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奇异变形杆菌疫苗候选抗原的鉴定及其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1
作者 郑华 白云川 +4 位作者 杨睿 付利芝 王孝友 张素辉 沈克飞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91-396,共6页
目的 鉴定奇异变形杆菌疫苗候选抗原,并评价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采用细菌膜蛋白提取试剂盒提取奇异变形杆菌膜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及质谱分析。化学法合成外膜蛋白F(outer membrane protein F,OmpF)及丝氨酸水解酶(... 目的 鉴定奇异变形杆菌疫苗候选抗原,并评价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采用细菌膜蛋白提取试剂盒提取奇异变形杆菌膜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及质谱分析。化学法合成外膜蛋白F(outer membrane protein F,OmpF)及丝氨酸水解酶(serine hydrolase,SH)两种膜蛋白的编码基因,克隆至载体pET-28a,于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通过Ni Sepharose High Performance纯化后,经腿部肌内注射15只雌性昆明小鼠,100μg/(0.2 mL·只),共免疫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15 d,经眶前静脉窦采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经小鼠腹腔接种致死剂量的奇异变形杆菌,接种1个月,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并计算抗原的免疫保护率。结果 提取的膜蛋白可与奇异变形杆菌免疫小鼠抗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经质谱鉴定与奇异变形杆菌APB87305(OmpF)、WP_004247605(SH)的同源性为100%。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OmpF及SH可与奇异变形杆菌免疫小鼠抗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免疫小鼠后均可诱导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对致死性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保护率分别为100%和86.67%。结论 OmpF和SH是宿主免疫保护性抗原,有望成为制备奇异变形杆菌疫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抗原 外膜蛋白F 丝氨酸水解酶 免疫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