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英博物馆在倒塌》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4
1
作者 车晓勤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50-354,共5页
《大英博物馆在倒塌》阐释的是有关人类生命欲望不可阻扼而又需要自觉控制才能焕发生命魅力的思想。把思想通过小说模本生产出来是现代派实验小说的特征。
关键词 生命意识 性爱 意识流 实验小说
下载PDF
生存与疯狂:论辛格的长篇小说《疯狂》
2
作者 乔国强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150,F0003,共12页
小说《疯狂》以“疯狂”的笔触,描述了犹太大屠杀幸存者们的“疯狂”性爱生活。作者辛格通过同情、理解甚至还把自己化成人物形象,介入故事文本中,使其与小说中的人物构成了一种互文性关系。一贯喜欢对犹太大屠杀幸存者说三道四的辛格,... 小说《疯狂》以“疯狂”的笔触,描述了犹太大屠杀幸存者们的“疯狂”性爱生活。作者辛格通过同情、理解甚至还把自己化成人物形象,介入故事文本中,使其与小说中的人物构成了一种互文性关系。一贯喜欢对犹太大屠杀幸存者说三道四的辛格,之所以未在这部小说中对犹太幸存者的种种混乱生活进行指责,是因为此时的他对犹太幸存者不合常规的社会行为与心理结构,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与感悟:他们是一群战争的幸存者,但更是受害者——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深受重创,走不出曾经被迫害与屠杀的阴霾。为了活下去,他们不得不用抱团取暖的方式彼此温暖和鼓励着。对犹太幸存者而言,性爱不但是活下去的一种动力和手段,同时也是犹太民族存续下去的一种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 《疯狂》 大屠杀 性爱
原文传递
小说是生命之书——试论劳伦斯的小说观 被引量:4
3
作者 蒋家国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6期78-82,共5页
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这是他的小说观决定的。劳伦斯的“小说是生命之书”的观点基本能概括其小说观。他的小说观既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有密切联系 ... 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这是他的小说观决定的。劳伦斯的“小说是生命之书”的观点基本能概括其小说观。他的小说观既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有密切联系 ,又有现代主义反传统的一面 ,尤其是他对性爱是使人类再生的唯一途径的看法 ,世人争议很大。总的说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性爱 再生 劳伦斯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英国 现代主义文学史
下载PDF
20世纪日本女性文学:女性的觉醒与解放 被引量:5
4
作者 牛水莲 《职大学报》 2010年第1期49-52,共4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人的解放、个性解放思想潮流影响推动下,日本女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用她们手中的笔唱出女性的悲欢喜乐。木通口一叶、与谢野晶子等女作家表现女性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恋爱与婚姻的自由;20世纪20年代宫本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人的解放、个性解放思想潮流影响推动下,日本女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用她们手中的笔唱出女性的悲欢喜乐。木通口一叶、与谢野晶子等女作家表现女性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恋爱与婚姻的自由;20世纪20年代宫本百合子等女作家大胆表现女性追求性爱、婚姻自由、工作自由、离婚自由等;20世纪的80、90年代,日本女性对婚姻、家庭和生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她们的作品中大量涉及了生育之性与"家族制的崩溃"、"家庭制的解体"等文学主题。她们对生育之"性"充满厌恶,即对"母性"充满反感,对家庭制的解体表现出无奈,同时她们又在构建新的"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爱 婚姻自由 厌恶母性 解体家庭
下载PDF
性爱涅槃:复归人性的现代伊甸园——《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性爱母题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梁春华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通过对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性爱母题的解读,探讨这部作品的内部因素——在性爱母题下重返伊甸园的人性主题及性爱母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并从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出发,发掘创作主体的性价值取向,最后肯定了其性爱母共同意义:复归... 通过对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性爱母题的解读,探讨这部作品的内部因素——在性爱母题下重返伊甸园的人性主题及性爱母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并从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出发,发掘创作主体的性价值取向,最后肯定了其性爱母共同意义:复归人性达至性爱涅槃的现代伊甸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小说评论 性爱描写 劳伦斯
下载PDF
《白鹿原》中的神秘现象、性爱关系描写与儒家文化 被引量:4
6
作者 付民之 《殷都学刊》 2004年第3期81-85,共5页
《白鹿原》被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 ,是新时期正面集中反映儒家文化的作品。作品中有许多对神秘现象和性爱关系的描写 ,这些内容可以从儒家文化来加以解读。神秘现象揭示出儒家文化后来被神秘主义化的某些痕迹 ;性爱关系的描写则反映了儒... 《白鹿原》被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 ,是新时期正面集中反映儒家文化的作品。作品中有许多对神秘现象和性爱关系的描写 ,这些内容可以从儒家文化来加以解读。神秘现象揭示出儒家文化后来被神秘主义化的某些痕迹 ;性爱关系的描写则反映了儒家文化对性爱的态度以及对人的最为隐秘的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神秘现象 性爱关系 儒家文化
下载PDF
论网络色情传播对社会两性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胡道立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9,19,共7页
以营利为目的的网络色情传播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其后果不仅表现为犯罪率高,而且从深层次上说,放纵性欲必然导致爱情的麻木,这二者之间的恶性互动是对爱情这种高尚精神活动的亵渎与扼杀。要想彻底根除人们在心理上的情色依赖兴趣,就必须... 以营利为目的的网络色情传播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其后果不仅表现为犯罪率高,而且从深层次上说,放纵性欲必然导致爱情的麻木,这二者之间的恶性互动是对爱情这种高尚精神活动的亵渎与扼杀。要想彻底根除人们在心理上的情色依赖兴趣,就必须廓清生理“性快感”与心理“性美感”,“性爱”与“色情”的观念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色情 传播 性爱
下载PDF
两性视野中女性成长的困境与突围——以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小弘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父权制意识形态笼罩下的两性之爱必然建立在一种性别等级制度之上,因此,两性风景中的成长女性注定在陷落与突围的窘境中进行着艰难的跋涉。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拒绝回避女性成长过程中两性文化情境的诡异与复杂,鲜明地揭示了成... 父权制意识形态笼罩下的两性之爱必然建立在一种性别等级制度之上,因此,两性风景中的成长女性注定在陷落与突围的窘境中进行着艰难的跋涉。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拒绝回避女性成长过程中两性文化情境的诡异与复杂,鲜明地揭示了成长女性在道德价值与性别价值悖论、女性欲望悖论中深陷的困境,并在直面困境的过程中,细致地描写了她们艰难突围的心路历程,努力探求理想的两性之爱对于女性主体性成熟的积极意义,从而呈现出独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之爱 女性成长 困境 突围
下载PDF
女性的生存本相及其情感自救——对铁凝小说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池永文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52-54,35,共4页
作为一位女作家,铁凝对同性一直倾注着无比的关爱。本文从性爱的角度分析了铁凝对女性合理生存方式和情感皈依的探求,展示了女性在各种性爱生活形式下的悲剧存在,并指出了这些悲剧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 性爱 生存方式 情感皈依 悲剧
下载PDF
从《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看劳伦斯的婚姻观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捷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6-68,共3页
劳伦斯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其长篇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因过多性爱描写也成为一部颇有争议的小说,但这部小说中劳伦斯实质上表达的是自己对美好婚姻的憧憬。
关键词 劳伦斯 婚姻 性爱 和谐
下载PDF
论《爱的饥渴》的悲剧根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锋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6-60,共5页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爱的饥渴》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三名男子之间的婚爱故事。主人公悦子的一生是不断寻爱又不断遭遇失败的历程。长期的压抑终于导致了最后的爆发,她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意中人以求解脱,结果却是堕入更深的痛苦...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爱的饥渴》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三名男子之间的婚爱故事。主人公悦子的一生是不断寻爱又不断遭遇失败的历程。长期的压抑终于导致了最后的爆发,她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意中人以求解脱,结果却是堕入更深的痛苦和虚无。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爱中无法体验真实的自我是浅层根源;文化冲突造成的身份危机和内心痛苦是深层根源;人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及结果的不可得导致的虚无感是最终根源。所以说《爱的饥渴》的悲剧是人性自身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爱 自我体验 文化冲突 生存意义
下载PDF
由弗氏人格理论解析现代婚姻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群群 丁道群 《社会心理科学》 2006年第6期30-31,74,共3页
弗氏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这三者是一个动态互动系统要求保持协调平衡状态,但本者各自的运行原则又不相同,故在一定条件刺激下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完整婚姻包括性爱、婚姻本身和爱情三要素,三者跟弗氏人格三结构一样也... 弗氏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这三者是一个动态互动系统要求保持协调平衡状态,但本者各自的运行原则又不相同,故在一定条件刺激下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完整婚姻包括性爱、婚姻本身和爱情三要素,三者跟弗氏人格三结构一样也分别遵循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理想原则,现代的婚姻形式也表现出了种种问题。本文欲从弗氏人格理论寻求解析现代婚姻现状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我 自我 超我 性爱 婚姻 爱情
下载PDF
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创作的叙述特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文玲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6-119,共4页
儿童视角小说的叙述特点体现在:自然在儿童的眼中是变形的;死亡不会给儿童带来恐惧、沉痛或悲哀,死亡往往被儿童视为睡觉;人处在儿童时期,虽具有依附于某种权威显示优越于别人的虚荣,但是完全游离于社会政治之外;性话题在儿童那里则表... 儿童视角小说的叙述特点体现在:自然在儿童的眼中是变形的;死亡不会给儿童带来恐惧、沉痛或悲哀,死亡往往被儿童视为睡觉;人处在儿童时期,虽具有依附于某种权威显示优越于别人的虚荣,但是完全游离于社会政治之外;性话题在儿童那里则表现为两种状况:一是由无知而滑稽可笑,二是因无知而产生不良后果,体现为少年性变态及性暴力。总之,儿童视角的写作倾向是尊孩子而贬成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视角小说 自然 死亡 政治 性爱
下载PDF
《红楼梦》禅机旨趣试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彦彦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90,共8页
《红楼梦》有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纵览全篇,实则就是贾宝玉的一场"红楼"大梦。小说通过讲述贾宝玉由石而玉,再由玉而石,在"来处来去处去"的人生轨迹中蕴藏着禅宗"识得本来真面目"这一根本性问题,表达了... 《红楼梦》有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纵览全篇,实则就是贾宝玉的一场"红楼"大梦。小说通过讲述贾宝玉由石而玉,再由玉而石,在"来处来去处去"的人生轨迹中蕴藏着禅宗"识得本来真面目"这一根本性问题,表达了对人类本真天然之性的赞美。作者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的佛禅高度,悲悯地俯视人生之悲欢离合,为无常人生寻求解脱,运用"喜怒哀乐未发"巧妙地传达出佛儒性体论之辩的态度。小说具有说不尽的禅机妙理,不仅大大扩展了小说的内涵和韵味,更对理解小说旨趣具有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下载PDF
考问人类的生存欲求——从《日光流年》到《坚硬如水》 被引量:1
15
作者 祝东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8-20,共3页
人类求生存首先要面对的是大自然。大自然供给着人类生存的必须,也狂暴地摧残人们生存的欲望。《日光流年》描写了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原始农耕环境中,为求个体生存,求种族生存,人类如何与自然抗争,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坚硬如冰》则描... 人类求生存首先要面对的是大自然。大自然供给着人类生存的必须,也狂暴地摧残人们生存的欲望。《日光流年》描写了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原始农耕环境中,为求个体生存,求种族生存,人类如何与自然抗争,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坚硬如冰》则描写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人性本能在社会强力压抑下的扭曲及其恶性膨胀。这两部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欲求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 死亡 自然 社会 性爱 生存欲求
下载PDF
权力与妥协——《佛洛斯河上的磨坊》的符号学阐释 被引量:2
16
作者 苑春鸣 王晓波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7-61,共5页
运用文学符号学中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深层关系是当前外国文学研究不常用的方法。本文尝试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对乔治·艾略特的《佛洛斯河上的磨坊》进行阐释。通过分析,文本的深层结构显示:在维多利亚时代,家... 运用文学符号学中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深层关系是当前外国文学研究不常用的方法。本文尝试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对乔治·艾略特的《佛洛斯河上的磨坊》进行阐释。通过分析,文本的深层结构显示:在维多利亚时代,家庭、性爱及女性群体都成为传播男权意识形态的“媒介”,主流社会通过这些“媒介”界定了男性理想中女性的角色、地位及气质,迫使女主人公接受传统女性概念,把她的行动限制在男权文化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最终导致男权意识在女性心理上的内化,从而彻底阻碍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从背弃到妥协是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意识与主流社会意识对抗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矩阵 家庭 性爱 女性群体
下载PDF
从灵魂救赎到欲望高蹈——论三代女作家性爱书写的内涵及流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鸣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1-53,56,共4页
文章结合作家的小说文本,分析了铁凝、王安忆;林白、陈染;卫慧、棉棉等三代女作家性爱书写的内涵及流变。从透视性心理的异化,到叩问女性身心归处;再到呈示放纵原欲之舞。并指出其发展轨迹是从灵魂救赎到欲望高蹈的过程。
关键词 性爱 灵魂救赎 欲望高蹈 突围 狂欢
下载PDF
“亲爱的男人花”:《尤利西斯》中花的语言与花的隐喻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显友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3,共6页
《尤利西斯》是一个花的世界,各类花草令人眼花缭乱。从认知隐喻的角度看,各种花草植物除具有丰富的指称意义外,还具有丰富的象征与隐喻意义,在不同的内外语境里,花朵的源语域特征,如美丽、纯洁、青春、爱情、性爱等,被投射到目标域如... 《尤利西斯》是一个花的世界,各类花草令人眼花缭乱。从认知隐喻的角度看,各种花草植物除具有丰富的指称意义外,还具有丰富的象征与隐喻意义,在不同的内外语境里,花朵的源语域特征,如美丽、纯洁、青春、爱情、性爱等,被投射到目标域如小说的两个主人公——布卢姆夫妇身上,这对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小说的性爱主题以及乔伊斯的性美学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作品里,乔伊斯以花草为媒介,通过大胆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性意识、性幻想,甚至是性行为,敢于对传统性观念、性伦理发出挑战,成功塑造了两个"反英雄"人物形象,他们在两性的角色定位、行为模式等方面超越了性别机制的束缚,消解了传统的男性主体身份和女性客体地位的二元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利西斯》 花的语言 花的隐喻 性爱主题
下载PDF
东方的传统与爱的哲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云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2-16,共5页
文章将爱与文化学相结合,讨论了东方传统孕育下的爱的哲学,着重论述了古代印度与中国爱的哲学之异同及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有关历史人物的轶事、婚恋史及名著、名作的剖析,对传统的伦理道德及其性爱理论进行了批判,同时就"道德的重... 文章将爱与文化学相结合,讨论了东方传统孕育下的爱的哲学,着重论述了古代印度与中国爱的哲学之异同及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有关历史人物的轶事、婚恋史及名著、名作的剖析,对传统的伦理道德及其性爱理论进行了批判,同时就"道德的重建"提出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传统 哲学 文化学 中国 性爱 道德批判 封建社会 女性
下载PDF
北朝性爱观念开放论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志伟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3-17,共5页
性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北朝时期的性爱观念是开放的,多妻、再婚、婚外性爱、同性恋等现象的大量存在即是证明。北朝时期开放的性爱观念对人性的张扬解放、社会的发展演进均具有进步意义。
关键词 北朝 性爱 再婚 婚外情 同性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