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猪链球菌感染性综合征研究 被引量:84
1
作者 胡晓抒 朱凤才 +5 位作者 汪华 陈宋义 王广和 孙建中 华春涛 杨华富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描述人 猪链球菌感染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探讨病原特征 ,以及感染来源。方法 观察 2 5例原因不明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出血性休克综合征” ,用十几种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菌种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试验 ,用PCR指纹图技术分析人... 目的 描述人 猪链球菌感染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探讨病原特征 ,以及感染来源。方法 观察 2 5例原因不明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出血性休克综合征” ,用十几种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菌种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试验 ,用PCR指纹图技术分析人源与猪源株的同源性 ,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感染来源等。结果 猪链球菌感染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有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链球菌脑膜炎型综合征。从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各分离到 3株链球菌 ,经生长培养特性 ,形态特征 ,生化特性 ,菌体脂肪酸分析 ,血清凝集等系统鉴定 ,此 6株菌均为猪链球菌Ⅱ型。经流行病学调查等证实 ,本起疾病为感染性疾病 ,人与人之间未见传染性 ,与接触患病、死猪有关。随机引物PCR技术分析显示 ,人源与猪源菌株系同源。结论 本起疾病的病原体为猪链球菌Ⅱ型 ,感染来源为直接接触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猪链球菌感染 性综合征 脓毒症 核苷酸图谱
原文传递
儿科加强医疗病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6
2
作者 汤定华 张宇鸣 +3 位作者 张国琴 黄绮薇 张育才 戎群芳 《中华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83-585,共3页
目的应用新概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认识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儿科加强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患儿,根据Hayden... 目的应用新概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认识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儿科加强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患儿,根据Hayden修订的SIRS诊断标准和全国小儿急诊学组拟定的MOF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组304例患儿,符合SIRS标准252例,占82.9%.原发病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在SIRS和MODS病程发展过程中部分患儿出现一过性肝、肾、胃肠道和脑等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最终进展为MODS共65例,占25.8%。MODS的病死率为43.1%(28/65)。发生MODS的高危因素为入院危重评分<75分,明显高代谢反应和合并C反应蛋白,而与年龄无明显关系。结论SIRS和MODS是小儿加强医疗病房中常见病症,病死率较高。SIRS和急诊学组制定的MOF诊断标准简单实用,但应根据美国胸科协会和危重病医学会倡议将MOF更名为MODS。SIRS和MODS进展至器官功能衰竭前存在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应予高度重视并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综合征 多器官衰竭 儿童 加强医疗病房
原文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检测在感染和非感染性全身性炎症反应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55
3
作者 杜斌 李毅 +1 位作者 陈德昌 潘家绮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6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 (PCT)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对感染和非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鉴别作用。方法 共有 2 0例感染性全身性SIRS及 31例非感染性SIRS患者入选。患者临床出现炎症表现 2 4h内测定血清PCT、IL 6和C反应蛋...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 (PCT)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对感染和非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鉴别作用。方法 共有 2 0例感染性全身性SIRS及 31例非感染性SIRS患者入选。患者临床出现炎症表现 2 4h内测定血清PCT、IL 6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同时记录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例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和最高体温。结果 全身性感染患者血清PCT[3 6(1 8,2 7 5)μg/L]、IL 6 (81 0ng/L± 51 6ng/L)、CRP(1 80g/L± 1 0 8g/L)水平及最高体温 (38 6± 1 2℃ )明显高于SIRS患者 [0 5(0 2 ,1 8) μg/L ,2 35ng/L± 1 77ng/L ,1 0 9g/L± 70g/L ,37 9± 0 9℃ ]。所有炎症指标中 ,IL 6和PCT的敏感性 (≥ 80 % )和特异性 (>70 % )最高。由IL 6和PCT构成的感染评分对全身性感染的辨别力最佳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 0 92 3)。结论 与传统炎症指标相比 ,IL 6和PCT有助于鉴别全身性感染和S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感染性全身性炎症反应 感染性全身性炎症反应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质 鉴别诊断 全身炎症反应 SIRS
原文传递
脓毒症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5
4
作者 盛志勇 姚咏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9-82,共4页
脓毒症是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已成为临床危重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对脓毒症及其相关术语的含义给予了更新和发展,并达成共识。随着分... 脓毒症是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已成为临床危重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对脓毒症及其相关术语的含义给予了更新和发展,并达成共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脓毒症发病机制研究日益加深。动物模型中脓毒症早期干预效果令人鼓舞,但其临床实验性治疗尚未能获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发病机制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大承气汤对全身性炎症反应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万幸 刘倩娴 王培训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干预作用的机理。[方法]选用酵母多糖A诱导的小鼠SIRS模型,给予大承气汤后,分别在6h,12h和24h等时点用鲎试剂微量法测定小鼠血清内毒素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干预作用的机理。[方法]选用酵母多糖A诱导的小鼠SIRS模型,给予大承气汤后,分别在6h,12h和24h等时点用鲎试剂微量法测定小鼠血清内毒素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SIRS状态下模型小鼠血清内毒素、TNF-α、IL-6均升高;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大承气汤6h、12h时点可以明显抑制血清内毒素的升高(P<0.05或P<0.01); 大承气汤6h组TNF-α水平降低(与造模后6h组比,P<0.05); 血清IL-6水平方面,大承气汤各组比正常组升高的幅度均较模型各组低,在24h时点大承气汤组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承气汤在SIRS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抑制内毒素的转移和TNF-α、IL-6等炎症反应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全身性炎症反应 干预作用 实验 放射免疫法 测定 内毒素 小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家族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对全身性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马朋林 陈德昌 +1 位作者 潘家绮 杜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素 1(IL 1)α,IL 1β和IL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基因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全身性感染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方法 对 1997年至 1999年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连续收治的 6 0例全身性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进... 目的 研究白细胞素 1(IL 1)α,IL 1β和IL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基因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全身性感染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方法 对 1997年至 1999年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连续收治的 6 0例全身性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进行IL 1家族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检测。IL 1α基因内含子 6中的多态性区域含有 4 6个碱基对的同向重复结构可变数 (VNTR) ,IL 1ra基因内含子2中含有 86个碱基对的VNTR ,两者均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的DNA产物大小鉴定等位基因A1 4和RN1 4。IL 1β基因 5 11位点上所含有的AvaI多态性经PCR扩增后 ,以Ava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进行鉴定。结果 全身性感染患者中IL 1raRN2等位基因和RN2 / 2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增加 (0 34vs 0 2 3,P <0 0 1;0 12vs 0 0 5 ,P <0 0 5 )。IL 1αVNTR及IL 1βAvaI基因多态性 (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 )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另外 ,全身性感染患者中基因型A2 / 2 ,B2 / 2和RN2 / 2病死率明显增加 (分别为 80 % ,81%和 71% )。如果患者同时具有A2 ,B2和RN2三种等位基因中的两种 ,则全身性感染更为严重 (APACHEII和MODS评分更高 ) ,病死率为 5 5 %~ 6 5 %。相反 ,基因型为A1/ 1,B1/ 1或RN1/ 1的全身性感染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基因多态性 全身性感染 预后 白细胞介素-1 脓毒症综合征 基因型
原文传递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的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禹赓 李春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时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对SIRS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SIRS诊断标准将入住急诊监护病房的患者分为SIRS组 10 0例、非SIRS组 5 0例 ,另选健康正常人 5 0例为对照组。SIRS组又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 目的 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时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对SIRS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SIRS诊断标准将入住急诊监护病房的患者分为SIRS组 10 0例、非SIRS组 5 0例 ,另选健康正常人 5 0例为对照组。SIRS组又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检测血小板数 (PLT)、D 二聚体 (DD)、蛋白C、蛋白S(PC、PS)、抗凝血酶Ⅲ (ATⅢ )、血栓调节蛋白 (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 (FBG) 12项涉及到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1)SIRS组中TT、APTT、PT、DD、TM、PAI 1均高于非SIRS组对照组 (P <0 0 5 ) ;PC、PS、TPA、PLT、FBG均低于非SIRS组及对照组 (P <0 0 5 )。 (2 )ATⅢ在三组中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DD、APTT和PAI 1在SIRS组中的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5 ) ,并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结论 (1)在SIRS时存在有凝血系统功能紊乱。 (2 )SIRS时凝血系统功能紊乱主要特征表现为各种促凝物质增加 ,机体抗凝物质减少 ,纤溶系统被抑制 ,而纤溶系统抑制在SIR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3)DD和PAI 1与SIRS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凝血系统功能紊乱 预后 脓毒症综合征 血液凝固障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ALI/ARDS抗炎治疗研究的策略与展望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玉梅 卫洪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3-816,825,共5页
Acute lung injury(ALI)/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the complicated and devastating illness,resulted from various processes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inju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 Acute lung injury(ALI)/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the complicated and devastating illness,resulted from various processes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inju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e lung.With the advance of investigations in SIRS and multiple organs disfunction syndrome(MODS),inflammation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be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of ALI/ARDS.The research hotspot is also focused on the inflammatory cells and cytokines.Dachengqi decoction can influence on the functions of inflammatory cells and cytokines,so the strategies of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 on immunoregulation became the key point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LI/ARD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综合征 细胞因子类 NF-κB 大承气汤 内毒素类
下载PDF
内毒素的跨膜信号转导及其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蒋建新 朱佩芳 王正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失控性炎症反应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理现象 ,是创伤后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细菌脂多糖 (LPS)是最常见的诱导失控性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单核 /巨噬细胞表面LPS相关受体是机体识别并启动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 ,是诱导炎症... 失控性炎症反应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理现象 ,是创伤后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细菌脂多糖 (LPS)是最常见的诱导失控性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单核 /巨噬细胞表面LPS相关受体是机体识别并启动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 ,是诱导炎症反应失控的关键环节之一。单核 /巨噬细胞膜表面存在多种LPS相关受体 ,其中清道夫受体 (SR)、CD14、Toll样受体 4(TLR4)为高亲和力或敏感性LPS受体。SR与单核 /巨噬细胞清除、灭活LPS有关 ;CD14和TLR4是介导LPS激活细胞的重要受体。TLR2、β2 整合素、L selectin等为低亲和力LPS受体 ,作为“二级受体”在促进LPS诱导的促炎症和抗炎症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的“催化作用”。TLR4可能是LPS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受体途径。单核 /巨噬细胞表面防御性受体 (如SR)下调、兴奋性受体 (如CD14、TLR4、TLR2等 )上调 ,可能是感染过程中单核 /巨噬细胞由早期的防御性 (清除、灭活LPS)转化为后期的效应性 (释放大量的炎症和抗炎症介质 )的重要机制。深化研究LPS跨膜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可望为有效控制失控性炎症反应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类 抗原 CD14 脓毒症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认识的变迁及现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盛志勇 姚咏明 林洪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8-100,共3页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and its lethal sequela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are common complications in critical illness, such as severe trauma, shock, infection and major operatio...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and its lethal sequela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are common complications in critical illness, such as severe trauma, shock, infection and major operations.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evolution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SIRS and/or MOD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Particularly in recent years, advances in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have provided new insigh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complex condition. The earlier emphasis on the pro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volved in propagati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 has gradually been replaced by a realization that SIRS/MODS are the result of an imbalance of pro and anti inflammatory mediators to create the final status of excessive inflammation or immunoparalysis’. Though prognosis remains poor, the knowledge that now exists about SIRS/MODS gives great hope for the futur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new treatment modalities and re evaluation of current available measures. Nevertheless, improved techniques to monitor immunological or other markers of inflammatory and host defense responses will be important in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future therapies on central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SIRS/M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基因治疗 营养支持 SIRS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明自强 俞林明 +2 位作者 吕银祥 王黎卫 吕少敏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3、7日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3、7日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治疗组治疗第7日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179例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5
12
作者 谭黄业 樊献军 +3 位作者 张力峰 肖咏梅 孟承果 马杰宏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7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9例中治愈167例,治愈率93.3%,死亡12例,其中11例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死亡,1例死于...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7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9例中治愈167例,治愈率93.3%,死亡12例,其中11例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死亡,1例死于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并发假性胰腺囊肿46例,经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4例,后期行囊肿内引流术42例治愈。胆源性SAP 82例,胆总管结石8例经手术治愈;入院即行EST治疗74例,症状缓解68例,5例EST治疗无效经手术治愈,1例因EST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死亡。行腹腔灌洗引流、减压31例,治愈27例,死亡4例;血液透析5例,治愈4例,死亡1例;胰床减压引流、坏死组清除8例,治愈6例,死亡2例;呼吸机支持治疗17例,治愈13例,死亡4例。结论 SAP的治疗不仅要控制胰腺炎症状,还应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了积极干预,并需采取个体化多手段的治疗方法,以提高SAP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脓毒症综合征 胰岛素输注系统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下载PDF
异丙酚对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大鼠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罗艳 于布为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15-618,共4页
目的 探讨免疫因子TNF-α、IL-6、IL-8与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探讨不同剂量异丙酚对内毒素(LPS)诱导的SIRS大鼠血清中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成四组(n=14)。A:对照组;B:模型组,腹腔注射LPS(1... 目的 探讨免疫因子TNF-α、IL-6、IL-8与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探讨不同剂量异丙酚对内毒素(LPS)诱导的SIRS大鼠血清中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成四组(n=14)。A:对照组;B:模型组,腹腔注射LPS(1mg·kg-1);C:B+异丙酚(75μg·kg-1·min-1×4h静脉注射;D:B+异丙酚(150μg·kg-1·min-1×4h静脉注射。分别取实验前、实验1h、2h、3h、4h时相股静脉血,用细胞毒染料染色法或ELISA法测血清中TNF-α、IL-6、IL-8浓度。结果 在内毒素诱导下,循环中的TNF-α、IL-6 、IL-8浓度均显著升高。异丙酚能有效降低上述免疫因子的血清浓度,并可延迟血清TNF-α、IL-8升高的出现时相。结论 异丙酚早期应用可控制免疫因子反应,对SIRS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 二异丙酸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SIRS
原文传递
老年急腹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文天夫 李缨来 +2 位作者 汤英 苟小清 严律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分析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 SIRS)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 MODS)的发展过程 ,探索 MODS的防治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0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 SIRS和 MODS的临床资料。 结果 老年急腹症患者入院时 ,SIRS的发生率 4 1 .4 ... 目的 分析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 SIRS)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 MODS)的发展过程 ,探索 MODS的防治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0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 SIRS和 MODS的临床资料。 结果 老年急腹症患者入院时 ,SIRS的发生率 4 1 .4 % ,其后 MODS发生率 1 2 .9% ,病死率1 0 .3 % ;经治疗 (包括手术和保守治疗 ) 4 8小时后 ,仍伴有 SIRS的患者 3 9例中 ,1 5例发展为 MODS。2 80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中 ,发生 MODS共 1 7例 ( 6.1 % ) ,死亡 1 4例 ( 82 .3 % )。 结论 早期诊断SIRS,特别注意分析治疗 4 8h后仍伴有 SIRS的患者的原因 ,积极调控机体炎症反应 ,是改善老年急腹症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全身类症反应 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浆TNF-Α、IL-6、IL-10和IL-13水平变化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青 李琦 +3 位作者 毛宝龄 钱桂生 徐剑铖 陈正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79-2480,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人血浆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 -13)水平的变化,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ARD...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人血浆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 -13)水平的变化,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ARDS炎症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诊断ARDS病例22例和 SIRS 8例,以及正常对照10例,收集血样品,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NF-Α、IL-6和IL-10、IL-13蛋白含量。结果:ARDS病人血浆TNF-Α、IL-6、IL-10、IL-13含量分别为(629.30±187.00)NG/L、(261.10±71.30)NG/L、 (458.10±111.93)NG/L、(5.21±2.02)NG/L,SIRS病人则分别为(206.10±85.90)NG/L、(141.40±41.50)NG/L、(259.60 ±54.34)NG/L、(1.69±0.39)NG/L,两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SIRS和ARDS病人的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TNFΑ、IL-6是SIRS和ARDS演变中的重要促炎细胞因子,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IL-13的过度释放在促进炎症反应失控和ARDS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3 脓毒症综合征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血清补体活性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预后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东长 王淑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儿血清补体 (C3 、C4 )活性、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 6 8例SIRS患儿血清C3 、C4 、CR...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儿血清补体 (C3 、C4 )活性、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 6 8例SIRS患儿血清C3 、C4 、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 结果SIRS患儿首次测定的血清C3 [(4 0 6± 1 0 9)g/L]、C4 [(1 6 4± 0 89)g/L]、CRP[(5 7± 2 0 )g/L]及血小板计数 [(6 10± 140 )× 10 9/L]均显著高于非SIRS患儿组和正常对照组 (F分别为 2 77 4、10 2 0、2 2 7 0及196 2 ,P <0 0 5或 <0 0 1) ,但非SIRS患儿组和正常对照组四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动态观察发现 :SIRS组病情好转后四项参数均较好转前低 (C3 、C4 、CRP及血小板成对比较的t值分别为 14 9、8 9、14 7及 18 0 ,P <0 0 1) ;而恶化组CRP持续升高、C3 、C4 和血小板计数持续下降 ,明显不同于好转前 (C3 、C4 、CRP及血小板计数的成对比较t值分别为 8 0、4 7、2 4及 11 4,P <0 0 5或 <0 0 1)。而且病情恶化组SIRS患儿病情变化后C3 、C4 和血小板水平均低于好转组 [C3(1 5 4± 0 6 8)g/L与 (0 86± 0 6 7)g/L ,P <0 0 5 ;C4 (0 45± 0 2 3)g/L与 (0 2 5± 0 0 9)g/L ,P <0 0 5 ;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C反应蛋白 血小板计数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儿童 SIRS 预后
原文传递
亚低温防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皓夫 解启莲 安会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8-350,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能否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从而阻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方法 将 96只小鼠随机分成内毒素组、亚低温组、保温组及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 ,分别于注射内毒素 (LPS)后 1、2、4h测定血清肿瘤... 目的 探讨亚低温能否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从而阻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方法 将 96只小鼠随机分成内毒素组、亚低温组、保温组及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 ,分别于注射内毒素 (LPS)后 1、2、4h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动物 (4h)肝、肺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情况。结果 亚低温组 1、2、4h的TNF α含量 [(2 .0± 0 .3)、(2 .1± 0 .4)、(2 .5± 0 .5 ) μg/L]显著低于内毒素组 [(4.1± 0 .4)、(4.1±0 .6 )、(3.3± 0 .5 ) μg/L](P <0 .0 1) ,而保温组与内毒素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亚低温组与保温组在 1、2h时 [(2 .0± 0 .3)、(2 .1± 0 .4) μg/L ;(4.0± 0 .30 )、(3.8± 0 .4) μg/L]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1和 <0 .0 5 ) ,但 4h未见明显差别 [(2 .5± 0 .5 )、(2 .6± 0 .5 ) μg/L](P >0 .0 5 ) ;免疫组化显示亚低温组肝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周围的ICAM 1组化染带呈弱阳性 ,内毒素与保温组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亚低温有显著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亚低温 防治
原文传递
影响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生存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伍峻松 易建华 +4 位作者 盛蕾 施小燕 杨俭新 黄宗坚 干建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53-758,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并发ALI/ARDS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ALI组76例,ARDS组95例),对影响其生存率的20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 目的分析影响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并发ALI/ARDS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ALI组76例,ARDS组95例),对影响其生存率的20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ALI组生存率危险因素为吸烟(B=-5·235,OR=0·005,P=0·001)、创伤后继发脓毒症(B=-2·753,OR=0·064,P=0·031)、胃肠出血(B=-2·876,OR=0·056,P=0·033);影响ARDS组生存率危险因素为:诱因持续到发病时间(B=3·524,OR=33·933,P=0·008)、创伤后继发脓毒症(B=-5·183,OR=0·006,P=0·004)、肾功能不全(B=-4·745,OR=0·009,P=0·009)、胃肠出血(B=-6·335,OR=0·002,P=0·007)。结论不同于传统ALI/ARDS研究,本研究发现吸烟可能成为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严重多发伤条件下,并发ALI/ARDS的发病时间愈早,预计的生存率可能愈低;在肺受到损害条件下,如果并发肾功能不全,极易诱发MODS;脓毒症和胃肠出血仍然是创伤后影响生存率的感染性或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导致感染的原发病必须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综合征
原文传递
脑出血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TNF-α和IL-6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萍 杜立 赵萍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诱发脓毒症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观察7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非感染性系统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血清T... 目的:探讨脑出血诱发脓毒症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观察7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非感染性系统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血清TNF-α,IL-6的动态变化,以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脑出血时并发SIRS的发生率为47.2%(34/72),单纯脑出血组,脑出血致SIRS组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TNF-α,IL-6参与了脑出血并发SIRS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具有较高的预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脓毒症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抵抗素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友敏 周永勤 +1 位作者 宋静 张厚毅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7年第11期668-670,共3页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中抵抗素在疾病不同程度分组中的差异及与感染存在的相关性。方法符合 SIRS 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入院后做可疑感染分泌物、排泄物等细菌培养,同时肘静脉穿刺取血进行抵抗素定量测定和急性生理...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中抵抗素在疾病不同程度分组中的差异及与感染存在的相关性。方法符合 SIRS 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入院后做可疑感染分泌物、排泄物等细菌培养,同时肘静脉穿刺取血进行抵抗素定量测定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 SIRS 组、重度 SIRS 组和休克组。再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并设对照组60例。结果轻度 SIRS 组、重度 SIRS 组、休克组抵抗素含量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 SIRS 组和休克组抵抗素含量与轻度 SIRS 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重度 SIRS 组和休克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在3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抵抗素含最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抵抗素可作为判断 SIRS 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也可作为区分脓毒症和非脓毒症 SIRS 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综合征 脓毒症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抵抗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