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9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色预测在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96
1
作者 陈伟清 《测绘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45,共3页
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应用于建筑物沉降变形数据分析,结合南宁市民生广场沉降观测实例,进行沉降预测结果的分析和检验,充分证实了在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中应用灰色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GM(1 1)模型 沉降预测 变形分析
下载PDF
非等间隔灰色GM(1,1)模型在沉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0
2
作者 李斌 朱健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5,共4页
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非等间隔模型GM(1,1)对西安市朱雀大厦周边建筑物及地表沉降观测数据进行了建模、分析和预测,并且与传统的回归模型拟合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结果验证了该灰色模型在建筑物及地表沉降变形分析中的实用性、正确性... 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非等间隔模型GM(1,1)对西安市朱雀大厦周边建筑物及地表沉降观测数据进行了建模、分析和预测,并且与传统的回归模型拟合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结果验证了该灰色模型在建筑物及地表沉降变形分析中的实用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间隔 灰色模型 沉降观测 变形分析
下载PDF
深基坑周围地表任意点移动变形计算及应用 被引量:49
3
作者 唐孟雄 赵锡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38-244,共7页
首先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得深基坑挡土墙侧向位移函数,并导出挡土墙任意剖面位移计算公式.通过地面沉降与挡土墙侧向位移之间的关系,可求出地表任意剖面沉降的最大下沉值,得出地表任意点沉降计算公式,并推导出地表任意点沿任意方向的... 首先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得深基坑挡土墙侧向位移函数,并导出挡土墙任意剖面位移计算公式.通过地面沉降与挡土墙侧向位移之间的关系,可求出地表任意剖面沉降的最大下沉值,得出地表任意点沉降计算公式,并推导出地表任意点沿任意方向的倾斜、曲率变形及曲率半径,最后从管道受力分析,求出允许曲率半径,两者进行比较,估计管道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是否遭受破坏.指导施工并对地下管道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其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管道 地表沉降 变形 计算
下载PDF
盾构隧道局部长期渗水对隧道变形及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4
4
作者 刘印 张冬梅 黄宏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0-298,304,共10页
研究表明,盾构隧道长期渗水会造成地表及隧道严重沉降。针对盾构隧道局部渗流难以模拟的现状,首先提出了一种既符合盾构隧道刚度要求又能实现局部接头渗水的计算方法;在稳定渗流状态对应的相同渗流量的前提下,对比分析了管片在不同接头... 研究表明,盾构隧道长期渗水会造成地表及隧道严重沉降。针对盾构隧道局部渗流难以模拟的现状,首先提出了一种既符合盾构隧道刚度要求又能实现局部接头渗水的计算方法;在稳定渗流状态对应的相同渗流量的前提下,对比分析了管片在不同接头渗水条件下隧道周围土体孔压分布、地表和隧道沉降以及隧道变形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渗水接头的位置不同,孔压分布、地表和隧道沉降以及隧道的变形均有明显差异;接头位置越靠近隧道底部,渗水导致的孔压减小越显著,造成的地表及隧道沉降越显著。接头渗水不但会使隧道发生横向椭圆化变形,还会引起隧道左右两侧受力不平衡,从而造成隧道水平侧移。通过对比表明,采用接头渗水和传统的衬砌均质渗水得到的孔压分布、沉降及隧道变形规律均有显著不同;不考虑隧道局部渗水特点会对隧道结构长期性态的认识产生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接头渗水 孔压 沉降 隧道变形
下载PDF
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估算 被引量:58
5
作者 杨敏 卢俊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21-1828,共8页
基于4种不同的围护结构基本变形模式,对上海地区典型土层分布状况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基坑开挖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发现,在4种不同的围护结构基本变形模式下,墙后最大沉降量和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侧向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墙后的地面沉降... 基于4种不同的围护结构基本变形模式,对上海地区典型土层分布状况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基坑开挖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发现,在4种不同的围护结构基本变形模式下,墙后最大沉降量和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侧向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墙后的地面沉降曲线呈明显的正态函数分布,并可拟合得到其正态函数曲线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围护结构变形模式的地面沉降估算方法。工程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不失为一种方便实用的估算基坑开挖引起墙后地面沉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基坑变形 地面沉降 变形计算
下载PDF
某深基坑工程的监测分析与变形特性 被引量:55
6
作者 叶强 吴庆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541-544,共4页
通过对某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建筑物沉降、立柱沉降和支撑轴力的监测,探讨了水平位移、沉降与内力等变化规律,深入研究了水平位移的变形特性。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坑的水平位移随开挖时间的渐变过程近似分段抛物线... 通过对某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建筑物沉降、立柱沉降和支撑轴力的监测,探讨了水平位移、沉降与内力等变化规律,深入研究了水平位移的变形特性。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坑的水平位移随开挖时间的渐变过程近似分段抛物线型;周边建筑物沉降随开挖时间的递增而增大,增长速度前慢后快;深层水平位移大小及分布与基坑开挖深度、支护结构体刚度、支撑刚度、地质状况、地面超载等因素有关。由监测结果可知,该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案合理,效果良好,满足了设计和环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水平位移 沉降 监测 变形
下载PDF
高速铁路桥墩沉降与钢轨变形的映射关系(Ⅰ):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系统 被引量:54
7
作者 陈兆玮 孙宇 翟婉明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0-777,共8页
在分析钢轨随桥墩沉降变形机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推导了桥上铺设单元板式无砟轨道条件下桥墩沉降和钢轨变形间的映射关系,给出了钢轨随桥墩沉降发生变形的解析表达式,与相应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不同沉降量条件下的... 在分析钢轨随桥墩沉降变形机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推导了桥上铺设单元板式无砟轨道条件下桥墩沉降和钢轨变形间的映射关系,给出了钢轨随桥墩沉降发生变形的解析表达式,与相应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不同沉降量条件下的钢轨变形区域长度.研究结果显示解析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得出的钢轨变形曲线十分吻合,表明两种模型均可用于求解单元板式轨道条件下桥墩沉降和钢轨变形的映射关系;常用跨度桥梁结构的桥墩沉降会对高速行驶的列车产生低频激励,该激振频率与车体的垂向自振频率相近,将对车体振动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桥墩沉降 钢轨变形 映射关系 解析模型 单元板式轨道
原文传递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沉降变形预测 被引量:44
8
作者 张建明 刘端 齐吉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7,共6页
青藏铁路试验工程北麓河试验段冻土路基沉降变形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即使路基下冻土人为上限有所上升,冻土路基仍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这种变形主要来自原天然上限以下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升温引起的压缩变形。路基下多年冻土的升温幅度... 青藏铁路试验工程北麓河试验段冻土路基沉降变形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即使路基下冻土人为上限有所上升,冻土路基仍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这种变形主要来自原天然上限以下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升温引起的压缩变形。路基下多年冻土的升温幅度、高含冰量冻土层厚度和路堤高度越大,路基的沉降变形量就越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路堤填土满足临界高度,且考虑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的条件下,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冻土路基在未来50年内的总沉降量可能达到30 cm。因此,要控制冻土路基的沉降变形,必须采取主动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工程措施,单纯靠增加路堤高度的传统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甚至适得其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冻土路基 沉降变形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地基处理效果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40
9
作者 陈磊 刘汉龙 陈永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66-2070,共5页
以既建高速公路地质资料为背景,通过通用的有限元程序,对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采用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路堤的堆载会引起老路基一定程度上的瞬时变形,新路基采用复合地基法处理能较好地解决不均匀沉... 以既建高速公路地质资料为背景,通过通用的有限元程序,对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采用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路堤的堆载会引起老路基一定程度上的瞬时变形,新路基采用复合地基法处理能较好地解决不均匀沉降问题,且新路基施工前老路基的固结度对复合地基法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拓宽 数值分析 软土地基 沉降变形
下载PDF
上海软土地铁隧道沉降及横向收敛变形的原因分析及典型特征 被引量:42
10
作者 闫静雅 王如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8-187,共10页
软土地区盾构法隧道变形主要包括纵向不均匀沉降和横向收敛变形。当纵向沉降累计变形、不均匀变形坡度以及变形速率等达到一定程度,横向水平直径相对标准圆变化量超过一定数值,就会引起隧道结构受力的安全问题。上海地铁自1995年1号线... 软土地区盾构法隧道变形主要包括纵向不均匀沉降和横向收敛变形。当纵向沉降累计变形、不均匀变形坡度以及变形速率等达到一定程度,横向水平直径相对标准圆变化量超过一定数值,就会引起隧道结构受力的安全问题。上海地铁自1995年1号线开通后,针对地下线路每年2次沉降监测,高架区间每年1次沉降监测,自2011年全路网地下隧道每年1次横向收敛监测,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测数据。对上海地铁隧道近25年的变形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原因及典型特征。对四种隧道横向收敛变形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对比,总结横向收敛变形的特征。可为类似软土地质条件的城市地铁隧道结构设计、施工及运营期维护保障提供参考,减小结构破坏风险,保障城市地铁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地铁 隧道 沉降 收敛变形
下载PDF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42
11
作者 丁宁 孙英君 +1 位作者 崔健 陈明九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94,102,共3页
变形监测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准确、及时地分析和预报建筑物的变形状况,对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极为重要。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大厦主体沉降过程曲线及等值线图来分析主体沉... 变形监测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准确、及时地分析和预报建筑物的变形状况,对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极为重要。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大厦主体沉降过程曲线及等值线图来分析主体沉降各个阶段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施工各阶段,建筑物主体体沉降速率及幅度均较小,各点沉降基本均匀。文章最后利用多项式线性回归分析对大厦主体完工后的沉降曲线进行拟合,并预测未来的沉降趋势,得出建筑物封顶后300天内,没有其他外力作用影响下建筑物将保持稳定状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变形监测 回归分析 变形预测
原文传递
冻融循环对黄土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 被引量:41
12
作者 毕贵权 张侠 +3 位作者 李国玉 马巍 毛云程 穆彦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通过补水条件下的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样的水分分布、变形和干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复的冻融循环作用使得土样含水量增加,从底板到顶板土样含水量逐渐递增,冻融界面附近含水量变化梯度较大;黄土样在冻融循环初期... 通过补水条件下的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样的水分分布、变形和干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复的冻融循环作用使得土样含水量增加,从底板到顶板土样含水量逐渐递增,冻融界面附近含水量变化梯度较大;黄土样在冻融循环初期冻胀变形比较剧烈,之后总体变形趋于稳定,冻融循环后期土样出现较小的沉降变形;冻融循环使得黄土样的干密度逐渐减小,且冻融循环剧烈的上部干密度较下部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冻融循环 冻胀 融沉 变形 含水量 干密度
下载PDF
高速铁路桥墩沉降与钢轨变形的映射关系(Ⅱ):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系统 被引量:39
13
作者 陈兆玮 孙宇 翟婉明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8-785,共8页
分析了桥上铺设纵连板式轨道条件下钢轨随桥墩沉降产生变形的机理,并与单元板式轨道条件下的钢轨变形机理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条件下桥墩沉降和钢轨变形间映射关系的解析表达式,计算了钢轨随桥墩沉降的变形曲... 分析了桥上铺设纵连板式轨道条件下钢轨随桥墩沉降产生变形的机理,并与单元板式轨道条件下的钢轨变形机理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条件下桥墩沉降和钢轨变形间映射关系的解析表达式,计算了钢轨随桥墩沉降的变形曲线,与此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从桥梁结构受力与变形的角度分析了桥墩沉降引起的钢轨变形曲线,并与解析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对纵连板式轨道和单元板式轨道条件下钢轨随桥墩沉降的变形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解析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均可用于求解纵连板式轨道条件下桥墩沉降和钢轨变形的映射关系;相比于单元板式轨道,纵连板式轨道条件下的钢轨变形更缓和,列车高速通过其沉降区域时产生的激振频率也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桥墩沉降 钢轨变形 映射关系 解析模型 纵连板式轨道
原文传递
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引起的浅基础建筑沉降分析 被引量:39
14
作者 刘念武 龚晓南 +1 位作者 俞峰 汤恒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25-329,共5页
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建(构)筑物的附加应力和变形,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连续墙围护结构的监测资料分析发现,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墙身最大侧向位移呈增大的趋势;最大位移深度位于开挖面附近,底板浇筑时侧向位移所占最终位移的比例为91.8%... 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建(构)筑物的附加应力和变形,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连续墙围护结构的监测资料分析发现,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墙身最大侧向位移呈增大的趋势;最大位移深度位于开挖面附近,底板浇筑时侧向位移所占最终位移的比例为91.8%。随x/He值的增加,土体沉降呈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减小的趋势。在x【16 m时,土体沉降值较大但差异沉降较小,在10 m【x【28 m,土体沉降呈迅速减小的趋势,土体的差异沉降值较大。在x分别为9.6,27.6,45.2 m时,底板浇筑时的建筑沉降所占最终沉降的比例分别为76.6%,71.5%,56.8%。五层建筑的沉降变化与地表土体的沉降变化相差较大,2~3层建筑的沉降变化趋势与地表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在y【30 m时,建筑沉降值较小,差异沉降较大;在y】30 m时,沿y方向的建筑沉降值较大,差异沉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建筑沉降 空间效应 时间效应 变形
下载PDF
地下综合管廊穿越地裂缝变形与受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38
15
作者 闫钰丰 黄强兵 +1 位作者 杨学军 王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03-1210,共8页
以西安市昆明路地下综合管廊穿越f3地裂缝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地裂缝错动作用下分段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与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地裂缝错动作用下地下管廊顶板竖向沉降变形整体上呈现反"S"形特征,其变形量随地... 以西安市昆明路地下综合管廊穿越f3地裂缝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地裂缝错动作用下分段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与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地裂缝错动作用下地下管廊顶板竖向沉降变形整体上呈现反"S"形特征,其变形量随地裂缝错动量的增大而增大;管廊结构纵向变形大致可划分3个变形段即下盘翘曲变形段、不均匀沉降段和上盘整体沉降段;在管廊设计使用寿期100 a内地裂缝错动量为50 cm时,管廊接头部位顶板的水平位移在地裂缝带处达到峰值,为4.1 cm,而底板水平位移为3.2 cm,管廊接头部位易发生张开、错位破坏现象,应予以加固;在地裂缝带附近,上盘管廊底板的接触压力减低至0,存在底板脱空现象,应预留注浆孔便于必要时进行注浆加固处理,而下盘管廊底板的接触压力则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当地裂缝错动量超过20 cm时管廊结构顶、底板的拉应变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管廊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拉张破坏。研究结果可以为西安市及其他地裂缝发育区地下综合管廊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 地裂缝 有限元数值模拟 沉降变形 应变 变形破坏模式
下载PDF
邻近深基坑开挖的历史保护建筑物沉降实测分析 被引量:37
16
作者 张治国 赵其华 鲁明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37-142,共6页
深基坑的开挖卸荷会引起基坑周边土体应力场和土体位移场变化,进而对邻近历史保护建筑物变形造成影响。以上海在建工程为例,对基坑不同施工阶段的邻近历史保护建筑物沉降进行监测,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周边地层沉降、地下连续墙水平变形以... 深基坑的开挖卸荷会引起基坑周边土体应力场和土体位移场变化,进而对邻近历史保护建筑物变形造成影响。以上海在建工程为例,对基坑不同施工阶段的邻近历史保护建筑物沉降进行监测,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周边地层沉降、地下连续墙水平变形以及建筑物结构沉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分析了基坑加固措施和支撑拆除等工况对邻近建筑物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邻近建筑物沉降值在逐渐增大。在第四层土开挖之前,各测点沉降值变化较缓,而随着基坑第四层土开挖,各监测点沉降值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大。由于第四层土开挖施工速度较慢,基坑暴露时间较长,加大了建筑物沉降增加的风险。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的变化可以体现邻近建筑物沉降的趋势。此外,SMW加固工法和底板浇筑施工对控制邻近建筑物的沉降有良好效果,而围护支撑的拆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邻近建筑物沉降,但增加幅度不会很大。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深基坑施工和其他类似城市隧道、地铁等穿越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历史保护建筑物 沉降变形 SMW加固 支撑拆除 现场监测
下载PDF
邻近深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的影响计算分析 被引量:36
17
作者 李伟强 孙宏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19-422,共4页
深基坑的变形控制是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当深基坑邻近既有建(构)筑物时尤其重要。针对某深基坑与邻近地铁车站的相互影响分析,应用有限元建立岩土–结构整体计算模型,为减小基坑变形对地铁的影响,从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面出发,提出针对... 深基坑的变形控制是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当深基坑邻近既有建(构)筑物时尤其重要。针对某深基坑与邻近地铁车站的相互影响分析,应用有限元建立岩土–结构整体计算模型,为减小基坑变形对地铁的影响,从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面出发,提出针对措施及建议,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回弹 沉降 变形控制
下载PDF
高速铁路沉降自动化监测系统SMAIS的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35
18
作者 禚一 王旭 张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5,共6页
研究目的:为解决高速铁路自动化沉降监测问题,研发出一套"高速铁路工程结构沉降及变形自动监测分析预警系统SMAIS",该系统融合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客户端实时跟踪和远程查询、监测成果后处理、自动预警、人工监测数据管理... 研究目的:为解决高速铁路自动化沉降监测问题,研发出一套"高速铁路工程结构沉降及变形自动监测分析预警系统SMAIS",该系统融合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客户端实时跟踪和远程查询、监测成果后处理、自动预警、人工监测数据管理及监测数据分析、管理与评估等七个子系统,成功在京津城际等高铁部分段落工程上进行长期应用和检验。研究结论:工程应用结果表明:(1)在高铁工程结构的沉降监测过程中,所研发的SMAIS自动监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监测精度,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稳定性;(2)SMAIS数据实时跟踪和远程网络的动态查询访问平台,可实现实时化、可视化、远程化的监测目标,节约大量的人力;(3)SMAIS监测预警子系统,可实现自动报警和报警后的预警信息分析功能,为信息化施工和科学决策提供指导;(4)本系统可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和桥梁等工程结构的沉降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工程结构 自动化监测 沉降变形 评估分析 系统集成
下载PDF
群桩沉降计算的荷载传递法 被引量:29
19
作者 赵明华 邹丹 邹新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9-123,共5页
群桩基础的沉降计算是桩基工程设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的分析,以荷载传递法为基础,导得了各基桩桩侧摩阻力在桩周土中产生的位移场,进而在考虑各桩的存在引起位移的折减后将其迭加,导得了计入桩与桩之间相... 群桩基础的沉降计算是桩基工程设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的分析,以荷载传递法为基础,导得了各基桩桩侧摩阻力在桩周土中产生的位移场,进而在考虑各桩的存在引起位移的折减后将其迭加,导得了计入桩与桩之间相互作用的桩侧单位厚度土的等效刚度系数;并通过对Boussinesq解进行桩的入土深度修正,从而导得桩端土的等效刚度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基于荷载传递法的群桩沉降计算方法。通过与已有模型桩基试验比较,理论计算与实测沉降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沉降计算 荷载传递法 剪切变形 等效刚度系数
下载PDF
地裂缝活动对土体应力与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黄强兵 彭建兵 +1 位作者 闫金凯 陈立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3-908,共6页
通过进行西安典型地层环境下地裂缝活动的大型模型试验,研究了隐伏地裂缝活动引起附近土体应力与变形的规律。试验表明,地裂缝活动在上盘土体中产生负的附加应力,引起土体应力降低,而在下盘土体中产生正的附加应力,引起土体应力增强,且... 通过进行西安典型地层环境下地裂缝活动的大型模型试验,研究了隐伏地裂缝活动引起附近土体应力与变形的规律。试验表明,地裂缝活动在上盘土体中产生负的附加应力,引起土体应力降低,而在下盘土体中产生正的附加应力,引起土体应力增强,且距离地裂缝越远由地裂缝活动引起的附加应力越小。地裂缝活动导致其两侧土体发生台阶状位移突变现象,随着地层由深至浅,土体变形范围明显增大,且影响区范围上盘大于下盘。地裂缝活动引起附近土体应力的分布在空间上大致分为4个区域即下盘原始应力区、应力增强区、应力降低区和上盘原始应力区,其中应力降低区范围约为应力增强区的1.5~2倍。同时,地裂缝附近土体沉降变形也可分为3个带,即下盘稳定带、差异沉降过渡带和上盘稳定带,其中上盘差异沉降带范围约为下盘沉降差异带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地裂缝 模型试验 土应力 沉降变形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