误区。结论目前性传播已成为德宏州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卖淫、嫖娼、姘居、多性伴、随意性行为等现象普遍存在以及安全套使用率低等是导致德宏州艾滋病经性途经传播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性传播疾病 疾病暴发流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性病门诊就诊者行为及艾滋病性病知识调查 被引量:32
17
作者 王岚 吕繁 +1 位作者 李平 宋穗穗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6期429-431,438,共4页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的求医行为、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后的性行为状况及其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态度水平。方法  2 0 0 3年 8月中旬连续 2周时间 ,对前来北京市性病防治所就诊的 32 5名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采用不记名...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的求医行为、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后的性行为状况及其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态度水平。方法  2 0 0 3年 8月中旬连续 2周时间 ,对前来北京市性病防治所就诊的 32 5名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采用不记名、面对面逐项询问的方式。结果 调查对象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后 3天内就诊者占2 4 7%。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后继续有性生活者占 4 3 2 % ,其中多性伴侣者占 12 8% ,平均性伴侣数为 6 1,但无再与商业性伴侣发生性关系者。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后与临时性伴侣的性生活平均为 6 4次 ,坚持使用安全套者占2 2 2 % ,发生性关系时临时性伴侣知情者占 15 0 %。艾滋病传播知识全部回答正确者占 2 7 3%。结论 调查对象的性病求医行为需要引导和促进。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后仍具有较多的无保护性行为 ,且对方多不知情 ,存在着传播性病艾滋病的潜在危险。艾滋病性病传播、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水平均较低 ,应在该人群中加强宣传教育干预 ,开展自愿咨询检测 ,以降低危险性行为 ,遏制艾滋病性病的流行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门诊就诊者 求医行为 性行为 艾滋病 性病
下载PDF
暗娼行为学及主要STD的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29
18
作者 闫红静 徐晓琴 +2 位作者 管文辉 冯剑影 羊海涛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1期36-37,52,共3页
目的 了解强制状态下暗娼的行为学特征及主要性传播疾病 (STD)的感染状况 ,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信息。方法 对劳教所内 30 4名暗娼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血标本采集 ,对入所 <1个月的 5 0名暗娼另取宫颈分泌物。结果  (1)调查... 目的 了解强制状态下暗娼的行为学特征及主要性传播疾病 (STD)的感染状况 ,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信息。方法 对劳教所内 30 4名暗娼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血标本采集 ,对入所 <1个月的 5 0名暗娼另取宫颈分泌物。结果  (1)调查对象平均年龄 2 9 7± 7 3岁 ,卖淫 <1年占 73 9% ;卖淫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的占 34 8% ,最后一次性交对象 85 3%来自丈夫 /男友、情人和固定性伴侣 ,而最后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仅 4 6 7%。 (2 )淋球菌、梅毒螺旋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分别是 4 0 %、31 1%、18 0 % ,未发现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结论 暗娼存在高危性行为 ,应尽快推广针对娱乐场所小姐的STD/艾滋病 (AIDS)干预项目 ,以阻断AIDS/STD经性途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娼 行为学 STD 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病毒 HIV
下载PDF
广州地区2005年性病疫情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李季 汤少开 +4 位作者 王艳芳 叶兴东 许斌 程军平 田广南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56-1957,共2页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2005年性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性病防治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地区2005年性病疫情报病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提出进一步防治对策。结果:2005年广州地区性病报告病例数为18398例,年发病...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2005年性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性病防治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地区2005年性病疫情报病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提出进一步防治对策。结果:2005年广州地区性病报告病例数为18398例,年发病率249·41/10万,较2004年上升1·79%。其中,艾滋病上升38·46%,梅毒上升11·97%、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上升18·91%、生殖器疱疹上升10·62%、软下疳上升40%。而淋病下降23·8%、尖锐湿疣下降13·63%,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下降38·46%。病种构成中,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所占比例最高,第二位为尖锐湿疣,淋病位居第三。结论:2005年广州市性病年发病率较上年略有上升,尤其梅毒及HIV/AIDS的增长呈现上升态势,形势不容乐观;且性病发病人群大多集中在青壮年、男性,职业以无业和个体从业人员这一群体,有针对性的在重点人群中普及STD防治知识、提倡安全性行为,不仅可以遏制性病高发,也是预防HIV/AIDS感染的重要环节。因此,应高度重视对社会人群,尤其是青壮年男性和重点人群的性病防治工作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疫情 分析
下载PDF
浙江某地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 被引量:29
20
作者 丛黎明 马瞧勤 +3 位作者 许国章 潘晓红 余飞颖 张丹丹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3-535,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病/艾滋病有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对当前学校性教育的需求与评价,为制定适合当前大学生的干预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某市2所综合性大学所有在校全日制一~四年级学生22940人开展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病/艾滋病有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对当前学校性教育的需求与评价,为制定适合当前大学生的干预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某市2所综合性大学所有在校全日制一~四年级学生22940人开展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性安全知识仍较缺乏,43.9%~49.4%的大学生接触过各种黄色性媒体,8.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可能会感染艾滋病,13.1%有婚前性行为,94.1%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中开展性教育。结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性生理和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态度和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知识 态度 实践 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