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5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创伤出血与凝血障碍管理欧洲指南(第5版)摘译与解读 被引量:99
1
作者 陆宗庆 贾迪 杨旻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8-1144,共7页
严重创伤是具有挑战性的医学难题之一,未控制的创伤后出血和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与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欧洲多学科创伤出血高级治疗工作组于2019年5月发布了严重创伤出血与凝血障碍管理指南(第5版)。为帮助国人更好地了解指南最... 严重创伤是具有挑战性的医学难题之一,未控制的创伤后出血和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与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欧洲多学科创伤出血高级治疗工作组于2019年5月发布了严重创伤出血与凝血障碍管理指南(第5版)。为帮助国人更好地了解指南最新进展,本文对第5版指南的主要治疗建议进行摘译,并参照第4版指南对更新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创伤后出血 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指南 管理
原文传递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1
2
作者 杜哲 黄伟 +9 位作者 王志伟 周靖 熊建 李明 张鹏 刘中砥 朱凤雪 王传林 姜保国 王天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启动MDT流程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MDT组成和严...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启动MDT流程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MDT组成和严重创伤者启动MDT的指标,并分析MDT救治模式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启动MDT团队进行创伤救治的病例112例,患者入院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13.0±2.9,TI(trauma index)评分13.0±2.8,ISS(injury severity score)评分21.5±11.9。启动MDT团队呼叫用时(3.7±0.8)min,MDT人员抵达急诊抢救区时间(6.1±0.9)min,完成快速CT时间(23.8±3.0)min,开始损伤控制手术时间(92.6±15.4)min。所有入院患者均得以有效救治,ICU住院时间(12.6±6.7)d,治愈出院患者55例,死亡病例5例,转康复医院患者52例。结论:综合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以MDT模式进行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能力和水平,弥补了大型综合医院分科过细对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治疗的欠缺,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为大型综合医院救治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以及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提供了一种可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中心 MDT 模式 严重创伤 救治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9
3
作者 钟梅 黄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01-103,107,共4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院的20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另收集本院2015年2—11月入院的200例严重创伤患者归为实验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院的20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另收集本院2015年2—11月入院的200例严重创伤患者归为实验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相关抢救临床指标、抢救效果评价、抢救不良事件发生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科停留时间、辅助检查耗费时间、急诊科至进入手术室时间、入院后至进入手术室时间与抢救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抢救高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早期漏诊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与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严重创伤 急诊救治护理 不良事件 满意度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3
4
作者 赵晓东 孟海东 +6 位作者 姚咏明 闫润民 邓群 何忠杰 彭国球 闫柏刚 梁华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06-408,共3页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施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早期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40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血糖超过9.0mmol/L)的严重创伤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配对后随机分为胰岛素...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施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早期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40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血糖超过9.0mmol/L)的严重创伤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配对后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连续检测72h内血清TNF-α与IL-6水平,并监测C反应蛋白(CRP)变化以评估炎症强度。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显著降低了创伤后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拮抗创伤后机体呈现的高炎状态,抗炎效应可能是除降血糖、促合成代谢作用之外胰岛素强化治疗又一改善创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胰岛素 强化治疗 血清 炎症介质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休克指数指导急诊外科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意义 被引量:46
5
作者 赖晓娟 刘楠 +1 位作者 吴琴江 李元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22期1681-1684,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对急救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52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对急救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52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休克指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后再实施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急诊时间、分诊时间、患者预后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时间、分诊时间分别为(30.1±3.7)、(2.7±0.7)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9.6±4.2)、(3.8±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097、5.149,P<0.01);观察组痊愈率为73.1%(19/26)、有效率为15.4%(4/26),对照组分别为57.7%(15/26)、23.1%(6/26),观察组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969,P<0.01);观察组护理非常满意率为65.4%(17/26)、满意率为26.9%(7/26),对照组分别为30.8%(8/26)、53.8%(14/2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93,P<0.05)。结论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再行相应护理措施可缩短急诊与分诊时间,提高急诊外科的整体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指数 严重创伤 失血性休克 急救护理
原文传递
严重眼外伤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被引量:44
6
作者 王小军 姚克 杜新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效果。方法严重眼外伤35例(35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和眼内异物摘出术,联合角巩膜缝合、晶状体切除、眼内激光光凝、巩膜外冷凝以及C3F8或硅油填充术,并根据年龄、眼部外伤情况及术前炎症反应,行人工晶...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效果。方法严重眼外伤35例(35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和眼内异物摘出术,联合角巩膜缝合、晶状体切除、眼内激光光凝、巩膜外冷凝以及C3F8或硅油填充术,并根据年龄、眼部外伤情况及术前炎症反应,行人工晶状体Ⅰ期植入或Ⅱ期植入术。随访3~6月。结果术中16例眼内异物均成功摘出,视网膜脱离22眼,其中19眼复位。术后视力提高22眼,视力不变10眼,视力下降3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治疗严重眼外伤,能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视力和眼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严重眼外伤
下载PDF
ISS评分对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2
7
作者 马飞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789-791,共3页
目的分析ISS评分对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560例,按照ISS评分情况分为A组[16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50分]、B组(ISS评分≥50分),其中A组384... 目的分析ISS评分对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560例,按照ISS评分情况分为A组[16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50分]、B组(ISS评分≥50分),其中A组384例,B组17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创伤部位、创伤原因、入院前情况、住院总时间、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并比较各部位之间ISS评分与死亡率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中胸部、四肢及骨盆、腹部及盆腔损伤发生率及因交通事故致伤概率分别为50.0%、54.0%、35.2%、58.5%,A组分别为32.0%、45.1%、15.9%、42.7%,B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入院前休克发生率(21.0%)、意识障碍发生率(54.5%)显著高于A组(4.9%、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4 d)、院内死亡率(38.1%)均高于A组(47 d、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SS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死亡率越高,ISS评分可初步作为预测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ISS评分 创伤 部位 原因
下载PDF
急救护理路径对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42
8
作者 潘小燕 方雅 +1 位作者 俞夏娣 黄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16期2145-2148,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采用急救护理路径,选取实施前(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58例;选取实施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救治的严重创...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采用急救护理路径,选取实施前(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58例;选取实施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1例,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与相关辅助检查时间及其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早期病死率.结果 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救治后与实施路径救治前比较,急诊室停留时间、抽血及相关检查时间、相关科室人员到达时间、病情不稳患者会诊及抢救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65、5.632、4.965、8.562、7.251、5.146;P〈0.01).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救治后,各项达标率均得到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23、4.388、4.621、4.128、4.547、4.714;P〈0.05).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救治前有11例发生并发症,占18.97%;早期死亡7例,其中4例为严重颅脑损伤,3例为严重失血休克.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救治后有3例发生并发症,占4.92%;早期死亡1例,为严重颅脑损伤.实施前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65、4.507;P〈0.05).结论 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救治能明显缩短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救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病死率,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护理路径 严重创伤 绿色通道 停留时间
原文传递
重度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被引量:31
9
作者 任成山 陆海华 +3 位作者 杜晓锋 高全杰 郭中杰 毛宝龄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690-693,共4页
目的 :提高对重度创伤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认识。方法 :分析了 35 5例 SIRS和 12 8例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 >16分的 MOD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应至少符合修订后2项或 2项以上 SIRS标准 (... 目的 :提高对重度创伤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认识。方法 :分析了 35 5例 SIRS和 12 8例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 >16分的 MOD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应至少符合修订后2项或 2项以上 SIRS标准 (包括发热、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白细胞计数异常 ) ;MODS则符合各器官功能障碍标准 ,而且符合机体遭受打击 2 4小时后序贯出现 2个或 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结果 :35 5例患者中符合修订后 SIRS 2项标准者 12 7例 (35 .8%) ,3项者 136例 (38.3%) ,4项者 92例 (2 5 .9%)。死亡 116例 (32 .7%) ,其中死于 MODS者 83例 (71.6 %)。符合 SIRS2项标准者死亡 12例 (9.4%) ,3项者死亡 2 3例 (16 .9%) ,4项者死亡48例 (5 2 .2 %) ,SIRS2、3项与 4项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均 <0 .0 1)。83例死亡的 MODS患者中 ,死于 2个脏器障碍者 16例 (34 .0 %) ,3个者 2 5例 (6 9.4%) ,4个者 30例 (90 .9%) ,≥ 5个者 12例全部死亡 (10 0 .0 %)。死于非MODS者 33例 (2 8.4%)。结论 :重度创伤后 ,创伤后休克、感染及创伤后免疫功能障碍均可引发 SIRS,严重者可导致 MOD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在抢救室严重创伤患者护理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0
10
作者 俞夏娣 张亚丽 +5 位作者 方雅 沈林飞 陈平 陈琼娜 李哲 李子龙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762-76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在改善抢救室严重创伤患者护理救治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应用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前接收的394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抢救室应用改... 目的探讨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在改善抢救室严重创伤患者护理救治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应用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前接收的394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抢救室应用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后接收的395例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救治效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家属与医生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抢救室停留时间、护理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药物应用时间等指标均明显缩短[(60.31±19.35)min vs.(83.67±25.42)min;(24.29±4.22)min vs.(35.86±7.76)min;(2.84±0.48)min vs.(4.03±0.51)min;(3.48±0.95)min vs.(5.11±1.27)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输液管路脱出/渗漏、护理漏项发生率明显降低(1.3%vs.4.1%;2.0%vs.5.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满意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与医生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8.7%vs.93.7%;98.7%vs.96.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能改善抢救室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救治效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与医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 抢救室 严重创伤 护理救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李阳 张连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生2019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截至2020年2月10日,确诊病例已超过4万例,其中仅湖北省就有近3万例,且尚未看到拐点。鉴于COVID-19肆虐期间仍然可能发生严重创伤,为保护参与紧急救治的医护人员,并确...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生2019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截至2020年2月10日,确诊病例已超过4万例,其中仅湖北省就有近3万例,且尚未看到拐点。鉴于COVID-19肆虐期间仍然可能发生严重创伤,为保护参与紧急救治的医护人员,并确保创伤患者救治的时效性,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编写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本文对该专家共识的主要观点进行解读,强调了医护人员安全与患者安全是同等重要的目标,COVID-19疫情期间需要调整严重创伤的救治策略和流程;在救治中应普遍使用兼具COVID-19筛查和创伤精准评估作用的CT扫描,加强医护人员防护并重视其影响;提出规范穿戴三级防护用品、手术全过程没有意外暴露的医护人员免除隔离。该专家共识是首部从外科医师角度系统复习、归纳并分析COVID-19进展的文献,可供各级医疗机构在COVID-19疫情期间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和开展其他各类手术时作为防护和操作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 2019冠状病毒肺炎 感染性疾病 严重创伤 紧急手术 共识解读
下载PDF
不同院前干预救治模式对重症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周开国 李建忠 +2 位作者 贾慧林 马炳辰 曹秋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 injuryseverity score, ISS)≥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 injuryseverity score, ISS)≥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院创伤患者采用的是本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急救模式分为研究组,而此日期以前是传统由120及999担任院前急救的急救模式则为对照组,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远期(6个月)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有所降低,分别为(78.23±21.57)minvs.(96.45±35.14)min,(23.55±12.46)dvs.(28.67±20.72)d,8.1%(18/222)vs.65.5%(114/174),13.3%(34/256)vs.21.6%(48/222),4.1%(9/222)vs.9.2%(16/174),8.1%(18/222)vs.18.4%(32/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病死率方面,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为8.1%(18/222)vs.12.6%(2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到医院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医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相对于常规采用的急救模式在提高多发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备选急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创伤 救治模式 多发伤 创伤严重度评分
原文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创伤患者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静 高燕 +2 位作者 赵雪生 崔岩 滕玥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创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93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创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93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2h1次,连用7d;观察患者病死率、EICU住院时间、体温、白细胞计数(WBC)、氧合指数(PaO2/FiO2)、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乳酸的变化;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病死率和E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30.8%比32.6%;EICU住院时间(d):9.5±2.5比11.3±2.1,均P〉0.053;体温、WBC、血乳酸、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aO2/FiO2、SVR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降低和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体温(℃):37.4v10.5比38.5±11.6;WBC(×10^9/L):10.6±5.5比13.5±6.7;乳酸(mmol/L):1.28±0.44比1.54±0.58;TNF—α(ng/L):18.1±5.8比27.9±9.5;PaO2/FiO2(mmHg,1mmHg=0.133kPa):286.3±55.3比229.3±55.2;SVRI(kPa·s·L^-1:211.7±28.9比198.0±25.8,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抑制重症创伤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纠正脓毒性休克症状,减少E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创伤 炎症 中药 血必净注射液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尹刚 李容飞 +2 位作者 刘海恩 蒋崇慧 宁晔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在医院内建立严重创伤的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7.8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8例... 目的探讨在医院内建立严重创伤的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7.8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8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伤12例,意外伤害10例。2012年类似创伤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6.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6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10例,意外伤害8例。记录两组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机制及院前指数(PHI)等指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5%;对照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9.37%(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建立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可提高严重创伤的院内救治水平,规范院内救治中伤情评估、紧急手术和损害控制各环节流程,建立操作性强、效率较高的严重创伤院内救治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急救 模式
下载PDF
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谢建美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2期349-351,共3页
目的分析一体化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应用效果,完善一体化护理干预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为以后的护理急诊抢救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共计220例。按照入... 目的分析一体化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应用效果,完善一体化护理干预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为以后的护理急诊抢救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共计220例。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2014年4—12月收治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2015年1—8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干预。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比较2组患者抢救反应时间、抢救治疗结果和转运途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情况。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抢救反应时间中急诊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和入院至手术时间分别为(6.86±2.08)min、(13.07±2.81)min、(7.01±1.57)min和(27.69±6.05)min,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4%,致残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7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抢救反应时间,改善抢救治疗结果,减少转运途中的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护理干预 严重创伤 抢救
原文传递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插管的治疗意义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李大鹏 付继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意义。方法对64例行气管插管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依据呼吸指标的变化分为两组,即常规气管插管组30例和早期气管插管组34例,比较两组插管治疗前后呼吸指标变化及预后情况。结...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意义。方法对64例行气管插管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依据呼吸指标的变化分为两组,即常规气管插管组30例和早期气管插管组34例,比较两组插管治疗前后呼吸指标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早期气管插管组患者预后良好率50%,常规气管插管组预后良好率仅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行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良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重型 颅脑损伤 气管插管
下载PDF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体温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阳春 季学丽 +3 位作者 张丽 李玫 刘扣英 李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最佳证据在急诊成人严重创伤患者体温管理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体温管理的相关主题进行系统检索和质量评价,总结生成22条推荐意见,通过基线调查了解相关障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行动策略,进行证据的临床... 目的探讨最佳证据在急诊成人严重创伤患者体温管理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体温管理的相关主题进行系统检索和质量评价,总结生成22条推荐意见,通过基线调查了解相关障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行动策略,进行证据的临床转化。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后,急诊成人严重创伤患者入室后不同时间体温、寒战评分、寒冷不适评分显著优于循证实践前(P<0.05,P<0.01)。急诊护理人员对严重创伤患者体温管理相关知识得分由(68.75±8.68)分上升至(90.72±5.52)分。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实践,以科学的方法规范了护理人员对急诊成人严重创伤患者体温管理的行为,降低了患者低体温、寒战、寒冷不适感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严重创伤 低体温 寒战 寒冷不适感 循证实践 证据总结 证据应用
下载PDF
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实用性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杜佩红 魏薇萍 +1 位作者 王飞燕 朱晓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严重创伤患者按照急诊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救治,观察组采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比较2组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一...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严重创伤患者按照急诊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救治,观察组采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比较2组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一般判断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少于对照组,确定手术30 min到达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休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是一种优化整合的救治程序,能够显著提高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流程护理管理 急诊 严重创伤 抢救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周建仪 李淑芳 +1 位作者 曾奕云 覃丽容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7年第10期3808-3812,共5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收治的132例严重创伤病人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救护方案;将2015年收治的138例严重创伤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早期救治,比较两...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收治的132例严重创伤病人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救护方案;将2015年收治的138例严重创伤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早期救治,比较两组病人初步抢救所需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初步抢救所需时间(44.28 min±6.34 min)、住院时间(19.88 d±5.32 d)、并发症发生率(29.71%)低于对照组抢救所需时间(56.87 min±6.98 min)、住院时间(30.82 d±6.62 d)、并发症发生率(51.52%),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1.30%)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家属对接诊、信息沟通和抢救环境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有效缩短严重创伤病人的早期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对严重创伤病人的抢救能力以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早期救治 管理模式 抢救时间 成功率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内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祝各亮 李琴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严重创伤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为当地严重创伤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收治人上海长征医院ICU且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25分的408例严...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严重创伤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为当地严重创伤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收治人上海长征医院ICU且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25分的408例严重创伤患者,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好转组、死亡及恶化组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致伤原因、病程、并发症情况、治疗情况、IS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Ⅱ)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好转332例、死亡及恶化76例,死亡及恶化组年龄较大,自行摔伤比例较高,内环境紊乱、休克、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比例及并发症数量均较高,机械通气、血液净化、心肺复苏的比例均较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较低,APACHEⅡ评分较高。好转组损伤部位较多,且胸部、四肢及骨盆损伤的比例较高,手术治疗的比例较高且总住院天数较长。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55岁、自行摔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APACHEⅡ评分〉20分及心肺复苏为ICU严重创伤死亡及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关注患者整体情况,积极防治并发症,保护脏器功能对于ICU严重创伤救治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严重创伤 预后 APACHEⅡ评分 ISS评分 创伤并发症 流行 病学特征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