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哲学图景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被引量:2
1
作者 聂锦芳 刘秀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7-85,共9页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世界哲学演进的总进程和总图景中予以观照 ,我们发现它在关注的对象上 ,超越了传统哲学中僵持于本原问题上的“思辨形而上学” ,而转向“现实的”“感性世界” ;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 ,它超越了古典理性主义、“新理...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世界哲学演进的总进程和总图景中予以观照 ,我们发现它在关注的对象上 ,超越了传统哲学中僵持于本原问题上的“思辨形而上学” ,而转向“现实的”“感性世界” ;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 ,它超越了古典理性主义、“新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 ,而坚持实践基础上唯物而辩证的思考 ;在哲学与社会的关系、哲学的社会定位和社会功能等方面 ,较之其他形形色色的哲学形态 ,它更是一种现实的哲学、时代的哲学、社会的哲学、人民群众的哲学和“改变世界”的哲学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对它多元走向的理解、“发现”、阐释和推进 ,以及在新的世纪之交面临的境遇 ,既可凸现它持久不衰的科学价值和生命活力 ,又有助于分辨出在“坚持与发展”之路上留下的种种足迹。总体上看 ,说它是世界思想史、哲学史上“壮丽的日出”不是过誉 ;称其为“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 发展 感性世界 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莫言小说中的感觉世界和色彩语言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晓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09-110,共2页
莫言是一个很有创新意识的作家,他喜欢通过视觉夸张,描摹一个色彩浓郁的、独特的感觉世界。红得耀眼的高粱地,绿得发亮的老茅草,在绚丽的色彩中表达主观情愫,在其丰富的寓意中表露他的生命主题意识、文化心理以及他内心对世界的思考。
关键词 莫言 感觉世界 色彩语言 色彩寓意
下载PDF
莫言与川端康成及以川端为代表的日本新感觉派——以民族性的世界写作、感觉世界的构建为中心
3
作者 魏雯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1-17,共7页
提要:直至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国文坛才开始掀起了关于川端康成研究、翻译及其技法讨论的高潮,川端开始被作为亚洲作家学习的榜样加以关注。川端的《雪国》直接导致了莫言的转型,从川端身上,莫言寻找到用新的现代派表现... 提要:直至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国文坛才开始掀起了关于川端康成研究、翻译及其技法讨论的高潮,川端开始被作为亚洲作家学习的榜样加以关注。川端的《雪国》直接导致了莫言的转型,从川端身上,莫言寻找到用新的现代派表现手法进行民族性、本土化写作的一种可能性。这对当时正在寻找今后的创作方向的莫言至关重要。另外,虽说川端后来转入新心理主义,但在80年代,川端康成在很大程度上被介绍得最多的就是作为新感觉派作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头衔。新感觉派运动虽在日本文学史上如昙花一现,但却对80年代的中国文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对莫言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在莫言早期作品中能够找到明显的新感觉派特征:重视主观感觉;感觉成为了外在世界与内部心理世界的桥梁,建构出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川端康成 新感觉派 民族性 本土化 感觉世界 新颖表现手法 色彩
下载PDF
危机中的突围与自救:论东西小说的感官世界
4
作者 罗传清 《河池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2-66,共5页
一个作家的创作成就往往取决于作家对生活敏锐、深刻和独特的感受力。在当代小说创作面临全面危机的背景下,东西以其细腻而敏锐的感受能力,以感官叙事为基本语态,使其小说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本文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视角对... 一个作家的创作成就往往取决于作家对生活敏锐、深刻和独特的感受力。在当代小说创作面临全面危机的背景下,东西以其细腻而敏锐的感受能力,以感官叙事为基本语态,使其小说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本文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视角对东西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感官世界进行简要的描写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 小说 感官世界
下载PDF
意义之阐释 事件之揭示——关于文学批评的主客观取向
5
作者 周泉根 《南昌高专学报》 2000年第2期30-31,,34,,共3页
文学批评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一直是人们理论思索的聚焦问题之一。针对文学批评所指向的对象 ,文学作品则是一个用文字构造出来的“意义世界”。即是人根据本身的目的、需要而融进价值、注入意义的世界。而文学批评的主观性方面则应是... 文学批评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一直是人们理论思索的聚焦问题之一。针对文学批评所指向的对象 ,文学作品则是一个用文字构造出来的“意义世界”。即是人根据本身的目的、需要而融进价值、注入意义的世界。而文学批评的主观性方面则应是倾向于对文学作品构造出来的“意义世界”中“意义”的阐释 ,客观性方面则倾向于对其“意义世界”中事件 (世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作品 意义世界 主观性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世界”话语体系研究
6
作者 杜鹏 《萍乡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8-33,共6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围绕着战后世界格局、世界形势、中国与世界等问题,毛泽东作了大量的论述,形成了“世界”话语体系。综合考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世界”话语,可...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围绕着战后世界格局、世界形势、中国与世界等问题,毛泽东作了大量的论述,形成了“世界”话语体系。综合考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世界”话语,可以发现,毛泽东在“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制止的”世界认知下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世界互动主旋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创造的伟大成就以及积极支援世界民族解放、积极反帝反霸权、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方面的世界贡献彰显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五洲大同”的世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毛泽东 胸怀天下 世界话语
下载PDF
从本体论角度看小说 被引量:4
7
作者 敬文东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3-92,共10页
小说作为一种后起的文体,它首先应被理解为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和体式,即“世界感”,然后才是我们通常所说作为叙事的小说文体。前者之于后者是先在的,这是小说的本体论。在中国古代,“小说”一开始就是作为与正统文体之世界感相对立的... 小说作为一种后起的文体,它首先应被理解为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和体式,即“世界感”,然后才是我们通常所说作为叙事的小说文体。前者之于后者是先在的,这是小说的本体论。在中国古代,“小说”一开始就是作为与正统文体之世界感相对立的文体而出现的,并受到正统文体意识的排斥或“拉拢”。而小说的幻想性叙事遵循自己的行动逻辑,它要表达的各种观念也在其自身的叙事框架中逻辑性地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小说 文体 叙事 世界感
下载PDF
原始儒家文学教化说与天下观
8
作者 李如涛 唐玉 文爱军(英文译校)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44-47,共4页
原始儒家文学教化说与汉武帝以后儒家教化说不同.今人对于儒家文学教化说的误解表现在没有领会原始儒家文学教化说的真正内涵。具体而论,一是将“温柔敦厚”与“思元邪”等同;二是没有认识到原始儒家文学教化说背后的天下观支撑在汉... 原始儒家文学教化说与汉武帝以后儒家教化说不同.今人对于儒家文学教化说的误解表现在没有领会原始儒家文学教化说的真正内涵。具体而论,一是将“温柔敦厚”与“思元邪”等同;二是没有认识到原始儒家文学教化说背后的天下观支撑在汉武帝以后的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儒家 文学教化说 天下观
下载PDF
意义世界——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于精神荒原上的探索
9
作者 李申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3-95,共3页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通过象征展现了一副现代西方世界的“荒原”图景,诗中主人公普鲁弗洛克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犹疑不决,最终理想破灭。然而,通过联想《圣经》中的典故,普鲁弗洛克将自己同先知约翰和乞丐拉撒路做对比...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通过象征展现了一副现代西方世界的“荒原”图景,诗中主人公普鲁弗洛克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犹疑不决,最终理想破灭。然而,通过联想《圣经》中的典故,普鲁弗洛克将自己同先知约翰和乞丐拉撒路做对比,探索生活的意义,从而试图构建一个内涵丰富的意义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普鲁弗洛克 意义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