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禀赋、获得感与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辉婕 胡侦 陈洋庚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26,共14页
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以CGSS2015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资本禀赋和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农民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对其有序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直接影响系数为0.428、1.373;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和... 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以CGSS2015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资本禀赋和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农民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对其有序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直接影响系数为0.428、1.373;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和民生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296、-0.242和0.012,异质影响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在获得感中介作用下,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间接影响系数为-0.174、-0.141、-0.078,存在抑制作用。资本禀赋、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激励效应不足。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产业兴旺,强化农民资本禀赋积累;另一方面更应加快农村政治参与平台制度建构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优化,降低获得感钝化效应,提升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动机与信任,以提高农民有序政治行为参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禀赋 获得感 农民 政治参与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从“存在感”到“获得感”:寻找政策意见聚合的理性逻辑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宇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9,共7页
在政策参与过程中,公众所表达出来的政策意见常常呈现离散状态,难以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依据,如果能够找到政策意见聚合的逻辑,就能够提升政策参与的效能与效果,这也是公众从初步实现政策参与的"存在感"到政策意见被采纳的&qu... 在政策参与过程中,公众所表达出来的政策意见常常呈现离散状态,难以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依据,如果能够找到政策意见聚合的逻辑,就能够提升政策参与的效能与效果,这也是公众从初步实现政策参与的"存在感"到政策意见被采纳的"获得感"的一种演进,是公共政策民主的实质性体现。在政策议题场域中,政策意见聚合的能量主要来自强化入场动机的公民身份认知、改变政策意见流向的价值认同以及引导公共讨论有序的话语规则等,这是一种自内而外、从主观感受到客观程序、从心理到行为的理性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感” “获得感” 政策参与 政策意见聚合
原文传递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涵、结构及本质 被引量:8
3
作者 欧晓静 苏国红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9,共5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它包括物质获得感或实在获得感、意义获得感或精神获得感以及行为获得感或实践获得感。其本质包括三个方面:从本体论维度来看,其旨归是"以学生为本";从价值论的视阈来看,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它包括物质获得感或实在获得感、意义获得感或精神获得感以及行为获得感或实践获得感。其本质包括三个方面:从本体论维度来看,其旨归是"以学生为本";从价值论的视阈来看,其本质是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从目标论的层面来看,其实质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获得感 结构 本质
下载PDF
高职院校大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的提升路径——基于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实证数据
4
作者 马德龙 郑德峥 孙思雨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为探索大思政视野下思政教育的新思路,基于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实证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课程思政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在知识满足感、情感共鸣感、习惯成就感和信念充实感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为探索大思政视野下思政教育的新思路,基于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实证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课程思政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在知识满足感、情感共鸣感、习惯成就感和信念充实感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知识满足感在课程思政获得感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情感共鸣感和习惯成就感。建议强化知识满足感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促进情感共鸣感和习惯成就感的发展,增强信念充实感和整体课程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获得感 因子分析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应注重“学生获得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普 张辉 殷昊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7-101,共5页
为充分认识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施教者、受教者和教学课堂体系本身出发,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缺失的状态、研究造成当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从"三个课堂"层面提出增强思想... 为充分认识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施教者、受教者和教学课堂体系本身出发,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缺失的状态、研究造成当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从"三个课堂"层面提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感染力的应对措施,能够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 获得感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与人民教育“获得感”的关系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兰英 《武夷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4-97,共4页
职业教育与民生、人生以及教育公平息息相关,是提高人民教育“获得感”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日益增长的技术技能需要和职业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切实提高人民的教育“获得感”,教育主管部门应... 职业教育与民生、人生以及教育公平息息相关,是提高人民教育“获得感”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日益增长的技术技能需要和职业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切实提高人民的教育“获得感”,教育主管部门应完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做强教育机构与载体,提升职业教育地位;职业教育应强化社会服务,扩大对外开放,切实增强社会贡献度和国际影响力;职业院校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主要矛盾 产教融合 获得感
下载PDF
幸福指数视角下的共享发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传晋 《长沙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60-63,共4页
幸福是人们基于客观物质基础之上的对生活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和体验。百姓幸福指数是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现状的"晴雨表",是民心向背的"风向标"。我国人民幸福指数的总体提升,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幸福是人们基于客观物质基础之上的对生活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和体验。百姓幸福指数是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现状的"晴雨表",是民心向背的"风向标"。我国人民幸福指数的总体提升,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我国人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应实施"双创"工程,打造幸福"支点";实施民生工程,增强人民获得感;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小康路上"不落一人"。要通过共享发展让发展更有温度,人民获得感更强、幸福更有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指数 获得感 共享发展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获得感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立清 刘金虎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2-75,共4页
对已有获得感和高校辅导员获得感研究的梳理显示,近年来有关辅导员获得感的研究引起了较多的关注,一些学者针对高校辅导员获得感的概念、意义、影响因素、提升途径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初步进展。但当前有关高校辅导员获得感... 对已有获得感和高校辅导员获得感研究的梳理显示,近年来有关辅导员获得感的研究引起了较多的关注,一些学者针对高校辅导员获得感的概念、意义、影响因素、提升途径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初步进展。但当前有关高校辅导员获得感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对获得感概念界定存在泛化的偏向,对高校辅导员获得感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一般性讨论而缺乏经验研究的支撑。有关高校辅导员幸福感和满意感的研究可以为高校辅导员获得感提供重要的借鉴或经验研究基础。高校辅导员获得感可以界定为,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时自身各类需要的满足状况。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揭示高校辅导员获得感的现状、特征、结构和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获得感 理论探讨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获得感的时代内涵与国外经验借鉴 被引量:223
9
作者 曹现强 李烁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期18-28,共11页
"获得感"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准确把握"获得感"的内涵,不能简单的将其解释为"幸福感""主观生活质量"等外来概念的"同义词",必须将其放在我国全面深化... "获得感"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准确把握"获得感"的内涵,不能简单的将其解释为"幸福感""主观生活质量"等外来概念的"同义词",必须将其放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共享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来理解。"获得感"以发展为前提,以民生为重中之重,以人民政治权利的实现为保障。"获得感"的提出明确了发展和改革的目标、落脚点和突破口,解决了发展质量、改革成败的评价标准问题。"获得感"是发展、改革的动力源。推动包容性发展、改善民生、实现公民政治权利是提高公民"获得感"三个不同层面但又紧密相关的途径:发展是前提,改善民生是主要内容,而实现公民政治权利是"获得感"落实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全面深化改革 共享 包容性发展
下载PDF
人民获得感的时序比较——基于中国城乡社会治理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0
10
作者 文宏 刘志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0,共18页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实现人民获得感的可持续增长,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为观测我国人民获得感发展趋势与区域差距,基于对获得感内涵...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实现人民获得感的可持续增长,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为观测我国人民获得感发展趋势与区域差距,基于对获得感内涵的界定,细分不同维度的获得感,利用CSGS调研数据,对我国人民获得感进行时序比较。研究表明,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获得感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维度的获得感呈现复杂的态势,人民获得感存在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现实问题,要实现人民获得感的有效增长,需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治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主要矛盾 趋势 差距 时序比较
下载PDF
“获得感”的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28
11
作者 张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02-407,共6页
"获得感"是指因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获得而产生的可以长久维持下来的满足感,它强调在为我基础上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获得感"的出发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获得感"追... "获得感"是指因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获得而产生的可以长久维持下来的满足感,它强调在为我基础上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获得感"的出发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获得感"追求务实,是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真正实惠。要实事求是地解释"获得感",就要从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得到满足的社会认知角度理解"获得感"。"获得感"的提出,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解决好现实问题并规避社会的物化现象,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实现"获得感",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共享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 实事求是
下载PDF
获得感是社会发展最优衡量标准——兼评其与幸福感、包容性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被引量:113
12
作者 郑风田 陈思宇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期6-17,共12页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到要注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获得感"这个较为新颖的词汇迅速走进人们的视野。当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既是中央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社会各界群众讨论的焦点。本文...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到要注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获得感"这个较为新颖的词汇迅速走进人们的视野。当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既是中央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社会各界群众讨论的焦点。本文多角度分析论述为什么获得感是最优的社会发展衡量标准,并分析其与幸福感、包容性发展的异同,以及如何建立合适的评估体系等。同时,结合国外相关经验道路,对如何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幸福感 包容性发展 剥夺感
下载PDF
如何测量“获得感”?——以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为例 被引量:81
13
作者 吕小康 黄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2,共7页
获得感是在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尤其是底层民众对改革发展带来的物质利益与基本权益的普惠性的一种主观体验。以时间节点和参照群体为参照,分别从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维度进行中国社会整体上的获得感测量,... 获得感是在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尤其是底层民众对改革发展带来的物质利益与基本权益的普惠性的一种主观体验。以时间节点和参照群体为参照,分别从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维度进行中国社会整体上的获得感测量,是一种可行的路径。以2006至2015年间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中的纵向比较题为例,说明基于纵向比较的获得感测量模式,将之归结为个人发展感、社会安全感、社会公正感和政府工作满意度四个维度,发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获得感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今后的研究可利用其他数据并建构不同维度进一步探索获得感的测量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社会心态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下载PDF
我国居民获得感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0
14
作者 王恬 谭远发 付晓珊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0-132,共13页
居民“获得感”已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构建了获得感的概念解释框架,并利用CGSS(2013)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测算了我国居民获得感的概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发现有:(1)我国居民获得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平... 居民“获得感”已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构建了获得感的概念解释框架,并利用CGSS(2013)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测算了我国居民获得感的概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发现有:(1)我国居民获得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平均得分为61.84分;同时,居民获得感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重庆市居民获得感最高,平均得分达到68.13分,广东省居民的获得感最低,平均得分仅为55.12分。东部和东北地区除了广东省、天津市和辽宁省外,其他地区居民的获得感超出中部和西部绝大部分地区。(2)获得感因群体而异,个人的阶层状况、家庭收入、年龄、户口、民族、健康、政治面貌、工作和子女数量影响居民获得感的高低,这说明以“共享”为发展理念之一的发展方式还需深化。(3)居民获得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幸福感,但幸福感主观性强,容易掩盖经济社会发展红利在不同群体间分配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幸福感 “共享”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公民美好生活感知的测量与现状——兼论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的关系 被引量:57
15
作者 郑建君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103,127,128,共17页
美好生活是个体基于一定生活标准对其当下生活状态所形成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与评价结果,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人民群众的主导需求。本研究以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作为测量人民美好生活感知的核心变量指标,开发和编制了测量中... 美好生活是个体基于一定生活标准对其当下生活状态所形成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与评价结果,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人民群众的主导需求。本研究以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作为测量人民美好生活感知的核心变量指标,开发和编制了测量中国公民美好生活感知的调查问卷;并运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201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公民对美好生活感知的评价处在中等偏上水平,在各分量表及具体维度的得分比较上,不同群体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同时,有关“三感”关系的模型检验结果还发现:获得感是幸福感形成的重要基础,安全感同时发挥了中介和调节的影响作用,在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扮演了“连接器”和“催化剂”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获得感 安全感 幸福感
原文传递
不同主观社会阶层的社会心态 被引量:46
16
作者 王俊秀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3,共10页
本报告采用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数相科技社会心态调查(CASS-Matview Social Mentality Survey 2017)的大样本抽样调查数据,对不同主观社会阶层的社会心态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主观社会阶层分布情况,不同主观社会阶层的社会... 本报告采用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数相科技社会心态调查(CASS-Matview Social Mentality Survey 2017)的大样本抽样调查数据,对不同主观社会阶层的社会心态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主观社会阶层分布情况,不同主观社会阶层的社会需求和动机、获得需求和获得感、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态 主观社会阶层 获得感
下载PDF
目标设定、路径选择、队伍建设: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45
17
作者 胡范铸 陈佳璇 张虹倩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1,共9页
语境制约行为,目的决定过程。在新时代语境下重新考察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汉语的国际教育推进跨文化理解、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进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考察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的路径,就需... 语境制约行为,目的决定过程。在新时代语境下重新考察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汉语的国际教育推进跨文化理解、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进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考察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的路径,就需要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识为中心,从以语言教学为中心转向以语言教学和语言服务结合为中心。而要满足这些要求,就意味着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属性和队伍建设应按"汉语+N(多种学科)"的思路加以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命运共同体 获得感 汉语+N
原文传递
新时代托育服务的供需矛盾与对策——基于青年家庭获得感和需求的Kano模型分析 被引量:40
18
作者 洪秀敏 朱文婷 陶鑫萌 《人口与社会》 2019年第6期3-14,共12页
婴幼儿托育服务是新时代实现幼有所育的重要支撑。基于六省12个城市共计10 455个青年家庭托育服务获得感和需求调查的Kano模型分析发现,青年家庭对托育服务的获得感不高,近一半家庭表示入托难,且面临收费高、离家远、优质资源少的困境;... 婴幼儿托育服务是新时代实现幼有所育的重要支撑。基于六省12个城市共计10 455个青年家庭托育服务获得感和需求调查的Kano模型分析发现,青年家庭对托育服务的获得感不高,近一半家庭表示入托难,且面临收费高、离家远、优质资源少的困境;超过七成家庭有托育需求,2~3岁婴幼儿家庭托育服务需求最迫切,全日制托育最受青睐,家庭对教育的需求远高于照料。当前托育服务存在着高额托育服务费与普惠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优质托育的需求与机构质量良莠不齐之间的矛盾、供给服务单一与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此,亟需尽快推动和完善家庭友好政策,精准把握青年家庭多元化服务需求,实现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和规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育服务 青年家庭 获得感 供需矛盾 KANO模型
下载PDF
在参与与共享中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被引量:35
19
作者 唐钧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期49-53,85,共6页
"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一再强调的执政理念。获得感与人以及人的需要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 "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一再强调的执政理念。获得感与人以及人的需要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也是评判我们所有工作得失成败的唯一标准。为了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要特别重视老百姓的"关心"和"期盼";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 共享 成就感 获得感
下载PDF
公共服务质量与公民获得感——基于CFPS面板数据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2
20
作者 廖福崇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115-128,共14页
公共服务如何增进民生福祉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获得感可以成为评判公共服务成效的重要标准。综合获得感的时间比较维度和公共服务维度,从劳动就业、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5个方面的主观评价界定民生获得感,... 公共服务如何增进民生福祉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获得感可以成为评判公共服务成效的重要标准。综合获得感的时间比较维度和公共服务维度,从劳动就业、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5个方面的主观评价界定民生获得感,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省级层面匹配了公共服务统计年鉴,从宏观结构和微观评价互动的角度,探讨公共服务提升民生获得感的内在逻辑。在时间维度上,中国公民的民生获得感不断增强,但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省际比较看,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省份民众获得感较高,中西部省份民众的获得感相对较低。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可以显著地增强民生获得感,民众对社会公平的认知对获得感也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十分稳健。机制分析发现,财政投入直接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进而提升了民生获得感。增进民生福祉和提高公民获得感,需要各级政府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公平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获得感 财政投入 均等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