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26”甘肃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锡稳 陶健红 +3 位作者 刘治国 张铁军 伏晓红 张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5-820,共6页
利用天气图、FY-2卫星云图和兰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基本产品,详细分析了2003年5月26日甘肃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回波演变过程,进一步揭示了强对流发生时,环境流场、物理量场及雷达回波的特征。
关键词 强对流 卫星云图 物理量 天气雷达
下载PDF
环境与强对流(雹)云相互作用的个例模拟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秀明 钟青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6-373,共8页
基于北京2005年5月31日雹云个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水平风垂直切变(下称shear)等环境因素演变对对流活动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强对流云与局地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长生命史的超级单体风暴需要shear和CAPE之间相... 基于北京2005年5月31日雹云个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水平风垂直切变(下称shear)等环境因素演变对对流活动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强对流云与局地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长生命史的超级单体风暴需要shear和CAPE之间相互配合,一般用理查逊数(Ri=CAPE/shear)表示。本文给出了个例中这种配合的具体表现:当对流有效位能达到1000 J.kg-1时,小的垂直风切变产生一般单体对流,对应Ri数>10,较强切变产生超级单体强对流,对应Ri数在1~5之间。环境影响对流形态,同时对流对局地环境也有明显影响:一般单体对流组成的飑线使其移动方向的局地环境shear增大,超级单体强对流随着其发展对环境shear的消耗明显,使得其周边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环境shear明显减小。强对流活动区域局地环境shear的减小和CAPE的降低相配合,使Ri数维持在1~5之间,有利于超级单体流型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云 CAPE 垂直风切变 理查孙数
下载PDF
广西3次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艳兰 王军君 +3 位作者 伍静 王娟 刘国忠 李向红 《干旱气象》 2015年第4期635-643,共9页
利用常规、非常规观测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广西1次高空触发强对流(简称高架强对流)及2次地面触发强对流(简称地面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架强对流云系TBB值高,造成小冰雹,而地面强对流云系TBB值低且梯度... 利用常规、非常规观测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广西1次高空触发强对流(简称高架强对流)及2次地面触发强对流(简称地面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架强对流云系TBB值高,造成小冰雹,而地面强对流云系TBB值低且梯度大,冷中心达200 K,产生大冰雹、局地龙卷等;大冰雹回波具有高悬强回波、弱回波区、中气旋、三体散射及高的VIL;由弓形回波造成的强降水、雷暴大风,其发生前强回波质心迅速下降;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局地龙卷,其回波具有中气旋、弱回波区及强组合切变,0~3 km 垂直风切变在强风暴减弱消失前1 h 左右明显减弱;“120227”、“130323”、“130417”3次强对流发生在高空急流轴右侧辐散区、中低层急流汇合处,具有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及上干下湿特征,且抬升触发系统分别为近垂直分布的中高层、整层、中低层辐合系统(槽、切变、锋面或辐合线);“130323”地面过程造成的强对流灾害天气最强,其层结不稳定性及抬升运动也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触发条件 雷达回波 红外云图
下载PDF
开平市2014年首场强对流天气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亮 王成 邓明 《广东气象》 2015年第6期9-13,共5页
利用NCEP/NCAR全球分析资料、探空资料、红外云图和雷达资料,通过分析系统活动及物理环境场,对开平2014年3月底强对流过程的环流背景、动力和水汽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和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中... 利用NCEP/NCAR全球分析资料、探空资料、红外云图和雷达资料,通过分析系统活动及物理环境场,对开平2014年3月底强对流过程的环流背景、动力和水汽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和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是该次强对流产生的直接原因;低空急流为该次强对流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和不稳定能量;中低空水平风场切变为强对流过程提供了低层辐合条件;及时辨识雷达回波中冰雹云的回波特征是研判是否出现冰雹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强对流 低空急流 水汽输送 中尺度云团 开平市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地闪活动特征分析
5
作者 刘兆旭 陈金根 +2 位作者 刘晶 周玉淑 李建刚 《暴雨灾害》 2022年第6期640-650,共11页
2017年6月7日阿克苏地区出现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2个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及其合并发展造成多站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水。为探明该过程地闪分布及其与云顶亮温(TBB)、雷达回波和对流系统发展的关系,加深对新疆强对流天气中地闪活... 2017年6月7日阿克苏地区出现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2个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及其合并发展造成多站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水。为探明该过程地闪分布及其与云顶亮温(TBB)、雷达回波和对流系统发展的关系,加深对新疆强对流天气中地闪活动规律和特征的认识,利用新疆地闪监测定位系统数据、卫星TBB资料、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分析了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地闪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对流层低层和中层明显增湿,低空中尺度切变线稳定维持,使得地闪集中分布在低空切变线暖平流一侧。(2)该过程以负地闪活动为主,地闪强度由西向东呈增强趋势,地闪强度与地闪密度分布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地闪次数跃增和正地闪占比下降与地面大范围强风有着较好的相关性。(3)地闪多发生在TBB≤-40℃云区内,地闪次数与TBB≤-40℃云团面积和最低TBB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4) MCS影响期间负地闪和正地闪多发生在5~20 dBz和10~15 dBz回波区内;对流发生发展和成熟阶段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峰值较地闪次数剧增提前12~20 min出现。地闪次数与回波顶高对流发生发展阶段呈正相关关系,成熟阶段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地闪 云顶亮温 雷达回波 低空急流
下载PDF
天水一次高空切变形势下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6
作者 王小龙 朱拥军 李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189-192,共4页
利用天水地区所有自动站资料、Micaps实况资料、探空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13年8月6日夜间至7日白天天水地区出现的一次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天水市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系统是青藏高... 利用天水地区所有自动站资料、Micaps实况资料、探空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13年8月6日夜间至7日白天天水地区出现的一次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天水市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系统是青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切变线以及下滑短波槽;此次降水过程发生前后物理量特征明显,各物理量指标均对过程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此次降水过程中相继有多个MCS和MCC影响天水市;雷达产品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对风暴位置以及暴雨落区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强对流 高空切变线 卫星云图 雷达
下载PDF
九江地区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7
作者 王维健 《气象与减灾研究》 1998年第2期15-16,共2页
从天气形势出发,结合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演变特征,分析洞庭湖附近生成的两个气旋波东移过程中在九江地区引起的强对流、暴雨天气。
关键词 强对流 暴雨 云图 回波 分析
全文增补中
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地闪特征分析
8
作者 赵志良 黄旭辉 +2 位作者 郭青 曾惠娟 高国靖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9-83,共5页
利用闪电定位系统的地闪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探空资料,对2016年8月7日梅州的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地闪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地闪空间分布特征呈明显的局地性,负闪在整个闪电活动过程占主要比例,正闪比峰值滞后于地闪的峰值约0.... 利用闪电定位系统的地闪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探空资料,对2016年8月7日梅州的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地闪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地闪空间分布特征呈明显的局地性,负闪在整个闪电活动过程占主要比例,正闪比峰值滞后于地闪的峰值约0.5 h,出现在雷暴的消亡阶段.地闪密集区域与雷达强回波区域相一致,闪电频数与同期最大回波顶高度、回波顶高度> 11 km格点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多普勒雷达资料出现"逆风区"特征、组合反射率强度大、强回波垂直高度高、回波顶高度高、径向移动速度快等特征;地闪活跃时期,大气层结曲线呈明显的"上干下湿"型,中低空存在明显的垂直风切变.分析梅州地闪活动特征与同期气象资料的关系,有助于为该地区强对流天气的监测与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地闪 正闪 负闪 雷达
下载PDF
卫星反演资料在一次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9
作者 高珊 吴幸毓 《福建气象》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以2007年4B1日福建省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为例,通过分析TBB、云导风、云层反演湿度场的特征,结合环流背景和实况资料,探讨如何应用卫星反演资料寻找对锋前暖区内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关键词 强对流 卫星反演Tbb 云迹风 相对湿度
下载PDF
大气探测高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0
作者 郄秀书 吕达仁 +9 位作者 陈洪滨 王普才 段树 章文星 王鑫 宣越健 王勇 霍娟 白建辉 杜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7-881,共15页
大气探测技术是支撑大气科学,特别是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原理和方法,为认识大气运动以及大气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技术手段和方... 大气探测技术是支撑大气科学,特别是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原理和方法,为认识大气运动以及大气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技术手段和方法。除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成熟技术和产品对大气科学发展提供支持外,大气探测还存在一系列科学与技术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这也是大气探测科学与高技术的前沿。本文从强对流和降水探测技术、雷电探测技术、云特性探测技术、臭氧和气溶胶等大气成分探测技术、地基GPS观测反演大气和海洋参数、大气与环境综合探测平台六个方面综述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地面大气探测高技术研发、实验观测及相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探测 强对流和降水遥感探测 雷电探测 云特性遥感 大气成分和大气参数探测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一次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井喜 李社宏 +3 位作者 屠妮妮 曹巧莲 万红卫 井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3-928,共16页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7年7月29日山西和河南交界地带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中尺度影响系统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MCC、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以及MCC和中...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7年7月29日山西和河南交界地带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中尺度影响系统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MCC、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以及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合并造成的;低空急流和边界层东北风是MCC生成和发展的触发机制之一;气流呈顺时旋转的次级环流圈生成,为MCC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黄河下游范围更大、气流呈逆时针旋转的环流圈生成,对上游次级环流圈具有阻挡和稳定作用;伴随MCC云顶红外亮温TBB≤-62℃面积的减小,位于MCC上游的切变线上同时激发了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发展;地面风场切变线、配合地面小高压舌的动向,以及地面中尺度低压的生成和能量比低值舌的活动,对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 MCC 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
下载PDF
2009年大连春季强对流雨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燕 石小龙 +1 位作者 王树雄 吴杞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1-968,共8页
2009年4月15日大连出现了春季最晚的降雪天气。利用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等多种资料及中尺度模式MM5对这次强对流雨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200hPa急流、500hPa贝加尔湖冷槽南压形成的冷涡、中低层南支槽前水汽输送... 2009年4月15日大连出现了春季最晚的降雪天气。利用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等多种资料及中尺度模式MM5对这次强对流雨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200hPa急流、500hPa贝加尔湖冷槽南压形成的冷涡、中低层南支槽前水汽输送以及地面冷锋是产生大连春季强对流雨雪天气的环流背景;中层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层上,有利于不稳定层结的形成,低层较充沛的水汽输送叠加于近地层冷空气之上,在锋面动力抬升作用下,为强对流雨雪天气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低层逆温层,不稳定能量配合明显的抬升运动,有利于不稳定降水产生;冷锋云系中多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这次过程的直接中尺度系统;在多普勒雷达回波中,强带状回波及块絮状回波、速度场零速度线反"S"型和清晰的低空"牛眼"及模糊的高空"牛眼"显示出中高层冷、低层暖的不稳定层结配置,以及中小尺度对流辐合体回波系统的产生;温度分析表明,高层冷空气的侵入使中低层和地面温度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度降温现象,是造成降水性质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 春季降雪 强对流雨雪 MM5模式 逆温层 冷锋云系
下载PDF
ROSE2.0在黔西南4·14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分析
13
作者 杨春艳 孔德璇 +3 位作者 王芬 管玥 何海燕 蒋尚雄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2期30-39,共10页
受高空槽、切变线、静止锋、弱冷空气、西南急流、地面辐合线影响,2022年4月14日黔西南州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该文对此次过程中ROSE2.0应用进行检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过程第1阶段对流强度偏弱;第2阶段超级单体或强多单体风暴发... 受高空槽、切变线、静止锋、弱冷空气、西南急流、地面辐合线影响,2022年4月14日黔西南州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该文对此次过程中ROSE2.0应用进行检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过程第1阶段对流强度偏弱;第2阶段超级单体或强多单体风暴发展和成熟,对流以大冰雹、8级雷暴大风、40 mm以下短时强降水为主;第3阶段列车效应最明显,风暴移速较快,对流以8~11级雷暴大风、中冰雹、40~60 mm短时强降水为主。(2)ROSE2.0与本地雷达软件相比,大冰雹时CR基本一致,但VIL、HI偏小,ET偏大;ROSE2.0与实际理论值相比,VIL值明显偏低,ET、HI偏大;雷暴大风时低层径向速度ROSE2.0比本地的要小,但中高层偏大;短时强降水时,ROSE2.0小时雨强估计值比实际值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E2.0 强对流 风云4A卫星云图 雷达产品对比
下载PDF
江西区域强对流气候特点及云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柳守煜 陈鲍发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本文统计分析了江西区域强对流的气候特征,并对1998年以来20站次以上的区域强对流天气的卫星云图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江西区域强对流天气以雷雨大风、强降水为主,冰雹出现概率较低;其强对流天气有明显日变化;强对流出现最频繁的地区是... 本文统计分析了江西区域强对流的气候特征,并对1998年以来20站次以上的区域强对流天气的卫星云图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江西区域强对流天气以雷雨大风、强降水为主,冰雹出现概率较低;其强对流天气有明显日变化;强对流出现最频繁的地区是在江西中部和东部以及西部地区;强对流的云型主要分为7种:副高边缘型、槽底线对流型、云团发展型、系统前部暖区型、斜压叶云系移动型、飑线、低槽云系内对流发展型,而且以低槽云系内对流发展型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强对流 气候特征 卫星云图分型
下载PDF
卫星云图与雷达资料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景祥 郑稻根 +1 位作者 叶爱玲 王知航 《农业灾害研究》 2014年第9期45-46,58,共3页
由中小尺度系统造成的强对流天气空间尺度小、时间尺度短,用常规资料很难抓住,但利用实时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不仅可观测大范围云系分布,而且可观测到中小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和消散演变的全过程。卫星云图云顶亮温的变化与强... 由中小尺度系统造成的强对流天气空间尺度小、时间尺度短,用常规资料很难抓住,但利用实时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不仅可观测大范围云系分布,而且可观测到中小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和消散演变的全过程。卫星云图云顶亮温的变化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雷达产品有助于分析强降水的落区,特别是速度图中逆风区的出现相对于较强降水有1~2h的提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中小尺度对流云团 云顶亮温 逆风区
下载PDF
三维冰雹云模式对重庆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李哲 郭若水 陈登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4-142,共9页
利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2007年4月17日凌晨发生在沙坪坝的冰雹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模式能够反映云体发展进程中的宏观动力学过程以及微物理过程.宏观方面:能够模拟出冰雹云发生、发展、成熟、消散的过程,在发展初期,对流层低层... 利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2007年4月17日凌晨发生在沙坪坝的冰雹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模式能够反映云体发展进程中的宏观动力学过程以及微物理过程.宏观方面:能够模拟出冰雹云发生、发展、成熟、消散的过程,在发展初期,对流层低层为气旋上升区,在冰雹云发展的成熟阶段,低层辐合达到最大,之后随着云体的消散,低层出现辐散下沉气流;微物理方面:能够模拟出各阶段的水汽混合比,固体水成物粒子之间的转化、增长过程.在80min时,对累积量分析可知,霰粒自动转化为冰雹、雹碰冻云水增长、雹碰冻霰增长三种过程是形成雹的主要过程,分别占到雹总生成量的84%,9%,4%;固态水成物粒子的积累过程和融化过程对降水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数值模拟 重庆 三维冰雹云模式
下载PDF
利用雷达和卫星资料对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云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陈英英 唐仁茂 +4 位作者 李德俊 向玉春 袁正腾 王慧娟 蔡淼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8-1156,共9页
利用FY-2D静止卫星、SWAN雷达产品和湖北随州CINRAD/SA雷达资料,结合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APS、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探空资料等,对2011年7月26日湖北随州一次强天气过程的云结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对流云团的生长中心与雷达反射率... 利用FY-2D静止卫星、SWAN雷达产品和湖北随州CINRAD/SA雷达资料,结合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APS、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探空资料等,对2011年7月26日湖北随州一次强天气过程的云结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对流云团的生长中心与雷达反射率因子大值区、云顶黑体亮温TBB低值区和陡变的温度梯度区相对应;云体的合并有助于对流云的发展和维持。单站雷达资料适用于局部回波的形态识别和动力场分析,在两次弓形回波过程个例中,第一次弓形回波产生了降雹,在发展强盛阶段,低层有弱回波区和较明显的入流缺口,出现速度模糊、风暴体倾斜的现象;而第二次则以强降水天气为主。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弓形回波过程有更多、更快的能量聚集和更丰沛的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有利于冰雹的发生。FY-2D卫星反演的云顶温度和粒子有效半径之间的关系(T-Re)垂直分布显示,降雹的对流云中具有强烈的上升气流,使得粒子有效半径增长缓慢,晶化温度低,没有明显的碰并增长带和降水(雨胚增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云 云顶黑体亮温 弓形回波 对流有效位能 T-Re分布
下载PDF
孤立云团造成的一次强对流天气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赵桂香 王思慜 +1 位作者 邱贵强 王晓丽 《干旱气象》 2015年第1期98-109,共12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拼图产品等,结合WRF中尺度数值模拟,对2013年5月22日发生在山西省中南部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河套地区正涡度平流的持续输送是500 h Pa切断涡旋形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拼图产品等,结合WRF中尺度数值模拟,对2013年5月22日发生在山西省中南部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河套地区正涡度平流的持续输送是500 h Pa切断涡旋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低层冷平流沿其前方输入,后部有更强的暖平流输入,使涡旋不断加深发展,在其附近激发孤立对流云团,孤立云团上空存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结构,使得其上空上升运动持续加强,孤立对流云团得以维持和发展,其间形成的γ-中尺度和α-中尺度强对流云团是造成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原因,而地面海上高压后部水汽的持续加强和高空脊前干空气南侵,产生明显干锋生作用,是强对流的重要触发机制。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拼图显示,此次强对流过程是由单体回波发展合并加强造成的,这些单体回波的演变经历了"单体—加强合并—带状回波—弓形回波—减弱消亡"的过程;整个过程分为2个阶段,其回波面积、强度、移动速度不同,造成强对流天气特征差异明显。此次强对流天气存在3种类型,其温湿廓线结构及环境参数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判断强对流天气类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强对流 孤立云团 干锋生 温湿廓线 环境参数
下载PDF
不同发展阶段对流云合并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19
作者 翟菁 胡雯 +1 位作者 冯妍 黄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712,共16页
使用MM5(Mesoscale Model5,简称MM5)中尺度模式和雷达组网产品,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安徽等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对流云合并现象进行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观测结果表明,30dBZ以上回波水平尺度约10km,回波中心相距近20km的小单体通... 使用MM5(Mesoscale Model5,简称MM5)中尺度模式和雷达组网产品,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安徽等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对流云合并现象进行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观测结果表明,30dBZ以上回波水平尺度约10km,回波中心相距近20km的小单体通过合并形成了水平尺度几十公里的大单体。首先是外围较弱的回波相连接,其次是中低层的强回波中心发生合并,合并后有雷达回波中的强回波面积增加等现象出现。对模拟结果和观测资料进行的对比验证的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实况特征基本一致。基于雷达观测结果和第三层细网格模拟结果,对两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流单体之间的合并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当两个单体都处于相近的发展阶段,合并后单体发展增强;当一个单体强度大于另一个单体时,合并后一个单体得到增强,另一个单体减弱消亡。合并时,两云间下部的低压辐合区会有新的云水中心产生,前一类合并过程中,新产生的云水中心代替了原有的两个云水中心,而后者在合并时,新产生的云水和其中一个原有的云水发生了合并,而另一个云水中心减弱消散了。模拟分析结果还表明,对流云合并过程可引起回波增强、云顶抬高、云水、冰相物质含量增加、地面降水增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对流云 合并 云水
下载PDF
利用GMS卫星资料进行强对流降水估计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培军 郭洪涛 +1 位作者 黄建国 薄冰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4年第1期88-92,共5页
对利用静止卫星云图资料进行降水的估计方法进行了回顾 ,在总结前人方法的基础上 ,针对 GMS云图资料及华南地区的特点对强对流云团降水方法进行了研究 ,包括冷云区持续时间估计法、红外亮温法 ,并将梯度、发展率和常规探测资料加入其中... 对利用静止卫星云图资料进行降水的估计方法进行了回顾 ,在总结前人方法的基础上 ,针对 GMS云图资料及华南地区的特点对强对流云团降水方法进行了研究 ,包括冷云区持续时间估计法、红外亮温法 ,并将梯度、发展率和常规探测资料加入其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综合几种资料 ,能较好地进行强降水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估计 GMS 强对流云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