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嘧啶联合七氟醚对小儿吸入全身麻醉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沈爱华 韦薇 李邦翅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2期271-273,共3页
目的评估比较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七氟醚诱导小儿麻醉过程中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气管插管及自主通气后,给予分别给予剂量为0.5μg/kg或1.0μg/kg的右旋美托咪啶,监测并记录给予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之前及之后第5、10、15 min时... 目的评估比较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七氟醚诱导小儿麻醉过程中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气管插管及自主通气后,给予分别给予剂量为0.5μg/kg或1.0μg/kg的右旋美托咪啶,监测并记录给予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之前及之后第5、10、15 min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PETCO2)、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共有80例1~12岁的小儿参与这项研究,其中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组(A组,n=40),1.0μg/kg右旋美托咪啶组(B组,n=40)。本研究期间发现,各时间点A组PETCO2均在正常范围,而B组在第10、15 min时PETCO2浓度大于正常范围,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第5、10 min时A、B组呼吸恢复率分别为(50%,85%vs 37.5%,72.5%,P<0.05),但是给药15 min后两组所有病人呼吸恢复均为100%;给药后A、B组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5.46±2.01,5.72±2.13 vs 7.89±2.54,8.23±2.79,P值均<0.05)。结论剂量为0.5μg/kg的右旋美托咪啶联合七氟醚能更好的维持患儿麻醉过程中的呼吸功能正常稳定,缩短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啶 七氟醚 呼吸抑制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七氟醚、异丙酚全麻对老年乳腺癌术后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窦田友 霍焱 李君辉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66-769,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结合七氟醚、异丙酚全麻对老年乳腺癌术后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1例)。术前麻醉中,两组患者均行依托咪...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结合七氟醚、异丙酚全麻对老年乳腺癌术后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1例)。术前麻醉中,两组患者均行依托咪酯、芬太尼、维库溴铵、咪达唑仑诱导麻醉,其中七氟醚组患者予以七氟醚维持麻醉,丙泊酚组患者予以异丙酚维持麻醉。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统计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Aldrete评分;同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平均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指标值的比较上,丙泊酚组均短于七氟醚组(P<0.05);在平均Aldrete评分指标值的比较上,七氟醚组低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2 h,两组患者平均MMSE评分较麻醉前均降低(P<0.05),七氟醚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8.71%,丙泊酚组为19.35%,七氟醚组高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12 h,七氟醚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2.58%,丙泊酚组为9.68%,七氟醚组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七氟醚、异丙酚全麻在老年乳腺癌患者麻醉中能取得相当的麻醉效果,但FTS理念下异丙酚麻醉患者的苏醒质量优于七氟醚,且能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康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乳腺癌 老年 麻醉 七氟醚 异丙酚
下载PDF
A comparison between vital capacity induction and tidal breathing induction techniques for th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and compound A production 被引量:4
3
作者 LIU Shu-jie LI Yue SUN Bo WANG Chang-song GONG Yu-lei ZHOU Yan-mei LI En-yo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7期2336-2340,共5页
Background Vital capacity induction and tidal breathing induction are currently administered for inhalation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with sevofluran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m using sevoflurane with re... Background Vital capacity induction and tidal breathing induction are currently administered for inhalation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with sevofluran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m using sevoflurane with respect to induction time,complications of inhalation induction, and compound A production in adult patients.Methods Fifty-one women with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Ⅰ-Ⅱ undergoing mammary gland tumorectom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either vital capacity induction or tidal breathing induction with 8% sevoflurane at 6 L/min followed by laryngeal mask airway insertion. Induction times, complications of inhalation induction,and vital signs were recorded. Inspired concentrations of compound A were assayed and sofnolime temperatures were monitored at one-minute intervals after sevoflurane administration.Results The time to loss of eyelash reflex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with the vital capacity induction technique than with the tidal breathing induction technique ((43.8±13.4) seconds vs. (70.8±16.4) seconds, respectively; P 〈0.01).Cardiovascular stability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with the vital capacity induction technique than with the tidal breathing induction technique (7.7% vs. 32%, respectively; P 〈0.01).However, the mean and maximum concentrations of compound A during indu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vital capacity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tidal breathing group (P 〈0.05); compound A concentr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anesthesia maintenance was (40.73±10.83) ppm in the vital capacity group and (29.45±7.51) ppm in tidal breathing group (P=0.019).Conclusion For inhalation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the vital capacity induction was faster and produced fewer complications than that for tidal breathing induction, but increased compound A production in the circui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sthesia inhalation anesthetics inhalation sevofiurane compound A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诱导过程中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魏磊 郁志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8期11-13,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效果、不良反应、苏醒质量和安全性的差别。方法将60例3~12岁实施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4%、8%、12%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连续检测呼吸循环等相关参数,记录麻醉效...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效果、不良反应、苏醒质量和安全性的差别。方法将60例3~12岁实施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4%、8%、12%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连续检测呼吸循环等相关参数,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及复合氯胺酮用量。结果 B组与A、C组比较诱导平稳(P<0.05),氯胺酮的复合用量明显低于A、C组(P<0.05),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少于A、C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8%七氟醚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诱导快、无异味刺激,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兴奋躁动等发生率低,是应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的理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小儿麻醉 麻醉诱导
下载PDF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雷波 曹兴华 +3 位作者 刘勇 蒋伟 侯守琳 戚杨颂 《新疆医学》 201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0~59岁,体重50~94kg,ASA分级Ⅱ或Ⅲ级,心功能分级Ⅱ或Ⅲ...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0~59岁,体重50~94kg,ASA分级Ⅱ或Ⅲ级,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组(C组),低剂量乌司他丁组(L组)和高剂量乌司他丁组(H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8 mg/kg、舒芬太尼2цg/kg和维库溴铵0.1mg/kg,气管插管后行间歇正压机械通气,维持P_(ET)CO_230~35mmHg。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初始浓度为1.7%,逐渐加大浓度至2~3%;三组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04цg·kg^(-1)·min^(-1)和维库溴铵0.8gg.kg^(-1)·min^(-1),维持BIS值40~50。分别于入室时、切皮即刻、劈胸骨即刻和术毕时,记录HR、MAP和CVP。分别于切皮前即刻、术毕、术后2和12h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测定血浆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l)的浓度。记录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各时点血液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H组和L组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C组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组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L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L组和H组术毕、术后2和12h时血浆CK-MB活性和cTnI浓度均升高,且L组和H组与C组比较升高值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较L组升高值小,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应用于非体外循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可以降低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尤以高剂量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七氟醚 吸入麻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脑氧饱和度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帆 刘中光 +1 位作者 李永旺 马玉恒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3-367,共5页
目的基于脑氧饱和度(S_(ct)O_2)监测,比较不同全身麻醉维持方式对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S_(ct)O_2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间的关系。方法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基底动脉狭窄男性患者40例,根... 目的基于脑氧饱和度(S_(ct)O_2)监测,比较不同全身麻醉维持方式对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S_(ct)O_2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间的关系。方法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基底动脉狭窄男性患者40例,根据麻醉维持期使用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入丙泊酚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术中连续监测患者的S_(ct)O_2和生命体征。分别于术前1d(基础值)、术后6h、术后24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将MMSE评分较基础值下降>2分定义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MMSE1和△MMSE2分别表示术后6和24h患者MMSE评分的变化。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术中发生体动、术后躁动的患者例数,以及患者的苏醒质量。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检验△MMSE1与S_(ct)O_2相对下降最大值和POCD患者相应S_(ct)O_2水平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构成、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丙泊酚组的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使用剂量均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值均<0.05)。丙泊酚组麻醉苏醒期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七氟烷组(P值均<0.05),S_(ct)O_2下降相对最大值和术后6h的POCD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值均<0.05)。两组间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和术后24hPOCD的发生率,围术期平均和最低S_(ct)O_2,以及在麻醉诱导期间各时间点的S_(ct)O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h,两组中共8例(20%)发生POCD,其S_(ct)O_2为55%~65%。S_(ct)O_2下降相对最大值与△MMSE1无线性相关关系(r^2=0.06,P>0.05),S_(ct)O_2为55%~65%的暴露时间与△MMSE1呈直线相关(r^2=0.91,P<0.05)。结论在神经介入手术中,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丙泊酚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脑氧饱和度 神经介入手术
下载PDF
骶管麻醉与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婴儿肛周脓肿手术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华 袁作芝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3期43-45,49,共4页
目的:比较骶管阻滞麻醉和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婴儿肛周脓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肛周脓肿手术的婴儿49例,随机分为骶管阻滞组( C组)24例,全凭吸入七氟醚组( S组)25例。 C组采用0.5%~0.8%利多卡因复合0.15%罗哌... 目的:比较骶管阻滞麻醉和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婴儿肛周脓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肛周脓肿手术的婴儿49例,随机分为骶管阻滞组( C组)24例,全凭吸入七氟醚组( S组)25例。 C组采用0.5%~0.8%利多卡因复合0.15%罗哌卡因(0.5 mL/kg)行骶管阻滞,S组吸入3%~4%七氟醚行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时(T2)和手术结束后(T3)各时点的心率(HR)、血压(BP)、呼吸(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 2)等。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喉痉挛发生率及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T0和T1时点的HR、BP、R和SpO2未见明显差异( P>0.05)。与C组相比,S组患儿T2和T3时间点的HR、R,喉痉挛发生率、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升高( P<0.05)。结论与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相比,骶管阻滞对患儿生理干扰更小、镇痛更完善、麻醉苏醒期更安静。因此骶管阻滞更适合用于婴儿肛周脓肿手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阻滞 七氟醚 喉痉挛 婴儿
下载PDF
七氟烷低流量麻醉在小儿骨科手术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宇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七氟烷低流量麻醉在小儿骨科手术中应用的优势。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患儿7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治疗组七氟烷氧流量控制在0.5 L/min,对照组氧... 目的分析七氟烷低流量麻醉在小儿骨科手术中应用的优势。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患儿7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治疗组七氟烷氧流量控制在0.5 L/min,对照组氧流量控制在2.5 L/min,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及肝肾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耗相同剂量七氟烷时,治疗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骨科手术中采用七氟烷低流量麻醉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七氟烷的使用率,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低流量麻醉 骨科手术 优势
原文传递
七氟烷吸入麻醉复合艾司洛尔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祥奎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烷麻醉复合艾司洛尔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艾司洛尔组)与Ⅱ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Ⅰ组在气管插管前2m 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mg/kg,以100μg/(kg.m in)持续输注直至声带息肉取出时...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烷麻醉复合艾司洛尔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艾司洛尔组)与Ⅱ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Ⅰ组在气管插管前2m 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mg/kg,以100μg/(kg.m in)持续输注直至声带息肉取出时停药。两组全麻诱导及维持采用吸入七氟烷麻醉,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1min(T2)、置入支撑喉镜前(T3)、置入支撑喉镜后1min(T4)、置入支撑喉镜后5min(T5)的HR、MAP及七氟烷浓度,观察记录术后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在T1时MAP及HR降低程度较Ⅱ组高,在T2、T4时点MAP及HR升高程度较Ⅱ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中麻醉维持更稳定;七氟烷浓度在T1至T5时点Ⅰ组较Ⅱ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七氟烷麻醉复合艾司洛尔静脉输注能安全、有效地维持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应激反应,麻醉维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息肉摘除术 吸入麻醉 七氟烷 艾司洛尔
下载PDF
七氟醚与氯胺酮用于小儿日间手术全麻诱导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小艾 杨英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8期138-139,共2页
目的比较氯胺酮和七氟醚用于小儿日间全麻手术诱导的临床特征。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小儿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七氟醚组(S组)。结果 两组患者哭闹持续时间、完成气管插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呛咳憋气发生率S组多于K组,K组呼... 目的比较氯胺酮和七氟醚用于小儿日间全麻手术诱导的临床特征。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小儿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七氟醚组(S组)。结果 两组患者哭闹持续时间、完成气管插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呛咳憋气发生率S组多于K组,K组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高于S组,两组均无喉痉挛发生。苏醒期K组拔管时间晚于S组,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例数多于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S组。结论 与氯胺酮肌注麻醉诱导比较,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进行麻醉产生的并发症少,且苏醒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氯胺酮 全麻诱导
下载PDF
孕早、晚期接受七氟醚麻醉对大鼠子代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弦 陶凡 +1 位作者 黄丽霞 范皓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9期1570-1572,1581,共4页
目的研究孕早、晚期Wistar大鼠母体接受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子代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只孕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孕6d用药组(A组)、孕19d用药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4只。A、B组分别于孕6d、孕19d时吸入2.4%七氟醚6h,C组饲养... 目的研究孕早、晚期Wistar大鼠母体接受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子代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只孕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孕6d用药组(A组)、孕19d用药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4只。A、B组分别于孕6d、孕19d时吸入2.4%七氟醚6h,C组饲养于空气条件下。应用Nissl染色法观察仔鼠在出生后第1、14、21天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尼氏体的表达情况。在仔鼠出生后第32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各组仔鼠学习记忆功能进行测定。结果出生后第1天,B组仔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高于A组及C组仔鼠;出生后第14天,B组仔鼠神经损伤减轻,A组仔鼠神经损伤加重;出生后第21天,B组仔鼠神经损伤程度较轻,A组仔鼠神经损伤较重。出生后第32天,A组和B组仔鼠逃避潜伏期、穿越目标象限次数、穿越平台次数与对照组仔鼠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孕早、晚期母体接受2.4%七氟醚麻醉对Wistar大鼠子代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并不造成子代远期学习记忆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子代 学习记忆 尼氏体 孕早期 孕晚期 大鼠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平稳拔除气管导管时七氟烷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12
作者 沈永波 顾梦婷 +2 位作者 欧建强 顾观今 范晓华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880-882,共3页
目的观察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对全麻患者术后平稳拔除气管导管时七氟烷半数有效浓度(EC50),以及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啶改善全麻苏醒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各30例。右美... 目的观察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对全麻患者术后平稳拔除气管导管时七氟烷半数有效浓度(EC50),以及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啶改善全麻苏醒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各30例。右美托眯啶组10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后改为0.5μg/(kg·h)。对照组泵注同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常规给予麻醉诱导及维持,手术结束时根据Dixon序贯法确定拔除气管导管的七氟烷浓度,并观察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Ramsay评分达3、1分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七氟烷EC50分别是0.22MAC和O.61MAC,其95%CI分别为(0.14~0.30)和(0.47~0.75)MAC.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Ramsay评分达3、1分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后出现低氧血症、呼吸抑制、需辅助通气、需放置口咽通气道例数分别为2、1、1、0例和5、4、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可降低平稳拔除气管导管所需七氟烷EC50对患者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可降低拔管后七氟烷所致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改善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气管拔管 七氟烷 半数有效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