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法合一:中国特色基层治理之道——以D村人民调解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祝哲 周文倩 刘渊源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3-54,共12页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制度,是“枫桥经验”在基层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形式。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D村人民调解案例研究,发现基层治理中的乡村矛盾是违背了...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制度,是“枫桥经验”在基层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形式。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D村人民调解案例研究,发现基层治理中的乡村矛盾是违背了“情”“法”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意味着人民调解需要综合考虑乡规民约和法律规则的共同作用,“情法合一”灵活使用多种手段才可以化解矛盾。但是,在调解过程中仍面临着乡规民约和正式制度的冲突、调解最前端的村干部缺乏主动性、调解决定的执行缺乏政策保障等问题,导致调解工作遇阻。因此,应该继续完善制度供给、赋能基层人员、教育民众遵守法规,将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之道更成功更广泛应用于乡村人民调解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乡村治理 矛盾化解 情理法理
原文传递
现代中国的调解制度改革“大调解”体现的传统法意识——以情、理、法为材料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晓耕 神尾将司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22,共10页
在大调解的名义之下推行的调解制度改革汇集了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人民、行政、司法各个调解制度相互配合后的"委托调解",即向人民调解委托解决的案件范围扩大、案件数增加;二是"诉调对接",即确保诉讼和调解的顺利连... 在大调解的名义之下推行的调解制度改革汇集了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人民、行政、司法各个调解制度相互配合后的"委托调解",即向人民调解委托解决的案件范围扩大、案件数增加;二是"诉调对接",即确保诉讼和调解的顺利连接。这些现象对照传统的法观念来看,可以说明显反应了传统的价值观。以大调解为题材,根据中国特殊的情况,针对纠纷解决中的情理和法理、合意和强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调解 委托调解 诉调对接
原文传递
论“常识、常理、常情”法学教育观的坚持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念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5-60,5,共6页
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立法、法律适用的过程是与人民群众心相通、理相同、情相连的过程,离不开"常识、常理、常情"的指导。"常识、常理、常情"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人与人相处的、至今没有被证明是错... 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立法、法律适用的过程是与人民群众心相通、理相同、情相连的过程,离不开"常识、常理、常情"的指导。"常识、常理、常情"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人与人相处的、至今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基本道理、行为准则。"常识、常理、常情"既是一种法治观,也是一种指导培养法学人才基本方向的法学教育观。坚持"常识、常理、常情"的教育观,法学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的法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识 常理 常情 法学教育 法的解释 法的适用
下载PDF
情理法融合视野下的刑事个案正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延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中国法治化的正确道路,必须是一条传承传统和兼容并蓄之路。我们在学习西方优秀法律文明的同时,也要吸收本土文化传承下来的精髓,这条路是一条情理法融合之路。同理,就个案而言,我们所要追求的正义也是一种情理法融合之下的正义。为此,... 中国法治化的正确道路,必须是一条传承传统和兼容并蓄之路。我们在学习西方优秀法律文明的同时,也要吸收本土文化传承下来的精髓,这条路是一条情理法融合之路。同理,就个案而言,我们所要追求的正义也是一种情理法融合之下的正义。为此,首先需要充分理解"情""理""法"的基本含义、基本关系,其次要把情理法融合的理念贯彻到个案正义的具体实现环节中去,刑事个案正义应在前提性环节、支撑性环节和保障性环节等三个环节中的动态循环过程中实现。这是在法中融合情理精神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正义 情理法融合
下载PDF
多维角度看司法实践中情理法融合的缺失——赵春华持枪案为例的分析
5
作者 蔡延 《萍乡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9-42,共4页
"情理"或言"常识常情常理"与"法"的应然关系是融为一体的,但实然关系却是情理法融合的缺失。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虽是法官依法做出的裁判,公众的不满却凸显了严格规则主义下司法的困境,根本原因出在情... "情理"或言"常识常情常理"与"法"的应然关系是融为一体的,但实然关系却是情理法融合的缺失。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虽是法官依法做出的裁判,公众的不满却凸显了严格规则主义下司法的困境,根本原因出在情理法融合的缺失。情理法融合的缺失具体表现为"情理"在"法"中的缺失,是从裁判视野、立法视野、法官视野这三个角度来看的,这三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的情理法融合都有助于司法正义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理 常识常情常理 枪支 情理法 融合
下载PDF
情理法视角下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育探讨
6
作者 徐应祥 文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6期80-82,共3页
该文从情理法的角度,对如何挖掘《高等数学》课程中思政教育进行初步探索和研究,并以例证的方式,阐述如何在《高等数学》课堂中自然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进行课程思政,起到思政教育的示范作用,从而较好地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情理法 教育 高等数学
下载PDF
刑法信仰的根基 被引量:7
7
作者 陈世伟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13-19,共7页
刑法作为一种规范,不论是立法、司法都深深植根于某种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中。它自身会受到该文化和制度的制约。但是,刑法必须体现人的一定欲求。因为,只有刑法的价值真正体现出对公民作为人的本身的价值关怀,才能得到公民的信仰,刑... 刑法作为一种规范,不论是立法、司法都深深植根于某种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中。它自身会受到该文化和制度的制约。但是,刑法必须体现人的一定欲求。因为,只有刑法的价值真正体现出对公民作为人的本身的价值关怀,才能得到公民的信仰,刑法自身才具有生命力。于是,我们看到刑法的信仰获得就是这样一个互动过程:刑法是保障和发展公民人权的大宪章,寻找到了公民信仰刑法的根基;同时,公民通过遵守刑法和维护刑法的价值坚定对刑法的信仰。刑法信仰的根基就在于刑法必须植根于人的欲求中,体现出人的欲求,不得违背"常情、常识、常理"。因此,我国现行刑法要想获得信仰至少必须做到:刑法价值真正的转变;刑事解释的公正;刑事普法的观念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法律信仰 司法解释 人权 刑事解释 法律价值
下载PDF
“三常思维”:法学方法论的统领性思维 被引量:8
8
作者 马荣春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49-62,共14页
法学方法论的常识、常理、常情思维即"三常思维",首先具有包含人性内容的实践价值性,即其拱举着现代人性法治与良心法治,并由此引申出一种法治观。社科法学和教义法学形成且秉持"三常思维"具有应然性。对于社科法... 法学方法论的常识、常理、常情思维即"三常思维",首先具有包含人性内容的实践价值性,即其拱举着现代人性法治与良心法治,并由此引申出一种法治观。社科法学和教义法学形成且秉持"三常思维"具有应然性。对于社科法学和教义法学的统领性及其对法学方法一元论的支撑,又一道说明着法学方法论"三常思维"的融合性。实践价值性、应然性和融合性使得"三常思维"成为法学方法论的"统领性思维"。最终,"三常思维"凝结着法学方法论的一种学术范式即"融合范式",并引申出一种法学教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方法论 三常思维 教义法学 社科法学 统领性
下载PDF
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及其界域新论
9
作者 陈荣飞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59-63,共5页
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行使得当与否和公民基本人权能否得到恰如其分的保护唇辅相连,厘定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内涵、夯实其现实基础、探寻其价值理念及划定其运作的合理边界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命题。法官行使自由裁量... 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行使得当与否和公民基本人权能否得到恰如其分的保护唇辅相连,厘定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内涵、夯实其现实基础、探寻其价值理念及划定其运作的合理边界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命题。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之宗旨是实现司法正义,即在具体个案中彰显常识、常理、常情,其具体理路为刑法适用解释、刑事判决说理公开制度及人民陪审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自由裁量权 常识、常理、常情 刑法适用解释 刑事判决公开说理制度 人民陪审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