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T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参数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玉姣 吴朋 +4 位作者 朱月香 曲迎午 崔书君 秦芳 冯志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4-949,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中的诊断价值,分析DTI相关参数与该病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BS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脊柱进行螺旋CT、MRI常规及DT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中的诊断价值,分析DTI相关参数与该病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BS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脊柱进行螺旋CT、MRI常规及DT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对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13例)、慢性期(14例)、正常对照组的ADC值及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保守治疗前、后的ADC值和FA值;对所有BS患者的ADC值、FA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共发现病变椎体65个,常规MRI共发现病变椎体99个,常规MRI对病变椎体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对照组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04,P=0.000),FA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7.12,P=0.000)。急性期与亚急性期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4)。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期ADC值较急性期、亚急性期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43)。对照组、急性期、亚急性期的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期FA值较对照组、急性期、亚急性期FA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治疗后ADC值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治疗后FA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13),慢性期治疗后FA值高于治疗前(P=0.043)。ADC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呈正相关性(r=0.837,P=0.007);FA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不相关(r=-0.197,P=0.16)。结论:DTI检查通过测量FA值和ADC值能够量化分析BS椎体的改变情况,指导临床治疗,为进一步评估BS患者预后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血清凝集试验 血清学滴度
下载PDF
雷公藤、强的松对RPR、TPPA滴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程喜平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强的松、雷公藤对梅毒血清反应RPR、TPPA滴度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强的松、雷公藤对RPR、TPPA的影响。结果:1.两用药组RPR、TPPA各个时间段的滴度下降的病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2.两用药组RPR、TPPA各个时间段的平均下降的级... 目的:探讨强的松、雷公藤对梅毒血清反应RPR、TPPA滴度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强的松、雷公藤对RPR、TPPA的影响。结果:1.两用药组RPR、TPPA各个时间段的滴度下降的病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2.两用药组RPR、TPPA各个时间段的平均下降的级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3.各组病人半年后RPR的阴转率分别为强的松组10/21例,雷公藤组9/21例,对照组3/21例,观察组半年后RPR的阴转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4.青霉素治疗后的RPR、TPPA滴度的下降速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减慢。结论:强的松、雷公藤能加快青霉素治疗后梅毒病人的RPR、TPPA滴度的下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PA 滴度 强的松 雷公藤 对照组 病人 治疗后 级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