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粟、黍和狗尾草的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在植物考古研究中的潜在意义 被引量:43
1
作者 杨晓燕 吕厚远 +1 位作者 刘东生 韩家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4-227,共4页
为了区分农作物与野生草类的淀粉粒形态,对现代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的淀粉粒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粟的淀粉粒以圆球形单粒为主,脐点位于中央,大部分由脐点向外有1~3条放射线... 为了区分农作物与野生草类的淀粉粒形态,对现代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的淀粉粒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粟的淀粉粒以圆球形单粒为主,脐点位于中央,大部分由脐点向外有1~3条放射线,表面光滑,淀粉粒平均长度约19μm.黍的淀粉粒以多角形单粒为主,脐点位于中央,但很多淀粉粒的脐点不是很明显.在一些脐点形成1~3条射线,表面光滑,淀粉粒平均长度约为19μm.狗尾草淀粉粒以卵形为主,脐点位于中央,表面可见层纹,边缘凹凸不平且常有裂隙形成,淀粉粒平均长度约为18μm.研究证明,利用粟、黍和狗尾草的淀粉粒形态特征,可以有效地对考古遗存中的这几种禾本科植物遗迹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黍和狗尾草 淀粉粒形态 植物考古
下载PDF
间作对桑树和谷子生长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6
2
作者 朱文旭 张会慧 +5 位作者 许楠 王鹏 王师丹 牟世南 梁明 孙广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17-1824,共8页
以桑树和谷子为研究材料,探讨了大田条件下,桑树-谷子间作对桑树和谷子的干物质生产、土地利用率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谷子间作条件下,间作桑树的株高、地茎、根长和枝条数分别比单作桑树增加了6.0%、13.7%、6.8%和14.8%,... 以桑树和谷子为研究材料,探讨了大田条件下,桑树-谷子间作对桑树和谷子的干物质生产、土地利用率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谷子间作条件下,间作桑树的株高、地茎、根长和枝条数分别比单作桑树增加了6.0%、13.7%、6.8%和14.8%,且间作桑树的产叶量比单作桑树增加了31.3%;间作谷子与单作比较,其株高和根长的变化不大.桑树-谷子间作增加了土地当量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单作、间作桑树和谷子叶片在12:00时均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单作桑树的光合午休现象比间作桑树严重.桑树-谷子间作提高了中午时桑树叶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增加了桑树光合碳同化能力,抑制了桑树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和最大光化学效率的下降,从而减缓了桑树的"光合午休"现象.桑树-谷子间作能明显提高桑树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桑树 谷子 光合日变化
原文传递
禾谷类作物抗倒伏性的研究方法与谷子抗倒性评价 被引量:43
3
作者 田伯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5-269,共5页
倒伏是植株与其生长的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禾谷类作物产量和品种的重要限制因素。诱发倒伏的自然条件不是年年发生,但发生的程度差异很大,难以在自然条件下重复评价作物的倒伏性,因而人工诱发倒伏对于作物抗倒性的评价十分重要。... 倒伏是植株与其生长的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禾谷类作物产量和品种的重要限制因素。诱发倒伏的自然条件不是年年发生,但发生的程度差异很大,难以在自然条件下重复评价作物的倒伏性,因而人工诱发倒伏对于作物抗倒性的评价十分重要。谷子是非常容易发生倒伏的禾谷类作物,抗倒性的强弱是决定谷子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谷子抗倒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禾谷类作物抗倒伏性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的述评,为谷子抗倒性的研究提供借鉴,并对谷子倒伏与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关系、品种抗倒性评价的指标等相关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倒伏 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北京东胡林遗址植物遗存浮选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赵志军 赵朝洪 +3 位作者 郁金城 王涛 崔天兴 郭京宁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106,共8页
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村西,坐落在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三级阶地上,高出现在的河床25米,海拔高度约400米。当地环境属于清水河中游斋堂盆地边缘地带,遗址东部面向河谷,西南为山坡,背风向阳。2001~2006年,北京大学考古... 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村西,坐落在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三级阶地上,高出现在的河床25米,海拔高度约400米。当地环境属于清水河中游斋堂盆地边缘地带,遗址东部面向河谷,西南为山坡,背风向阳。2001~2006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四次发掘,发现了房址居住面、灰坑、火塘、墓葬等遗迹,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大量动物遗骸等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胡林遗址 作物驯化 狗尾草
原文传递
CO_2浓度倍增对谷子拔节期和灌浆期光合色素含量和PS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卢从明 张其德 +3 位作者 冯丽洁 匡廷云 郭建平 王春乙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9期874-878,共5页
研究了CO_2浓度倍增对谷子(Setaria italica (L.)Beauv.)叶片单位鲜重和单位叶面积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以及PSⅡ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倍增能提高拔节期成熟叶片和灌浆期成熟旗叶的Chl和Car的含量,并且能提高这... 研究了CO_2浓度倍增对谷子(Setaria italica (L.)Beauv.)叶片单位鲜重和单位叶面积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以及PSⅡ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倍增能提高拔节期成熟叶片和灌浆期成熟旗叶的Chl和Car的含量,并且能提高这两种叶片PSⅡ反应中心开放部分的比例。然而拔节期叶片和灌浆期旗叶的qN值和PSⅡ总的光化学量子产量,以及 F_v/F_o、F_v/F_m和F_d/F_s的值对CO_2浓度倍增的响应不同,表明CO_2浓度倍增对拔节期叶片光合功能的改善优于灌浆期的旗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CO2浓度倍增 光系统Ⅱ 生长期 光合色素
下载PDF
盐胁迫下外源ABA对谷子耐盐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陆卫 贾敬芬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7年第1期61-66,共6页
外源ABA可使谷子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减缓,使正常胚性愈伤组织在NaCl胁迫下与耐盐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差异消失,脯氨酸含量在无NaCl或1%NaCl胁迫下分别提高140%和9.3%,而可溶蛋白含量均下降,并有新的SDS电泳蛋白质带(90KD)出现,... 外源ABA可使谷子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减缓,使正常胚性愈伤组织在NaCl胁迫下与耐盐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差异消失,脯氨酸含量在无NaCl或1%NaCl胁迫下分别提高140%和9.3%,而可溶蛋白含量均下降,并有新的SDS电泳蛋白质带(90KD)出现,过氧化物酶活性及SOD活性也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耐盐系 盐胁迫 脱落酸 愈伤组织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下作物根际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组成特征 被引量:34
7
作者 孙倩 吴宏亮 +1 位作者 陈阜 康建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682-4689,共8页
为研究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组成的特征,以谷子轮作大豆(MRG)、轮作籽粒苋(MRA)、轮作藜麦(MRQ)及谷子连作(CK)为对象,测定了土壤养分含量,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了土壤真菌的ITS变异区序列... 为研究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组成的特征,以谷子轮作大豆(MRG)、轮作籽粒苋(MRA)、轮作藜麦(MRQ)及谷子连作(CK)为对象,测定了土壤养分含量,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了土壤真菌的ITS变异区序列.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差异.3种轮作模式下土壤pH和电导率均有所下降,土壤全氮、全钾、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均上升,OTUs数和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连作.真菌群落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4种模式下的优势菌群.聚类分析显示MRA和MRG的真菌属组成最为相似,其次是MRQ,CK与3种轮作模式相差较大.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养分与几种优势真菌属呈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土壤全氮、全钾、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最主要的因子.主成分分析(PCA)表明,MRG轮作模式优于MRA和MRQ模式.综上所述,轮作提高了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其中以谷子与大豆轮作效果最佳,建议将谷豆轮作作为中部干旱带杂粮产业中主要的轮作模式之一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轮作模式 土壤养分 真菌群落组成 宁夏中部干旱带
原文传递
谷子ARF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赵艳 瓮巧云 +5 位作者 马海莲 宋晋辉 袁进成 王凌云 董志平 刘颖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7-554,共8页
生长素应答因子(ARF,auxin response factors)是一类可以结合在生长素应答基因启动子部位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谷子为材料,共鉴定出24个ARF基因,命名为Si ARFs。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谷子Si ARFs基因的... 生长素应答因子(ARF,auxin response factors)是一类可以结合在生长素应答基因启动子部位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谷子为材料,共鉴定出24个ARF基因,命名为Si ARFs。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谷子Si ARFs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分布、基因倍增模式、系统进化以及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 ARF基因家族在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除2号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上都有该家族基因,基因的扩增模式为分散复制与片段复制。Si ARFs基因家族具有相对保守的结构,即包含1个保守的B3 DNA结构域、ARF结构域和Aux/IAA结构域,ARF蛋白的3D结构含有3个α螺旋和7个β折叠结构。进化树分析表明谷子ARF蛋白和物种相近的高粱、玉米聚在一起。大多数ARF基因在谷子根、茎、叶和穗中都有表达,且不同基因表达量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ARF 生物信息学分析 蛋白结构
下载PDF
谷子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园莉 江元清 +1 位作者 赵武玲 阎隆飞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0-316,共7页
以谷子 (Setariaitalica)为材料 ,提取总RNA。根据植物肌动蛋白基因编码区的两端的保守序列设计了简并引物 ,用 5’RACE方法扩增出了谷子肌动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以豌豆肌动蛋白cDNA作探针进行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扩增出了目的基因... 以谷子 (Setariaitalica)为材料 ,提取总RNA。根据植物肌动蛋白基因编码区的两端的保守序列设计了简并引物 ,用 5’RACE方法扩增出了谷子肌动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以豌豆肌动蛋白cDNA作探针进行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扩增出了目的基因。将所获得的片段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测序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谷子肌动蛋白基因的编码区长 1 1 3 1个核苷酸 ,编码了 3 77个氨基酸 ;所得序列 (命名为MIAc)与GenBank中注册的肌动蛋白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均在 6 0 %以上 ,与其它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 89%以上。根据高等植物肌动蛋白序列相似性重建了进化树 ,表明谷子肌动蛋白与水稻肌动蛋白异型体RAc2和RAc3之间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肌动蛋白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快速扩增CDNA末端 分子进化
下载PDF
CO_2浓度倍增对谷子和紫花苜蓿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效应 被引量:15
10
作者 左宝玉 姜桂珍 +1 位作者 白克智 匡廷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1期72-76,共5页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植物生长在相同倍增的高CO2 浓度条件下,其叶绿体超微结构彼此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最醒目的特征是淀粉粒的积累比对照的增加很多;类囊体膜系发生异变. 总体上,(1)淀粉粒,C4 植物谷子(Seta...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植物生长在相同倍增的高CO2 浓度条件下,其叶绿体超微结构彼此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最醒目的特征是淀粉粒的积累比对照的增加很多;类囊体膜系发生异变. 总体上,(1)淀粉粒,C4 植物谷子(Setaria italica)叶绿体比C3 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积累的更多. (2)淀粉粒较小且较少时,紫花苜蓿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增多,与基质类囊体膜相间排列有序;谷子叶绿体的基粒垛及基粒类囊体膜数均增多,但基粒变小,基质类囊体膜变长,且有些膜出现膨胀甚至破损. (3)淀粉粒较大且积累过多时,紫花苜蓿叶绿体中尚可隐约见到由4~8 个类囊体膜组成的短小基粒零星分布于淀粉粒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谷子 CO2浓度 叶绿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谷子种质资源的主成分分析和图论主成分分类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舒致 黎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46-50,共5页
对79份国内外不同地区的谷子种质资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形态学性状、生育期和分蘖能力是鉴定评价谷子种质资源不可缺少的指标,也是谷子种内划分的重要参考依据。笔者将图论聚类法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成功地对参试的79份谷子材料... 对79份国内外不同地区的谷子种质资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形态学性状、生育期和分蘖能力是鉴定评价谷子种质资源不可缺少的指标,也是谷子种内划分的重要参考依据。笔者将图论聚类法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成功地对参试的79份谷子材料进行了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主成分分析 分类 种质资源
下载PDF
不成熟粟、黍的植物考古学意义——粟的作物加工实验 被引量:22
12
作者 宋吉香 赵志军 傅稻镰 《南方文物》 2014年第3期60-67,71,共9页
我们在一个现代村落进行了一次传统方式的粟的早期作物加工实验,结果显示在收割的粟中含有相当比重的不成熟粟,这些不成熟粟经过脱粒和扬场等加工程序后,与其它作物加工的副产品一起被去除(作为燃料或者禽畜饲料)。类似的作物加工副产... 我们在一个现代村落进行了一次传统方式的粟的早期作物加工实验,结果显示在收割的粟中含有相当比重的不成熟粟,这些不成熟粟经过脱粒和扬场等加工程序后,与其它作物加工的副产品一起被去除(作为燃料或者禽畜饲料)。类似的作物加工副产品也可以推测存在于黍的加工过程中。这一研究为植物考古样品中不成熟粟、黍的鉴定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不成熟粟、黍是中国新石器和青铜时代植物考古样品中常见的组成部分,根据此次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鉴定标准,并用来自山东和河南的植物考古样品举例说明。我们认为种子形态而不是种子大小在粟的鉴定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些整体形状呈圆形,胚区呈窄卵形,胚区长约占种子长5/6的种子,即便很小,很扁,甚至像被"挤压"过,都可以鉴定为粟。尽管不成熟粟根据其成熟程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但由于他们都集中在早期作物加工废弃物内,因此他们在解释作物加工方面的意义是相同的。另外,这一研究还肯定了在植物考古研究中不成熟粟类作物和成熟粟类作物的比例可以用来探讨作物加工对考古遗址中以粟类作物为主的植物遗存的形成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标准 植物考古
下载PDF
谷子分子标记与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志江 刁现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6-22,共7页
近年来,谷子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谷子SSR标记的开发、遗传图谱的构建、EST数据库建立、QTL定位等基础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即将完成的谷子基因组测序,也加速了谷子分子标记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进程,提升了研究水平。主要对谷子分... 近年来,谷子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谷子SSR标记的开发、遗传图谱的构建、EST数据库建立、QTL定位等基础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即将完成的谷子基因组测序,也加速了谷子分子标记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进程,提升了研究水平。主要对谷子分子标记和功能基因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提出谷子功能基因的标记定位与发掘,建立分子标记数据基础和高效外源基因转化平台的建立是未来谷子基因组研究的关键工作,并对谷子基因组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SSR标记 遗传图谱 功能基因组学
下载PDF
不同光温条件谷子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贾小平 袁玺垒 +4 位作者 李剑峰 张博 张小梅 郭秀璞 陈春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429-2441,共13页
【目的】通过在海南省、吉林省2个不同光温环境调查100份春谷材料和60份夏谷材料抽穗期、株高、叶片数、穗长、穗粗、穗码数、码粒数、穗重、穗粒重、千粒重10个主要性状,揭示春谷、夏谷光温反应特性,筛选出适合用于谷子光温敏感性评价... 【目的】通过在海南省、吉林省2个不同光温环境调查100份春谷材料和60份夏谷材料抽穗期、株高、叶片数、穗长、穗粗、穗码数、码粒数、穗重、穗粒重、千粒重10个主要性状,揭示春谷、夏谷光温反应特性,筛选出适合用于谷子光温敏感性评价的性状指标。【方法】在连续两年两个地点对100份春谷材料和60份夏谷材料10个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建立光温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进行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光温相对敏感度比较分析3种方法评价春谷、夏谷10个性状对光温反应的敏感性。【结果】方差分析表明春谷、夏谷10个性状在不同光温条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说明光温条件对春谷和夏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论春谷还是夏谷,抽穗期、株高、叶片数、穗长、穗粗、穗码数、码粒数、穗重、穗粒重9个性状在吉林光温条件下的调查值高于海南光温条件下的调查值,相反,千粒重在吉林光温条件下的调查值要低于在海南光温条件下的调查值;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光温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10个性状对D值进行回归分析、通径分析,春谷2个调查年份穗重、穗粒重、穗长、码粒数对D值直接效应较大,均表现较强的光温敏感性,夏谷2个调查年份结果差异较大,只有穗重、穗长2个性状对D值的效应较明显,均表现较强的光温敏感性;通过比较10个性状的光温相对敏感度,发现春谷2个调查年份穗重、穗粒重、抽穗期、穗长、穗码数光温相对敏感度较其他性状高,表现出更强的光温敏感性,夏谷2个年份穗重、穗长、抽穗期、穗码数光温相对敏感度较其他性状高,表现出更强的光温敏感性。综合D值回归分析、光温相对敏感度比较分析2个年份的结果及水稻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春谷穗重、穗粒重、穗长、穗码数、抽穗期光温敏感性较强,其次为叶片数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光温敏感性 综合评价 穗长 抽穗期
下载PDF
用gFM31探针进行谷子品种的指纹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志民 刘春吉 王润奇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用高度多态性探针gFM31对59个谷子(SetariaitarlicaBeauv.)品种(包括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及品系)进行DNA指纹分析,共鉴别出58种类型,而黑谷和黑粒1516给出完全相同的带型,二者有可能是同一... 用高度多态性探针gFM31对59个谷子(SetariaitarlicaBeauv.)品种(包括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及品系)进行DNA指纹分析,共鉴别出58种类型,而黑谷和黑粒1516给出完全相同的带型,二者有可能是同一材料。通过对gFM31DNA序列分析,未发现其中有小卫星DNA和微卫星DNA序列。该探针虽在谷子品种中显示很高的多态性,但与禾谷类的其他物种的DNA杂交信号微弱,表现出较强的谷子基因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品种鉴别 指纹分析
下载PDF
谷子Si-SP1小穗突变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定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雯 智慧 +5 位作者 张硕 房雪娇 王海龙 贾冠清 韩渊怀 刁现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1-587,共7页
通过EMS(Ethyl methylsulfonate,甲基磺酸乙酯)诱变豫谷1号获得一个遗传稳定的谷子小穗突变体si-sp1,该突变体突出表现为穗部变小,同时伴随有株高降低、单码小花数减少和根系变小等表现型变异。与野生型豫谷1号相比,突变体的穗长和株高... 通过EMS(Ethyl methylsulfonate,甲基磺酸乙酯)诱变豫谷1号获得一个遗传稳定的谷子小穗突变体si-sp1,该突变体突出表现为穗部变小,同时伴随有株高降低、单码小花数减少和根系变小等表现型变异。与野生型豫谷1号相比,突变体的穗长和株高分别降低了37.8%和9.0%,单穗粒重和单码小花数分别降低了40.3%和31.7%,但千粒重增加了20.2%。遗传分析表明,si-sp1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以si-sp1为母本、辽谷1号为父本构建的F2定位群体的隐性单株,将突变基因定位在8号染色体上CAAS8003与SSR1038间约11.02 M的距离内,为下一步精细定位并分离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小穗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谷子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崔润丽 王永芳 +4 位作者 智慧 李伟 李海权 黄占景 刁现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4,共5页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在谷子盐旱胁迫早期高频率表达,为研究该基因在胁迫反应及其他代谢中的详细功能,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谷子的GAPDH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 328 bp,包括1 008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38个氨基酸,肽段的...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在谷子盐旱胁迫早期高频率表达,为研究该基因在胁迫反应及其他代谢中的详细功能,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谷子的GAPDH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 328 bp,包括1 008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38个氨基酸,肽段的分子量为35 911.03 Da,极性氨基酸占29.12%。序列比较分析发现,谷子的GAPDH同玉米的同源序列表现了最高的相似性,同水稻和小麦同源序列的相似性次之,同双子叶植物的同源序列则相差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 基因克隆
下载PDF
谷子、大麦、高粱抗黄矮病候选基因的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程金金 刘红云 +4 位作者 范会 程思远 张书敏 陈宇龙 刘征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67-1779,共13页
黄矮病是禾本类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由大麦黄矮病毒侵染所致,侵染该病毒后植株生理活动紊乱,叶片黄化至红化,结实率低,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大麦黄矮病毒最早发现于大麦作物中,对大麦抗黄矮病的研究较早,但至今仍未从大麦克... 黄矮病是禾本类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由大麦黄矮病毒侵染所致,侵染该病毒后植株生理活动紊乱,叶片黄化至红化,结实率低,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大麦黄矮病毒最早发现于大麦作物中,对大麦抗黄矮病的研究较早,但至今仍未从大麦克隆到黄矮病抗病基因。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系统和转基因技术,TIRB基因被验证具有抗黄矮病功能,是小麦抗黄矮病的关键基因。我们通过用小麦TIRB基因序列,在谷子、高粱和大麦基因库进行BLAST比对,发掘了谷子、高粱和大麦抗黄矮病候选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比较了这些基因所表达蛋白的理化性质,蛋白的亲疏水性及亚细胞定位,信号肽预测及三级结构等。不同物种中的这些蛋白相似的性质暗示着它们可能执行相近的抗病机制。总之,三种候选基因的发现,对于通过生物信息手段发掘作物抗病基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大麦 高粱 黄矮病 抗病基因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H_2S与Ca^(2+)协同增强谷子对Cr^(6+)胁迫的耐受 被引量:11
19
作者 方慧慧 裴雁曦 +3 位作者 田保华 张丽萍 乔增杰 刘志强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765,共8页
继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之后,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对植物体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应答的调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钙离子(Ca2+)是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植物对多种胁迫的响应。该实验以谷子这种抗逆性较强的作物为材料,... 继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之后,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对植物体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应答的调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钙离子(Ca2+)是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植物对多种胁迫的响应。该实验以谷子这种抗逆性较强的作物为材料,对其响应六价铬(Cr6+)胁迫过程中H2S和Ca2+信号的互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r6+胁迫显著激活谷子幼苗的H2S产生系统,外源H2S预处理能明显降低Cr6+胁迫对谷子根尖细胞的损伤,而H2S的合成抑制剂羟胺(HA)预处理,使得Cr6+对谷子的毒害增强;进一步实验发现,H2S能激活Ca2+信号下游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Ca2+能增强H2S的产生,表明在植物体内H2S和Ca2+信号存在复杂的联系。该研究也证明,H2S和Ca2+可以通过调节重金属离子转运蛋白增强谷子对Cr6+的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钙信号 铬胁迫 谷子
原文传递
谷子PYR/PYL/RCAR基因家族进化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帅磊 李子琪 +2 位作者 陈辉龙 吴蒙 葛伟娜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544-5554,共11页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植物五大激素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PYR/PYL/RCAR(pyrabactin resistance/pyr1-like/regulatory components of ABA receptor)为ABA的受体蛋白,是ABA信号传导网络中的核心组分...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植物五大激素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PYR/PYL/RCAR(pyrabactin resistance/pyr1-like/regulatory components of ABA receptor)为ABA的受体蛋白,是ABA信号传导网络中的核心组分。谷子为重要的旱作模式植物,为了解谷子PYL基因家族的进化情况,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全基因组范围水平对谷子PYL基因家族进行了分析。利用同源比对的方法,鉴定到9个PYL基因,被分成三大类。谷子与拟南芥、水稻、高粱和玉米PYL基因的系统进化树显示,PYL基因家族在单双子叶植物分歧之后,进行了各自演化,但是在禾本科植物中,该基因家族相对更保守一些,Ks和同源性分析表明谷子的PYL基因大多数在谷子与水稻物种分歧之前就已经存在。谷子9个PYL基因分布于5条染色体上,PYL蛋白多定位于细胞质,大多为酸性亲水性蛋白,组织表达分析显示谷子PYL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分析结果显示,谷子只有两个PYL基因含有抗旱相关元件MBS,且每个基因只包含一个元件。这些结果将会为进一步研究谷子PYL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setaria italica) PYL基因 基因家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