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穿支皮瓣在烧伤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黄晓元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穿支皮瓣是指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穿动脉和穿静脉,穿过深筋膜后管径仍大于或等于0.5mm)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皮瓣范畴。穿支皮瓣的特征是以穿支血管为蒂,不论其来源为经肌肉或肌间隙(隔),切取皮瓣的血管蒂均不包含深... 穿支皮瓣是指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穿动脉和穿静脉,穿过深筋膜后管径仍大于或等于0.5mm)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皮瓣范畴。穿支皮瓣的特征是以穿支血管为蒂,不论其来源为经肌肉或肌间隙(隔),切取皮瓣的血管蒂均不包含深部主要血管。虽然目前穿支皮瓣在我国烧伤外科已得到应用,但相关专题论文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肌皮穿 支血管 肌间隙(隔)皮肤穿支血管
原文传递
以肌间隔主干型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林 柳志锦 +7 位作者 程俊楠 高钦锋 杨成鹏 刘胜哲 张韬 孙丰文 黄永涛 巨积辉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3-1139,共7页
目的探讨以肌间隔主干型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 以及采用该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4月, 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四肢皮... 目的探讨以肌间隔主干型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 以及采用该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4月, 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9例, 其中男46例、女13例, 年龄20~81岁, 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5 cm~38 cm×20 cm。根据创面情况, 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定位健侧股前外侧区穿支, 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源动脉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行单侧皮瓣修复或双侧皮瓣串联修复(单侧皮瓣大小为7 cm×5 cm~37 cm×11 cm);将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记录术前标记股前外侧区穿支数量, 术中观察到的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主干与穿支走行特点以及穿支的数量、来源、类型;记录皮瓣修复方式、皮瓣切取时间;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受区创面愈合时间、供区缝合口愈合情况;随访供受区恢复情况, 于末次随访时, 记录移植皮瓣处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的感觉分级量表评价的感觉功能、两点辨别觉, 采用改良的皮瓣综合疗效评价表评定皮瓣修复疗效。结果术前共在股前外侧区标记穿支156条, 术中共观察到穿支144条, 其中98条来自旋股外侧动脉斜支, 斜支第1穿支均为肌间隔穿支;肌间隔主干型旋股外侧动脉斜支发出后,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缘的连线中1/3与上1/3交界处多数可分为深支与浅支, 深支主要走行于股中间肌和股外侧肌肌肉内, 较少发出皮穿支;浅支多走行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肌间隔内, 且发出穿支至股前外侧区近端皮肤。56例患者行单侧皮瓣修复, 3例患者行双侧皮瓣串联修复, 单侧皮瓣切取时间为9~99 min。3例患者皮瓣术后48 h内发生动脉危象, 经及时探查后成活;1例患者术后11 d皮瓣发生坏死, 后行腹部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创面修复 旋股外侧动脉斜支 肌间隔穿支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辅助肱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躯干和上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3
作者 谢婷珺 刘元波 +4 位作者 韩婷璐 朱珊 臧梦青 陈博 李杉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血管造影技术探测肱动脉穿支血管的可行性,以及应用肱动脉穿支螺旋桨(brachial artery perforator propeller,BAPP)皮瓣修复躯干和上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9年2月,应... 目的探讨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血管造影技术探测肱动脉穿支血管的可行性,以及应用肱动脉穿支螺旋桨(brachial artery perforator propeller,BAPP)皮瓣修复躯干和上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9年2月,应用ICG血管造影技术探测肱动脉肌间隔穿支血管,并以探测到的穿支血管为蒂切取BAPP皮瓣,修复躯干和上肢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5~66岁,平均28.6岁。病因:烧伤后瘢痕挛缩10例,软组织肉瘤5例,先天性黑色素痣2例,慢性胸壁溃疡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部位:腋窝8例,胸壁4例,肘部5例,肩部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3 cm~20 cm×8 cm。11例于皮瓣转移前行扩张手术。13个皮瓣以1支穿支血管为蒂,6个皮瓣以2支穿支血管为蒂,血管蒂长度为2.5~4.5 cm,平均3.08 cm。皮瓣切取范围为11 cm×5 cm~22 cm×10 cm。皮瓣旋转角度分别为110°1例、120°1例、180°17例。除1个皮瓣供区植皮修复外,其他皮瓣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ICG血管造影技术共探测到24支肱动脉肌间隔穿支血管,术中找到26支,准确率为92.31%。术后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无动、静脉危象发生。术中1个皮瓣远端4 cm处血液灌注不良,相对值低于32%,切除灌注不良区域后皮瓣顺利成活;术后1个皮瓣远端3 cm处出现静脉淤血,经针刺放血、按摩等保守治疗后成活。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8.6个月。所有皮瓣菲薄,颜色、质地与受区相似,无需二次手术去脂修薄。肘关节内侧和腋窝瘢痕挛缩患者术后挛缩症状明显改善;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1年5个月因肿瘤复发再次行肿瘤切除术,其他肿瘤患者未见复发。结论ICG血管造影技术可用于探测肱动脉肌间隔穿支血管,以该穿支血管为蒂的BAPP皮瓣可用于胸壁、腋窝、肩部和肘关节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 肌间隔穿支血管 螺旋桨皮瓣 吲哚菁绿 血管造影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